江蘇省蘇州高新區成大實驗幼兒園 姚 霞
幼兒在區域活動中的成長
江蘇省蘇州高新區成大實驗幼兒園 姚 霞
區域活動是幼兒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它賦予了幼兒極大的自由度,使幼兒能夠按照自己的意愿,獨立自主地進行活動,為幼兒自主習慣和能力發展提供了條件。小班幼兒經過一年的幼兒園集體生活,在區域活動中已初見成效,各方面能力都有提高。在過去的一年中,我們通過對小班幼兒自由開放的區域活動中能力發展的研究,作了一些嘗試性探索。
一、提供開放的區域活動空間,創設良好的環境,以充足多樣的游戲材料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從而培養幼兒在區域活動中的自主性。
我們根據小班幼兒年齡特點,創設了“創意地帶”“說說吧”“生活工坊”“建筑公司”“益智小天地”等區域。這些區域的名稱獨特而富有情趣性,幼兒能夠在新奇的環境中,把生活中難以實現的愿望通過特定的情景去實踐或再現。這樣的教育既能使幼兒獲得大量的信息,又能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設置區域時,空間的安全性、方便性與活動時間相對自由。我們小四班的空間結構比較獨特,視覺上偏小,而幼兒人數與其他小班相當,因此我們著重考慮區域的設置是否安全且便于幼兒自由選擇,區域之間是否會互相干擾,物品擺放的位置是否科學合理,材料的投放對幼兒是否輕易造成傷害等。只有各方面考慮周全的區域環境才能便于幼兒自主選擇,自由進出,不受干擾地關注、感受好的活動,培養幼兒的動手動腦能力,又利于教師的觀察與指導。小班幼兒自由活動時間相對較長,我們并不限制幼兒一天內活動的次數,只要是非集體活動,課間或飯后,幼兒都可以根據自己的意愿自由進出各活動區,想玩什么就玩什么,喜歡怎么玩就怎么玩。
區域活動中培養幼兒的自主性,為幼兒創造良好的心理環境也是十分重要的。創設良好的心理環境是為了讓幼兒在一種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游戲,使他們沒有心理壓力,從無目的地玩玩具到有興趣地探索。如我們在區域中增加了一些獎勵,有小紅花,糖果,餅干等,讓幼兒能平等地享受到參與活動的成果。同時還會結合不同節日,播放一些音樂,讓幼兒有家的感覺。另外,每次晨間區域活動時,我們總是熱情地接待幼兒,引導幼兒嘗試探索各種玩具,盡量給幼兒一種自由、舒適的感覺,慢慢的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得到了很到提高。
區域活動中提供的材料也是十分講究的,它與幼兒的年齡特點、游戲經驗、操作能力和活動需要有關,能激起幼兒對學習的主動性,使他們逐漸學會主動觀察、發現問題、獨立思考并最終解決問題。因此,在提供操作材料時,我們根據小班下學期幼兒動作發展規律和發展水平投放了套紙環、排序圖卡、插片等自制玩具。套制環是讓幼兒練習配對不同顏色的點數、指環數,既鞏固了幼兒5以內的數數,又復習了顏色;我們還為幼兒制作了顏色不同的愛心、花朵、幾何圖形,幼兒可以按顏色或者形狀的不同規律排序,還能根據幼兒能力差異增加難度,操作彈性較大,充分發展了幼兒的發散性思維;我們把插片玩具做成了用回形針插向日葵的形式,既鍛煉了幼兒的手眼協調能力又有助于探索顏色排列的規律性。我們小班年級組經常互相觀摩區域活動,根據不同主題,以不同的形式設計同一類玩具,并互相流動,資源共享,讓幼兒有新鮮感。
二、教師在區域活動中善于把握時機,適時地觀察和指導,促進幼兒的獨立性與創造性。
教師的引導作用在幼兒區域活動中不容忽視,特別是小班幼兒,他們獨立操作的能力相對較弱,因此,我們并不能完全對幼兒游戲自由放任,教師適時適度的幫助與指導能讓幼兒獲得一定的知識和技能。教師指導的目的不是為了干預幼兒游戲,而是為了幫助幼兒深入地探索玩具的多種玩法,引導幼兒發揮想象力、創造力,從而豐富自己的行為表現,更好地開展游戲。
教師首先可以觀察幼兒游戲,因為觀察是了解孩子的重要途徑,它可以幫助教師準確地了解幼兒在游戲中的表現,發現一些細節問題,及時了解幼兒發展的特點與需要,并從實際出發,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提高教育指導的效果,最大限度地提高幼兒的游戲水平。
我們也可以經常加入幼兒的探索過程,成為幼兒探索、發現問題的目擊者和共同參與者。因此,教師要以一個促進者的眼光對幼兒抱有彈性的可變的期望。幼兒在操作過程中成功與失敗在所難免,我們從不輕易否定他們自我實踐的結果,因為這些都是豐富他們的知識經驗、技能的寶貴財富。當然,如果幼兒把疑問拋向教師的時候,教師以適當的方式去接,并以適當的方式拋回給幼兒,在接拋的過程中教師沒有直接揭示玩具的科學性,卻不露痕跡地促進了幼兒的發展,起到了介入的目的。如:我在美工區投入了許多大小、形狀不一的飲料瓶、酸奶瓶,鼓勵幼兒設計一款午間操的器械,但對小班幼兒來說制作的過程紛繁復雜,可以和家長合作完成。其實我更需要的是幼兒的構思,也許他們的小腦袋里裝著很多想法——幼兒擺弄著各式各樣的瓶子思索著,還時不時和邊上的好朋友說說悄悄話,討論器械的做法。這個簡單的小動作能充分體現出幼兒的合作意識,與同伴間的交往能力和創造力。當他們商量好之后,在老師的幫助下制作了一個樣品,即用兩個爽歪歪的酸奶瓶嘴對嘴粘貼成啞鈴,高興地展示給同伴看……然后我們發動每位家長做一對啞鈴,這一區域活動的小制作如今成了我們午間操里一道靚麗的風景。由此可見,孩子的智慧是無窮的,只要我們給他們機會,他們必定能創造驚喜。
教師時刻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創意,在此基礎上引導幼兒進一步嘗試空間思維的探索,激發幼兒大膽想象,從而取得了豐富、有價值的創作成果,有效地促進幼兒發展。
三、自發交流與積極的評價是發展幼兒自信的重要手段。
在區域活動中,我們總是給幼兒自發交流的機會,因為這是游戲同伴間對自己游戲的交流,是教師與幼兒共同參與的交流。交流時我們多用談話的方式,集思廣義解決問題或推薦有創意的方法,還經常舉一反三,采用設問的方式作為活動的延伸,為下次活動鋪墊,激發幼兒觀察周圍事物的興趣。如在探索紅薯的秘密時,幼兒邊嘗邊感知,當他們得到一些有關紅薯的知識經驗后,我們就讓幼兒互相交流觀察心得和發現,“紅薯由哪幾部分組成?”“它可以做成什么好吃的?”等,再談談“你是怎么發現的?”使幼兒了解別人的視角與思維方式,增強自己的學習能力。這樣,當幼兒看到陌生的果實時,就能主動分辨出它們是水果還是農作物,最后以“下次你準備觀察什么?”等設問方式激發幼兒參與下次游戲的積極性。
評價是一個活動不可缺少的部分,一個活動成功與否,孩子的發展情況如何,與教師的評價有直接的關系。在評價過程中,我們總是先讓幼兒發表自己的意見,說說自己在玩玩具時有什么困惑,有什么收獲,老師盡量使用鼓勵、表揚等正面評價,并把幼兒成功的作品展示出來,增強幼兒探索的自信。因為負面評價會傷害幼兒自尊心,進而影響幼兒下次游戲的興趣。只有讓幼兒在自尊心得到滿足的情況下分享與同伴游戲中的快樂,才能培養幼兒在評價中的主動性。經過這樣長時間的鍛煉,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動手能力都會得到提高。
總而言之,在這個專題研究中,我們摸索出了很多有效的區域指導方法。幼兒是在實踐探索的“交流提升—從而豐富經驗—再交流提升—再實踐探索”的良性循環中發展的。教師是以“觀察—指導—談話”作為教學方式,使幼兒在區域活動中自由探索,增強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培養幼兒在區域活動中的成長是一個長期的工作,我們會繼續努力,多實踐,多研究,從而得出更切合幼兒發展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