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實干和擔當為黨旗增輝——記金堂縣人社局優秀共產黨員周健
周健是金堂縣人社系統一名普通黨員干部,現任該縣就業局副局長、縣人社局紀檢組副組長、紀檢監察室主任。自參加工作以來,他時刻牢記共產黨員的責任,任勞任怨,不計名利,以扎實的工作作風、優異的工作成績,得到領導和同事們的一致好評。2012年被成都市農民工工作領導小組表彰為“成都市農民工工作先進個人”、被金堂縣委評為優秀共產黨員,2013年被成都市政府表彰為“成都市就業促進工作成績突出個人”,2016年被評為金堂縣優秀共產黨員,連續三年考核優秀,記公務員三等功一次。
“我不喜歡一直坐在辦公室里辦公,我喜歡走出去走下去,因為只有走出去才能真正了解到實情,只有接觸到老百姓,才能剖析出問題的關鍵,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更多農民工就業難和企業用工難的問題。”2月14日,是年輕人很流行過的情人節,34歲的周健卻在為解決企業用工和返鄉農民工就業“兩難問題”加班到深夜——今年,他得為企業尋找熟練工1000人以上,技術技能人才的缺口也有數百人。這樣的不眠之夜對他來說是家常便飯。
付出必將得到回報。近年來,周健創新招聘思路,累計策劃并組織舉辦“新春就業巡回招聘會”“高山招聘會”“失地農民集中居住區招聘會”等58場,組織企業280家,提供就業崗位1.2萬個,參加群眾2.3萬人,免費求職登記1.5萬人,達成就業意向性協議3800余人,基本在一季度就解決了縣內工業園區全年的用工需求。
作為黨員干部,周健堅信理論學習是個長期積累和厚積薄發的過程,他總是帶著問題勤學、好學、善學、深學,學業務知識,爭當本系統行家里手。
近年來,他先后發表的調研文章、工作信息累計260余篇,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現了就業社保工作,為上級領導的決策提供了有力參考。其中《社會保險中的檔案問題》《基層勞動保障平臺,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促進“中國打工第一縣”農村勞動力就業的對策和建議》《農民工創業就業現狀分析》等多篇調研文章被國家級刊物采用。調研工作形成的理論成果也多次受到上級領導肯定。
當下,一批又一批的外出務工人員帶著資金、技術回金堂就業創業。為抓住發展機遇,引導好就業創業工作,周健多方考察了解實情,積極作為,為政策制定落實獻智出力。
2011年,周健和就業局同志一道根據平時工作總結出了金堂縣農村勞動力“離土離鄉異地就業,離土不離鄉就近就業,不離土不離鄉本地就業”三大就業模式獲得了國家、省市領導的肯定。在他分管勞務開發工作、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工作期間,金堂縣獲得了“全國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工作示范縣”“全國農民工創業示范園”“西部農民創業工程試點縣”等多項殊榮。
同年,周健全程參與了在金堂縣開館的中國首個“中國農民工博物館”的策劃籌建工作,為了趕工期開館,他放棄節假日的休息時間,工作任務重的時候,甚至三餐都在博物館里解決。博物館建成后,吸引了中外大量媒體前來參觀和報道,中央電視臺《小崔說事》欄目更是以“中國農民工博物館為題”邀請金堂縣農民工創業就業代表作了專題節目。
黨性、德行修養是周健認為黨員干部最重要的品質。作為2014年縣委組織部遴選的首批優秀年輕干部,在淮口鎮掛職副鎮長期間,他盡職盡責,竭力幫助困難群眾就業。一天,該鎮濱江路社區的傷殘退伍軍人付文軍步履蹣跚地走進周健的辦公室,訴說自己的家庭情況,請求幫忙聯系找份工作。得知付文軍妻子因患嚴重的高血壓和腎病失去勞動能力、家里幾乎沒有收入等實際困難,周健馬上放下了手中的工作,根據付文軍年齡偏大、技能偏少、雙腿有殘疾的實際情況幫忙聯系企業,通過縣就業援助中心幫助他找到了一個某小區保潔的工作崗位。付文軍參加工作后,周健因放心不下,還多次打電話關心其工作情況,對他的工作情況進行動態監控。
近年來,周健又帶領就業局的相關科室對棲賢鄉三學寺村的黃成華、福興鎮圓覺寺村的蘭云輝、三溪鎮長林村的彭上坤和肖朝能等貧困戶家庭進行了創業支持和就業幫扶。
“面對面聆聽群眾的需求,實打實為群眾排憂解難,天天為群眾辦事,就是人生的價值和工作的樂趣。”多年來,周健時刻以“為黨分憂、為民解難”為己任。2016年7月,周健被評為全縣優秀共產黨員。面對榮譽,他這樣說:“感謝組織的信任,重任在肩,唯有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為人民服務只有起點沒有終點,永遠在路上。”
本刊通訊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