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四部曲”助推雙創活力
“十三五”開局之年,成都都江堰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完善創業服務體系,切實增強“雙創”活力,著力實現群眾從“被動就業”向“主動就業”,從“生存創業”向“發展創業”的兩大轉變。
圍繞全市“三步走”發展戰略部署,針對現代服務業、都市現代農業等重點產業的服務需求,以經濟開發區、特色園區、產業集群為主體,著力于產業行業內新生創業主體數量的生成及中小企業的再創業;以市內高校、科研院所和科技型孵化基地為創新工場創建主體,加速創新人才和新一代高科技企業的培育。在孵化載體、服務機構、高校集聚且生活配套健全的區域,通過盤活閑置廠房、倉儲用房、辦公用房等存量房產,加快建設一批創新創業園和創業孵化示范基地,形成“創業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的孵化體系,力爭年內在全市范圍內增設258個官方創客服務辦公室和窗口,新增2家都江堰市級大學生孵化基地。
優化創新創業資金管理。安排1000萬元專項資金建立“中小微企業貸款風險資金池”,鼓勵銀行、擔保公司、創投機構等金融機構為初次創立企業提供股權質押、知識產權質押等科技金融服務。創業擔保貸款逾期進入法定追償程序時,已落實擔保機構的地區,由風險基金、擔保公司、經辦銀行分別承擔30%、50%、20%的貸款損失;未落實擔保機構的,風險基金按照貸款損失的80%給予經辦銀行補償。
構建“容錯機制”調動創客積極性。事前,建立創業風險評級、審批制度,為初創者發放首筆不高于10萬元、期限不超過2年的創業擔保貸款,提高初創存活率;事中,責成初創企業建立短、中、長期發展框架,完善創業風險應急預案,對項目進展情況匹配專家指導和定期跟蹤;事后,建立創業失敗退出機制,開展創業失敗項目存活度分析,對盤活價值高的項目延長創業擔保貸款逾期追償時間;對盤活價值低的項目設立創業資源對接平臺,鼓勵創業者二次創業。
實施創新創業培訓計劃。擇優引進創業培訓機構,采用案例剖析、知識講座、企業家現身說法等多種方式,增強創業培訓實用性。鼓勵高校將創新創業培訓課程納入教育學分體系,實行彈性學制,指導川農大、成都東軟學院等高校建立導師隊伍。
實施科技人員創新創業計劃。設立引進人才專項資金1000萬元,并按財政增長幅度,逐年增加投入額度。支持國內外高校院所科技人才、海外留學的人才帶技術帶項目在全市進行創新創業,最高給予200萬元的科研經費和工作經費。入選國家“千人計劃”、四川省“千人計劃”以及入選“成都人才計劃”創新類的高層次人才,獲得市級及以上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項目的,給予最高30萬元經費補助。
實施落實稅費優惠政策計劃。高校畢業生、登記失業人員等重點群體創辦個體工商戶、個人獨資企業的,可依法享受稅收減免政策。全面落實促進高校畢業生、登記失業人員、殘疾人、返鄉農民工、軍轉干部及隨軍家屬等群體就業創業的稅收優惠政策和扶持小微企業發展、支持科技創新、科技企業孵化器、大學科技園發展等各項稅收優惠政策。經工商登記注冊的網絡商戶從業人員,同等享受各項就業創業扶持政策;未進行工商登記注冊的網絡商戶從業人員,可認定為靈活就業人員,享受靈活就業人員扶持政策。
擴大創業補貼范圍和標準。擴大大學生一次性創業補貼的范圍,從畢業2年內放寬到在校及畢業5年內。對符合條件的青年大學生提供創業信用貸款額度高達50萬元,貸款期限長達3年,同時按同期人民銀行貸款基準利率計算給予貸款利息50%的補助。
降低創業貸款準入門檻。將小額擔保貸款調整為創業擔保貸款,對缺乏創業資金的重點群體和困難人員,貸款最高額度統一調整為10萬元。對個人發放的首筆不高于10萬元創業擔保貸款,在同期人民銀行貸款基準利率基礎上上浮三個百分點以內、期限不超過兩年的,由財政給予全額貼息。
延長創業扶持鏈。為通過項目評審的創業青年發放3—10萬元免息、免擔保創業啟動資金貸款,匹配專家導師開展一對一全程創業幫扶。完善“項目+專家+資本+人才”的創業扶持機制,加強與上海東開投資管理企業合作,從培養管理人才方面支持都江堰市多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都江堰市秒叭網絡設計工作室等種子期、初創期科技型中小企業。
完善創業服務流程。全面實行企業登記“先照后證”“三證合一”“一照一碼”。推進注冊制度便利化,依法放寬住所(經營場所)限制,允許“一址多照”和“一照多址”,推進電子營業執照和全程電子化管理。
都江堰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李向
在樂山樂水的孕育下,嘉州繡、峨眉繡、彝繡應運而生,針尖上的地域文化展示出一方風土人情。近年來,隨著樂山文旅產業的快速發展,樂山刺繡產品也逐漸打破地域局限性,走向全國乃至全世界,成為樂山文旅產業的璀璨一筆。樂山市就業局根據當地的傳統刺繡技藝,把發展彝繡產業與就業扶貧相結合,開展職業技能培訓班,讓廣大婦女實現了居家靈活就業,實現了文化傳承、創業就業、脫貧增收“三合一”的綜合效果。

▲彝族刺繡集中培訓

▲正在刺繡的學員

▲精美的彝族刺繡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