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 東 譚立剛
淺析如何破解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發展“受冷”
白東譚立剛
自《城鄉養老保險制度銜接暫行辦法》印發以來,各地陸續制定并出臺了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以下簡稱“居保”)和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以下簡稱“職保”)銜接的具體實施辦法。
從綿陽江油市近三年的實施情況來看,群眾對居保的參保熱情度不高,但對居保轉職保卻十分踴躍。居保轉職保的火熱現象,從側面也反映出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缺乏吸引力,發展遭遇瓶頸的現狀。
江油市從2009年起開展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以下簡稱新農保)試點,繳費標準為每年100元至500元5個檔次。2014年,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意見》,城鄉居民個人繳費標準為每年100元至1000元、1500元、2000元、3000元共13個檔次。在宣傳辦理居保業務時,雖然各級各部門做了大量工作,但許多群眾仍然以經濟困難等為由按最低標準100元繳費。2014年,城鄉養老保險制度銜接辦法出臺后,該市共有3400多人辦理了居保轉職保業務。此業務轉移的年限從2009年新農保試點開始,需補繳7年居保和職保的差額,平均每年4000元以上,如果按最低繳費檔次40%補費,7年人均要補費3萬元左右。通過觀察發現,辦理這項業務的群眾十分踴躍。
通過分析,城鄉居保出現發展瓶頸,主要原因是相比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城鄉居保在待遇水平等方面差距較大,對群眾缺乏吸引力。
在每月養老金待遇領取方面,城鄉居保大多數為75元,而職保則不低于600元,可以看出二者差距甚大。居保一年領的費用,不如職保一年漲的,而且職保金額是年年上漲,按目前城鄉居保最高標準3000元繳費,預估15年后,每月能領取養老金480多元,而15年后,職保的養老金則是居保的很多倍。另外,參加居保的人員去世后無任何待遇,而參加職保的人員去世,葬費、撫恤金有兩萬多元,并且女性領取養老待遇的年齡,職保比居保提前了十年。雖然城鄉居保的繳費水平較低,照顧了城鄉居民的承受能力,但缺乏了根據經濟增長水平調整各項指標的彈性機制,造成居保和職保的繳費標準和待遇水平存在很大差異。
根據現階段參保情況分析,如果城鄉居保政策不做調整,將會導致更多有經濟條件的市民轉入職保。而沒有能力參加職保的群眾,會繼續按最低標準繳納居保,保留繳費年限資格,條件一成熟就會轉向職保。因此針對如何突破城鄉居保發展瓶頸,現提出以下對策建議。
把居保的整體框架設計為“小職保”,繳費和待遇隨經濟發展而調整。首先,把居保的繳費和待遇計算結構等參照職保執行,將整體比例縮小。如繳費方面,2015年四川省職保最低繳費為:省人平繳費工資53722元×20%×40%=4297.76元。則居保的最低繳費可以設計為:省人平繳費工資×20%×(2%—4%),2015年的最低繳費金額為53722元×20%×(2%—4%)=215元—430元,以后每年的最低標準隨省人平工資的增長而增長。相應的,待遇計算辦法。就按照職保的公式代入其繳費基數。同時把知青、軍齡等要素也計算到居保養老金中,死亡待遇的調整也按職保的比例縮小后,對應執行。
把居保作為農民工或勞動者整體的參保選項。由于農民工的社會保障制度缺乏有效保護,在社保基金的征收方面缺乏強制措施,致使企業參保率低、拖欠現象嚴重。所以,呼吁企業聘用農民工后,能夠為其繳納居民養老保險。
建立更為靈活、公平的居保和職保銜接機制。現階段省內的居保和職保的銜接制度存在兩個問題。一是轉移時機的問題。退休年齡前,只能居保轉職保,不能職保轉居保。實際上,居保和職保的相互轉移都應該是靈活的,勞動者有根據其經濟能力選擇參保險種的需求。特別是職保的繳費水準越來越高,不讓其能退休年齡前轉入居保的話,會造成職保、居保都無法繳納,兩種年限都中斷的問題;二是轉移金額的問題。職保轉居保只轉個人賬戶,不轉統籌賬戶,而居保轉職保,統籌和個人賬戶,包括國家補貼都可轉移。職保的統籌部分,也是市民個人所有,其從職保轉居保的時候,不管是單位和個體方式參保,都應按繳費基數的20%作為轉移金額,作為對其繳納職保行為的鼓勵和認可。
綜上所述,城鄉居保作為一項新的國策,受到全社會的廣泛關注,特別是在現有的財政體制下,其政策的調整涉及面廣,牽一發而動全局,需要謹慎操作,確保該政策讓更多的群眾得到實惠。
(作者單位:江油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