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雨眠
國企集團財務信息化建議
文‖劉雨眠
在國有企業集團中,主要有三種管控模式,即財務管控型、運營管控型和戰略管控型。戰略管控型模式是普遍采用的一種模式,在戰略管控模式下,集團與下屬子公司的關系主要通過戰略管理、全面預算管理、風險監控管理及績效評價等方式實現集團協調發展。
在當前國資國企改革的重大背景下,國有企業集團管控模式的巨大深刻改變,集團總部核心功能逐步轉變為資源配置、戰略管控和風險管控三個方面。這三個功能與財務會計有非常緊密的聯系;全面預算和財務資源配置是實施資源配置的主要形式和載體(當家理財),風險管控主要信息來自財務會計信息,為資源配置和戰略管控分解落實服務,并控制風險實現又快又好發展。
(一)集團所涉足的行業、業務較多,信息技術部門對各行業的了解有限
國有企業集團基本上都涉及多元化業務,不同行業,業務之間跨度大,經營管理方式不完全相同,所以信息化部門以及集團其他職能部門完整有效了解各業務的難度很大。財務會計則具有信息標準化、規范化的特點,實施財務信息化則相對容易,但是財務會計缺乏業務信息支撐就會使“數據僅是一堆數據而已”,形成數據和信息孤島。
(二)國有企業集團整體規模大,業務不均衡、成員企業發展不均衡,信息化現狀及需求不同,管理、運營能力、市場化程度也不均衡
目前國有集團企業普遍采用戰略管控型的模式,管理原則是分類分級授權、企業自主經營,即各專業化子集團實行獨立市場化經營,單獨業績考核。但由于各種不均衡導致各業務單元在信息化的實施能力和步驟方面不均衡。導致成員企業信息化、標準化很難同步實現。另外不同的行業有不同的業務、工藝和流程,很難標準化也未必一定要標準化,信息及信息化標準不一致增大了行業間信息集成的難度。
(三)企業規模越大,對集成的要求越高
隨著企業規模的不斷擴大,管理層級擴大,成員企業眾多,企業的管理難度也會加大,信息化難度相應也比較大。
信息化系統是解決信息不對稱、實現管控的有效工具,所以大型企業國有集團企業會對信息化的需求越來越強烈。需要有效管理集團成員企業的目標、資源和風險,就必然要求對各類信息進行集成。所以規模越大,企業對集成的要求也越大。
(四)財務管理軟件與生產系統脫節
財務管理軟件與生產系統的脫節,為實現業務財務結合,無法實現事前事中有效管控,使得企業管理人員及時應對,各類信息形成信息孤島,也無法有效發揮作用。集團層面更是無法準確判斷,無法統一有效規劃、配置集團資源、進行風險管理。
總之,因為具有如上特點,國有企業集團企業信息化建設之路要復雜困難很多,需要統一規劃,穩步實施。
但無論采用何種方式進行管控,信息化建設是一項必備、重要且基礎的工作。
需要考慮的是,由于多元化集團的產業跨度大,業務類別、管理模式、發展程度均有較大差別,標準化、統一化未必是一個有效的信息化模式,分散化的信息化模式可能是適合模式(見表1)。
(一)短期目標(1-3年):
實現會計信息和財務管控的信息化,建設完成集中、一體化的財務會計信息和管控平臺。
在上海市國資委系統內目前大多已制定或正在制定此階段目標,部分企業已在實施,個別企業已通過國資委組織的信息化階段驗收。但就其目標來講主要為市國資委倡導的財務信息集中一體化平臺建設,主要內容為三大功能(集團化財務核算、集團化財務管控、集團化決策支持)和八大模塊(會計集中核算、財務合并報告、資金集中管理、資產動態管理、全面預算管理、成本費用管理、風險管控、財務分析與決策支持)。據此,短期目標不低于市國資委要求及同類企業財務信息化水平。且系統選型立足于可升級性與可擴展性,將逐步實現“業財結合”的橫向擴展和“價值鏈管理者和風險管理者”管控功能提升的縱向提高,符合順應集團企業發展需要財務管控不斷提升的要求。

表1:財務集中共享與業務分散化相結合的信息化模式內容
(二)長期目標3-5年:
基于已有的一體化財務會計信息化平臺,逐步實現業財結合與融合,進一步發揮財務發現價值與風險、支持與服務業務和戰略、監督控制風險等功能,實現信息化建設的升級,并向構建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目標邁進。
財務共享服務是集團共享服務的一部分,財務共享服務一般不是財務部門或條線發起的而是隨著集團發展和管理變革需要而產生的。
根據已實施財務共享服務的企業的做法,其內容主要包括:
1.將標準化、數量大的財務業務流程從成員企業分離到財務共享中心,如總賬、應收應付、報銷、支付、報表、稅務、資金及融資等。
2.將從事標準化財務工作的人員分離到財務共享中心(如寶鋼、漢高中國,國泰君安是各營業部業務集中至總部集中核算與支付以及預算控制,海爾集團將交易處理(交易與費用)、風險管理、業務支持(結算)三塊集中至財務共享中心處理)原各單位財務業務和人員保留一小部分(用于單據收集、報稅、檔案等)
3.打破傳統習慣,推動專業化、流程化、集約化的流程再造,推動電子化業務審批操作,集中保留影像檔案。
4.實現統一財務與會計政策管理,合格供應商管理,主要物料集中采購管理,成本與費用對比分析報告,資金集中管理,稅務集中管理,資產集中管理,等等。
綜合看來,財務共享服務中心適用于:企業規模大,分支眾多,同類業務眾多可標準化,經營業務性質相同或類似(如多元化差異大業務,需要制定不同業務板塊標準,財務共享服務難度較大)。
(作者單位:上海市國資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