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興幫,鄧蘭英,陳波
(1.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建環系,四川 遂寧 629000;2.遂寧市大英縣人民政府,四川 大英 629300;3.遂寧城鄉規劃管理局河東新區分局,四川 遂寧 629000)
遂寧市現代農業和鄉村旅游綜合示范區概念性規劃
陳興幫1,鄧蘭英2,陳波3
(1.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建環系,四川 遂寧 629000;2.遂寧市大英縣人民政府,四川 大英 629300;3.遂寧城鄉規劃管理局河東新區分局,四川 遂寧 629000)
從遂寧區位特點和產業發展方向入手,提煉出遂寧市觀光現代農業和鄉村旅游綜合示范區與四川周邊同類項目的差異性和建設可行性,對其進行總體布局與空間組織,策劃重點項目,最后提出產業發展思路。
現代農業;鄉村旅游;遂寧市產業;農業產業
遂寧已建成全省規模最大、年供苗能力500萬株的柑橘無病毒容器苗繁育中心,建成柑橘基地33萬畝,每個區縣都有成千上萬畝的核心示范園;已建成無公害蔬菜基地60萬畝、綠色蔬菜基地7萬畝;已建成高效經濟林基地48.1萬畝,發展林下種養基地50余個,建成中藥材基地8.7萬畝。但現狀農業僅僅限于農業生產,產業形態單一,良好的自然資源和景觀資源并沒有得到利用,積極挖掘農業的旅游價值和景觀價值,開發現代農業和鄉村旅游綜合示范區,是目前遂寧市農業發展的一個方向。遂寧農業的未來,既需要傳承也需要創新,既需要規模更需要品牌。遂寧農業發展的方向,就是在延續和展示巴蜀獨特農業文化與農業資源的基礎上,通過新主體的引入、新業態的培育、新模式的構建、新渠道的拓展,構建極具地域特色的新農體系,打造遂寧現代農業創意中心和農業成就、農業文化展示基地,確立遂寧在巴蜀現代農業產業格局中的地位與優勢。
規劃項目地處遂寧市河東新區東部,與中華養生谷相鄰,一面與城市相接,三面被山野環抱,是河東新區范圍內唯一一塊未按照城市規劃路徑開發的原真鄉村,擁有的獨特區位優勢。位于城市近郊一小時都市游憩圈內,規劃范圍內是城市中難得的一塊綠色生態地,憑借良好的生態環境和田園資源,未來將成為遂寧市民重要的休閑后花園,四川周邊旅游人群首選地。
遂寧地處四川盆地中部腹心,涪江中游。與成都、重慶距離為150公里,便于接受成都和重慶的輻射。此外與省內綿陽、內江、達州等地距離均在100公里左右。它既是連接成渝兩地的重要節點,也是川南與川西北、川東北相互溝通的捷徑,起著承東啟西、南傳北遞經濟的重要作用,周邊1.5小時車程范圍內,存在一個近1億人口的消費市場。遂寧處于城市群成都和重慶兩大核心大城市環城游憩帶100-300公里范圍(車程在2-3個小時左右)的2~3天休閑度假游圈層交界處,是成都和重慶市民出游的潛在休閑度假地。地處機遇與挑戰并存的成渝鄉村旅游市場,遂寧須要構建屬于自己特色的鄉村旅游品牌。[1]
規劃項目內現有鄉村公路向南連接中華養生谷、綿遂高速遂寧東互通公路,并與318國道和慈航大道銜接,規劃在建的中環線緊鄰項目基地南端,距城市中心約17公里,通過現有交通0.5小時車程即可到達。
項目現狀的山水田村構成自然野趣的田園景觀,原真卻又缺乏特色和內涵;村落人口“空心化”,社區建筑破敗,基礎和文化服務設施嚴重缺乏;文化消亡,鄉村民俗、道教等文化傳承面臨危機;產業單一,仍以傳統小農耕種為主,居民收入低。通過此次規劃,將本項目打造成為以創意農業為主題,以現代農業和鄉村旅游業為核心,由田園小鎮、文化聚落、主題農莊、景觀農田構建的,現代農業旅游綜合體和新鄉村建設示范區。力求建設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休閑觀光農業產業園,打造成渝經濟區現代都市休閑觀光農業發展的旗艦與龍頭。

圖1 遂寧區位
以創意農業為核心主題,導入創意理念,以創意的手法,指引場地的景觀設計、體驗設計、業態布設,以震撼的景觀、新奇的體驗、高效的產業、獨創的運營,體現本項目在同類項目中的先進性和引領性,并創造強大的旅游吸引力,構建巴蜀地區的創意農業第一品牌。
總體布局分為兩大板塊,西動東靜,動靜相結合。

圖2 規劃項目總體布局
4.1 西部:創意游樂體驗區
由時尚田園小鎮和童話主題游樂農莊構成的,充滿未來感的奇幻田園,既是遂寧未來農業的啟迪空間,也是一個創意神奇的兒童游樂園,重點發展農業科技研發、兒童親子教育產品,同時也承擔著農產品展示與銷售、旅游綜合服務功能,是整個農業公園的客廳與前臺。
4.2 東部:文化田園度假區
傳承延續巴蜀鄉土農耕文化基因,尊重山水田園自然肌理,營造的獨具巴蜀氣質,精致唯美的理想空間,既是一個農耕文化體驗場、健康養生度假區,也是農業產業的后臺基地,是居游共享的新鄉村典范。
游賞設計定義為一場綠水田間的童話尋夢之旅,內部交通以游車、馬道、牛車、水橋與小舟為主要交通聯系紐帶,在這山水童話鄉村中喚醒童話的記憶。

圖3 規劃項目游賞線路設計
5.1 游覽車行路
過多的小車進入場地內部,會對當地的田園生態造成巨大壓力,也會對場地內的農作物種植造成污染,因此,考慮通過疏散方式盡量減少場地內車流量,依托西邊入口處的停車場,開設免費的生態觀光車,貫穿整個場地。
5.2 鄉間馬道
在場地交通要道旁與田間設置鄉間馬道,為游人提供騎馬、馬車、牛車和驢車等體驗服務,此外,針對少年兒童開展小羊拉車、小豬拉車等特殊拉車體驗項目,增添趣味,為場地增添活力。
5.3 特色綠道
項目地的特色慢行系統之一,利用項目地林間、田間、花間的特色景觀,設計穿梭于眾多莊園農場間的多主題線路,修建綠道和部分木質棧道,配合自行車、徒步、慢跑等不同體驗方式和休閑驛站等完善的配套服務設施,構成項目地獨特的田園特色慢行系統。
特色綠道體驗主題主要采用三種方式體驗:
健康騎行:林、田、花多種景觀類型的自行車線路,提供一個戶外鍛煉的騎行空間。
田園漫步:圍繞農田的景觀游步道,使游客腳步所及之處均能欣賞美好的田園景觀。
有氧慢跑:貫穿場地的慢跑健康路徑,倡導綠色、生態、健康的生活方式。未來可以舉辦游客長跑比賽,吸引長跑愛好者,引導健康生活潮流。
整個項目由一核兩鎮八園構成。一核:核心旅游吸引物—世界童話;兩鎮:巴蜀場鎮文化展示(旅游配套)—未來田園小鎮和農耕文化小鎮;八園:八個特色精品莊園—蘑菇莊園、蝸牛莊園、稻田莊園、竹林莊園、紫調莊園、流水莊園、藝坊莊園、月亮莊園。

圖4 項目布局
遵循“以農為本、農旅結合”產業發展理念,導入新產業、新業態,推動一二三四產業的融合發展。一方面,強調場地內的產業與遂寧城市產業的融合,形成產業空間的內外互動;另一方面,強調以農業和旅游為核心的新產業鏈條的延展,擴容場地本身的產業內涵。在規劃項目內,打造19個小莊園,引入小莊主,開展莊園農業,形成地主開展新型農業的領頭人,未來對吸引場地周邊農業參入,建成規模化的莊園經濟產業園,形成基于設施農業發展娛樂休閑農業旅游,基于特色農業開展健康養生度假的產業模式。
7.1 紫色主題的農業種植體系
圍繞“紫色山谷”核心品牌,引入適宜遂寧本地生長的紫色糧食、紫色蔬菜,逐步形成以紫色為主題的新型農業產業種植結構

表1 紫色系列景觀植物和經濟作物種植建議
7.2 “藥食同補”的高附加值作物種植體系
在產業規劃中,結合養生農業、健康農業的發展,選取具有食補食療效應的高附加值經濟作物進行種植,并于園區內的養生度假項目相對接,構建健康農業產業鏈條。

表2 作物種植體系
7.3 原有農業特產物種的品牌化優選種植
精選水稻香米、柚子、桃子等當地原有特產進行優化種植,把遂寧的觀音文化、呂洞賓道家文化、農耕文化等和農產品相結合,“地域文化+特色農產”品牌化再塑原有農特產,提升農產品附加值。
遂寧市現代農業和鄉村旅游綜合示范區根植于巴蜀農耕文明與遂寧鄉土文化基因之中,具備得天獨厚的丘陵景觀、區位優勢和旅游市場。通過合理的規劃建設,以現代農業產業為內核,以休閑旅游業為導向,以提升區塊產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為主線,以提高當地百姓生活品質為根本出發點,最終能夠將本項目打造成為集農業休閑旅游、農業示范博覽、農業教育研發、農產品加工、農業創意產業等功能于一體的現代農業和鄉村旅游綜合示范區,從而彌補遂寧農業發展的空白,解決周邊500人就業,構建具有中遠程吸引力的鄉村度假綜合體。
[1]金志庚,陽樹英,歐陽鍇.近郊和遠郊生態農業旅游規劃的差異[J].安徽農業科學,2012,(03):1529-1531.
[2]吳松芹,陳軍,龔正升.休閑觀光農業項目定位的思考[J].江蘇農業科學,2016,44(7).
[3]蘇娜,胡煥平.濱州城郊型休閑觀光果業發展探討[J].現代農業科技,2016,(6):316-317.
[4]徐煒.無錫市濱湖區都市農業發展研究[D].南京:南京農業大學,2007.
[5]郭搖旗,王海英.江蘇特色性農業生產性景觀美學在新農村建設中的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16,(9).
Conceptual Planningof Suining Modern Agricul tureand Rural Tourism Demonstration Zone
CHENXingbang1,DENGLanying2,CHENBo3
(1.Sichuan Vocat ional and Technical Col lege,Suining Sichuan 629000;2.People'sGovernment of Daying County,Daying Sichuan629000;3.Suining Urbanand Rural Planning Bureau Hedong NewArea Branch,Suining Sichuan 629000)
By analyzing Suining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the difference between Suining sightseeing modern agricultural and rural tourism comprehensive demonstration area and the similar projects around Sichuan and its feasibility of the constructionare extracted. The overall layout, spatial organization, key projects, industrial development ideas are put forward.
Modern Agriculture;Rural Tourism;Suining Industry;Agricultural Industry
F327
A
1672-2094(2016)06-0024-06
責任編輯:張隆輝
2016-09-18
陳興幫(1984-),男,四川遂寧人,四川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觀光農業規劃設計。
鄧蘭英(1976-),女,四川遂寧人,大英縣人民政府工程師。研究方向:城市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