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泓宇,劉祖萍
(四川職業技術學院網電教學部,四川 遂寧 629000)
基于移動教學APP的高職云課堂教學模式初探
陳泓宇,劉祖萍
(四川職業技術學院網電教學部,四川 遂寧 629000)
隨著移動智能手機的普及和基于移動教學APP的開發,將互聯網、云平臺及個人智能終端與課堂深度融合成為高職院校信息化教學改革的一個方向。本文首先探討了移動教學與云課堂的概念,然后分析了高職云課堂的發展現狀,提出了基于移動教學APP構建的三種高職云課堂教學模式,最后指出了該模式下高職云課堂的特點。
移動教學;云課堂;教學模式
隨著移動互聯時代的來臨,人們不斷探究信息技術能給各行各業帶來何種革新與動力。作為一直走在思潮和技術前沿的教育界,當然是信息浪潮中的弄潮兒。從基于傳媒理論的多媒體教學模式,到基于網絡技術的E-learning學習模式,從利用媒體技術制作微課,到利用云平臺進行的的翻轉課堂,教育人士將日新月異的信息技術運用于教學的媒體、資源、過程、評價等方方面面。大家不光探討傳統教學模式的改革,更創設性地實驗了碎片化教學以及混合式教學等模式。而在這一片欣欣向榮中,移動教學作為當下最新教學模式之一引起了筆者的關注。
所謂移動教學,筆者認為是全面或部分借助移動個人終端進行教學的一種教學模式。其中,個人移動終端如智能手機、平板在當今高職院校學生中普及率很高,尤其是智能手機,幾乎人人都擁有。不少教育軟件公司根據當今流行的教學模式開發了基于云技術的課堂教學APP,本文以藍墨云班課為例和大家共同探討基于移動教學APP的高校云課堂的教學模式。
云課堂和傳統課堂相比最大的區別在于平臺。云課堂的構建一定要有一個基于網絡環境的學習和教學平臺。教師在課前將構建好的資源發布在平臺,同時布置出預習任務以便學生課前學習以及完成作業。在課中,云平臺要主持師生之間點對點的及時互動,同時具備靈活的終端屏幕推送的功能,具備小組教學的功能,具備多種評價功能。在課后,云平臺不光給學生提供完成作業的功能,更能通過課前、課中、課后的多種記錄數據,幫助教師對教學各環節分析反思,以促進教學效果。藍墨云班課這類的移動教學APP能很好地實現這些功能,也為高職教學模式的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
當前,高職院校信息化教學手段多為多媒體輔助教學。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集聲音、圖像、視頻和文字等媒體一體,配合計算機、投影儀以及實物投影儀等多種硬件,使得教學內容的呈現較之以前手段更豐富,呈現更生動。虛擬現實技術的運用更使得教學重難點的解決和突破得到加強。但種種技術手段更多僅關注課堂教學環節,且忽略了學生學習過程相關數據的記錄和分析,教師僅憑感覺對教學各環節進行自我評價和反思。
由于意識到這個問題,高職院校開始了精品課程和精品資源共享課程的網絡平臺建設。隨著微課和翻轉課堂的推廣與普及,在學習網站或資源類網站的基礎上,進一步開發了云課堂平臺,利用上傳云端的數據如微課點擊率、用時,作業完成正確率等數據,通過數據分析,一方面幫助學生主動構建自己的學習體系,一方面幫助老師通過云平臺對學生學習進行形成性評價以及對教學進行自我評價與反思。
但隨著對高職院校云課堂教學實際情況進行調研,筆者發現目前高職院校教學云平臺建設大多還停留在對資源的建設上。由于平臺開發和使用的復雜性,更加上高職院校課程數目眾多、類別眾多,創建一門云課程教師所需要付出的時間與精力很大、需要掌握的信息技術要求較高,需要協調和配合的各種學校教學部門與技術部門較多。導致目前多數高校云課堂建設成為信息化校園建設的面子工程,即只重點打造幾門精品課程充門面,推廣度不高,使用率很低。
造成這樣的情況,一方面與高職院校教學管理部門的倡導與協調有關,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這樣的云平臺本身缺乏更好的用戶體驗設計。在使用云平臺時不光有硬件的限制,而且對教師與學生信息技術方面的要求過高以及課外時間與精力占用過多也是云平臺大多被束之高閣的重要因素。
移動教學APP是移動互聯網公司基于移動網絡環境,為滿足教師和學生課堂內外及時反饋教學互動和教學數據分析而開發的客戶端APP。以藍墨云班課為例,其具備的基本功能對教師而言就有以下幾點——創建教研圈、創建班課、添加資源、管理成員、組織課堂活動、發布班課通知、導出分析數據等。對學生而言,其基本功能對應為——加入班課、下載閱讀資源、課堂簽到、參加課堂活動、閱讀班課通知、獲取自身評價數據等。
移動教學APP較之基于網站建設的云課堂網絡平臺,界面友好簡潔,功能清晰實用,資源兼容性強、制作簡單,使用易上手,兼之個人終端的普及與使用的靈活性,使得一經推廣,就受到了廣大師生的一致好評。老師們愿意用,學生們用得好。配合信息化校園建設的無線網絡全覆蓋,真正讓高職教學進入到打破時空,碎片化教學。
當然,任何一種技術或者教學模式都不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靈丹妙藥。移動教學APP在高職教學中的試行也應該要有的放矢量力而行。筆者就探索出了以下三種基于移動教學APP構建的高職云課堂教學模式,簡單介紹下,與大家共同探討。
2.1 以集體授課為主移動教學APP教學為輔的云課堂教學模式
在傳統的集體授課中,采用移動教學APP部分功能輔助教學管理與數據采集與分析。如在公共課教學中,利用藍墨云班課的“簽到”功能進行準確快速的點名,利用“資源”模塊進行教學資源的發布,利用“課堂表現”功能進行課堂提問的打分,利用“通知”功能將課程相關通知信息進行推送,利用藍墨PC端習題編輯與上傳功能對學生進行隨堂或課后考核,并對考核數據進行多維度分析評價。此種模式適合理論教學為主的課程。
2.2 以小組教學為主移動教學APP教學為輔的云課堂教學模式
在小組教學的過程中,除了上述藍墨云班課功能的運用,還可以增加小組任務。藍墨云班課的“頭腦風暴”適合用做課前預習任務,而“小組任務”這一功能為課中小組任務的完成、展示與評價這三個環節都提供了平臺。此外,“答疑與討論”功能一般可以用做課后互動用。
2.3 以移動教學APP教學為主的云課堂教學模式
在以移動教學APP教學為主的云課堂中,首先教師要針對云班課進行課前、課中與課后的教學設計。
課前:根據教學設計將課前、課中和課后所需教學資源收集、整理和制作完成,并導入到云班課資源庫中。根據設計將課程所需的課前、課中和課后的活動都生成到活動模塊;將課程所需的課前、課中和課后的作業和測試都生成到測試模塊,以便需要時發布。在上課前,發布預習資源和預習的活動預習的測試。同時發布通知,推送關于課程的相關學習要求。
課中:首先用云班課的“簽到”功能進行點名,然后與同學一起評價預習作業或測試。在資源模塊調出新課程的課件進行講解,講解過程中可以使用“課堂表現”功能進行課堂互動,當一個知識點將完需要課堂練習時,實時發布預先生成的練習活動,利用云班課豐富的活動方式以及評價方式,完成對此環節學生表現的形成性分析。最后,發布預設好的作業以及布置下次課預習任務。
課后:隨時評閱學生作業,對云班課PC端后臺生成的課前、課中和課后數據進行多維度分析,以便反思和改進。
從移動教學APP的高職云課堂的教學模式我們可以看出,移動設備的便攜性與動教學APP更好的用戶體驗以及其與手機其他功能的深度接軌,使得其與傳統課堂甚至是普通云課堂相比,具有以下特點:
3.1 學習形式的移動性在基于移動教學APP的云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習場所、學習工具、教師和學生都是可以移動的,這也是移動教學最重要的特征。
3.2 學習設備的無線性
學習者基于無線上網的個人終端進行學習,從技術上真正實現了自由、方便且有效的學習。
3.3 學習的泛在性、人性化
在基于移動教學APP云課堂教學過程,只要安裝了該APP的任何人均可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進行自定步調的學習,而學習內容也是在APP教師提供的資源中自我選擇。
3.4 學習的碎片性
學習的碎片性以是體現在學習時間的碎片化上,學習者可以充分利用零碎的時間進行學習。二是體現在閱讀和學習行為上,不再是傳統一成不變的深入化的專研式學習。
3.5 學習過程的交互性
移動教學技術實現的基礎是網絡通信技術和移動計算機技術,數字化學習信息、資源和評價等傳輸都可以利用這些技術實現雙向交流。移動教學APP豐富的交互方式以及云平臺多維度的數據分析功能更使得學習過程交互與反饋準確詳實。
3.6 學習資源的豐富性
相比傳統學習資源,基于移動教學APP的云課堂教學資源包括課堂數字教材、微課視頻、課程內容課件、課程案例資源以及拓展資源。由于移動終端的特殊性,互聯網上內容以及微信公眾號內容等都能快捷轉存到課程資源中,大大豐富了學習資源。
3.7 信息傳達的即時性
移動教學APP的云課堂信息的推送與手機接受新短信一樣,直接顯示在用戶個人移動終端的通知推送欄,同時APP圖標上也用紅點標示有未閱讀新消息。由于學習者日常使用手機頻率較高,因此能最大限度保證教學信息傳達的及時性。
當然我們也要看到,在科學技術蓬勃發展的今天,任何一種科技手段運用與教育教學都有其適用范圍以及使用方法。面對不同的學習者、不同的學習內容和不同的學習環境,我們應該選擇不同的教學模式。只有充分了解了基于移動教學APP的高校云課堂的教學模式的試行方式以及特點,我們才能更好地讓移動技術為高職課堂服務。
[1]馬清.基于移動學習的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現代職業教育,2016,(34).
[2]馮雙林,程麗紅.基于互聯網及云平臺的高職院校課程教學研究[J].廣西教育(高等教育),2016,(5).
APrel iminary Study on Cloud Teaching Model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BasedonMobi le Teaching
CHENHongyu,LIUZuping
(Sichuan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 lege,Suining Sichuan629000)
With the popularity of mobile smart phon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APP based on mobile teaching, the Internet, cloud platform, personal intelligent terminal and classroom will be deeply integrated.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cept of mobile teaching and cloud classroom,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cloud classroom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puts forward three cloud classroom teaching models based on mobile teaching APP, and finally points ou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loud classroom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Mobile Teaching; Cloud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G718.5
A
1672-2094(2016)06-0126-03
責任編輯:張隆輝
2016-10-18
本文系四川省教育發展研究中心2015年一般課題“基于信息技術的高職云課堂教學設計研究”(項目編號:CJF15023)的研究成果。
陳泓宇(1981-),女,四川遂寧人,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教育技術理論與教學設計等。
劉祖萍(1967-),女,四川瀘州人,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計算機應用、信息化教育教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