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袁銀輝 董飛武
?
加強新常態下銷售企業黨建思想政治工作
文/袁銀輝董飛武

“新常態”是這兩年的一個“熱詞”。習近平總書記和李克強總理多次在重要場合提到,國家在制定重大路線方針政策時也會提到,要求著眼“新常態”、立足“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
從概念上講,“新常態”是相對于“舊常態”而言的。就是說前些年我們看起來還是“星星之火”,而且也沒有給予太多關注的東西,現在變成了“常態”,變成了影響我們決策的一般性、普遍性、穩定性的現況。“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如果我們看不到“新常態”,或者雖然看到但仍不據此做出改變,就難免會出現辦法措施與具體問題無法對接的情況,自然也就無法收到想要的效果。
應該看到,成品油銷售企業以及企業所處的環境和十年前相比,甚至和五年前相比都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比如2004年到2008、2009年還經常出現區域性的“油荒”,但現在我們很少會擔心這個問題。隨著國際油價持續走低、原油進口權的逐步放開以及地方煉化能力的提升,現在成品油市場上“供過于求”已經成為“新常態”。同時,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也會成為“新常態”。也就是說,像過去坐等顧客上門的日子恐怕是真的“一去不復返了”。隨著替代產品電能、太陽能的發展,長遠看,油品微利可能會成為“新常態”;而隨著人民生活觀念的轉變,工作節奏的加快,非油業務持續強勁則會成為“新常態”。
從國家政治生活層面上講,反腐呈現持續高壓態勢,意識形態領域的斗爭異常激烈,依法治國、加強黨的建設、堅決反對“四風”、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等,應該會成為“新常態”。著眼于“兩個一百年”的宏偉目標,全面深化國有企業體制機制改革,增強國有企業競爭力,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加強國有企業中黨組織作用的發揮會成為“新常態”。
從文化建設上講,以“以人為本”為例,前些年我們可能一直停留在提一提的層面,沒有具體細致的落實;但隨著人員流動性的增強,經濟全球化的加深,員工維權意識的增強,以及文化管理理念的深入,“以人為本”可能不再是“提一提”的問題了,而是要成為貫穿經營管理全過程的“新常態”。
具體到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對象——員工來看,前幾年我們還在“談80后色變”,現如今“90后”已儼然成為公司的新生力量。(以廣東銷售公司為例,2014年公司“80后”占員工總數的46%,“90后”占員工總數的17%)從發展趨勢上講,“80后”員工比例穩定,而“90后”逐年增多將會成為員工隊伍的“新常態”。
當然,“新常態”的表現還有很多。因為所處地域、風俗文化、員工構成等方面的差異,各家銷售企業還會遇到屬于自己的“新常態”。
現實中,我們還欠缺對“新常態”的認識,或者是認識到了但沒做出相應改變。結合近十年的黨建思想政治工作經歷,筆者認為銷售企業黨建思想政治工作普遍存在的一些問題,大致有這么幾點。
一是對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作用和重視程度不足,骨子里仍然認為思想政治工作是可有可無的事情,物質上和精神上都舍不得投入,政工人員發展路徑受限;
二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功利化”色彩比較濃,直接用經濟效益衡量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看不到員工隊伍穩定、精神飽滿等非物質效益;
三是習慣于“拍腦袋”決策和“命令式”工作,高高在上,不和群眾進行平等交流,有些問題表面看似解決了,實則埋下了更大的隱患;
四是企業內部缺乏聯動機制,政工部門得不到支援,被迫“單兵作戰”,比如地市分公司層面黨委的工作基本上落到了黨委書記和黨群干事兩個人的身上,黨委委員的作用沒有發揮出來;
五是政工隊伍整體素質需要加強,政工干部按說素質要求非常高,不僅業務素質高,理論素養也要強,而且要政治立場堅定,富有奉獻精神,可事實上我們有時恰恰相反,配備黨群干部時一般把工作能力比較弱或者是犯過錯誤的同志放到政工崗位上;
六是受政工工作嚴謹性、嚴肅性的影響,政工部門難免給人造成“邁不開腿、跨不開步”的印象。
以上是銷售企業普遍性的問題,具體到各家單位,大家可能還有更多、更具體、更直觀的問題。
“新常態”呼喚“新思維”,新思維催生新舉措。“水漲”了“船”自然要高,否則“船”只能接受被淹沒的命運。“新常態”要求我們首先認清它,客觀看待它,主動適應它。在這個過程中,著力打破“舊常態”下的思維慣性和路徑依賴,然后才能謀求新發展。
毛澤東講:“思想政治工作是經濟工作乃至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線。”就是說,思想政治工作從來都是具體的而不是抽象的,是實踐的而不是理論的。具體到我們成品油銷售企業,如何著眼“新常態”,扎實開展黨建思想政治工作,筆者認為,主要是做到“四新”:
落實“新責任”。王岐山書記多次重提“工農商學兵,黨是領導一切的”。黨中央、國務院多次提出要加強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落實國有企業中黨的“新責任”,就是要落實基層黨委、紀委等責任,比如黨委主體責任、紀委監督責任、黨建第一責任人責任,以及縱覽統籌責任、推進落實責任、考評問責責任等,真正做到“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確保黨組織政治核心作用的發揮。
推進“新突破”。十八屆四中全會強調要依法治國,具體到我們企業就必須要“依法治企”。“依法治企”和“以德治企”是相輔相成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依法治企”的重要保障,必須要在服務規章制度建設上、提高員工法律意識上、強化風險管控上有所突破,這樣才能保證企業以及企業的員工有效地參與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生活。同時貫徹“融入中心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的基本原則,面臨越來越高的顧客需求和越來越激烈的市場競爭,必然要在提高企業、員工服務水平上有所突破,企業才能贏得更大的發展。
實施“新制度”。就是貫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的要求,落腳“重塑中國石油良好形象”的具體工作,開門搞黨建、搞思想政治工作,比如啟動“議黨建、述黨建、考黨建”等制度,真正發動黨員、發動群眾,集思廣益、民主決策,在落實“為民、務實、清廉”的過程中,在深入群眾、立足群眾,接受群眾批評,向群眾拜師學藝的過程中加強黨的建設,搞好思想政治工作。
建設“新體系”。就是形成“黨委帶動、行政推動、黨內互動、工團聯動”的“四動”長效機制,建立以“目標、責任、跟蹤、評價、考核”為抓手的黨建思想政治工作閉環管理體系,形成“新常態”下的黨建思想政治工作“新常態”。
(責任編輯:羅志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