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章德
?
加強國企基層黨建思想工作的幾點思考
文/吳章德
國有企業是國民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是中國共產黨執政的重要基礎,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力量。國有企業黨建和思想工作,是黨的獨特優勢在企業的延伸,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國有企業基層黨組織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對于把這種獨特優勢轉化為企業發展優勢和競爭優勢,為國有企業生產經營和改革發展的順利推進提供堅實保證,促進國有企業又好又快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黨員隊伍無論在結構、素質、黨性、作風等方面都發生了一系列變化,最突出的是部分黨員信仰有偏差,信念不堅定,享樂主義、拜金主義、官僚主義和腐敗現象有所蔓延。互聯網的出現和發展,人們認識世界的方式、途徑大大開闊,增加了我們開展工作的難度,創新就成為必由之路。
陽煤集團經歷60余年的發展歷程,從成立之初的兩條山溝、4個小窯、81萬噸原煤產量,發展成為目前擁有6 958萬噸原煤產量、2 046億元營業收入、567個分子公司、17萬職工、八大百億級煤電化循環經濟園區大型企業集團。黨員人數由原來的十幾人發展到現在的26 540人,基層黨組織由原來的幾個發展到今天的1 615個。如何實現聯營兼并條件下黨組織及黨員的跨地區有效管理,如何探索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黨組織發揮政治核心作用、戰斗堡壘作用、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的有效途徑,需要我們進一步創新工作思路。
富有之謂大業,日新之謂盛德。走創新之路,有創新之舉,才能保持基層黨組織的內在活力,才能有效發揮基層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就國有企業,尤其是陽煤集團這樣的大型企業而言,要在以下3個方面有所作為。
圍繞中心抓工作。企業的中心工作是什么?就是收入、投資、利潤、安全、效率五大關鍵性目標任務,關乎企業的生存,關乎職工群眾的切身利益,因此自然成為基層黨支部的工作中心。把服務企業中心任務作為黨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一切工作圍繞著中心任務去部署,一切活動融入到中心任務來開展。如果我們的支部抓住畢其功于一役的工作,通過“創先爭優”、黨員主題實踐活動、黨組織達標上等級活動等載體作保障,鍥而不舍,扭住不放,那么支部這棵大樹就一定開出鮮艷的花朵。實踐充分證明,拋棄中心而故步自封,黨建工作只能是越走越偏。

經常性學習。學習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是前進的動力,是發展的武器。1939年5月20日,毛澤東同志在延安在職干部教育動員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我們的隊伍里有一種恐慌,不是經濟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領恐慌。過去本領只有一點點,今天用一些,明天用一些,漸漸告罄了。好像一個鋪子,本來東西不多,一賣就完,空空如也,再開下去就不成了,再開就一定要進貨。我們干部‘進貨’就是學習本領,這是我們干部所迫切需要的。”基層黨支部書記要把學習作為一種使命,一種責任,一種追求,貫穿于黨建工作的全過程。科學文化和專業知識修養,不僅是工作能力問題,而且是黨性強弱的問題。
注重實效。注重實效是創新的核心要求。創新是為了更好地促進工作,不斷提高黨建工作的科學化水平。如果華而不實,就會曇花一現,就失去了創新的生命力和應有之義,就是我們常說的走形式或形式主義,應該堅決予以擯棄。
當前,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逐步深化,人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發生了重大變化。為此,思想政治工作需要正確處理4個關系。一是有為與無為的關系。要求做到認真履行職責,工作不越位。該管的事情一定要管好,不該管的最好不要隨意插手。二是拋棄與發揚的關系。在新形勢下,既要堅持和發揚優良傳統和作風,也要敢于拋棄舊方法、舊作風,做到與時俱進。三是理論與實踐的關系。堅持用黨建理論指導實踐,在實踐中去檢驗和發展。四是形式和內容的關系。政治工作要有必要的形式做載體,但只注重形式而輕視內容和結果,是非常錯誤的,最好的效果是實現兩者的有機結合。
典型引路。建企以來,陽煤集團始終把典型引路作為思想政治工作一個最基本的方法,貫穿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全過程。曹大良、金元斌、邢軍、鄭栓龍、李國棟等勞模效應,引導著企業的主流價值和文化潮流,激發一代又一代陽煤人發奮進取,勇立潮頭,建功立業。
目標激勵。一種是企業的發展戰略、職業生涯設計與獎勵;一種是重大問題征求員工意見。重要崗位由骨干擔綱,實行正激勵。特別是針對不同時期不同任務,把企業的愿景目標實事求是地宣傳到職工中去,起到凝心聚力的效果。
正面灌輸。大眾的、規模的、集中式的灌輸宣傳教育是必需的,這是我們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流和基礎。基本的理論、理念、目標都是要通過灌輸,首先得讓群眾有了感性認識,然后再升華到理性認識,才能幫助群眾提高思想覺悟,再去指導實踐。兩千多年來,中國儒家經典四書五經就是靠灌輸法進入讀書人的頭腦,培養了一大批安邦治國的士大夫,培育了影響中國人幾千年的傳統道德觀念。思想政治工作者在灌輸理論時,首先就得理直氣壯。其次要求自身理論素質過硬,功底扎實,才能把道理講準,內容講清,實質講透。第三,灌輸既要講道理,也要擺事實,要善于用成功的經驗和事實教育群眾,使理論灌輸有血有肉,入腦入耳。
多表揚、少批評。我們在宣傳工作中一貫堅持的是正面宣傳為主,思想政治工作也是這樣。對群眾一定要多給予表揚激勵,適當進行批評。古話講的“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說的就是這個道理。表揚和批評都是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方法。管理專家經過研究發現,大會上表揚人效果最好,小會上差一點,面對面的表揚效果最差;批評則正好相反,面對面批評的效果最好,小范圍批評就不如面對面,大會上公開點名批評一個人的效果最差。當然,這些都不是絕對的,實際工作中要分情況、看場合,靈活運用。

思想政治工作與解決群眾實際問題相結合。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是對社會存在的反映。群眾的思想問題多是從實際問題中引發的,這些實際問題又大多與群眾的切身物質利益密切相關。因此,要解決群眾的思想問題,必須把思想引導、教育說服同解決群眾的實際問題結合起來,對群眾確實合理而又有條件辦的要求,要抓緊辦實辦好;對屬于正當要求但一時難解決的實際問題,要向群眾說明情況,以得到群眾的理解和體諒。
講究說話的藝術。思想政治工作是和人交流的藝術,就得講究一點說話的藝術。有時要說真話,有時需要說一些善意的謊言。比如曹操望梅止渴的故事。曹操用虛構的梅林暫時緩解了士兵的口渴,也是一種思想工作的方法。但是這種方法必須是為了正確的目的,而且要有度,否則就成了欺騙。有時候做工作,不說比說話的效果更好,能起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比如,曹操在官渡之戰中打敗袁紹后,發現了一捆自己將士暗通袁紹的信。有的人主張一一查對,進行嚴懲,曹操卻讓一把火燒了,這樣實際上起了安定人心的作用。
積極溝通協調。溝通協調是消除分歧、相互理解、協調關系、鞏固團結、增強凝聚力的有效途徑,也是思想政治工作和領導藝術的重中之重。生活在不同社會群體中的人們,社會地位、實踐經驗,知識水平和認識能力等各不相同,對利益的追求,對事物的認識,包括興趣、性格、習慣等,都存在許多差異,再加上對整體和他人的情況了解得不夠,因此,人與人之間經常地、普遍地存在著大量矛盾。要及時地解決這些矛盾,保持企業、社會的穩定和發展,進行經常性的溝通協調必不可少,以達到互相理解。溝通協調能把敵人變成朋友,把仇人變成恩人,把對手變成戰友,是團結人、鼓舞人的強大思想武器和有效方法。
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企業基層黨組織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既是緊迫要求又是長期任務,必須馳而不息、深入推進。面臨新形勢、新常態、新機遇,只要不斷探索和創新企業基層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積極發揮基層黨組織保障和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 進一步激發員工昂揚向上的奮斗激情,增強企業的凝聚力、戰斗力和競爭力,才能更好地服務企業生產經營大局,營造良好文化氛圍,內外樹立品牌形象,促進企業中心工作的圓滿完成。
(責任編輯:陳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