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秀
摘 要:鄭氏家族被朱元璋賜以“江南第一家”的美稱,因其孝義治家的大家庭模式和傳世家訓《鄭氏規范》,奠定了它在中國傳統家訓教化史上的重要地位。《鄭氏規范》中治家、教子、修身、處世的家規族訓,以及極具特色的教化實踐,代代流傳,播種在學校的教育之中。只要孩子們精心“澆灌”,學校用心“施肥”鄭氏家族的家訓瑰寶定能開花結果。
關鍵詞:鄭氏規范;學校教育;孝義文化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7-97-01
鄭義門,又稱“江南第一家”,位于浙江省金華市浦江縣鄭宅鎮,以孝義治家聞名于世。一個家族,十五世同居,同吃一鍋飯,卻毫無紛爭,是什么,使這個尋常的人家有著如此強大的凝聚力?又是什么,讓這個傳統的家族延續著如此旺盛的生命力?支撐“鄭義門”的精神支柱,就是名叫《鄭氏規范》的家規。其蘊含的優秀傳統文化,始終流淌在鄭氏子孫的血液中,是今天的我們學校教育前行的強大動力。
一、搜奇選妙——選擇孝義家訓為重點教育內容
百善孝為先,我想:單憑口頭講講是不行的,必須付諸于行動,身為二十一世紀培育祖國花朵的教師,必須把孝義納入我們的日常工作、生活中來,付出自己的一片真心、真愛、真情、真意,使社會上的愛心事業良性循環,讓每個人都生活在愛的氛圍中。而鄭氏義門歷代強調以孝治家,這正是鄭氏雍睦家風的具體體現。結合孩子的成長需要及優秀的文化背景,我校將“傳承與弘揚孝義文化”定位為學校的特色教育,這樣源遠流長的文化精髓應該在我們的子孫后身上繁衍生息,而這項偉大又艱巨的工程,更應該走在學校教育的前端。
就這樣,“誦讀經典詩文,弘揚孝義文化”的口號在學校每一個孩子的口中,他們都能響亮地喊出這個口號,他們因此而自豪,長久以來講究孝義已經成為了一個傳統。
二、力學篤行——孝義家訓文化的傳承與弘揚
為了真真切切傳承鄭氏家訓的孝義文化,我校在學校教育實踐工作上做了詳細的規劃,實行“內外兼修”制,由外及內,讓我們的孩子認認真真地弘揚起這孝義家訓文化。
1、塑造外在——創設孝義的環境氛圍
(1)校園環境創建。在校園的走廊上,放著一塊塊的展板,每班一塊。展板以班級為單位,展示了每個班級中演講家訓故事的圖片及優秀家訓故事,也展示了每一位教師的家訓,供全校師生參觀,整個校園隨處可見家訓事跡的蹤影,營造了一個傳承孝義美德的校園文化氛圍,同時也讓家訓的春風吹遍校園的每一個角落,吹進每一位教室和每一個孩子的心中。
(2)教室環境布置。在我們的教室里,左邊的墻上統一張貼著班級中每一位學生自家的家訓,在左前方的是“孝義之星”的小展板,黑板報上展示著評選出來的優秀家訓,這樣的一個環境時刻提醒我們的孩子牢記自己的家訓,并時刻家訓提醒自己。學生們互相借鑒、學習、和監督,取其精華,化為己用,他們徜徉其中,耳濡目染,受到良好的孝義品德熏陶。
2、提升內在——熏陶孝義的傳統美德
(1)孝義活動的開展。每一個學年,學校少先隊都會安排學生參加一系列的孝義感恩活動,如:母親節“感恩母親”洗腳活動、“我為爸媽做件事”活動、重陽節“孝義在行動”活動、“緬懷先師”清明掃墓活動等。活動中留下的每一陣笑聲、每一個笑臉、每一點感動、每一滴淚水,都刻畫著孩子們向孝義前行的足跡,以及家長們感受到的來自自己孩子的溫暖和體貼,更加拉近了孩子和父母親人的距離。
(2)家訓故事的分享。
①每生一家訓。每一為學生和爸爸媽媽一起制定一條屬于的自己家的家訓,教師把班里每一位學生的教訓統計好,交給少先隊制成展板。
②每生一故事。學生結合的自己的家訓,寫一則真實的家訓小故事,經讓爸爸媽媽點評、修改之后上交給班主任。
③班級評選。按照活動的要求,每個班每天都要安排一個學生在班級里分享自己家的家訓故事,并根據他們演講選出優秀的學生,每兩周評選一名,作為班級的代表人向全校同學分享。
④全校風采展示。學校每日安排一名學生分享他們家的家訓故事,按照班級進行輪流,先從六年級開始,當二年級的最后一個班級分享完畢,開始新的一輪。
(3)“紅領巾廣播”的宣傳。我校的“紅領巾”廣播站每兩周一播,充分利用學校的“孝義”宣傳專欄和學校紅領巾廣播站的“孝義”專欄,對學生進行孝義宣傳,讓學生與活動建立起了思想的橋梁。
(4)校本課程的開設。我校于2007年暑假,成立了校本課程教材編寫小組,擬訂了教材主題和編寫方案,組織全體語文教師編輯了詩教校本教材。這套教材分為六冊,每一篇課文后面有注釋、譯文、還有與課文相關的趣味性故事,以及擴散性練習。《鄭氏規范》中的優秀家訓內容,收錄在四年級的校本課程中。
(5)孝義之星的評選。評選出 “孝義之星”并開展巡回演講活動、孝敬事跡展覽、孝敬教育主題班隊活動,在學生中樹立學習的榜樣,過努力培養學生的感恩意識和孝敬習慣。
(6)傳統節目的創編。我校孝義課程教研組根據鄭氏規范,在金華市老藝術家的幫助下,通過各種努力創編出了一個節目——音舞快板《孝義美德代代傳》,該節目現已成為我校傳統節目,每年都會排練并演出。
三、繼往開來——孝義家訓文化在教育實踐中的總結
“鄭氏義門以孝義為本,數百年不變。通過開展活動,弘揚孝義文化,不僅陶冶了學生的情操與修養,還豐富了學生的思想與知識。總之,孝義教育已成了我們學校特色教育的一道亮麗風景,我們將繼續努力,讓著孝義家風之花盛開的更加光彩奪目。
參考文獻:
[1] 中共浦江縣委宣傳部.浙江省文學學會.宋濂暨“江南第一家”研究[C].杭州:杭州大學出版社,1995.
[2] 趙炎才.中國傳統倫理道德基本特征透析. [J]安徽大學學報.2006年06期
[3] 岳麗麗.我國傳統家訓蘊意及其現代倫理價值[D];長春工業大學;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