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偉
摘 要:數學來源于生活又運用于生活。我國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經說過:生活即教育,提倡在生活中找教育,將生活和教育有機的統一在一起。我國新課程標準也倡導數學教學生活化,提倡數學教師在教學中要聯系學生生活實際。為此,本文從高中數學教學實踐出發,對高中數學生活化教學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高中數學;生活化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7-164-01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要重視從學生的生活實踐經驗和已有的知識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在傳統的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非常重視數學知識的教學,而很少關注這些數學知識和學生的實際生活有哪些聯系。因此,在高中數學課堂中,教師應進行“讓數學知識生活化”的教學實踐。數學教學中只有密切聯系生活,才能使學生們不再認為數學知識是枯燥、乏味、抽象的,而是新奇、有趣的,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內在動力,提高他們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興趣。
一、創建高規格生活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情境是一個特別重要的學習環境。在高中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數學本來對學生來說是一門比較枯燥的學科,很多學生認為數學課堂是漫長的,而且沒有什么意義,學生在上課過程中精神不夠集中,導致課堂效率不高,這就要求教師在創建情境的時候努力創建高規格的生活情境。學生對于數學的學習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對于數學的理解和計算,當教師把生活的情境模式帶入到學習中的時候,學生會對這種學習方式產生一定興趣,比如學生在學習三角函數的時候,教師把古代勞動人民使用三角函數解決問題的故事加進去,肯定會引起學生的重視,學生總是對于自己不知道的事有很強的求知欲望,這就會讓學生對于數學課堂充滿興趣,這樣學生的學習能力就慢慢增強了。
數學課堂的學習,關鍵是讓學生聯系生活,聯系課堂,然后在實際中獲得學習的動力,這樣學生就會學得越來越好,所以說創造生活的情境是教師一項重要的教學任務。
二、用生活化實例引入數學概念
教材中所涉及的數學概念都是由實際問題抽象出來的,都有著各自的實際背景,在平時的教學中應重視從實際問題去引入概念,抽象出概念,使現實問題數學化。在這一過程中讓學生去領略發現的過程,培養其應用數學的興趣。而不要簡單地把由“實際問題”引入高中數學概念看成授課的一種教學方式,同時在引入數學概念之后,也有必要對所依托的實際問題去做更深入的研究。
如在“二面角”教學中,教材是這樣引入的:“生活中,修筑水壩時,為了使水壩堅固耐久,必須使水壩面和水平面成適當的角度;發射人造地球衛星時,也要根據需要,使衛星的軌道平面和地球赤道平面成一定的角度……”如此引入,必然會使學生對二面角有了具體形象的感性認識,但也許是受課堂教學時間及新課內容的限制,教材沒有對其相關的內容作進一步的詳細描述。在教學中,本人對學生提出這樣一些思考題:(1)如何測出水壩的二面角?(2)決定水壩二面角的因素有哪些?(3)如果你作為一名工程總設計師或主管領導,該怎樣修建水壩?甚至可以與三角函數結合去構造更多的實際應用問題。
選用一個實際問題有時僅為引入一個概念,豈不可惜!充分發揮實例的長效性,做到一例多用,是高中數學生活化教學的新課題。
三、自主學習推動數學教學生活化
“要培養工程師使之能適應明天的技術,那么主要的力量應放在教會學生如何學習,因為學生將不得不活到老學到老。”所以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要對學生的終身教育奠定基礎。不僅要傳授給學生知識,還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例如在導數及其應用一章的教學中,利用教材中設置的大量的探索問題,思考問題作為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的題材,相互交流學習過程,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如在變力作功問題中,探究:如果物體在變力的作用下做直線運動,并且物體沿著與力相同的方向從某一處移動到另一處,那么如何計算變力所做的功呢?像這樣的探究問題不難,但可以給學生以啟示,即善于發現問題并積極思考進而解決問題,使學生在學到知識的同時也學會了如何學習,不斷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四、注重實踐活動,使學生作業生活化
如果說課堂教學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陣地,那么學生的作業應該是學生學習的“助推器”,是學生成長的生長點。因此,教師在給學生布置作業時要注重實踐,要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參與具有生活實際背景的數學實踐活動,把作業建立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的基礎上,設計一些與學生生活有關的作業,引導學生動手、動腦、自主探究數學問題,從而使所學的知識得到拓展與延伸,同時體會到數學的應用價值,真切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例如,在學習了數列之后,教師可以為學生在下面幾個問題:《買哪家的電視機合算》、《按揭貸款購房研究》、《家庭理財研究》中設計一份作業,通過作業的設置, 使學生對實際生活中的常見經濟事件有進一步的數學上的正確認識。進一步使學生更深刻認識到原來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高中數學作業已不再完全是課堂教學的附屬,而是重建與提升課程意義及人生意義的重要內容。作業生活化可以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的實用性和趣味性。
總之,日常生活中有豐富的數學知識,教師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必須積極地創造條件,讓學生在生活實際的情境中發現數學問題,自覺地把數學知識運用到各種具體的生活情境中,這樣,學生就能自覺的接受數學,喜歡數學,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消除學生對數學知識的陌生感,使學生發現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切實感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讓學生真正體會到數學學習的趣味性和實用性,讓高中數學課堂教學適應社會生活實際,從而培養出一批真正適應未來社會需要的人才。
參考文獻:
[1] 王曉燕.高中數學教學要回歸"生活化"[J].數學教學通訊,2008,(03).
[2] 嚴青.高中數學教學生活化的探索與實踐[J].數學學習與研究(教研版),20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