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本山
摘 要:減輕學生負擔就是提高教學質量。提高教學質量有兩個因素制約,一個是教師的教,一個是學生的學。所謂“減負”,不是減少學生的學習內容,也不是減少上課時間,是減輕不必要的負擔,不是降低學習質量,保質增效應該是減輕負擔的最好寫照。
關鍵詞:減負增效;高效教學;課業負擔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7-120-01
“減負增效”這個課題要求教師在減輕學生課業負擔的基礎上,努力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提高學習質量。
一、加強課堂備課
要想有效地實現“減負增效”這個目標,教師就一定要在備課方面多下功夫。在傳統的應試教育模式下,教師一套教案用幾十年的做法顯然已經不適合時代的發展。要想使語文課能夠真正地聯系現實生活,幫助學生養成理論聯系實際的思維方式,廣大的語文教師就一定要在課前花大力氣進行備課,“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這句古話形象地表明了精心備課的重要性,因此教師在課前一定要對課堂內容進行精心地準備。有充分的計劃。
作為語文教師要想充分地將教材弄懂弄透,使每一節課都具有較高的質量,就一定要對《課程標準》有高度的認識,領悟課標的精神;其次要對所教教材版本的特色有深度地把握,掌握教材的設計理念。以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來說,設計的理念主要是將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關注學生的未來發展,注重從語文同現實生活的聯系中開發語文學科的教學功能。注重培養學生熱愛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增強學生正確運用語文的素養和能力,培養良好語感,增強文化底蘊并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語文學習方法;再次,要善于將語文學科的教學內容進行科學地計劃與分解,從而建立起完整的知識體系,然后根據各個教學模塊的實際情況進行教學目標與側重點的貫徹;第四,老師應該幫助學生建立起初中語文知識的整體框架,使他們對每冊書要實現的教學目標有充分的了解,在學習的時候能夠有的放矢;第五,要在教學的實際過程中適當地添加對于以前知識的溫習,以此來加深學生的印象,達到“溫故而知新”的效果。
二、提升課堂效率
1、增強課堂問題的科學性
要想使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得到有效地提升,就一定要注重教學過程中問題設計的科學性。以科學實驗證明,學生在課堂上的思維發展方向完全是隨著教師的問題而進行前進和遷移的,因此稱問題為學生獲取語文知識并發展語文思維的重要工具并不為過。它是學生進行語文學習的初始。科學有趣的問題,能夠極大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課堂專注度。所以,優秀的問題設計對于一節成功的語文課來說必不可少。
孔子講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指出了學習的三個層次:懂學習――愛學習――以學習為樂。從中可以看出,學習興趣的培養對于學習的重要意義,因此一定要注意利用問題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其學習興趣。例如在教學《孔乙己》一課時,就可以充分利用現在電教資源,播放《孔乙己》的電影片段,讓學生感受當時社會的殘酷、自私及民眾的麻木,從而使學生的心靈受到強烈的震撼。教師在旁邊適時用問題進行引導:1.眾人為什么而笑,用笑來貫穿孔乙己的故事,有什么用意?2.孔乙己是時代的落伍者。造成他人生悲劇的原因是什么?這和他的性格有什么關系?3.小說通過孩子的視角來敘述的。如果換成酒店掌柜或其他人做敘述者,會有什么變化?這幾個問題的提出,使學生們興趣盎然,激發了他們的想象,在回答問題時也都比較積極踴躍。如果學生對語文產生了強烈的興趣,他就會處處留心,并且積極主動地去進行思考,從而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2、注重開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要想有效地提升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首先要營造一個和諧寬松的學習氛圍,使學生感到無拘無束、思想自由暢達,在這個前提下,他們才有可能盡情地去進行課堂的參與并自由地表達自我的想法。
課堂氛圍和諧輕松、教學師生關系良好而又民主,在很大程度上能夠提升課堂信息傳遞的效率,對于學生學習水平的發揮有著直接影響。寬松、和諧的課文,可以幫助學生得到更加積極的情感體驗,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使學生由被動變為主動,進而加強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相互之間的情感與信息溝通,使學生能夠保持情緒的亢奮狀態,積極主動地去進行學習和思考。例如在講《童趣》這一課時,正繪聲繪色講述“夏蚊”聯想到“群鶴”妙句作者豐富想象時,一名男生說:“老師,蚊子還可以聯想直升飛機,行嗎?”我首先肯定對這位男生表示了贊賞,然后給大家講解了這種類比的手法,并隨即同學生們一起探討類比聯想的特點,從而在完成《童趣》教學目標的同時還拓展了學生們的知識面。
3、課前預習作業的設計要注重質量
語文科目的作業設計必須科學合理。要重視課前的預習,擺脫傳統的語文課前預習單純地查生字、讀課文、分段落和歸納中心思想的做法。語文教師要針對下一篇課文的作者、寫作背景與人物形象等內容設計布置具有探究性的作業。比如,我們在進行《童趣》的教學前,設計如下作業:讓學生將作品內容閱讀同課本附錄中同作品時代背景相關的資料結合起來進行閱讀,并要求學生將作品的歷史背景進行深入思考,從而得出作者的寫作目的等等。這種富于探究性的課前預習會使學生的思維在課堂上變得更加活躍,語文學習興趣也得到了提升,學生對答案求解由淺入深的過程使學生的學習領域變得十分開闊。這樣的探究性作業設計使得語文教學不單純是語言文字的學習,它與文化、歷史、道德相交接,既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更利于學習思維能力的培養。
總之,要想有效地實現初中語文“減負增效”的發展目標,就一定要從整個教學過程進行全方位的科學設計,不僅要花大力氣進行備課,還要注重課堂教學模式的變革,使課堂教學內容更加精煉,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實現“減負增效”這個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