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娟
摘 要:在科學技術發(fā)展迅猛的今天,隨著計算機及網 技術的廣泛應用,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無疑是給學校教育插上了一雙有力的翅膀,信息技術教育已經由單純的技能訓練上升為對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而課堂則是信息技術課的主要戰(zhàn)場,那么如何更有效的開發(fā)與實施信息技術課堂便成為了對學生綜合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關鍵詞:信息技術;課堂教學;開發(fā)與實施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7-260-01
21世紀是信息化的時代,隨著信息技術的使用與推廣日益普及,人們的生活方式與思維方式發(fā)生了深刻的改變。信息技術課把“提高學生信息素養(yǎng)”作為信息技術課程的基本理念,這一培養(yǎng)目標意味著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需要從內在理念到外在方法的全面轉型。新課程改革新理念的提出又為信息技術課掀開了新的歷史一頁,這就需要我們廣大師生在實踐中不斷摸索,不斷成熟,那么如何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更好的開發(fā)與實施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是很多信息技術教師急需解決的主要問題。下面我就談一下關于這方面自己的幾點看法。
一、優(yōu)質規(guī)范的教學環(huán)境是開發(fā)與實施信息技術課堂的基本保障
新課改新理念的提出對信息技術教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計算機硬件的跟上,軟件的升級,網絡環(huán)境的建設,多媒體設備的投入和使用,甚至是一些遠程衛(wèi)星教育平臺的搭建等等,這些無疑都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促進學生能力素質全面發(fā)展的基本保障。回顧以前,構建一個完整規(guī)范的計算機教室是很多信息技術教師的期望甚至是奢望,而如今隨著電腦軟硬件設備的發(fā)展,價格不斷降低,教育與市場的合理融合,政策的不斷放寬,資金不再是制約信息技術教育的瓶頸。我想,只有在規(guī)范先進的教學環(huán)境下,我們的課堂教學才能達到效率最大化。
二、師生關系的重建是開發(fā)與實施信息技術課堂的教學前提
在新的教學理念下教師在教學中所承擔的傳道、授業(yè)、解惑的傳統角色也發(fā)生了變化,教師將以指導者、組織者、研究者、學習者的新角色參與到教學中。教師要在課堂上由主導地位轉為淡化主導傾向協作,在學習化的社會,教師僅教知識是遠遠不夠的,更要教會學生學習,引導學生思索參悟人生智慧,使學生具有終生學習的動力和能力。為此教師就必須調整過去教學中的主導角色,變?yōu)閷W生進行指導和咨詢,協助學生順利進行學習。當然,教師淡化課堂上的主導地位,并不是說放棄,相反要真正做到啟智,給學生以指導。而對于學生來說,他們也不再是只能在課堂上被動接受教師傳授知識的客體,而變成了課堂教學的主體,學生應明白自己才是課堂教學的最重要人物,知識并不是靠傳授得到的,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伙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材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學生的學習要從傳統的被動學習轉變?yōu)橹鲃有浴⒒有浴?chuàng)造性的網絡學習,在這個學習的過程當中不斷的培養(yǎng)自己的自學能力,動手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三、教師個人知識儲備和個人能力魅力也是開發(fā)與實施信息技術課堂的必要條件
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不僅要計算機專業(yè)知識扎實,計算機操作嫻熟,其他的各種相關的知識儲備也應該盡量的豐富。舉個例子,很多老師大都有這樣的感受,信計課上學生們嘰嘰喳喳,交頭接耳,甚至有的學生偷偷的玩游戲,上網聊天,對于這種情況就需要我們老師要有很強的與學生溝通的能力和隨機應變的技巧,這時老師可以利用自己的知識儲備給學生講解一些計算機歷史生的一些軼事或者說一些鮮有人知的計算機小技巧轉移他們的注意力。另外我個人認為教師的語言魅力也是提高課堂效率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條件。總之,教師的個人能力和個人魅力特別是語言魅力能夠為我們的課堂教學增色不少,對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習的興趣大有幫助。
四、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是開發(fā)與實施信息技術課堂的關鍵
學生的學習動機來自于他們強烈的求知欲和對所學內容的興趣。信息技術課以它新奇、快捷的特點深受學生的喜愛,但現在學生普遍對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興趣不大,這其中原因很多,有教材編寫落后的原因,也有學生厭煩理論說教的原因。不管怎么樣,我們要把課上好,就要在現實情況的基礎上盡量提高課堂效率,想法設法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出來。如果仍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老師講,學生聽”,“學”跟著“教”走,學生很容易產生“三分鐘的熱度”,過后就涼了。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因為剛升到高中的學生所在的初中學校教學條件有差異,學生基礎水平參差不齊,智力水平也有差異,也就導致了學生的學習效果的分層。由于我們學校的機房是小機房,課是整班上,人多機子少,這就導致了大約兩個人一臺電腦,如果教學方法不當,反應快的你還沒講完他就會了,反應慢點還沒有聽明白你在講什么,還有部分走神,壓根就沒有聽你在講什么,一堂課就結束了。所以經過自己幾年的教學經驗,摸索總結,我覺得在眾多的教學方法中,“任務驅動”教學法能夠比較適合我現在的教學環(huán)境,能夠較好的解決上面的問題。
五、合理正確的進行教學評價
課程改革的關鍵是教學評價,學生學習評價對于實施課程教學具有很強的導向作用。信息技術學科與其他學科不同,它強調的是利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的能力。無論是課堂評價還是學期評價,我們都更應該從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去評價他們。以前評價是教師單獨做出的,甚至有時不評價,在新理念的指導下,我們更應該讓學生自己也參與到這種評價中來,把主動權還給學生,給出時間與空間讓學生有發(fā)言和表達想法的機會,也可以組織學生評價學生自己的作品,找出優(yōu)缺點,對自己作品進行反思,激發(fā)學生的上進心,提高學生的學習素養(yǎng)。
綜上所述,軟硬件環(huán)境的保障,新理念下傳統教學模式的改變,教師個人能力素質的提高,合理的使用教學手段教學方法,建立行之有效的評價機制,這都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其動手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提高學生學習素養(yǎng),同時也更有效地保障了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開發(fā)與實施。
綜上所述,軟硬件環(huán)境的保障,新理念下傳統教學模式的改變,教師個人能力素質的提高,合理的使用教學手段教學方法,建立行之有效的評價機制,這都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其動手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提高學生學習素養(yǎng),同時也更有效地保障了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開發(fā)與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