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中國夢提出的國際背景
——世界現代化模式多元并立與探索“進行時”新格局

2016-04-11 04:49:53倪翠蘭
社科縱橫 2016年11期
關鍵詞:現代化經濟發展

倪翠蘭

(泰山學院歷史與社會發展學院 山東 泰安 271021)

·理論探索與創新·

中國夢提出的國際背景
——世界現代化模式多元并立與探索“進行時”新格局

倪翠蘭

(泰山學院歷史與社會發展學院 山東 泰安 271021)

新世紀尤其是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在世界各國對自己的發展模式進行大力調整和新探索中,世界現代化多元模式并立的格局更加明顯:自由主義模式的霸權地位受到重創;非自由主義實踐與探索取得一定成效——萊茵模式呈現出一定的適應力,普京領導下的俄羅斯與東歐國家分道揚鑣并成為金磚國家;拉美大力進行第三條道路的探索與實踐;中東經歷“阿拉伯之春”卻依然沒有走上自由主義道路;中國模式及國際影響力得到普遍認可。同時,多元格局下的世界現代化模式還處于探索“進行時”的動態調整之中。這一新格局、新態勢,不僅為中國大膽追求自己的中國夢提供了寬松的輿論環境和有利的國際時機,也為中國夢的追求提供了理論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

現代化新格局 百花齊放 探索進行時 中國夢

現代化是18世紀下半葉以來的世界發展潮流,也是中國共產黨持之以恒的執政追求。在這一追求過程中,中國共產黨曾先后確立工業化、四個現代化、全面發展、五位一體發展等目標,把現代化建設從經濟向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方面步步發展與深入。2012年11月29日,習近平又提出了關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中國夢是新時期中國的新追求,在現代化發展目標的視野下,中國夢既是中國新一屆領導人對中國現代化提出的戰略思想,更是在小康社會基本實現的基礎上中國下一步實現全面現代化的發展目標。中國夢不僅立足中國,還把中國的發展追求列入了國際視野、融入了國際元素和衡量標準,它不僅要實現國強、民富、社會公正、人民幸福,還要實現“民族振興”。

從國際視野審視,中國夢的實質是在使中國成為國強、民富、人民幸福的現代國家的同時,還要引領中國成為現代世界舞臺上的大國與強國,改變鴉片戰爭以來的世界邊緣地位。為此,中國要用自己的發展繁榮促進世界的發展繁榮,中國要通過自己的發展為世界各國提供更多的發展機會,中國要用自己的和平發展、可持續發展促進世界的和平、和諧與可持續發展,中國要用自己的國際影響力促進世界的和平與和諧,充分發揮大國的世界責任和國際擔當。因此,民族振興的追求把中國的發展納入了世界體系和衡量標準,大大延伸了中國發展目標的廣度、提升了中國發展目標的高度。

關于中國夢提出的背景,學者大多從國內研究,涉及國際背景的,主要有胡宗山的《論實現“中國夢”的國際機遇與挑戰》(載《社會主義研究》2013.5),文章的視角是國際關系與國際格局。此外,張幼文的《中國夢的國際內涵與世界意義》(載《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14.4)和郭樹勇的《中國夢、世界夢和新國際主義》(載《國際觀察》2014.3)在一定程度上也有涉及。確實,作為加入了國際元素和國際追求的中國夢提出不僅有現實的國內基礎,也有深厚的國際背景,它是新世紀尤其是國際金融危機以來世界現代化的新格局、金融危機后新的世界經濟形勢下提出的,這一新格局既是中國夢提出的國際基礎,也彰顯了中國夢的國際意義。本文擬就中國夢提出國際背景——世界現代化的新格局加以探討。

世界現代化進程最早是從西歐、北美啟動的,最早的現代化(也稱“西化”)模式是單一的資本主義發展模式。20世紀30年代,伴隨蘇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成功”,世界現代化呈現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的兩極對立格局。20世紀80年代后,伴隨新興工業化國家的崛起,又出現了東亞模式和中東模式(沒有工業化的現代化或石油支撐的現代化),西方發達國家內部也出現了萊茵模式、英美模式的區分,世界現代化呈現出三大類(資本主義、社會主義、發展中國家)模式下的多元格局。冷戰結束后,社會主義的蘇聯模式衰亡,轉型國家(包括蘇聯、東歐、拉美、非洲)紛紛在華盛頓共識的指導下采用歐美模式,世界現代化形成了“歷史終結式”的資本主義模式“一強獨大”格局。但進入新世紀以來,伴隨世界經濟的發展變化,印度模式、中國模式紛紛登臺,資本主義模式漸漸褪色,世界現代化又重新呈現多元并立的格局。尤其是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在應對危機引起的經濟衰退和振興經濟的過程中,現代化模式多元并立格局不僅更加清晰,各模式內部也呈現出明顯的探索與調整“進行時”態勢,世界現代化呈現出新的格局。

一、西方自由主義模式光環減弱與褪色

首先,自由主義模式在轉型國家實踐中失敗。冷戰結束后,美國把自由資本主義模式總結為“華盛頓共識”,在轉型國家大力推廣,但在拉美、中東歐等地區卻沒有達到藥到病除的效果。在中東歐國家,由于歐盟與美國的大力扶持,曾取得比較大的成效(1994年絕大多數開始了經濟復蘇并持續了15年的經濟增長,國家實力提升,國民生活改善、與歐盟國家的差距變小,市場經濟與民主體制得以鞏固,并紛紛加入了歐盟),被西方作為了轉型國家成功的樣板。但伴隨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機與歐元區主權債務危機,中東歐各國被迫加強對經濟的強力干預,市場主義失效。

其次,自由主義模式在西方發達國家運行乏力、績效不佳。新世紀以來,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迅速,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卻增速緩慢,國際金融危機進一步暴露了以美國主導的世界經濟體系的弊端,這既包括全球經濟的運行體制,也包括市場經濟的指導原則。金融危機爆發后,美國先是通過銀行救助、大規模的經濟刺激計劃來挽救經濟,然后實施了以加強銀行監管、醫療保險改革和新能源計劃改革來遏制經濟下滑、解決高失業率問題,但績效不佳,2010年美國的經濟增長率僅為2.6%,失業率卻高達9.2%。危機中的乏力乏術,再次證明美國倡導的自由主義發展模式失靈。危機也使日本的“出口立國”模式崩潰、經濟急劇惡化,日本民主黨和部分評論家猛批美國金融資本主義模式及新自由主義經濟政策。鳩山由紀夫指出:“這次世界性經濟危機是由冷戰后美國所推行的市場原教旨主義和金融資本主義的破產所導致的。”[1]金融危機后民主黨政府任命的日本駐華大使、原伊藤忠商事株式會社董事長丹羽宇一郎認為,資本主義并非最好的經濟制度。2009年上臺的日本民主黨鳩山首相在施政演說中稱“要向保護國民生活與安全免受市場至上主義傷害的方向轉變政策”。[2]危機中的法、德等歐洲國家則積極與新自由主義拉開距離,主張回歸歐洲傳統的社會市場經濟模式,法國總統薩科奇等還提出要重建資本主義。

可以說,2008年的金融危機來,新自由主義理論和發展模式遭到普遍懷疑和指責,自由主義不僅在資本主義的外圍、也在資本主義的大本營受到了重創。

實際上,早在20世紀90年代,美國倡導的新自由主義發展模式就遭到了貼心盟友的否定。原日本財務省財務官、號稱“日元先生”的金融專家榊原英資在1993年就尖銳地指出:日本在金錢至上、弱肉強食的“美國化”過程中,產生了“系統腐敗與制度疲勞”,要徹底改革,日本不能實行“美國式自由競爭意識形態主導的改革”。在英國,以布萊爾為首的工黨1997年提出了“第三條道路”的新戰略,聲稱要在堅持自由市場經濟的同時,注重緩解分配方面存在的尖銳問題,要允許國家干預經濟事務以避免社會分裂,英國要走一條居于國家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中間的道路。可以說,布萊爾提出的“第三條道路”是20世紀90年代新自由主義發展戰略面臨一系列挑戰情況下在西方提出的一種替代發展戰略或發展模式,是自由資本主義的核心陣營對自由主義發展模式的否定。2008年以來的危機則強化了整個資本主義世界對自由主義模式的否定態勢。

總之,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自由資本主義發展模式不僅在世界、而且在其核心國家都遭到指責甚至公然揚言放棄,霸權主義態勢徹底喪失。

二、非自由主義的探索取得明顯成效

(一)萊茵模式顯示出一定的適應力

萊茵模式是指以德國為代表的發展模式。這一模式不同于美國倡導的自由主義模式,它一直堅持市場自由競爭和適當的國家干預相結合,在自由、效率和社會公平之間尋求平衡,并建立比較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來保證社會的穩定。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這一模式一直遭受“德國病”①的困擾,但2005年德國進行了以減輕企業負擔、促進勞動就業市場靈活化為目標的稅收、勞動就業市場以及社會保障體系的體制改革后,這一模式的弊端得到緩解,失業率下降,政府預算在2008年也達到了平衡,經濟競爭力增強。由于經濟對外依存度高(2008年為47.2%),德國在2008年的金融危機中同樣受到了重創,2009年德國實際國內生產總值下降4.7%,出口下降14.3%,失業率上升至8.2%。在金融危機沖擊下,德國進行了強有力的政府干預,對市場經濟運行的基本框架進行了改造,重建了世界市場和金融秩序,對勞動市場管理和社會保障體系進行了結構性變革,來刺激經濟的復蘇。在經濟明顯復蘇后,政府又及時而堅決地退出經濟刺激計劃。在以上舉措下,德國迅速從危機中走了出來:2010年,德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增長了3.6%、出口增長了14.2%、登記失業率下降到7.2%,2011年德國出口總值同比又增長了11.4%、登記失業率下降到5.5%、通貨膨脹率為2.3%。可以說,危機中的德國充分發揮萊茵模式的特色,一方面高舉社會市場經濟的旗幟,同時又大力進行削減財政赤字和公共債務的改革,形成了大規模的財政緊縮和社會福利制度改革的整體格局,并大力推進經濟轉型升級來提高經濟競爭力和就業水平等,使德國快速地走出了危機。

德國在應對危機中的表現及危機后的良好發展證明了萊茵模式具有比自由主義模式更大的適應力與活力,在歐盟內也得到了廣泛認可。

(二)拉美各國放棄了對新自由主義的迷信、大力進行第三條道路的新探索

拉美各國的現代化歷程艱辛、模式多變,20世紀90年代曾經在華盛頓共識的指導下大力實施新自由主義改革,雖使經濟獲得了一定活力,但卻增長緩慢、財政不穩定、社會分化嚴重,轉型之后的拉美國家在自由主義實踐中仍然沒有實現可持續發展而走出“發展陷阱”。世紀之交,各國紛紛放棄了對新自由主義的迷信,拋棄了市場原教旨主義的教條,開始探索符合自身的務實發展戰略。在這種探索中,以委內瑞拉查爾韋斯為首的一批左翼政府先后上臺,聲稱要走英國布萊爾倡導的第三條道路,要捍衛國家主權和資源、要發展獨立的民族經濟、國家要適度干預經濟事務以避免社會分裂。拉美發展模式明顯左轉,新自由主義在拉美大幅退潮。

在委內瑞拉,查爾韋斯在1998年以“第三條道路”作為了競選總統的旗幟,上臺后以此為指導頒布了《改革方案》以及憲法,聲稱:民主制度已不適合經濟全球化趨勢下發展市場經濟的需要,要把國家主義和自由主義更好地結合,讓市場與國家聯手發展經濟,充分發揮國家在社會發展協調方面的作用;要建立一個以公正原則為基礎的國家制度,保證所有委內瑞拉人都享有高質量的生活;要進行合理的貿易開放,要處理好經濟全球化與國家主權的關系。這是一種以人為中心、市場機制與國家作用結合、實行合理開放的發展模式,與政治自由化、市場自由化、企業私有化、國家作用最小化的新自由主義發展模式明顯不同。它是委內瑞拉放棄新自由主義的標志。

繼委內瑞拉之后,2000年智利社會黨拉戈斯、2002年巴西勞工黨盧拉、2003年阿根廷正義黨基什內爾、2004年烏拉圭自由競選聯盟巴斯克斯、2005年玻利維亞、2006年尼加拉瓜和厄瓜多爾的左翼政府先后上臺。這些政府都普遍加強了國家對社會的調控、實行了一定規模的社會救助與社會保障等,激進的如查韋斯收回了石油、天然氣的勘探與開發權、擴大了國有經濟、支持工人參加企業管理、推進民生改革等,溫和的則強調經濟的自主性、發揮國家宏觀調控、改進社會政策等,都明顯放棄了對新自由主義原則的堅守。

與左翼政府上臺放棄新自由主義戰略相對應,拉美思想界也進行了新的理論重構,這一重構以20世紀90年代初聯合國拉美經濟委員會集體創作的《生產改造與公正相結合》出版及哥倫比亞經濟學家奧坎波的論文《超越華盛頓共識——來自拉美經濟委員會的觀點》(1998年)、《再論發展議程》(2001年)為標志。這一新理論在批評新自由主義發展理論的同時,提出了一系列關于拉美發展的新理論主張,如強調民眾的歸屬感,注重市場與公共利益的新平衡及全球化與多樣化的均衡,強調發展中國家維護經濟自主權,推動生產與產業結構調整,關注社會進步與民生改善等。既包含對新自由主義發展理論的“破”,更是對拉美發展理論的新探索。

總之,新世紀以來,作為美國后院拉美的新做法、新主張,表明拉美已經拋棄了對新自由主義的迷信,已經開始了對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與模式的理論探索與實踐,這種探索與實踐必將重新改寫“拉美模式”的內涵。

(三)俄羅斯明顯偏離西方、重歸特色發展道路

20世紀90年代,蘇東整體開始了向自由資本主義發展模式的轉變。歷經20多年后,這一轉變呈現出了明顯的同途殊歸格局[3]:都把建立以多黨制、議會制、分權為主要內容的西方民主制度和以全面私有化、自由化的市場經濟體制作為追求的目標,都進行了體制改革及發展道路的探索;但結果卻大不同:俄羅斯為代表的原蘇聯國家在政治上最終建立起來的是以總統權力為核心、具有明顯威權政治特征的“可控民主”,經濟上建立的是政府控制干預與管理下的市場經濟,對戰略性的資源部門重新實行國有化,明確偏離了自由資本主義模式,東歐國家卻普遍形成了歐美式的多黨制與議會民主制,建立起了私有化、自由化水平比較高的自由市場經濟。

蘇聯解體后,以葉利欽為代表的新俄羅斯人大力追求政治民主化、經濟自由與市場化及民族自決,并用“休克療法”開啟了俄羅斯向經濟自由化、政治民主化及與之相適應的社會制度與體制完全西化的轉變,并幻想通過這種轉變被西方國家接納。但隨之而來的是整個90年代的經濟下滑與人民生活水平急劇下降、社會混亂與社會分化嚴重、政治不穩與民族分裂甚至內戰,還有美國的排斥,國家、社會、人民都沒有從社會轉型中獲益,人民渴望穩定的社會秩序和有保障的生活。1996年的民意調查顯示,超過40%的人支持國家計劃基礎上的經濟,在民主與秩序之間,近80%的人選擇后者,選擇1990年前制度和西方民主制度的,分占41%和27%。1999年普京上臺后,大力改革,政治上建立起了以總統權力為中心、一黨優勢制的“可控民主”體制,意識形態上領袖成為了國家形象的象征,并形成了被民眾認可的“俄羅斯新思想”,經濟戰略上則立足于俄羅斯的現實,對重要資源部門實行國有化,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與調控。經過普京的大幅度調整和治理,俄羅斯不僅實現了社會穩定,并且擺脫了葉利欽時代的經濟低迷,2000-2007年,俄羅斯GDP年均增長率接近7%,從2000年以來,俄羅斯經濟一直呈現出中高速增長態勢,并成為了金磚國家。2008年金融危機對俄羅斯經濟雖也造成了很大打擊,2009年俄羅斯GDP下降7.9%,但經過2010—2011年的調整,2011年俄羅斯經濟已恢復到了2008年危機前的水平。

在實現了社會穩定與經濟一定程度增長的今天,俄羅斯人對發展目標的追求開始理性,2005—2011年間的7次調查顯示,要求實行歐式民主的只占被調查者的20%左右,認可前蘇聯制度的占10%以上,而40%~50%的國民要求實行適合俄羅斯國情、具有俄羅斯特色的獨特民主化形態。國民政治關注的焦點已不再是西式民主制度的實現,而是消滅腐敗與實現社會公正、過富裕的生活等。

普京主導下的可控民主、俄羅斯新思想及經濟的國有化、國家對經濟的干預與調控等表明,俄羅斯在實驗西方模式并充分品嘗了其苦果后已放棄了“投奔西方”和西式發展追求,通過調整與探索,重新回歸了自己的本位,實現了政治與社會穩定和經濟中高速發展。

三、中國模式及國際影響力被普遍認可

2004年5月雷默提出“北京共識”,中國模式出現。中國模式既是國外學者對中國改革開放近30年來經濟高速發展關注和研究的結果,同時也引起了國外學者對中國發展的更廣泛關注與進一步探究。近年來,在國外學者對中國發展的研究與解讀中,呈現出了對中國模式及國際影響的普遍肯定的態勢。

首先,獨特的中國模式被國際學者給予了普遍肯定。美國普渡大學教授洪朝輝認為,中國開創的發展道路是建立在特殊的中國體制與文化之上的,既非教科書中的社會主義計劃經濟,也非西方典型的市場經濟,是建立在中國特殊的政治制度、文化傳統和社會結構之上的政治權力與經濟資本雜交的混合經濟。它是看得見的手(權力)和看不見的手(市場)互相雜交之后所產生的一種新的獨立經濟形態,并受到中國的孔孟文化、政黨文化和商品文化的三重影響,所以有可能不是過渡的和暫時的,而可能是相對獨立和持久的。[4]弗朗西斯·福山2010年12月19日在復旦大學的題為《中國模式的特征與問題》的演講中指出:“我不認為‘歷史終結說'已經被推翻,但我在寫那本書的時候確實沒有提到中國模式”。同時,他在《歷史的終結與最后的人》的再版序言(2014年)中,也明確指出:“唯一可與自由民主制度進行競爭的體制是所謂的‘中國模式'”[5](P4)。

其次,國際學者對中國模式的國際影響力也給予了明顯的肯定。“軟實力”概念的提出者、美國學者約瑟夫·奈2008年2月對記者說:“中國的經濟增長不僅讓發展中國家獲益巨大,中國特殊的發展模式和道路也被一些國家視為可效仿的榜樣……更重要的是將來,中國倡導的政治價值觀、社會發展模式和對外政策做法,會進一步在世界公眾中產生共鳴和影響力。”[6]雷默認為,中國的經濟發展模式不僅適合中國,也是落后的發展中國家追求經濟增長和改善人民生活足可仿效的成功榜樣,是一些發展中國家尋求經濟增長和改善人民生活的模式。新加坡學者鄭永年認為,中國的發展模式已漸被第三世界國家認可與借鑒。[7]俄羅斯經濟學院教授弗拉基米爾·波波夫2006年9月25日發表的一篇文章說:“中國的發展模式,或者說東亞的發展模式,對所有發展中國家具有無法抗拒的誘惑力,因為這種模式引發了世界經濟史上前所未有的一輪增長……這種模式與美國開出的新自由主義經濟處方可謂背道而馳。”[8]俄羅斯媒體則認為,“中國的發展模式對所有發展中國家具有無法抵抗的誘惑力,因為這種模式誘發了世界經濟史上前所未有的一輪增長”。[9]塞內加爾總統阿卜杜拉耶·瓦德說:“雖然西方國家抱怨中國推進民主改革方面步履緩慢,卻無法掩蓋中國人比批評者更具競爭力、更有效率、更能適應非洲商業環境的事實……不僅是非洲需要向中國學習,西方也有很多需要向中國學習的地方。”委內瑞拉總統馬杜羅說,中國非常成功地走出了自己的路,這是中國自己的模式,是其學習的榜樣。

總之,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由于中國在危機中受打擊較少、經濟回暖跡象較為明顯,中國模式進一步受到推崇。中國模式及國際影響已得到國際學者的普遍肯定,認為它是與自由資本主義模式并立甚至比自由資本主義模式更具影響力的模式,德國社會學家韋爾策就認為,中國模式有可能成為比西方模式更具魅力的模式。[10]

它表明,中國模式已經成為世界現代化新格局中的正式一員甚至是重要成員,中國的成功不僅得到了國際普遍認可,還成為了發展中國家的榜樣,激勵了越來越多的發展中國家去探索自己的發展道路。中國模式的崛起對新自由主義的霸權態勢形成了嚴重沖擊。

四、“阿拉伯之春”沖擊后的中東沒有走上自由主義發展道路

中東是世界現代化舞臺上的獨特一員,借助豐厚的油氣資源,中東形成了無工業化、民主的現代發展格局,直到20世紀末,中東仍是世界上君主制、威權政體最集中的地區,但新世紀的頭十年末,中東卻獨自形成了廣泛的、被西方稱作“阿拉伯的覺醒”或“阿拉伯之春”的民主化潮流,成為了新世紀世界舞臺上的大變動,大有改變世界政治生態之勢。

“阿拉伯之春”以2010年12月突尼斯一些城鎮爆發動亂、本·阿里政權被民眾推翻為開端,接著,阿拉伯國家的民眾紛紛以“民主”和“經濟”等為主題走上街頭示威,并要求推翻本國專制政權,運動遍及整個中東。在這一運動中,埃及、利比亞、也門、敘利亞、巴林等國的運動規模大、持續時間長,且埃及、利比亞、突尼斯、也門四個國家的原政權被推翻,敘利亞的武裝沖突至今一直持續,但阿爾及利亞、約旦、沙特阿拉伯、伊拉克、毛里塔尼亞、阿曼、摩洛哥、科威特、黎巴嫩、蘇丹等國則只是發生了一些抗議示威活動,這些活動都因政府的讓步或示威規模不大而逐漸平息,尤其是巴林、卡塔爾、沙特等君主制國家,經歷短暫的混亂后政局迅速回歸平穩。

這場運動不僅波及了中東所有國家,且以追求民主為旗號,因而被西方國家普遍看好,期待它能夠使中東投入西方大家庭,期待它成為“民主第四波”改變世界政治格局。但轟轟烈烈的運動之后,中東的君主制國家無一改變政體,威權政體倒臺的國家也沒有實現民主政體下的穩定,中東仍然保留了自己的民族文化傳統和政治傳統,更沒有走進民主化的春天。

由上可見,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在應對危機引起的經濟衰退和振興經濟的過程中,世界現代化的各種模式都進行了相應的調整與變化,美國一直倡導與推廣的自由主義模式光環減淡、褪色,萊茵模式因其出色表現得到歐洲國家的認同,中國模式及國際影響得到普遍肯定,拉美各國放棄了對新自由主義的迷信,大力進行第三條道路的探索與實踐,普京領導下的俄羅斯放棄了對西方的投奔、尋求到了可控民主下的經濟增長與社會穩定,經歷了阿拉伯之春沖擊的中東未改變總體政治格局。

五、結論

總之,新世紀尤其是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世界各國在應對危機中的表現與績效不僅進一步證明,現代化沒有統一模式,各國需要用各國自己的智慧去探索適合自己的發展路徑,同時也表明,評價現代化模式的好壞與否要看績效,而不是人為標準。各國的發展基礎與程度不一、環境不一、需要克服的難題不一,各國的發展需要各國用自己的智慧去探索和實踐成功的路徑。金融危機促使了世界現代化模式的廣泛和深度調整,使現代化發展進入了探索“進行時”,多元并立格局下各模式之間的關系“度”也在不斷調整之中。金融危機沖擊之下,中國應對危機的能力再次彰顯了中國模式的績效、表明了中國模式對中國的“適應性”,贏得了世界的普遍認可,也被世界給予了更多的期望。在世界現代化這一模式多元并立與探索“進行時”的新格局,不僅為中國大膽追求、實現自己的強國夢提供了寬松的輿論環境和有利的國際時機,也為已有一定國際影響力和帶動了世界發展的中國大膽追求提供了理論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中國可以通過自己的路徑實現自己特色的發展;中國可以通過自己的發展而成為有國際影響力和做出更大貢獻的世界大國;中國可以并且能夠通過自己的發展繁榮促進世界的發展繁榮、為世界各國提供更多的發展機會;中國可以并且能夠通過自己的和平發展、可持續發展促進世界的和平、和諧、可持續發展;中國可以并且能夠通過自己的力量促進世界的和平與和諧,充分發揮大國的世界責任和國際擔當,中國可以并且能夠成為現代世界舞臺上的強國。因此,中國應該大力追求成為眼前愿景的民族復興。一言概之,世界現代化格局的新變化是中國夢提出的綜合國際基礎。

注釋:

①指由于高社會福利引起的經濟增長水平低、失業率高、公共債務高、財政負擔加重、市場活力不足、社會福利開支高及勞動成本高等。

[1]劉江永.美國金融危機后日本的反思與摸索[J].現代日本經濟,2010(5).

[2]日本首相鳩山首次發表施政方針演說[N]光明日報,2010-1-30.

[3]殷紅.民主化先行式轉型之評析——蘇東劇變20年后的反思[J].遼寧大學學報,2010(3).

[4]洪朝輝.“中國特殊論”顛覆西方經典理論[J].廉政瞭望,2006(10).

[5]弗朗西斯·福山.歷史的終結與最后的人[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

[6]吳江.世人爭談“中國模式”[J].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2009-2-9.

[7]鄭永年.“中國模式”概念的崛起[J].新加坡聯合早報,2004-4-2.

[8]國外熱議“中國模式”及其啟示[J].光明網,2008-3-28.

[9]王新穎.國外學者熱議“三大預言”與中國模式[J].人民論壇,2009(6).

[10]蕭虎.貫穿21世紀頭十年國際政治思潮的四條主線[J].當代世界,2010(2).

D61

A

1007-9106(2016)11-0017-06

*本文為2014年教育部人文社科課題“中國夢提出的時代背景研究——基于現代化節點視角”(14JD710037)的階段性成果。

倪翠蘭(1967—),女,泰山學院歷史與社會發展學院教授、副院長,主要從事國際政治、中國政治和世界史研究。

猜你喜歡
現代化經濟發展
“林下經濟”助農增收
今日農業(2022年14期)2022-09-15 01:44:56
邊疆治理現代化
邁上十四五發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續發展的“未來牌”
中國核電(2021年3期)2021-08-13 08:56:36
增加就業, 這些“經濟”要關注
民生周刊(2020年13期)2020-07-04 02:49:22
民營經濟大有可為
華人時刊(2018年23期)2018-03-21 06:26:00
砥礪奮進 共享發展
華人時刊(2017年21期)2018-01-31 02:24:01
改性瀝青的應用與發展
北方交通(2016年12期)2017-01-15 13:52:53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現代化詮釋
工業設計(2016年5期)2016-05-04 04:00:35
現代化
國內某1 700 mm熱軋廠現代化改造
上海金屬(2014年4期)2014-12-15 10:40:4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激情成人| 三级国产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天无码久久精品视频免费 | 九九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视频免费在线看| 国产导航在线| 久草性视频| 久久美女精品| 亚洲av综合网| 成年片色大黄全免费网站久久| 欧美视频在线第一页| 亚洲VA中文字幕| 亚洲综合久久成人AV| 尤物成AV人片在线观看| 亚洲无码91视频| 精品撒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综合伊人 六十路| 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图片| 久久久成年黄色视频|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免费| 国产福利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美女久久| 精品人妻无码区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美女在线| 免费无码AV片在线观看国产| 日韩小视频在线播放| 九九免费观看全部免费视频| 色噜噜在线观看| 亚洲欧洲日韩国产综合在线二区| 久久精品无码专区免费| 国产99精品久久| 久久精品人妻中文系列| 亚洲一级毛片在线观播放|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操操操综合网| 亚洲嫩模喷白浆| 天天色天天综合| 一级爱做片免费观看久久| 国产午夜无码专区喷水| 国产不卡国语在线| 午夜欧美在线| 免费AV在线播放观看18禁强制| 欧美精品一区在线看| 国产精品手机视频| 成人午夜视频免费看欧美| 国产AV毛片| 亚洲五月激情网| 欧美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导航| 日韩一级二级三级| 中文字幕波多野不卡一区| 青青久久91| 免费国产不卡午夜福在线观看| 露脸一二三区国语对白| 色悠久久久久久久综合网伊人| yy6080理论大片一级久久| 国产激爽大片高清在线观看| 免费国产好深啊好涨好硬视频| 国产h视频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91丝袜在线观看| 久久99蜜桃精品久久久久小说| 在线观看国产精品日本不卡网|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77美色| 亚洲欧美日韩久久精品| 熟女视频91| 国产毛片一区| 国产精品欧美日本韩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色偷偷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va在线| a在线亚洲男人的天堂试看| 国产91导航|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婷婷五月| 国产AV毛片| 久久精品视频一| 国产精品毛片在线直播完整版| 亚洲国产理论片在线播放| 丁香五月激情图片| 色悠久久综合| 国产av一码二码三码无码| 丁香五月激情图片| 亚洲AV色香蕉一区二区| 无码AV动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