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偉
(天津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所 天津 300191)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思想來源研究綜述
苗偉
(天津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所 天津 300191)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思想來源主要包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人類文明優秀成果兩個主要方面,圍繞著對思想來源繼承和借鑒的緣由分析、內容闡釋、路徑探索等主要問題和線索,學術界展開了廣泛的研究和分析,形成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這些研究成果對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凝練、培育和踐行具有極強的現實指導意義,當然,隨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理論和實踐的不斷深入,關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思想來源的研究仍需要進一步深化和拓展。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 人類文明優秀成果
2013年1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指出:“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相契合,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人類文明優秀成果相承接,是我們黨凝聚全黨全社會價值共識作出的重要論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絕不是憑空產生的,更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應該是建立在積極吸收和借鑒一切世界先進文化價值資源的基礎之上。除了馬克思主義自身的思想資源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思想來源主要包括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和人類文明優秀成果兩個主要方面。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思想來源,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立足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習近平同志指出:“要認真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時代價值,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1]學術界圍繞繼承的原因和依據、內容和精髓、方法和路徑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形成了豐碩的研究成果。
(一)為什么繼承:原因和依據
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思想來源的原因,歸結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自身獨特優勢。有的學者指出,中華傳統文化在長期發展與演進過程中,由于歷代人民群眾社會實踐的推動和思想家們的概括提煉,逐漸發展成為一種高水平的文化形態,它既具有文明與文化的一般共性,更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質和獨特的優勢和強處,這些優勢和強處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具有頑強的生命力與深遠的凝聚功能;具有鮮明的主體性和強大的整合功能;具有持久的精神激勵性與動態的延續、創新功能。正因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具備的這些優勢,才有足夠的理由將其確立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思想來源。[2]
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思想來源的原因,歸結為二者之間的內在關系。有的學者指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僅是一種源與流、民族精神與時代精神的關系,更是一種雙向互動、共生共贏共發展的關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發展和全面振興有著引領方向、提供動力和價值支撐的功能效用。二者的關系可以在縱向的傳承與創新的意義上獲得內在精神的銜接,也可以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中國夢的理論致思和未來訴求中獲得價值系統的完美建構。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而且應當立足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在弘揚和光大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過程中使其獲得精神的滋養和民族價值的認同。[3]
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確立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思想來源的原因,歸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自身的民族性。如有的學者指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提煉概括不能脫離開中國傳統文化的軌道,而應從其中汲取智慧,這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民族性的內在要求。[4]有的學者認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核心價值觀必須同這個民族、這個國家的歷史文化相契合,拋棄傳統、丟掉根本,就等于割斷了自己的精神命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歸根到底是在我國歷史傳承、文化傳統、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上長期發展、內生性演化的結果。優秀傳統文化則是其生成的源頭活水。離開優秀傳統文化的滋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將變成無源之水、無本之木。[5]
(二)繼承什么:內容和精髓
儒家思想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思想資源。如有的學者認為,毫無疑問,儒家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中國傳統的價值系統是以儒家為中心而形成的,儒家的核心價值觀也可以說是中國文化的核心價值觀。儒家所體現的中國文化的核心價值觀可以概括為“仁”、“義”、“中”、“和”四個字。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觀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許多相通之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完全可以從中國文化核心價值觀中借鑒很多的內容。[6]有的學者指出從漢武帝到新中國成立兩千多年的時間里,儒家精神一直是中華民族的主流意識形態,整個中華民族信奉的價值觀內涵于儒家思想中。儒家思想核心價值的主體——人人和諧、群己和諧、天人和諧相統一的和諧思想,是建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統倫理文化資源。[7]有的學者則認為,儒學是傳統中華文化思想史的核心,我國傳統核心價值觀亦即儒家文化所倡導的仁愛與和諧,并以此派生個人從屬于群體家國本位的歷史觀,天人合一自然觀,以和為貴、和為美的人生境界等價值觀。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親親、仁民、愛物,追求萬物得其所、天人合一的價值境界。[8]
優秀的民族精神理念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可承繼的內容和精髓。如有的學者指出,從現代社會的角度考察,應該繼承和弘揚的優秀民族精神主要有以下五個方面: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憂國憂民的愛國精神,修身為本的重德精神,和而不同的寬容精神,生態平衡、天人協調的精神等。[2]有的學者認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其中,孝悌為本、仁愛友善是中華民族愛國情感之基,重人遠神、天下己任是國人擔當精神之源,禮讓誠信、人文化成是公民道德教育之本,追求公平、崇尚正義是社會秩序之基石,尚中貴和、萬物化育是社會和諧之秘訣,變易日新、自強不息是改革創新之動力。[9]有的學者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為今天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了豐厚滋養。具體來說,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仁愛民本精神、明道正義精神、尚誠守信精神、合和大同精神,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土壤和資源。[10]有的學者指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蘊含著中華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與最深層次的精神追求,是當代中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和踐行的極其珍貴的思想資源。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資源很多,可供今天借鑒的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重自強、重和諧、重愛國、重倫理、重民本。[11]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的思維方式和價值原則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可承繼的內容。如有的學者從思維方式的角度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可承繼的內容進行了概括,指出中華傳統文化的價值思維方式可以概括為八個方面:人本思維、公忠思維、道義思維、情理思維、內省思維、關系思維、和合思維、天下思維。[12]有的學者從價值原則的角度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可承繼的內容進行了總結,指出中國傳統文化價值體系,所關注的主要是大同、平等、和諧、公正等主體層面的價值原則,而這些原則的發育成熟乃至確立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時期,也為馬克思主義價值思想在中國的實踐提供了生存土壤。[13]
(三)怎么繼承:方法與路徑
在凝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過程中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方法和路徑,學者們更多地探討了對待傳統文化的原則性方法。如有的學者指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超越性升華。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求堅持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辯證繼承的基本原則。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求堅持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基本導向。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求堅持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予以超越性升華的價值路徑。[3]有的學者從多元文化關系的視角出發,指出凝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需要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超越,必須堅持傳統性與現代性的辯證統一,堅持民族性與世界性的辯證統一,堅持主導性與多樣性的辯證統一。[14]有的學者認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簡單復制,而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升華與創新。對待傳統文化要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的原則,有鑒別地加以對待、有揚棄地予以繼承,真正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掘好、利用好,使其更好地服務于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踐進程。[15]
有的學者方愛東指出了中國傳統價值觀的歷史局限性,就其內容而言,存在著內部的矛盾和不可克服的缺陷。因而,作為一種具有民族特色、符合時代要求的當代中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能自發地產生,必須對中國傳統價值觀進行改造與提升。實現對傳統價值觀的整合與超越,是確立當代中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前提和必要條件,也是當代中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由以構建的基本路徑。[16]
也有的學者認為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重在踐行和可操作性,要將其生活化、通俗化、大眾化,應重視全面的社會治理,形成健康向上、崇德向善的正風正氣;應重視家風教化,讓核心價值觀的教育生動“落地”;應注重立德樹人,學校教育應采用靈活多樣的形式。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的血脈和基因,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精神動力和智慧源泉,是中華民族凝聚的精神紐帶和心理歸宿。我們應挖掘好、保護好、弘揚好、利用好中華傳統文化這一寶貴財富,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并實現文化強國的重要目標。[2]
當今世界正處于全球化時代,不同文化間的交流、交融、交鋒已經成為人類文化存在和發展的新常態。凝練、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除了要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還需要積極借鑒人類文明的優秀成果。學者們就借鑒人類文明的優秀成果的理由和依據、內容和特點、方式和思路等主要問題展開研究和分析,形成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一)為什么借鑒:理由和依據
將人類文明的優秀成果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思想來源,是由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自身的特性決定的。有的學者指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是具有鮮明包容性的開放體系,必須且善于吸收世界各國人民創造的優秀文化成果。在建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過程中,既要大膽借鑒外國價值理念的合理成分,又要劃清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資本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界限,防止個人主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西方消極價值取向的影響。[17]有的學者認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僅要從中國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和智慧,還應批判繼承西方現代文化,這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時代性提出的必然要求。西方現代文化也構成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一個重要參照系,它與中國傳統文化一道共同成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取概括的兩個重要文化資源。[4]
將人類文明的優秀成果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思想來源,是由社會主義所處的歷史階段決定的。有的學者指出,按照馬克思主義學說,社會主義社會是在資本主義高度發達的基礎上建成,其經濟生產方式和人們的意識形態、道德觀念相對更上一個高的層次。現實中,社會主義社會今天仍處于初級階段,需要不斷吸取當今資本主義的一切優秀文明成果。資產階級在反對封建制度過程中形成發展起來的價值理念,無產階級同時也可以繼承吸收。在社會主義社會,這種吸收和揚棄應當持續進行。[18]有的學者指出,社會主義作為人類共同價值理想的一種歷史實現方式,其價值源自于或傳承著人類共同價值理想。凡屬真正是人類一般價值的東西,都可以被吸收、容納到社會主義價值中來。為了實現社會主義價值目標,為了贏得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相比較的優勢,社會主義應大膽吸收和借鑒當今世界各國包括資本主義發達國家的一切好的、合理的東西,這是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要求。[16]
將人類文明的優秀成果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思想來源,是由當今世界文化發展的潮流、趨勢、特征決定的。有的學者指出,在世界文化交流交融交鋒面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建設不能封閉守舊,而要面向世界,敞開胸懷,在融入中華優秀文明成果的同時,廣泛承接人類文明優秀成果的精華,接納世界一切優秀理論、思想和文化。只有這樣,才能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更具生命力、感召力和說服力。民主、正義、公正、自由、法治、和諧,這些象征著人類美好價值追求的概念,若撇開它們特定的歷史涵義,其基本意蘊應是全人類共有的精神財富和價值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對其進行了必要的揚棄,充實了嶄新的精神內核。[19]有的學者指出,我們必須不斷將世界文明成果和豐富的思想文化營養吸收補充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來,才能使核心價值觀始終適應世界變革和時代發展,保持蓬勃的生機和永恒的活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構建只有正確處理好民族價值觀和外來價值觀、傳統價值觀和現代價值觀的協調和結合的關系,其精神內涵才會在當代中國得到具體體現。[13]
將人類文明的優秀成果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思想來源,與資本主義價值觀的進步性密不可分。有的學者指出近代以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普遍把自由、平等、人權、博愛等作為核心價值觀,具有很強的影響力。客觀地說,這一價值觀具有其內在的合理性,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體現,也是必經之路。某種意義上講,資本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在社會主義價值觀產生之前人類文明的最高文明成果的內核。這一價值觀是資本主義在數百年發展實踐中逐漸砥礪出來的。因此,以資本主義發達的生產力為基石的資本主義價值觀同樣具有進步性。因此,要以積極態度對待西方價值觀念,堅持開放包容、兼收并蓄的原則,積極學習、辯證取舍、科學吸納資本主義價值觀的合理成分,在博采眾長中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20]
(二)借鑒什么:內容和特點
資本主義價值理念中的合理成分是凝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可資借鑒的內容。有的學者指出,資本主義價值理念中那些體現人類共同愿望和理想的,那些反映現代生產社會化要求的,比如民主、自由、平等、博愛、人權、公平、公開、公正、競爭、效率等等價值元素,本身不姓“資”,更不是資本主義的專利,社會主義完全可以而且應當采取“拿來主義”,“剔除”附著于其上的資本主義含義,或者消除這些價值要素在資本主義條件下的階級意義,賦予無產階級和廣大人民的愿望和要求,就可以為我所有,為我所用。[21]有的學者指出,資本主義價值觀作為社會主義價值觀之前人類文明的最高成果——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反映,構成了資本主義文化的核心內容。資本主義價值觀突出個人的主體地位和利益,追求功利,強調平等、法治與民主,崇尚理性以要求人們擺脫對宗教的、自然的、社會的、國家制度的等各種外在權威的束縛,因而具有歷史的進步性。如果拋開功利、自由、平等、理性等價值的資本主義性質,它們是人類持久追求的價值目標,具有普遍的意義。但是,資本主義價值觀的合理性卻又僅僅是一種歷史的合理性,它本身暗含著重大的缺陷。[16]
(三)怎么借鑒:方式和思路
以辯證的態度對待資本主義價值觀。如有的學者指出,要科學看待資本主義價值觀。對待資本主義核心價值觀,我們既要肯定其進步性、現實性的一面,需要進行科學分析、辯證對待、大膽借鑒,同時又要進行徹底批判、堅決斗爭、實踐超越,揭示其在階級性質上的虛偽性、反動性和話語上的霸權主義。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一個十分重要的目標,就是要形成一套既大膽借鑒又科學超越資本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站在人類文明和價值觀形態制高點的、具有自己相對獨立形態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2]有的學者指出,在建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過程中,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資本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關系必須采取辯證的態度,既要注意二者的本質區別和根本對立的方面,又要注意其內在的聯系和統一的方面。應該看到,二者的對立是性質完全不同的兩種思想體系滲透與反滲透、演變與反演變、顛覆與反顛覆的沖突和斗爭,這種沖突和斗爭將在一定范圍內長期存在,有時還會表現得相當激烈。當然,這兩大對立的價值觀之間在一定時期也會有某些局部的交匯和互為同化借鑒,二者是一種合理的繼承和發展的關系。[23]
在學習借鑒資本主義核心價值觀時,應防止資本主義的和平演變。如有的學者指出,從現實來看,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在核心價值上的繼承和否定、借鑒與斗爭、吸收與超越,總是交互發生在同一過程之中。特別是在當前“不夠格”社會主義與發達資本主義共處的當代,這種相反相成的關系特點表現得尤為突出。社會主義不應全盤拒絕資本主義價值理念中的合理成份,相反,應更大膽地學習和借鑒資本主義在實踐人類共同理想方面的長處。同時也必須看到,資本主義在與社會主義競爭中還處于強勢地位,資產階級代言人在不斷“推銷”資本主義核心價值觀,我們必須提高警惕,防止資本主義的“和平演變”。[21]
綜上所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人類文明優秀成果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思想來源。從目前的研究現狀來看,學術界圍繞著繼承和借鑒的理由、內容、方法等進行了研究和分析,形成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學者們將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人類文明優秀成果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思想來源沒有異議,這一點已經形成了廣泛的學術共識,對借鑒和繼承思想來源的內容、路徑、方法等的研究和分析,由于視角和著眼點的不同,其結論存在一定的差異。從目前的研究成果來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思想來源研究仍很不足,尤其是對借鑒和繼承思想來源的路徑、方法等的研究和分析方面,學者們仍停留在簡單的原則性分析層面,缺乏更加具體化、精細化、操作性強、行之有效的建議和舉措。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人類文明優秀成果精彩紛呈,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凝練、培育和踐行過程中,如何將這些思想來源的精髓汲取出來,從而對其進行有效的利用和整合,仍然需要學術界進行更深層次的理論研究和探索。
[1]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4-2-26.
[2]李榮啟.弘揚中華傳統文化與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J].中國文化研究,2014(秋之卷).
[3]王澤應.論承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J].倫理學研究,2015(1).
[4]唐旭昌.基于系統論視角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解讀[J].河南社會科學,2014(7).
[5]吳向東.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若干重大問題[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1).
[6]歐陽軍喜,崔春雪.中國傳統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J].山東社會科學,2013(3).
[7]唐曉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構的理論資源與方法論[J].浙江社會科學,2012(9).
[8]邢鵬飛,崔永健,李曉娥.當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眾化探賾[J].商業時代,2013(18).
[9]張自慧.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統文化基源[J].思想理論教育,2014(10).
[10]孫熙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二重超越性[J].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2014(3).
[11]孫杰.當代中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研究[D].博士學位論文.中共中央黨校科學社會主義教研部,2014.
[12]徐海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研究[M].遼寧教育出版社,2013:1.
[13]周蓉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研究[D].博士學位論文.中共中央黨校科學社會主義教研部,2011.
[14]黎昕,林建峰.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凝煉[J].福建論壇,2012(9).
[15]周若鵬.借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培育核心價值觀[J].光明日報,2014-11-5.
[16]方愛東.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論綱[J].馬克思主義研究,2010(12).
[17]張鳳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芻議[J].齊魯學刊,2012(5).
[18]包霄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西方“普世價值”比較研究[J].科學社會主義,2015(1).
[19]劉澤雨.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三個維度[J].思想理論教育,2014(9).
[20]李瑞青.試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及其培育路徑[D].碩士學位論文.江西師范大學政法學院,2012.
[21]許進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多維探源[J].桂海論叢,2006(1).
[22]黃士安,戴木才.如何科學對待資本主義核心價值觀[N].光明日報,2012-2-18.
[23]田海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研究[D].博士學位論文,中共中央黨校,2008.
D64
A
1007-9106(2016)11-0029-05
苗偉(1979—),男,哲學博士,天津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所副研究員,主要從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