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霞祖 趙沛雯 李發展
(1.西北師范大學知行學院經濟管理系;2.蘭州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甘肅 蘭州 730070)
蘭州市文化旅游業發展對策研究
白霞祖1趙沛雯2李發展2
(1.西北師范大學知行學院經濟管理系;2.蘭州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甘肅 蘭州 730070)
“十二五”時期,是蘭州市文化旅游業發展的穩健增長期,文化旅游業已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第三產業的龍頭產業。“十三五”時期,是蘭州市文化旅游業發展的持續增長期,文化旅游業將成為國民經濟的主要支柱產業、第三產業的主導產業。研究蘭州市文化旅游業發展的對策,對于科學制定蘭州市文化旅游業發展規劃、加快文化旅游業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文化旅游業 發展 對策
“十二五”時期,蘭州市文化旅游業穩健發展,文化旅游經濟呈現持續快速、逐年遞增的良好發展態勢,文化旅游業已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和第三產業的龍頭產業?!笆濉睍r期,是蘭州市文化旅游業發展的持續增長期,文化旅游業將成為國民經濟的主要支柱產業、第三產業的主導產業。蘭州市應樹立科學的文化旅游發展觀,充分發揮文化旅游業擴內需、促消費、調結構、增就業、惠民生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緊抓絲綢之路經濟帶、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美麗中國絲綢之路旅游年等戰略機遇,以建設區域旅游集散中心和國家旅游目的地城市為目標,以旅游與文化、商貿、體育、工業、農業、療養、信息等產業深度融合為發展方向,以創新管理體制機制為突破口,以大景區大項目建設為重點,加快推動文化旅游產品向觀光休閑和度假并重轉變,文化旅游開發向集約型轉變,文化旅游服務向優質高效轉變,全面提升文化旅游業現代化、國際化、信息化、特色化水平,為全市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有力支撐,把蘭州建成絲綢之路經濟帶文化旅游名城、西北區域旅游集散中心和全國重要旅游目的地城市。
文化旅游業是擴內需、促消費、調結構、增就業、惠民生的重要抓手,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幸福美好新蘭州的重要支撐。蘭州市各有關部門和各有關方面要在提高思想認識的基礎上,創新文化旅游發展理念,把文化旅游業作為大事要事來抓,以大景區大項目建設為重點,推動文化旅游資源由多頭管理、粗放開發向統籌整合、集約開發轉變,推動文化旅游產品由傳統游覽向觀光、休閑、度假并重轉變,推動文化旅游服務由低層次、單一化向精細化、差異化優質服務轉變。要樹立文化旅游業發展的“大思路”,站在全局和戰略的高度謀劃設計,合理布局景區,把文化旅游資源優勢真正變成發展優勢,把文化旅游產業真正打造成蘭州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柱產業和主導產業。要做好文化旅游業發展的“大規劃”,包括總體規劃和建設性規劃等,堅持規劃先行,在認真深入研究的基礎上,充分挖掘蘭州豐富的旅游資源和深厚的文化內涵,高起點高標準做好科學規劃、繪好藍圖,為文化旅游產業大發展提供依據。要構建文化旅游的“大景區”,蘭州市已有黃河風情線、興隆山、大蘭山、吐魯溝、樹屏丹霞、黃河以北等多個成片的景區,要按照條塊結合的方式,整合文化旅游資源,規劃建設若干個大規模、上檔次、特色鮮明的大景區,著力促進文化旅游產業實現大發展。
建立與文化旅游景區有效銜接的公路、鐵路、航空、水路運輸交通網絡,加強景區旅游道路、步行道、停車場、廁所、供水供電、應急救援、游客信息服務以及垃圾污水處理、安防消防等基礎設施建設,圍繞重點文化旅游景區和旅游線路,進一步完善游客咨詢、標志標牌等公共服務設施,強化公共服務體系建設,集中力量開發建設一批新的自然生態環境良好、文化科普教育功能完善、在省內外具有較強吸引力的精品景區和精品旅游線路,增強景區的可進入性、可駐足性、可消費性和可回頭性,提高文化旅游資源的開發利用水平:一是整合市域資源,打造七大景區,推進全域旅游。應針對蘭州文化旅游資源的發展現狀和潛力,全面提升和整合布局黃河風情線、興隆山、大蘭山、北山、連城魯土司衙門、樹屏丹霞、蘭州新區七大景區,推動蘭州市文化旅游向全域旅游、全景蘭州、景城一體化轉變。二是整合周邊資源,打造七大精品旅游線路,推進區域旅游合作。西線打造以蘭州至武威、張掖、酒泉、嘉峪關、敦煌延伸至新疆吐魯番、烏魯木齊的絲綢之路精品游;南線打造以蘭州至臨夏、甘南、拉卜楞寺、郎木寺延伸至四川九寨溝、黃龍風景區的回藏風情草原風光游;東線打造以蘭州至秦安大地灣遺址、天水麥積山、伏羲廟延伸至陜西寶雞、西安、河南洛陽的尋根訪祖游;北線打造以蘭州至白銀景泰延伸至寧夏沙坡頭、銀川、包頭的黃河奇觀、石林探險游;東北線打造以蘭州(八路軍駐蘭辦)至會寧(會師樓、紀念館)、平涼崆峒山、慶陽(華池南梁陜甘寧邊區政府)延伸至陜西延安、壺口的黃土高原風情、紅色游;東南線打造以蘭州至隴南延伸至四川廣元、成都的錦繡隴原自然風光游;西南線打造以蘭州至青海西寧塔爾寺、青海湖延伸至格爾木、西藏的神奇青藏天路游,唱響“中國西北游·出發在蘭州”的文化旅游宣傳品牌。
再好的思路和設想,都要靠人去規劃、去實現,人才隊伍建設是發展文化旅游業、增強文化旅游行業競爭力的關鍵因素。要緊緊圍繞蘭州市文化旅游業發展的總體思路和目標,實施“人才強旅、科教興旅”戰略,大力發展文化旅游職業教育,培養專業技術人才;建立文化旅游教育培訓基地,培養高層次管理人才;完善用人機制,引進高層次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及緊缺型人才,建立有利于各類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的競爭激勵機制,使文化旅游人才在規模、結構、布局和質量上與蘭州市文化旅游業的發展相適應,為實現文化旅游旺市提供智力支持。要繼續加強對文化旅游干部的培養、培訓,使干部熟練掌握國家和省市發展文化旅游業的政策,熟知蘭州文化旅游資源,做到“干一行愛一行”,有想法、有能力、有作為,為蘭州大力發展文化旅游業提供堅強有力的人才隊伍保障。要進一步研究制定導游、講解員培訓計劃,提高博物館、紀念館和景區導游、講解員隊伍的綜合素質,使他們熟知蘭州的人文歷史、傳說等,講好蘭州故事、甘肅故事,爭做專家型的導游、講解員,著力提升服務質量。
要以蘭州文旅發展公司等為重點,組建、培育、扶持一批文化旅游龍頭企業,推進文化旅游企業資產重組、并購和上市融資;要鼓勵國有旅游景區、旅游飯店、旅游交通企業與民營旅游企業相互持股,發展混合所有制旅游企業,組建大型文化旅游企業集團;要扶持發展旅游餐飲、旅游客棧、休閑農莊、旅游商品研發、旅游客運、游樂場所等特色中小微型文化旅游企業;要大力扶持一批旅游電商企業,打造特色化、專業化、品牌化的文化旅游電商平臺;要支持實力強、品牌和信譽度高的旅行社、旅游車船公司跨地區連鎖經營;要重點培育6個產值過億元的大型文化旅游企業,調整產業發展結構,增強文化旅游行業的競爭力。
深化體制機制改革,轉變行政管理職能,著力落實簡政放權,強化政府在文化旅游改革發展戰略研究、政策制定、規劃編制、環境營造、市場監管、公共服務、形象推廣等方面的主導作用,理順文化旅游管理體制機制,加強依法行政、依法治旅。加強組織領導,成立蘭州市文化旅游改革發展領導小組,發揮綜合協調職能,統籌解決文化旅游業發展中的重大問題;強化文化旅游產業發展領導機構的工作職能,形成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全力抓、相關部門合力抓的工作局面。創新景區管理體制,推進國有景區改革,建立所有權歸國家所有、行政管理權由景區管委會負責、經營權由企業承擔的管理運作模式,實現行政管理和市場化經營的有機結合,著力解決景區管理體制機制不順的問題,全面實行屬地化管理,確保景區統一規劃、統一開發、統一建設、統一保護、統一管理。
緊盯國內海外兩個優質客源市場,推出不同特色的主打文化旅游品牌,吸引不同層次的游客觀光旅游,開拓優質客源市場。在國內,以省內及周邊省份客源為重點,大力開發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及環渤海地區一級主體市場;積極拓展中部地區、西部部分地區二級主體市場以及西南部分地區、福建、海南等三級主體市場。在海外,突出抓好香港、澳門、臺灣一級主體市場,輻射帶動東北亞及東南亞二級主體市場,力爭在歐美及大洋洲三級主體市場實現新的突破。充分發揮省內省外兩個文化旅游市場的不同功能和優勢,全力推進跨區域文化旅游資源整合、產品包裝、聯合營銷、誠信建設、綠色通道等一體化協作,形成全方位、大流通的文化旅游市場合作新格局,實現資源共享、客源互送、信息互通、市場共贏的目標。
優化投資發展環境,廣開投融資渠道,堅持政府引導推動,企業、社會和民間資本以及海外資本共同參與的運作機制,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資體系,加大對文化旅游業的投入力度,為蘭州市文化旅游業的發展提供資金保障。各級財政要逐年加大文化旅游業發展投入,市財政要根據財政收支情況加大對文化旅游項目預算安排和資金扶持,縣區政府應相應設立文化旅游產業基金,用有限的財力引導“撬動”社會資本參與文化旅游開發,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各類金融機構要大力扶持文化旅游項目,允許以文化旅游景區特許權、營運權等質押擔保;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要積極為中小微文化旅游企業提供融資擔保。要支持符合條件的文化旅游企業上市,通過企業債、公司債等債務融資工具融資;支持保險資金以股權、債權、資產證券等方式參與文化旅游開發建設。要以大項目吸引大投資,以大投資支撐大景區建設,廣泛吸引社會資本和民營資金投入大景區建設,積極引進國內外戰略投資商和企業集團,通過合作、租賃、入股、承包等方式,整體開發大景區或承擔大景區部分開發經營項目,形成國企民企外企共同參與、多元開發文化旅游景區的發展格局。
圍繞“黃河之都·絲路金城”的文化旅游形象定位,配合“中國西北游·出發在蘭州”的文化旅游宣傳品牌,以絲綢之路經濟帶、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美麗中國絲綢之路旅游年等戰略機遇為契機,以各級文化旅游市場為中心,強化文化旅游景觀的整體策劃包裝,精心制作文化旅游宣傳品(如專題片、宣傳冊等),加大宣傳力度,創新營銷模式,拓展營銷廣度和深度,著力塑造品牌形象,全面提升整體營銷策劃水平,提升文化旅游產品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一是全員營銷。樹立人人代表文化旅游形象、人人都是文化旅游形象大使的理念,充分調動全員參與文化旅游業的積極性,形成全社會關心、支持文化旅游業發展的良好氛圍。二是媒體營銷。利用電視、電臺、報刊、雜志等傳統媒體,尤其是主流媒體,在主要客源地開展集中、連續、廣泛、深入的宣傳促銷。三是節事營銷。利用各類節會、賽事活動,在主辦地開展多種形式的宣傳促銷活動,采取“走出去”、“吸進來”的方式吸引更多的游客來蘭考察、旅游。如首屆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的舉辦,為敦煌乃至甘肅省的文化旅游業發展帶來了商機。2016年國慶期間,敦煌鳴沙山月牙泉單日旅游人數屢創新高。四是宣傳品營銷。加大文化旅游宣傳品的研制力度,制作一批代表文化旅游形象的宣傳品,如旅游指南、旅游地圖、旅游圖書、旅游宣傳片等,在客源地市場和各類節事上宣傳促銷。五是網絡營銷。加快智慧旅游建設,完善政府網站、文化旅游景區網站和文化旅游企業網站,實現重點景區、飯店和游客集中場所無線網絡全覆蓋,充分發揮其宣傳促銷、咨詢服務的快捷便利優勢,為國內外游客提供優質、高效、便捷的智慧旅游體驗和服務。
[1]國務院.關于促進旅游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14]31號,2014.8.21.
[2]甘肅省委省政府.關于促進旅游業改革發展的意見.甘發[2014]20號,2014.12.1.
[3]蘭州市委市政府辦公廳.關于促進蘭州旅游業發展的實施意見.蘭辦發[2015]38號,2015.5.6.
[4]蘭州市政府.蘭州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2016.3.28.
[5]蘭州市政府.蘭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2016—2020年)綱要.蘭政發[2016]31號,2016.5.3.
F592.7
A
1007-9106(2016)11-0079-03
*本文為2013年度蘭州市科技發展計劃項目“區域特色理念下的蘭州市旅游業發展問題研究”(2013-3-113)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白霞祖(1979—),女,西北師范大學知行學院經濟管理系教師,碩士,研究方向為經濟學;李發展(1963—),男,蘭州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經濟法教學和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