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山西省直機關黨校理論中心組
(中共山西省直機關黨校,山西 太原 030021)
理論探索
優秀的教師隊伍是黨校開展工作的“依托”
中共山西省直機關黨校理論中心組
(中共山西省直機關黨校,山西太原030021)
黨校是培養黨員領導干部的主陣地、主渠道,黨校教師隊伍是黨校開展工作的重要依托,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決定了黨校干部培訓的質量和實效。新時期黨校教師隊伍建設還存在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運用合理有效的對策,加快解決新時期黨校教師隊伍的建設是目前黨校工作的重中之重。
教師隊伍建設;存在問題;對策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黨校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中深刻指出,黨校姓黨,決定了黨校工作的重心必須是抓黨的理論教育和黨性教育。新形勢下,黨校承擔著為領導干部補鈣壯骨、立根固體的重要任務。黨校教育培訓的目標是培養“四有”干部,鍛造“四鐵”干部隊伍,黨校的根本任務和歷史使命,要求黨校必須擁有一支政治強、業務精、作風正的高素質高能的師資隊伍。
黨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學,教學工作的主體是教師,黨校教師作為干部教育培訓實施的主導,是黨校開展工作的“依托”。教師隊伍的政治立場、思想覺悟、理論水平、教學能力、實踐經驗和創新意識的高低,直接影響黨校培訓的質量。黨校教師隊伍的質量從根本上決定了黨校教學和科研水平,決定了黨校的核心競爭力和發展后勁;也是衡量黨校教育培訓水平的重要標志。擁有一支素質高、能力強的師資隊伍是黨校搞好培訓最基本、最核心的資源,是高素質干部隊伍培養的關鍵,也是黨的事業健康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新形勢新任務對黨校教育工作和黨校教師隊伍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著力打造一支高素質的師資隊伍是當前黨校開展工作的重中之重。
建設造就一支政治強、業務精、作風正的高素質教師隊伍,是保持黨校生命力和黨校事業長盛不衰的保證。黨校師資隊伍從創建之初到今天,為黨的事業興旺發達,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但是,這支隊伍的現狀與當今教育培訓高素質干部隊伍的要求相比,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主要表現在:
一是黨校師資隊伍總體數量不足。目前,全國各級黨校都存在著教師總體數量缺乏的情況。據調查,某市級黨校名義上專職教師編制為24人,但實際上從事專職教師上崗的為21人,可登臺授課的僅16人,基本符合教學需要的不足10人,教學效果較好的則只有有限的幾位。而他們所承擔的是每年上萬人的培訓任務。
二是年齡結構不合理。合理的教師隊伍結構應當是“老教師為核心,中年教師為骨干,青年教師為后備力量”的寶塔型結構。由于受編制的限制,多年來黨校人員相對穩定,難以調出和進入,就調查看,目前在專職教師中呈現出“核心力量年紀偏老、中年骨干質欠人少、后備力量人缺質弱”的老強、中青弱的年齡“斷層”現象。優秀青年教師儲備不足,后發優勢明顯欠缺,整體缺乏生機活力。
三是素質結構不盡合理。缺乏叫得響、過得硬、走得出的“品牌”教師和名師名教,專業研究方向的優秀拔尖人才、學科帶頭人和高水平的教研團隊數量偏少。一些中青年教師在重點班次中雖有授課專題,但質量仍需提高,在參與重點理論課題研究中作用發揮不夠明顯。
四是學歷結構整體不高。黨校當前學員的學歷不斷提高,大都具有本科學歷,甚至碩士生、博士生也不乏其人。學員學歷高、層次高,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基礎厚實,這必然對黨校教師的理論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雖說學歷并不代表能力,但是教師隊伍學歷整體不高,素質偏弱的問題還是日益突顯。學歷低致使部分教師理論功底不足、知識儲備欠缺,顯然這樣的學歷結構層次的教師很難勝任培訓任務。目前黨校教師正面臨著,要給學員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的理論知識壓力。
五是學科結構配置不全。一支優秀的教師隊伍必須要有合理的學科構成,目前我省部分黨校在學科建設上結構偏科、缺科問題嚴重。教師中從事領導科學、心理學、社會學的人數相對較少,教師的專業主要集中在政治類和文史類,教師的學科結構不全,導致一些教學內容難以開展。
六是職稱結構不合理。據調查,教師隊伍的職稱結構中,具有高級職稱資格的教師占的比例偏少,中級職稱資格的教師多,中間多而兩頭少,基礎薄弱,結構失衡。
七是崗位分布不合理。教職人員中,專職教師少,行政與后勤保障人員較多,從調查看,有些黨校專職教師的比例僅僅占到全部教職工總數的三分之一,教師隊伍和行政人員出現了“倒掛”問題。
八是教師實踐工作經驗相對匱乏。據調查,黨校教師大都是從學校門到黨校門,常年圍著講臺轉,實踐工作經驗與教育對象相比,相對匱乏。大多數黨員干部學歷高、認知能力強,眼界開闊、具有豐富的實踐工作經驗,他們到黨校學習培訓,需要的不僅是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貼近實際,解決實際困難的實踐知識。而教師對基層一線缺乏了解,因此導致他們講授的理論知識與實際脫節,這主要表現在:講授的內容與實際聯系不夠緊密,對省情、縣情、民情、熱點問題分析少,空洞的說教多,對問題甚至繞著走,這就使得很多時候他們對學員提出的現實問題難以給出建設性的指導意見,授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就會大打折扣,教學效果受到影響。
(一)積極實施人才強校戰略
采取“內挖潛力”和“廣借外力”的辦法,以“內培外引”的方式,優化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結構。
第一,切實加大教師培訓和進修力度。制定合理培訓和進修計劃,把中青年教師的培養工作放在突出位置,每年選送中青年骨干教師參加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以及各大干部院校的各類師資進修班學習,系統學習各類專業知識,改善知識結構,豐富知識儲備,提高理論水平和業務能力。選派教學骨干到國內重點高校和科研單位相關專業做訪問學者;鼓勵支持中青年教師攻讀碩士或博士學位,提高黨校教師隊伍學歷層次和知識水平,改善教師的知識結構。
第二,加大優秀人才、急需人才的引進力度。采取公開選聘、公開招考等形式,不拘一格地引進一批黨校急需的、有真才實學、年富力強、政治和業務素質高、立志黨校教育事業的優秀人才,為黨校師資隊伍建設注入新的活力;轉變觀念,本著“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用人觀念,拓寬視野,積極探索人才資源共享的柔性流動和使用機制,進一步整合社會資源,建立校內教師為主、校外兼職教師為補充的內外結合、專兼互補的黨校教育培訓師資庫,選聘一批政治素質過硬、理論水平較高、實踐經驗豐富、善于課堂講授的知名專家學者、黨政領導干部、企業家、先進典型人物等作為客座教授或兼職教授,逐步建立層次較高、結構合理,覆蓋高校、社科院、黨政機關、企業界的師資庫,緩解師資隊伍結構性矛盾。
第三,有計劃地選派專職教師到基層一線掛職鍛煉。為高質量的完成教學任務,黨校教師不僅需要有深厚的理論知識,還需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缺乏實踐經驗是當前黨校教師普遍存在的問題,因此,要安排教師到各級黨政單位或企事業基層一線掛職鍛煉、蹲點調研,增加教師“接地氣”的機會。給青年教師提供參與掛職單位重大決定和調研活動的機會,使他們能圍繞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學員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結合教學專題內容,深入開展實地調研,了解新情況,解決新問題,提出新思路,促進教師理論知識和基層實際工作經驗的有機結合,提高教師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增強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第四,運用科技手段,實現資源共享。目前黨校系統“遠程教育”網絡系統的建立,為教師通過自學提升學歷,改善教師知識結構,提供了很好的平臺,也是師資培訓的一種手段。通過網絡學習,黨校教師可以接受到中央黨校以及各部門主要領導者關于政治、經濟、文化等前沿和熱點問題的解決思路,這對黨校教師整體素質的提高會有很大幫助。所以,各級黨校應該進一步探索將網絡技術運用到教學實踐和師資隊伍建設中來,實現資源共享的同時,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二)健全競爭激勵機制
第一,黨校要建立健全教師隊伍公開平等競爭的機制。只有競爭,才能有效地促進師資隊伍質量的提高和教學科研水平的提升,只有真正地實行競爭上崗,擇優聘任,才能使廣大教師樹立競爭意識,克服論資排輩帶來的弊病,形成優者上,平者讓,庸者下,敬業愛崗、人心思進、充滿活力的良性發展態勢。
第二,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通過研究發現,一個沒有受到激勵的人,僅能發揮其能力的20%-30%,而當受到激勵時,其能力可以發揮到80%-90%。黨校要圍繞教學、科研、咨詢等主業主責,建立相應的考評機制,并力求細化、量化、規范化、標準化,從而不致失之于散、失之于軟、失之于寬;還要探索建立科學有效的人才激勵機制,加強待遇激勵、崗位激勵、精神激勵,增強職業獲得感、榮譽感、成就感。充分發揮個人主觀能動性,樹立自強自勵意識、效能意識、創新意識;在獎優激勵時,要堅持重實績、重貢獻,向高層次人才和重點崗位傾斜的政策導向。在教學、科研、培訓、晉升、評優等方面要全方位地堅持獎優罰劣制度,落實上述措施會促使教師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教學質量,促使黨校優秀教師隊伍建設的快速發展和整體提升。
(三)加大經費投入力度,解決優秀教師隊伍建設發展的瓶頸
黨校經費的投入是教師提高業務水平的保障,要保證教師有充足的培訓、調研、科研經費,為教師進行合作研究、參加學術討論、專項考察、進修等提供經費支撐,同時資源共享的網絡體系也離不開足夠的經費支持,所以應完善黨校經費保障體制,為黨校師資隊伍建設奠定堅實的基礎。
黨校教師隊伍是黨校開展工作的依托,這個依托的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它不僅包括學習進修、實踐鍛煉、競爭激勵、考核評價等人才培養機制,還包括引進高層次專家學者及黨政機關和企業領導兼任教師的引才引智機制,這些機制的有機結合,構成黨校工作依托建設的系列工程。當今中國正處在大發展、大變化、大創新的時代,處在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的時代,黨校發展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黨校只有堅持開放式辦學的發展思路,整合利用各種優秀培訓資源,按“專兼結合”的原則,建設一支高水平師資隊伍,才能真正發揮培訓黨員領導干部的主渠道作用。
[1]習近平.堅持黨校姓黨根本工作原則切實做好新形勢下黨校工作[N].人民日報,2015-12-13.
[2]馮大勇.黨校師資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現代教育,2014(Z3).
[3]張巖.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學培訓實效[J].理論學習與探索,2012(3).
[4]諸宗緣.安徽省地市級黨校教師培養機制研究[J].理論建設,2014(1).
[5]沙廣華.牢牢把握黨中央對黨校工作的新要求新部署[J].奮斗,2016(1).
責任編輯:毋斌
D261.5
A
1674-1676(2016)04-0001-03
中共山西省直機關黨校理論中心組。
執筆人:徐芳(1975-),女,江蘇沛縣人,中共山西省直機關黨校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公共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