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樂知寶貝”快樂成長,學會的不僅僅是識字
“1866年,海上發(fā)生了一件怪事:很多大船在海上碰見了一個‘龐然大物’……”
“翰翰又開始讀新書了,書名叫《海底兩萬里》,這本書翰翰喜歡得不得了,拿起來就舍不得放下……”翰翰媽一臉幸福地坐在“樂知舟教育”中心大廳的沙發(fā)上,一邊撫摸著翰翰的頭,一邊跟旁邊的媽媽們分享著。
說起翰翰,他可是“樂知舟教育”“樂知識字班”的老學員了。2014年,媽媽帶著4歲多的翰翰來到了“樂知舟”,初來時的翰翰可不是現(xiàn)在這個樣子,那時候的他有很多“小毛病”——不喜歡認字,不喜歡讀書、不喜歡上課、也不喜歡安安靜靜坐在座位上。
那時的翰翰媽,總是為孩子的“特別表現(xiàn)”而一臉愁容,甚至采用了十分嚴厲的教育方法。但是,媽媽的嚴厲管束并沒有太好的效果,反而使翰翰更加“不喜歡學習”。
在充分了解了孩子的情況之后,“樂知識字課程”的張老師和翰翰的媽媽進行了一次深談。
“孩子的問題本身并不是孩子的錯,是之前沒有為他建立良好的任務規(guī)則意識,我們‘樂知舟教育’的學商教育理念一直提倡‘教育孩子,首先要從習慣抓起!’這里所有的課程,雖然知識分類不同,但都是十分注重培養(yǎng)孩子優(yōu)良習慣的。優(yōu)秀的學生、杰出的人才,都離不開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遵守紀律、完成任務也是習慣。我們在課堂上會循序漸進,充分引導關注每一個孩子,讓孩子愿意學習、會學習。
“孩子不喜歡閱讀,一方面是孩子不認識漢字,另一方面,閱讀其實也是一種習慣的養(yǎng)成。孩子很小的時候喜歡聽故事,通過故事認識世界、形成意識、積累知識。但為什么讓孩子‘看’故事的時候,孩子就不愿意了呢?這是因為從寶寶還在媽媽肚子里的時候,父母就有意無意地培養(yǎng)了孩子‘聽’的習慣,可是還沒有養(yǎng)成‘看’的習慣,這就需要老師和家長一起幫助他。我們的‘樂知識字課程’,一年下來能學會2000多個漢字,首先實現(xiàn)了讓孩子高效認字的目標。另外,我們可不是單純地讓孩子認字,識字是為閱讀做準備,所以‘樂知識字課程’按照由字—詞、句—段落和文章的教學梯度,加入了很多閱讀培養(yǎng)的內容,要讓孩子真正喜歡漢字、喜歡閱讀。
“4歲,剛好是培養(yǎng)孩子習慣的關鍵期,這個年齡來到‘樂知舟’真是太對了,我們一直強調: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情,一定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育孩子不能光靠批評,‘賞識與鼓勵’更容易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作為家長,您要堅持與我們配合,咱們思想一致、行動一致,您大可放心地把孩子交給‘樂知舟’。我們一定會給您一張滿意的答卷。”
聽到這兒,翰翰媽緊束的一顆心終于放松了。
從那兒開始,張老師每節(jié)課后都會跟翰翰媽詳細溝通孩子的課堂表現(xiàn),每個階段都會對孩子的情況進行總結,規(guī)劃下一階段的任務與目標,翰翰媽也積極配合老師。一段時間過去了,不知不覺間,翰翰再也不是課堂上那個“小淘氣”,反而變成了“大哥哥”,還能幫助別的小朋友。
媽媽至今清楚地記得,有一天翰翰回家就問:“媽媽,我長大了,對不對?”媽媽一下子就紅了眼眶,高興地抱著這個懂事的大兒子連連點頭。
后來,翰翰媽又在“樂知舟”為翰翰選擇了“樂知思維數(shù)學”等培養(yǎng)孩子能力的課程。
今年9月,翰翰就要升入小學了。翰翰媽感慨地說:“從來到‘樂知舟教育’,孩子每一天都在進步。如今,孩子已經(jīng)讀過很多本課外書了,無論是理解能力還是表達能力,都跟當初的那個‘小孩子’有著天壤之別。我家寶貝兒已經(jīng)做好了充分準備——成為一名合格的小學生。以后,我還會讓孩子在‘樂知舟’學習更多的知識,我要和‘樂知舟’一起見證孩子的成長!”
編輯丁 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