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輝(大連藝術學院 遼寧 大連 116600)
?
新常態下民辦高校黨建工作現狀及對策
劉國輝
(大連藝術學院遼寧大連116600)
【內容摘要】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對民辦高校黨建工作在提供新的發展契機的同時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從新常態對民辦高校可持續發展的實際影響角度出發,分析了目前民辦高校黨建工作存在的不能適應這種發展現狀的主要問題,同時提出了加強黨建工作科學化水平和規范化程度以適應新常態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新常態民辦高校黨建工作現狀應對措施
*本文為2015年遼寧省高校黨建立項研究課題“以制度體系建設推進民辦高校黨建工作研究”(項目號為GXDJ2015—E010)的階段性成果。
(一)新常態下世界經濟全球化、價值多元化給民辦高校黨建工作帶來的影響。當我國的各種傳統舊觀念在世界經濟全球化大潮中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的時候,與時俱進、開放進取便成為經濟新常態下諸多領域的時代潮流和基本特征,同時也成為了我國民辦高校求得生存與發展的必由出路;與此同時,全球化浪潮中所形成的各種新潮思想得以迅速在網上傳播,其中那些優秀文化成果的吸收有利于民辦高校的校園文化建設,但另外也有一些文化垃圾在傳播,如沒落的道德與價值觀念、個人主義和享樂主義思潮等,這種表面新潮實質腐朽的文化很容易使處于相對特殊環境中的民辦高校大學生在一些文化認同和價值選擇上出現困惑,最終很可能在文化碰撞中喪失自我。為此,承擔民辦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任務的民辦高校黨組織,必須從思想理念、方式方法上全面適應這種黨建新常態,既要牢牢把握意識形態的領導權,又要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把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全過程,在加強民辦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不斷開創民辦高校黨建工作新局面。
(二)新常態下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環境給民辦高校黨建工作帶來的影響。近年來,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市場對資源配置所起的決定性作用越來越明顯,市場經濟運行過程中的許多原則與規律,也越來越多地影響著中國社會的許多方面。在這種經濟發展新常態下,處于相對劣勢處境的民辦高校,唯有市場化意識比公辦院校更敏銳,市場機制作用的發揮比公辦院校更充分,各類辦學資源的配置比公辦院校更優化,才能在競爭中逐步形成與公辦院校動態平衡的新格局。與此同時,市場經濟中利益的驅動也容易使一些人,特別是民辦高校的投資人私欲膨脹,從而使其更多地考慮經濟效益而放棄一些基本的價值要求。為此,在這樣的校園環境中,大力堅持和弘揚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的社會主義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尋找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和投資者利益的結合點,制止個人主義的膨脹,成為民辦高校黨建工作在經濟新常態下面臨的重大問題。民辦高校黨組織必須積極適應新常態,進一步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緊緊圍繞學校辦學定位、辦學思路與發展規劃,促進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高,推動民辦高校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健康可持續發展。
(三)新常態下網絡信息化時代對民辦高校黨建工作帶來的影響。網絡信息化是經濟新常態的重要時代特征。然而,網絡其實是一把雙刃劍,它的信息是開放的,也是多種多樣的,人們在享受網絡中那些進步的、健康的、有益的海量信息同時,也會遭遇到不少迷信、黃色、有害的內容。由此可見,網絡在給人的發展提供更加廣闊空間的同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民辦高校黨建工作如何適應網絡時代的要求,把握信息化時代特征,以網絡為平臺進行有效的黨建工作,并以此提升人的判斷和選擇能力,發展人的理性能力,趨利避害,以保證民辦高校黨建工作健康發展。
新常態提出了新要求,然而目前我國民辦院校黨建工作實際與這種要求相比,尚有很大距離,所存在的主要問題如下:
(一)黨組織在民辦高校的地位和作用界定模糊。黨中央、人力資源部和教育部黨委在2000年6月就聯合發文明確指出:黨“領導民辦高校中思想政治和道德教育工作”。然而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如何認定黨的這種領導地位,卻又是一個很模糊的概念。目前我國民辦高校的黨委書記大多由校長或副校長兼任,而對于這些黨政一肩挑的民辦高校領導者來說,其最為關心的是民辦高校的招生就業教學質量等生存大事,至于所兼任的黨委書記職責,往往只限于傳達上級文件精神;在決策方面,他們履行的職責往往只限于校長而非黨委書記;而在具體工作中,許多黨委書記的領導崗位幾乎形同虛設。這就意味著,沒有法定角色的具體認定,黨組織在民辦高校就很難有如同在公辦高校中那樣的影響力,其黨建工作的開展也不可能取得大的成效。
(二)黨的機構不健全。中共中央組織部、教育部黨組在《關于加強社會力量舉辦學校黨的建設工作的意見》中對于建立黨的組織、理順黨組織的隸屬關系上明確規定,“凡經教育、勞動等有關行政主管部門批準,依照國家有關行政法規登記的社會力量興辦學校,已具備建立黨組織條件的,必須及時建立黨的基層組織。暫不具備建立黨組織條件的,要積極創造條件建立黨的基層組織。”但從全國民辦高校黨建工作的資料來分析:絕大多數民辦高校的黨組織由于隸屬關系的不同,單獨建立黨委的不多;有的學校已具備了建立基層黨組織的條件,但沒有及時建立,學校黨的建設工作處于空白狀態;許多學校的黨建工作或者無人管無人做,或者勉強走個形式,并不考慮實際效果;學校已經建立基層黨組織的,根據黨建工作的需要設立專門的黨的工作機構或者配備專職的黨務工作人員不多。組織機構尚且不能健全,自然也就很難形成堅強有力的核心,去有效地組織和領導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即使去領導,其作用也會大大削弱。
(三)黨務工作不規范。民辦院校黨務工作職責多數處于很不規范和無序的狀態。比如,黨在組織和領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相關規章制度不健全,相關教育活動時有時無,時緊時松,存在隨意性;對于宣傳黨的教育方針、貫徹黨的各項政策方面也缺乏計劃和系統性;對于思想政治理論課這一大學生思想教育的主渠道,許多院校黨委基本不聞不問,認為那是既然是教學,就應由教務處統一管理,而與黨組織無關;對于學生輔導員的工作在理解上認為其更主要的是管理而不是思想政治工作;團的管理工作也不規范,以黨建帶團建的任務有許多民辦院校還沒有承擔起來;工會組織建設滯后,目前約有一半以上的民辦高校尚沒有建立工會組織,廣大教職工的合法權益難以維護。
(四)黨員隊伍不穩定。民辦高校人員流動性大,黨員成分比較復雜,許多新調入教工黨員組織關系還在原單位,他們不愿轉入民辦高校,也有一部分黨員不愿表明身份,成為“隱形”黨員、“口袋黨員”、“地下黨員”等。究其心理原因,有的黨員認為自己受雇于學校老板,隨時可能被“炒魷魚”,覺得低人一等,缺乏工作的主動性;有的黨員從公辦高校轉聘到民辦高校的黨員,認為是不是黨員無所謂,只要待遇好,掙錢多就行。加上目前還沒有一套行之有效地對民辦高校流動黨員的管理辦法,在客觀上給這種隊伍管理帶來一定難度。
(五)工作條件不到位。一些民辦高校黨建工作沒有專項經費、固定場所,即使有一定黨建經費的院校其經費來源往往也僅限于上級撥給學校黨組織黨建與思想教育的少量黨費,而將黨建經費列入到學校年度經費之中預算的民辦高校很少。黨組織在辦公、經費和活動條件上都難以保障的情況下工作,在領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時常會出現“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情形,一些必要的活動沒有辦法落實,一些基層黨務工作出現真空。
(一)提高認識,強化民辦高校決策者對黨建工作的重視程度。民辦高校的決策者應該清楚地認識到,無論公辦高校與民辦院校,都是我國社會主義高等教育的組成部分,黨對民辦院校政治領導地位不但是法定的,而且是必須的。同時還要懂得,民辦高校黨建工作是否得力,直接關系到民辦高校整體工作的成效,特別是在目前經濟發展新常態形勢下,民辦高校要想獲得健康可持續發展,沒有健全與先進的黨建工作是無法做到的。為此,民辦高校必須提高思想認識,強化民辦高校黨建工作的重要作用。認識上去了,思想才會重視,思想重視了,一些實際問題才能得以有效解決。
(二)找準位置,明確黨組織在民辦高校的職責和任務。民辦高校黨組織是黨的基層組織的一種類型,在民辦高校發展過程中,要覆行政治領導和思想政治工作的職責和工作任務。一方面要建立健全民辦院校黨組織參與學校重大問題決策的制度,以明確工作職責和任務。另一方面在民辦高校發展過程中黨組織要嚴格執行黨章規定,全面落實黨組織的基本任務,在各項工作中起到表率作用,“以有為而有位”。要充分發揮民辦高校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認真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和《意見》的精神,準確把握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不越位,不缺位,建立健全適應民辦高校黨建要求的工作機制,切實有效地發揮民辦高校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
(三)健全機制,確立黨群工作一體化的工作體系。民辦高校部門編制緊張是一個很客觀而普遍的現實,黨組織機構設置不可能與公辦學校一樣寬松。針對民辦高校特點,黨組織在設置上可以采用黨群工作一體化的方式來進行。即,黨的領導機構與其他工會機關、共青團機關結合起來設置崗位,在人員上采取相互兼職,工作上形成互相支持、同步進行的局面,這樣,不但能解決黨組織領導機構設置的問題,還能提高黨對工、團組織的影響力,以此壯大群眾基礎,并形成凝聚力,有效發揮其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領導作用。當然,這種聯合設崗編制形式要有個“度”,要在不影響履行職責和工作效果的前提下,一定程度的有限制的聯合設置,目的是既加強了組織機構和隊伍建設,又照顧到了民辦高校的實際情況。至少這種度如何設定,需上級部門根據實際情況制定標準。
(四)夯實力量,建設一支與民辦高校發展相適應的黨的隊伍。首先要建立一支強有力的民辦高校黨務工作者隊伍。要進一步規范上級黨委向民辦高校派駐督導專員的制度,明確督導專員的權責,促進學校依法規范辦學和持續健康發展;要采取民辦高校自主選擇,上級黨委考察任命的方式,從有關部門和公辦高校選聘一批精明強干的長期從事公辦高校黨務和教育工作的領導干部擔任民辦高校黨委書記;要設立健全的黨務工作機構,配備政治思想素質高、黨性強、善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班子,并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培訓,不斷提高黨務工作者的業務能力和思想、理論、政策水平,使民辦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正常有序進行;要規范團工組織,以黨建帶團建,培養黨的后備力量,建立工會組織,不斷擴大黨的群眾基礎;要探索并建立流動黨員的管理辦法,進行流動黨員、隱行黨員的排查工作,把履行黨員義務和保障黨員權利相結合,把流出地黨組織和流入地黨組織銜接起來,走出一條融教育、管理和服務為一體的黨員管理新路子。
總之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民辦院校要端正辦學思想,以與時俱進的精神風貌大力加強黨建工作。要解決好新常態下民辦院校培養什么人的問題,必須通過大力加強民辦院校的黨建工作,為民辦院校的健康發展提供政治保障和精神動力,使民辦院校始終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這既是鞏固民辦院校辦學成果、自身生存和持續發展的需要,也是鞏固黨的執政基礎,提高黨的執政能力的客觀需要。
中圖分類號:D26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 9106(2016)06- 0023- 03
*作者簡介:劉國輝(1962—),男,大連藝術學院思政部教授,碩士,研究方向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黨史黨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