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馬翠華
讓幼兒在游戲中快樂成長
文 馬翠華
游戲是幼兒在園日常生活的基本活動。在游戲中,幼兒可以積極主動地探索周圍環境,積極主動地與人交往,形成和發展著各方面的能力。幼兒園教育如何將游戲融入幼兒的日常生活中,是一個涉及教育觀、兒童觀、價值觀的重大問題。
游戲 幼兒園活動 策略 方法
游戲是幼兒園教育的基本活動,是幼兒的天性。幼兒也最喜歡游戲,因為游戲契合幼兒天真的童趣和無憂無慮的天性。多姿多彩的游戲,能夠給孩子的心靈插上一對幻想的翅膀,加深他們對未來的美好向往。同時,游戲的過程也是幼兒鍛煉身體、學習、思考、生活的過程。
游戲是對幼兒進行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形式。所以游戲本身所具備的主動性、獨立性、創造性等主題活動的基本特征就能得以充分體現。而如何讓游戲在幼兒生活中充分運用起來,本文對此做了粗淺的探討。
古希臘哲學家、教育家柏拉圖認為“喜歡游戲是幼兒的天性,但是游戲不應僅僅是玩耍與娛樂,同時也應是一種道德教育與法制教育的過程。”因此,應當對兒童的游戲進行選擇與引導,避免讓幼兒玩那些“無聊的”或“有害的”游戲。
僅僅尋擇好的游戲已不能夠滿足幼兒園教學活動的需要,有必要設計與編制出更符合教育意圖的“教育性游戲”才能使兒童的自然活動朝著教育者預期的方向發展,產生教育者期望的結果。
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在幼兒園教室中創設能夠激發幼兒游戲欲望的模擬或接近“自然”的游戲環境,讓幼兒在這種環境中自由自在、無拘無束地游戲,盡可能減少對幼兒游戲不必要的直接干預,從而在幼兒園的教室中“再造”兒童的自然游戲。
(一)在一日生活中讓趣味游戲成為載體
把一日生活看作一個教育整體,幼兒應在生活中游戲,在游戲中學習。幼兒一日生活包括幼兒入園、晨檢、早操、喝水、如廁、午餐、午休、戶外活動等,為了能讓這些活動變得豐富多彩,應將活動的各個環節游戲化。
1.讓音樂成為語音
在組織幼兒盥洗、就餐、午休等活動時,在每個環節的銜接處,用音樂做媒介組織活動。如放音樂《茉莉花》,幼兒就知道是要排隊去洗手就餐了,放《找朋友》,幼兒就知道排隊準備外出游戲了。這樣通過傾聽不同旋律的優美曲調來調動孩子一日活動的積極性,讓幼兒在游戲的氛圍中輕松養成良好習慣。
2.用兒歌培養習慣
一日生活皆游戲,我們可以帶領孩子創編兒歌,在兒歌中進行一日活動。如:睡覺歌,洗手歌,走路歌等等,朗朗上口的兒歌,既培養了孩子的良好習慣,又讓孩子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游戲。
3.借區角培養興趣
通過開展區角活動,每一個幼兒從不同的區域去進行活動,幼兒可自由選擇活動內容,進行各種活動。每個角區都可以去看一看,試一試,做一做,獲得直接經驗。
(二)在課程教學中讓快樂游戲成為主體
1.游戲教學化是教育者參與控制兒童的游戲,以取得兒童更好發展的一種策略。我們可以將幼兒園進行的主題活動和角色游戲融合,利用角色游戲來豐富、支持主題課程,使幼兒在課程中得到更多的社會學知識并為自主性發展搭建平臺。為了調動孩子們的活動積極性,實現他們對知識的主動建構,在實踐中每一個主題的確立都要充分尊重孩子們的興趣,圍繞他們的興趣點開展。
2.教學游戲化是在教學的實施過程中,盡可能淡化教育目的,強化游戲的手段。這是一種自主,自由,能動的主體性活動,尊重幼兒的游戲意愿,為幼兒提供充分的自由,以最少的干預和最多的欣賞來支持幼兒游戲,實現幼兒快樂、自主、適宜、有效的成長和發展。自主游戲中,我們要撒開手讓幼兒按自己的意愿,獨立自主地選擇游戲,應做到“放”“導”結合。
3.在日常生活中讓民間游戲發揮作用
一日活動中有許多零散時間,如幼兒來園后,離園前,飯后,各環節過渡時,這時可以選擇一些不受時間、場地限制,玩具攜帶方便,便于收攏的民間游戲,穿插在零散時間中進行。如“翻繩”“捉猴”“找東南西北”“石頭、剪子、布”等。這樣不僅使一日活動的各個環節過渡自然,管而不死,活而不亂,同時減少了排隊和等待時間,靈活地貫徹在一日活動中,體現動靜交替的原則,讓幼兒得到充分的自由。
總之,游戲在日常生活中的運用,并不是一件特別困難的事情。我們要真正認識到唯有游戲的生活才是真正的兒童的生活,有靈性的生活,唯有游戲的兒童才是真正的兒童,有靈性的兒童。
隨著孩子們的成長,幼兒所接觸的生活面、知識面會越來越寬,好奇心會越來越強,隨之就會提出一連串的問題,產生一系列的幻想,幻想另一個世界是什么樣,自己在那里做什么等等,這就是游戲世界。因此,我們還要根據孩子的不同年齡特點來組織和指導他們日常生活中的游戲,以便更好地發揮游戲的積極作用,促進幼兒各方面能力的提高,使其身心健康、和諧發展,為培養高素質的人才打下堅定的基礎。
(江蘇省高郵市送橋鎮天山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