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王坤
童言如刺
文 王坤

大家常說“童言無忌”,但我卻感覺這無忌的童言有時卻也像一根刺,時刻刺在作為教師的我心上,讓我心痛,讓我時刻反省。
我是一名幼兒園教師,多年來一直把愛孩子作為目標,受到家長們的信任,一度以為自己很稱職,但一個孩子的一句話,卻讓我至今如芒刺在身,也讓我對愛孩子有了更深的認識。
春游是孩子最快樂的一件事,作為教師的我忙前忙后,眼里只有孩子,根本無暇欣賞公園里的風景。“看這位老師多么負責,真是位好老師。”游客們的夸獎更讓我得意。終于回到了幼兒園了,看著興高采烈、意猶未盡的孩子們我特別高興,覺得自己真稱得上是一個稱職的老師,因為我覺得我班的每個孩子都是在我的愛與關懷中成長的,我愛他們每個人。這時,我班最乖巧的菲菲走過來偎在我腿上:“王老師,我再也不和秋秋吵架了,我要和他做好朋友。”“什么?和秋秋做好朋友?”秋秋是我們班乃至全園最出名的一個“無惡不作”的孩子,經常把小朋友的帽子扔到廁所里,在游戲的時候跑到相鄰的大三班捏死自然角中的金魚,戶外活動時把小朋友推倒……今天秋游的時候,把菲菲的一瓶飲料全倒在地上,菲菲還哭著告狀呢。“為什么呢?”我笑著問了一句。“我覺得秋秋太可憐了,別人都說他是壞孩子,沒人和他玩”。我的笑一下僵在臉上,就像有一根針猛地刺上心口。春游的時候我只看到興高采烈的孩子們,根本沒看到還有一個孤零零地站在旁邊無人理睬的孩子,這對于一個孩子來說豈止是“可憐”?而是殘忍!他的“壞孩子”標簽是誰貼上去的?是我們當老師的嗎?我不敢問,但我不得不承認:是我們。今天春游菲菲告狀的時候我正忙著呢,我就隨口說一句:“你離他遠點就行了。”他做錯事的時候,我們是不是經常當著全班小朋友面批評他呢?讓孩子們都知道他老是做壞事,是個“壞孩子”,給他貼“壞孩子”標簽的不就是我們嗎?他的行為也許只是為了引起別人的注意,他的行為正是缺少愛的表現,是對愛的渴望……我們對他做了
什么呢?那只是個孩子啊!從無忌的童言中我該反思些什么呢?
愛孩子,應該說是作為教師的最基本的條件,但是我真的能做到那種無私公正的愛嗎?我是不是無意中拋棄了他們?
記得蘇霍姆林斯基在他的《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中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在衛國戰爭期間,德國占領了一個村莊,他們要把所有的孩子都趕到一間房子里燒死,但是女教師只要投降,就可以不死。女教師說:“我要和我的孩子們在一起。”然后毅然走進了房子。
一個真正的教育工作者不可能在關鍵的時候拋棄自己的學生。今天我們雖然不是處于那個年代,但是我們是不是不自覺地在拋棄那些我們認為的“壞孩子”?這比傷害孩子的身體更可怕。
世界上本沒有真正的差生,“差生”是老師制造出來的。“教師在教育上的英明,就是要讓孩子任何時候都不要失掉信心,都不使他感到什么都不好。”這也是蘇霍姆林斯基在《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中說過的至理名言。
愛學生,就是要平等、公正地對待每一個學生。陶行知先生說:“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你別忙著把他們趕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輪、點電燈、學微積分的時候,才認識他們是你當年的小學生。”
其實教育家們這些話不僅僅是對教師說的,也是對家長說的,更是對整個社會說的,作為教育工作者更是要時刻記住這些話,時刻反省這些話。
“我覺得秋秋太可憐了,別人都說他是壞孩子,沒人和他玩”。這句出自天真爛漫的孩子的口中的童言,永遠是一根刺扎在我心上,我會把這句童言永遠放在心里,也讓它刺在我們每個教育工作者的心上,時刻提醒我們要愛每個孩子!
讓我們記住這些話吧:
“有愛就有一切!”
“因為差所以愛”
“賞識是教師手里最神奇的力量”
使那些缺乏善意、公正和信任的幼小心靈獲得做人的尊嚴吧!
(江蘇省新沂市新安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