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朱華鳳
自主游戲 自主創造
——淺談我園自主性區域游戲的構建與實施
文 朱華鳳
《指南》實施原則——『理解幼兒的學習方式和特點』中提出: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在游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的。在支持性區域游戲環境的創設與組織中,我園立足于幼兒生活實際,努力創設生活化、趣味化等多元的區角環境,以此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讓幼兒的小社會更好地去接軌大社會,讓幼兒在與材料和環境的交互作用中主動地探索、學習,提高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和生活實踐能力,真正成為『游戲的主人』。
自主性 支持性 趣味性 多樣性 靈活性
《指南》實施原則——“理解幼兒的學習方式和特點”中提出: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在游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的。所以幼兒教育工作者應該珍視游戲的獨特價值,創設豐富的游戲環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游戲獲得經驗的要求。
區域幼兒活動是一種把幼兒的學習融入游戲中的一種學習模式,這種模式不但打破了以傳承知識為核心的傳統學習習慣,而且還為孩子們獲得更多的社會實踐經驗提供了廣闊的空間??v觀目前大多數幼兒的區域活動狀況,主要存在以下問題:活動形式單一,或將區域活動作為教學活動的延伸;雖設置了區域,但物質材料缺乏,或只按教師的意圖,忽略了幼兒的主體性地位,不能引起孩子的參與興趣;教師的指導方法不適宜,缺乏活動規則。因此,我園在游戲創設目標的確定上,以自主游戲為原則轉變教師對游戲的觀念,通過幼兒自身的實踐活動和生活經驗,積累有關活動情況的經驗和感受,從而產生對自己能力的認識和評價。以“發展想象力、創造力、表現力和動手操作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宗旨,從而促進社會性情感與發展,我們制定了詳細的區域游戲目標。




(一)小班游戲內容
小班幼兒年齡小,在區域游戲中具有假象性、無目的性和好模仿性等特點,區域游戲創設中,應當結合小班年齡特征,游戲內容以簡單、數量豐富為主。我們小班年級組分別選擇了“迪尼斯樂園”“黑貓警長”“圖圖家園”“維尼樂園”“羊羊之村”“熊出沒”“小鯉魚跳龍門”等為區域主題,這些都是孩子生活中喜歡的,所以孩子的參與積極性較高。如在“圖圖家園”中根據幼兒喜歡的動畫片《大耳朵圖圖》中圖圖這個人物,創設了系列的區域游戲,同時根據班級幼兒自理能力較弱的特點,設置了生活系列的生活坊、手工坊、寄托所等特色內容,以簡單的形式、大量的材料作為創設的主線。
(二)中班游戲內容
中班幼兒已具備了初步的區域游戲經驗,幼兒能熟悉區域游戲的各個內容,并且能根據自己的喜好,有計劃地選擇或參與制定游戲內容。在游戲內容的設置中,應當考慮到幼兒主觀能動性的發展。例如,在中班的區域游戲中,加入了“游戲計劃墻”。“游戲計劃墻”主要分為兩塊,一塊是“我正在玩的游戲”,以幼兒和教師共同商量完成的“圖加文”的形式展現了目前班級開展的區域游戲活動,另一塊是“我還想玩”,以同樣的形式展現了班級下階段開設的區域游戲。通過游戲墻的展示,增強了師幼合作能力,明確了幼兒的計劃意識,豐富了區域游戲內容的設置。
(三)大班游戲內容
大班幼兒在區域游戲中的計劃性、目的性達到了較高值,教師應當在區域游戲內容設置中提供可供幼兒操作、記錄、聯系的環節。例如大班的“我的游戲計劃書”,以幼兒為主體,通過自主記錄游戲的內容和頻率,進行自我計劃,初步形成規則意識和計劃意識。

區域活動的教育功能主要通過材料來表現。區域活動材料越豐富,形式越多樣,孩子們在操作過程中就會越聰明、自信、大膽。因此,教師在為幼兒提供材料的過程中應該要考慮到材料的多用性、教育性、開放性、藝術性等。
(一)游戲材料投放要豐富
我們可以發揮教師、家長、幼兒共同努力收集大量的材料,體積大的紙箱、鐵桶、泡沫包裝盒、瓶蓋、別針、石頭、樹葉等,將一切可用材料均為幼兒的自主探索服務。
(二)游戲材料投放要有層次性
區角材料的投放必須考慮到不同年齡段幼兒的生理特點,最大限度地符合“最近發展區”的要求。如在益智區中,中班幼兒開始學習簡單的棋類游戲,并知道簡易的走棋方法和步驟,而大班幼兒在已掌握簡單數概念的認知活動外,還應學會簡單地運用,所以在區角中教師投放的材料也隨之有了一定的難度,如各類拼圖、七巧板、迷宮、軍旗、五子棋、象棋等益智游戲。
(三)材料投放要低結構
在材料的投放中,既有買來的現成材料,還應有自制的活動材料,既有成品,還應放置半成品。一些廢棄的牛奶盒、飲料瓶、鈕扣、毛線、蛋殼等成了幼兒喜歡操作的材料,于是我們也會特意向家長收集各類廢舊物品,將其擺放在相應的區角和班級“百寶箱”中,并且我們還常常發現,這些不引人注意的東西有的被孩子制成件件工藝品,有的被孩子搭建成了座座高樓。
(四)材料投放的安全性
無論是哪個區域的材料,在投放之前,要將安全性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注意材料的材質,材料是否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如小班幼兒不能投放小顆粒狀的物品,以防孩子放入口鼻中)。
區域活動的指導是開展區域活動的主要環節,是區域活動的主體部分,主要包括兩個部分:幼兒的主動參與和教師的協助參與。
(一)讓幼兒主動參與區域活動,主動探索學習
為讓幼兒擁有真正的自主,我們要將權力下放給幼兒,讓他們自主決定、主動探索學習,如在美工活動區中,剛開始請孩子練習折紙,能力較強的孩子很快就折好了,覺得活動太簡單了,孩子不感興趣了,于是老師讓幼兒在折好的造型上做文章,有的幼兒就用水彩筆在上面添畫出許多裝飾圖案,有的孩子把折紙作品貼到素描紙上,然后通過再次加工創作,變成了一幅更豐富的畫。
(二)教師協助參與,促進幼兒發展
在區域活動中,教師應是環境的創設者、條件提供者、觀察指導者,教師主要是通過改變環境,投放不同的材料來影響孩子的學習。教師要注意不斷地在各個區域間來回觀察和參與游戲,要留意觀察每個孩子的興趣操作情況和交往能力,針對出現的問題,選擇恰當的時機參與到幼兒的活動中,與孩子一起探索、操作、發現、討論、解決問題,真正體現孩子們的主導地位。
(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清水亭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