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劬頡
做好教師的第一要著
■洪劬頡
做好教師是每一位教師的應然追求,但如何做一個好教師?習近平號召全國廣大教師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知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好教師。
道德情操是什么?古今中外對“道德”研究者眾,而據我最直觀的看法,道德就是“對他人好”。一個教師的師德,就是要對同事和學生好。這“四有”的內在邏輯是這樣的:“有理想信念”是“我要做一個好教師”,這個信念不能丟;“有道德情操”是“我要對同事和學生好”;“有扎實知識”是“用扎實知識對同事和學生好”;有“仁愛之心”是“我對同事和學生好”。
那我們怎樣才能成為一個好教師呢?說到底,就是要對學生好。什么是對學生好?就是不要對學生不好。學生犯了錯誤,你可以耐心說教,但是用言語諷刺挖苦甚至人身攻擊,動手打學生,你能說這是對學生好?學生遇到困惑,或者學習上不懂的,你不去指導他,反而要讓他到你自己家里去輔導,輔導本身沒有錯,但是你從學生手里接過不菲的補課費,你能說這是對學生好嗎?諸如此類,不一一道來。不過,還有一種情況需要說的,在“立德樹人”強調師德的大背景下,有些教師認為學生犯錯誤,打不得罵不得,不如由他去而不去自覺承擔起“立德樹人”的責任和擔當,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做個“老好人”,對學生對的說對,錯的不指出,不制止,甚至也說對。這種教師就是孔子所說的“鄉愿”,孔子說:“鄉愿,德之賊也。”這可以說對學生造成的傷害更大。
對學生好,是做一個好教師的起碼要求,甚至可以說是最高要求。我做教師時,追求給學生“四個一”:一個好分數,一支筆,一張嘴,一套自己的話語體系(思想)。首先要讓學生考出一個好分數,唯分數是求的教師肯定不是好教師,但不能讓學生考出好分數的教師也肯定不是好教師。分數固然重要,但取得分數的方式更加重要。作為一個語文教師,需要讓學生擁有“一支筆”——能寫;讓學生擁有“一張嘴”——會說;而要“智慧地表達自己的智慧”,則需要讓學生擁有“一套自己的話語體系”,要有自己的思想,要有自己對世界的認識。
“四個一”是我的教學追求,我對自己的要求是:做一個孩子喜歡的人,喜歡你所教的學科,領略到學科之美,從而喜歡你與他一起營造的教育生活。做對學生好的教師,就要讓學生喜歡你,“親其師,方能信其道”,學生不喜歡你,你對他再好,他也不領情。同時,不只是浮表的感情好,要讓孩子喜歡你教的學科,你就需要有高深的專業知識和高超的教學機智,讓學生喜歡、欣賞、沉浸在你所教的學科之美中,這樣,他不僅分數考得高,而且還會有更高的追求。而你作為一個教師,為了學生的更高追求,你就會在學科之內、學科之外組織很多教育活動,你的教學改革也將從此啟航!
(作者為江蘇省南京市教育科學研究所科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