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錢海燕
多一次選擇多一份體驗
——混齡班走班游戲的組織與實踐
文 錢海燕
混齡班是指:將大中小各年齡段的幼兒編在同一個班級游戲、生活與學習。混齡走班游戲是指:混齡班的幼兒打破班級界限、在特定的時間段內自由選擇班級、選擇區域開展游戲活動,幼兒在與環境、材料、同伴、教師的互動中,獲得身心和諧發展的一種活動形式。
混齡班幼兒教育
混齡走班游戲的目標,是為孩子建構一個更適宜發展的生態環境,為孩子的發展提供了多樣的資源,給孩子的游戲創設了多維的目標。我園圍繞『走班游戲環境創設』『走班游戲活動組織』『走班游戲交流分享』開展了一系列的研究。
1.師生共建主題館。在《指南》的引領下,老師打破了以往環境創設只是教師單一參與的形式,以班級主題活動為核心,把主題活動中幼兒的發現、嘗試、收獲通過藝術、建構、表達等形式在區域游戲中表現出來,用孩子的作品豐富完善班級區域環境。達到師幼共建“主題館”的效果。如在主題活動《蟲兒大世界》中,美工區:老師創設樹林的情景,孩子們的手工作品蝴蝶、蜜蜂、瓢蟲等昆蟲,還有廢舊牛皮紙做的螞蟻的家,泡沫、皺紋紙制作螞蟻的食物,紙粘土表現螞蟻的形象;閱讀區:我們創設了“瓢蟲書吧”,各類昆蟲的書籍有序地擺放在柜子上……
2.游戲材料多元互動。在投放區域材料時,充分考慮主題活動與區域活動的融合。一方面,調動家長資源,參與游戲材料的收集,豐富班級游戲資源。另一方面,教師充分考慮混齡編班的特點,根據各個年齡段的教學目標分層投放材料。如美工區:小班投放“印蝴蝶”,中班“沿著邊線剪蝴蝶”,大班“對折、三角折剪蝴蝶”幼兒可以選擇本年齡段的游戲材料,也可以挑戰難一些的游戲。孩子在與材料的多元互動體驗探索的樂趣,獲得發展。
混齡走班游戲涉及園內多個混齡班,走班游戲能否有序開展與幼兒園整體規劃和教師組織有很大關系,為此幼兒園制定了混齡走班游戲方案,明確活動目的和意義,組織教師商討活動中可能出現什么問題,如何解決,圍繞《指南》,大家集思廣益,共同出謀劃策,確保混齡走班游戲順利開展。如在走班游戲的組織形式上,部分教師認為:孩子年齡小,考慮安全因素,應該相鄰兩個班級先走班游戲,再擴大至其它班級。另一部分教師表達不同觀點:應該相信孩子,中大班幼兒有能力帶著小班幼兒去選擇自己喜歡的班級游戲,教師提前預設可能存在的問題,與孩子商討解決的方案。圍繞兩種不同觀點,結合《指南》中“幼兒要能按照自己的想法進行游戲或其他活動,敢于嘗試有一定難度的活動或任務”這一教育建議,教師最終統一思想,決定放手讓孩子試一試,讓他們自己去解決問題。實踐證明,孩子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他們能夠接受新的挑戰,順利完成選班這一環節。
混齡走班游戲,為孩子營造了一個更生態的游戲環境。孩子的游戲范圍廣了,材料多了,選擇的余地更大了,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的問題:有的孩子玩好了一個游戲,不收玩具,直接換其它區域;游戲結束時,有的班級老師在與孩子評價分享,有的班級此環節卻已結束,孩子回到了自己教室,秩序比較混亂,各班制定的個性化游戲規則將與孩子現有經驗混淆,阻礙了游戲的發展……為此,幼兒園從進區牌的設置、游戲結束的音樂、游戲收放時間、班級公約、各區域材料擺放位置、區域規則等方面進行了統一規劃,給孩子創設一個相對統一、有序的游戲環境。同時針對每一次游戲活動開展專項研討,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共同推進混齡走班游戲進一步發展。
如何推動混齡走班游戲的深入發展,除了環境創設、材料提供、游戲組織等環節,交流分享也是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在幼兒個體建構與共同建構之間架起的一座橋梁,在推動走班游戲發展的過程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1.解決問題式交流分享。針對游戲中發現的問題,與孩子共同商討解決的辦法,為下一次操作建構知識經驗。如:豆豆換區域了,原來看的圖書隨手扔在沙發上,評價時,教師出示這張圖片“孩子們,你們發現這張照片上跟平時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嗎?”孩子說:“書放的亂七八糟的。”老師追問:“這樣好嗎?看完了書應該怎么辦?”教師再出示一張孩子正在收拾材料的照片,“朵朵在干什么?(收拾整理玩具)朵朵真能干,自己玩好了知道要把玩具收整齊,你們能做到嗎?”教師通過一步步的引導,讓孩子明確自己的任務和游戲的規則。
2.經驗介紹式交流分享。教師有針對性的選擇游戲中成功的作品,請幼兒介紹自己的制作方法,適當點評。如:美工區插花活動,教師出示照片“這幾支插花真漂亮!是誰做的?(可可)可可是怎么做出來的呢?我們請他介紹一下?!笨煽勺叩角懊?,邊示范邊說:“我用手把彩色紙片往下撕成一條一條的,在紙的一邊貼上雙面膠,再取出一根吸管,把紙條貼在上面,一朵插花就做成了?!?/p>
3.游戲推進式交流分享。在活動中,結合孩子的游戲情況,發散孩子的思維,推動游戲發展。如:教師在評價環節拿出孩子的作品“豆豆做的桃花真漂亮,把桃樹打扮得很美,桃樹上除了會開花,還可能有什么呢?”孩子們七嘴八舌地議論開了“樹上的花有的開了,有的是花苞,樹上還有樹葉、小鳥、鳥窩……”教師追問:“除了可以用橡皮泥來做,還有可以用什么材料?”“可以用皺紋紙做各種花貼在樹枝上、可以綠色的紙剪樹葉粘上去,可以用枯草作小鳥的窩……”在孩子的談論中,孩子們下一次的游戲材料應運而生,游戲進一步推進。
我們將立足“混齡走班游戲的研究活動”展開進一步的實踐探索,真正做到讓孩子在生態的游戲環境中,通過開放、自主的游戲活動玩出智慧,玩出精彩。讓我們與《指南》為友,尊重幼兒,共同探索前行的腳步,支持幼兒自由快樂地成長!
——本文為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重點課題《混齡班主題活動課程構建的行動研究》階段性成果
(江蘇省揚中市文化新村幼兒園)
[1](美)戴安·翠斯特·道治勞拉·柯克凱特·海洛曼《幼兒園創造性課程》,南師大出版社,2006年
[2]《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3]邱學青.《學前兒童游戲》,江蘇教育出版社
[4]虞永平.“學前教育中的六大轉變”,江蘇省課程游戲化專題培訓,2014年
[5]徐剛.幼兒園混齡社會性實踐課程,江蘇大學出版社,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