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飛
傳統新聞廣播面臨的問題及發展策略探析
□馬飛
隨著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新媒體迅速崛起,各種信息撲面而來,各類新聞以前所未有的姿態充斥在人們的生活中。新媒體的快速發展給傳統新聞廣播帶來了強烈的沖擊。傳統新聞廣播如果想實現更好的發展,必須緊跟時代的步伐,采取措施,尋找優勢,揚長避短,積極探尋創新和突破的路徑。
新聞廣播;發展;創新
當前,我們處于一個網絡媒體迅猛發展、各種信息空前發達的時代。當今時代已經不需要我們去尋找新聞,而是各類新聞信息以爆炸的形式向我們襲來,尤其是作為媒體發展急先鋒的新媒體行業,其迅猛的發展態勢日新月異。而傳統的新聞廣播如若想在這種態勢下披荊斬棘,脫穎而出,就不能固步自封,應該積極探尋創新和突破的路徑,以在激烈的媒體競爭中獲得健康可持續的發展。
(一)新媒體強勢崛起
由于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展,我們已經進入新媒體時代,傳統的藝術媒介、文藝樣式以及傳播方式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網絡移動終端(PC、PAD、手機)已經和人們的生活緊密連接在一起。可以說,以移動互聯網為標志的新媒體已經占據了我們的日常生活,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影響著我們獲取信息的方式。
(二)網絡廣播迅速發展
面對新媒體的強勢崛起,以報紙、廣播、電視為代表的傳統媒體面臨著受眾被新媒體“瓜分”的境況,迫于生存壓力,不得不尋求轉型,吸收新媒體的形式,為己所用。同時,傳統媒體也在探索一條合作共贏的發展之路,媒介融合應運而生。所謂的媒介融合是指各種媒體多功能一體化的發展趨勢。例如在廣播領域,媒介融合帶來了網絡廣播的產生與發展。實際上,在2000年左右,最早一批的podcaster已經開始以自媒體的形式做網絡廣播,而傳統媒體的網絡廣播幾乎也在同一時期進行試運行,只不過由于當時網絡資源以及網絡帶寬的限制,網絡廣播并沒有廣泛應用,甚至不能算作是真正意義上的網絡廣播。而在2005年以后,中國的網絡電臺才真正地發展開來。有調查顯示,網絡廣播以其內容的豐富多元化、表達的個性化、收聽的實時化深受廣大聽眾的喜愛,具有廣泛的受眾基礎和巨大的市場價值。
(一)新媒體對新聞時效性的沖擊
眾所周知,時效性是新聞最根本的特性。如今,新媒體及時、快速、便捷的傳播方式給傳統廣播新聞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傳統的新聞媒體通常在得到新聞線索后需要派出記者進行實時采訪,然后再對所采訪的新聞進行編排,最后才能進行播出,具有相當大的滯后性。而對于新媒體來說,由于硬件設施的便捷、網絡環境越來越好,信息傳播的速度越來越快,無論是文字、圖片、音頻還是視頻,都能夠以非??焖俚姆绞竭M行傳播,其受到的時空限制非常小,哪怕僅有一臺手機就能足夠迅速地對新聞事件進行發布和報道。而傳統的廣播媒體在這方面已經失去了優勢。我們可以看到,近些年一些大的新聞事件,如汶川地震、靜安區大火、馬航飛機失蹤事件等最初都是由新媒體率先進行播報的。較之于新媒體,傳統廣播媒體的時效性已經大大減弱了,在這種情況下,傳統廣播媒體應該迅速找到自己的定位,尋求突破和創新,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二)新媒體對新聞內容的沖擊
作為傳統媒體中唯一的“看不見”的媒體,廣播媒體的信息通常都是通過聲音進行傳播的,廣播媒體與受眾之間的內容傳遞只能借助于“聽”這唯一的方式來進行,也就是說,聲音是維系廣播媒體與受眾關系的唯一橋梁。對于廣播來說,這種單一的傳播方式對其內容是一個極大的限制。另外,除了形式單一以外,廣播還有節目時間的限制,即必須在相應的時間段進行收聽;廣播節目本身具有時間長度的限制,其必須在規定的時間內傳達相應的信息,信息的傳達量也是有限的。這種形式的單一與時間的限制,對于廣播聽眾來說,其在收聽的時候必須專心,否則就容易錯過新聞,因此收聽廣播更容易使受眾產生疲勞感,給受眾帶來不適之感。而新媒體因其“聲情并茂”的表現方式、隨時隨地觀看的形式以及超文本鏈接的深入層級,更能夠給受眾帶來舒適感,這無疑又進一步擴大了廣播較之于新媒體在信息傳播層面的劣勢。
(三)新媒體對新聞傳播形式的沖擊
新媒體的多媒體性以及交互性的特征給廣播在新聞傳播形式方面帶來了巨大的沖擊。首先由于多媒體特征,新媒體在新聞傳播方面有更強的可選擇性,即可以根據不同的新聞內容選擇不同的方式進行傳播,比如在新聞事件突發時,可以選擇文字的方式進行傳播,保證新聞的時效性,而后再借助相關的圖片、視頻等方式進行事件的跟蹤報道,這樣既保證了新聞的時效性,也兼顧了新聞的完整性以及全面性。
其次,新媒體強大的交互性特征給了廣大受眾更廣泛的參與空間。傳統媒體受眾往往只是作為信息的接受者而存在的,而新媒體的受眾不但是接受者更是參與新聞報道和新聞互動的主體,甚至時常成為新聞的傳播者與發布者,這是由于新媒體的特征與受眾主體意識的覺醒所決定的。雖然廣播媒體也曾通過熱線電話等形式嘗試過與聽眾之間的互動,但是相較于目前通過一個客戶端就能更為方便地與媒體進行互動的新媒體,熱線電話的方式讓觀眾覺得仍舊是有距離感的。因而,廣播媒體如果不進行更新、變革,那么聽眾就很有可能因為廣播無法滿足自身的需求而轉向新媒體。
在新媒體時代,傳統新聞廣播的生存與發展遭受到巨大的沖擊,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生存挑戰。在媒體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傳統新聞廣播要想長足發展,必須進行轉型和改革。新媒體形式的產生,并不意味著舊媒體形式會消亡,相反,傳統媒體應積極借鑒新媒體的發展形式,充分把握新媒體帶來的新機遇,將新媒體的優勢與自身相結合,從而完成創新與突破。
(一)理念創新
在新媒體的時代背景下,如若要進行新聞廣播的創新,那么勢必要首先變革其發展理念,從根本理念方面進行創新,這是新聞廣播改革、發展的先導因素。首先要明確節目定位。高質量的新聞并不是憑空捏造的,而是建立在高質量的人才與資源的充分利用之上的。在面對突發的新聞事件的時候,廣播媒體要明確自己的定位,盡快與其他媒體形式進行合作,取得第一手的新聞資源,迅速進行播報。其次要有自己的品牌意識。要想使新聞廣播能夠做得更加充分,不僅要求主持人在節目中生動地將新聞稿念出來,而且要打造自己的品牌,讓觀眾了解新聞信息的同時,將主持人打造成為節目的核心品牌,讓主持人的聲音有高度的辨識度,并通過一定的包裝以及其他活動,將主持人以及節目打造成為品牌,使聽眾對節目具有一定的忠誠度。
(二)內容與形式創新
內容是新聞的靈魂。廣播新聞也應當從內容方面進行創新,這就要求廣播新聞記者和編輯具有敏銳的新聞感知能力與辨識度,能夠對新聞事件以最快的速度做出判斷,篩選出有價值的信息進行播報。另外,也要從形式上進行創新。新聞從業者應該創作出更多具有親和力與感染力的新聞作品,從廣播的語境下,通過獨具特色的條件,如聲音方面,使用多種形式的表現手法進行傳播,比如將一定的節目進行穿插與向前編排,中間加入與觀眾的互動等環節,增添廣播節目的互動性與靈活性,形成新的新聞廣播形式。
(三)增強與新媒體的合作
新媒體發展迅速是因其在大數據的技術下,擁有龐大的信息庫,這對于廣播媒體,甚至任何傳統媒體,都是一個巨大的沖擊。在這樣的背景下,廣播媒體應該加強與新媒體的合作,充分利用其強大的資源庫優勢,對廣播的新聞內容以及新聞傳播方式不斷進行更新,這既節約廣播媒體本身的資源,又能使廣播媒體得到創新發展。
從媒體的發展來看,任何一種媒體的產生都不是伴隨著舊媒體的消亡而來的,反而其發展引起了舊媒體的不斷變革,從而使舊媒體煥發出新的光彩。因而,面對新媒體的不斷強大,傳統新聞廣播應該吸取新媒體的優勢,并利用其優勢,讓自己不斷發展強大,從而獲得健康可持續的發展路徑。
1.豐華.試論新聞廣播的發展與創新[J].才智,2013(26):315.
2.蔡瑋華.新聞廣播的創新和發展探析[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0(04):54-55.
3.武欣博.談廣播新聞的創新與發展途徑[J].今傳媒,2012(06):119-120.
4.丁謙.“微”媒體沖擊下廣播新聞的創新與發展[J].中國廣播,2015(03):81-82.
5.龔明慧.試析廣播新聞創新與發展[J].科技與企業,2013(24).
6.孫會峰.談廣播電視新聞策劃的創新思維[J].新聞研究導刊,2016(10).
(作者單位:呼倫貝爾市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