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法英
傳統媒體轉型發展中必須警惕“標題黨”
□崔法英
新媒體時代,“標題黨”泛濫的勢頭不降反增,屢屢引發受眾誤讀,給社會帶來很大的危害。當前,互聯網已經成為輿論的集散地,傳統媒體加快轉型發展,在與新興媒體融合互通的過程中,必須提高警惕,加強防范,完善措施,自覺抵制“標題黨”,維護公序良俗,維護媒體公信力,努力營造更加健康有序、風清氣正的網絡環境。
網絡標題亂象;傳統媒體;融合發展;標題黨
“標題黨”是指網絡中故意用較為夸張、聳動的文章標題以吸引網友點擊觀看帖子的行為或個人,特別是很多時候標題實際上與內容完全無關或聯系不大。不少“標題黨”為吸引眼球、增加點擊量,不顧道德底線,不講社會責任,采取斷章取義、以偏概全、故弄玄虛甚至歪曲事實等手法,給社會帶來了嚴重的危害。當前,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的融合不斷深入推進,傳統媒體必須適應新時期媒體的傳播規律,既要高度重視標題的制作,又要避免成為“標題黨”,自覺抵制“標題黨”,為營造健康有序的媒體生態環境和清朗的網絡空間盡到自己的責任。
(一)網絡上“標題黨”異常活躍
在百度搜索“標題黨”,竟有960萬個搜索結果,《“標題黨”大全》《如何做一個牛逼的“標題黨”》《做微商,必須收藏的101條萬能微信“標題黨”》等類似文章,點擊量動輒上萬,甚至十幾萬。這些文章有的給“標題黨”常用標題進行詳細分類,有的推介幾種“容易引爆網絡的標題導向”,有的號稱從微信傳播規律出發,教你如何炮制一篇公眾號的熱門文章,如標題要熱點要素最大化、最好有一個牛逼人物的名字、要有體驗式的感受等,還有的列舉大量實例,解讀所謂的提問式、強吸引式、留下懸念式等“標題黨”的各種制作模式。色情、暴力、明星緋聞、熱點詞匯等大膽呈現,花樣之多,令人瞠目。而縱觀諸多商業網站、微博、微信等社交平臺上的一些文章,標題看起來吊人胃口、吸引眼球,點開卻感到“不過如此”甚至讓人大呼上當。有分析表明,在網易新聞的100個標題中,涉及腐敗官員的“標題黨”新聞占社會新聞的66.7%,而且點擊率好幾百萬。①
(二)“標題黨”網絡泛濫,造成的不良影響不可小覷
網上一篇《魯迅終于滾蛋了!》的文章很是吸人眼球,對眾人敬仰的文壇巨匠怎能冠以如此粗俗不堪的詞匯?點開一看,原來是針對“人民教育出版社在新版語文教材中逐步剔除魯迅的文章”而發表的觀點。盡管作者運用了反諷手法,對魯迅作品被“剔除”表達出了憤懣之情,但是為了博人眼球,用“標題黨”的手法、對本該加注引號的“滾蛋”之詞毫不避諱,未免有失水準。這種“標題黨”看似“無傷大雅”,不必深究,但無形中卻迎合了低級趣味,助長了低俗之風和網絡戾氣,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毫無益處。
而那些出于某種經濟利益或不可告人的目的,以斷章取義、以偏概全、故意歪曲事實等方式制造聳人聽聞的效果的標題,以吸引眼球、賺取關注為目的的“標題黨”,往往會造成更大的危害。如《環球時報》曾發表社論《反腐敗是中國社會發展的攻堅戰》,當天騰訊網將其標題改為“要允許中國適度腐敗,民眾應理解”并全文轉發,迅速被各大網站轉載,標題中刺目的“適度腐敗”極大刺激了網民,民意迅速發酵,大量網民跟帖嘲諷謾罵,《環球時報》一時間成為眾矢之的。②雖然后來《環球時報》發表了指責騰訊篡改的聲明,騰訊網也就“改題事件”發表了致歉聲明,但這場軒然大波讓我們看到,模糊立場,無原則、無底線地追求“標題黨”,以致混淆視聽,誤導公眾,給輿論環境和社會秩序帶來了嚴重的后果。
(三)網絡“標題黨”呈現出向傳統媒體蔓延之勢
近年來,受網絡媒體的影響,“標題黨”現象在傳統媒體中也有了蔓延之勢,對傳統媒體的公信力造成了很大的損害。如《新快報》在2014年6月20日刊登《宿舍沒空調,今晚我們要“裸跑”》一文,標題極具吸引力,而實際報道中的內容,則是男生只是穿著短褲、女生只是穿著運動衣褲跑步,并無標題中所言的“裸跑”。2013年6月28日,一篇《李天一他媽的要求高,律師不干了》的新聞出現在《聊城晚報》上。這樣的標題,雖然能起到一語雙關的效果,但給人的印象是低俗和庸俗,與傳統主流媒體的品位不相匹配。③
如今,媒體格局和輿論生態發生了深刻變化,大力推進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的融合發展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面對競爭和挑戰,傳統媒體已紛紛向新媒體領域轉型發展,普遍建立了自己的官方網站、微博、微信、客戶端等網絡傳播平臺,遵從于網絡傳播規律和表達習慣,抵擋“標題黨”的誘惑就更難了。今年4月18日,開封一家紙媒的官方微信推出《昨天有人在開封西湖偶遇省委書記謝伏瞻,咋回事啊?》一文,標題很惹眼,有“名人”效應,有好奇式提問,吸引網友去看到底“咋回事”,實際內容則是省領導帶隊到開封考察觀摩重點項目,與標題中突出的“有人”“偶遇”絲毫無關。熱點詞匯、鼓動性語氣,文不對題,是“標題黨”的典型特征。
(一)造成“標題黨”蔓延的因素是多樣的
新聞傳播發展到今天,受眾已進入“讀題時代”,客觀上要求傳播者必須在標題制作上動腦筋、下功夫。隨著互聯網成為人們獲取信息的重要渠道,碎片化時間、自主快速閱讀成為主流,標題有沒有吸引力,直接決定著受眾是否會繼續閱讀文章的內容。為了在眾多渠道的海量信息中吸引網友的目光,在標題上大做文章便成為常態。
互聯網時代,“注意力本身就是財富”,微博、微信通過吸引粉絲、提高流量以及高頻率的轉發,換取的是商家的青睞和數額不菲的廣告收入。④以新穎的標題吸引受眾本無可厚非,但在利益驅動下,一些媒體乃至編輯記者忽視其社會責任,舍棄擬定標題須內容真實、精煉準確等基本要義,一味追求轟動效應,在標題上動起了歪腦筋,刻意嘩眾取寵、夸張曲解、斷章取義,或用一些敏感詞匯來吸引受眾,從而陷入了“標題黨”的誤區。
此外,現有的微博、微信公眾號魚龍混雜,其背后運營人員素質良莠不齊,有些媒體的從業人員存在職業素養欠缺、學科知識結構不全面的問題,這無疑也為不良標題的產生和傳播提供了土壤。
(二)傳統媒體要堅持導向,完善制度,鍛造隊伍,自覺抵制“標題黨”
在新的媒體生態環境中,傳統媒體要適應新的傳播規律,高度重視標題的制作,更要堅持和強化導向意識、責任意識,不能本末倒置。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強調:“新聞輿論工作各個方面、各個環節都要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各級黨報黨刊、電臺電視臺要講導向,都市類報刊、新媒體也要講導向;新聞報道要講導向,副刊、專題節目、廣告宣傳也要講導向;時政新聞要講導向,娛樂類、社會類新聞也要講導向。”無論媒體生態如何變化,傳統主流媒體都要執著堅持導向,而不能無原則地迎合,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自覺抵制誤導公眾、混淆視聽、損害媒體公信力、損害黨和政府形象的“標題黨”,承擔起傳遞正能量的社會責任。
當前,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已開展整治“標題黨”專項行動,從宏觀上制定相應的行業規范和法律制度,在媒體中積極倡導正確的輿論導向。⑤今年以來,網信辦對制造、傳播虛假新聞情節較為嚴重的新浪網、鳳凰網、今日頭條等多家網站進行了處罰和懲戒,相信這將有力遏制“標題黨”亂象的蔓延。除了管理部門的治理,傳統媒體也要從自身做起,建立健全規章制度,嚴防“標題黨”產生。要堅持各類稿件采編、制作、簽發、播出的審核制度,并延伸到新媒體經營運作的各個環節中,履行好把關責任。要建立起科學規范的績效考核機制,消除盲目追求點擊量的利益基礎,加大對“標題黨”的處罰力度。還要建立起媒體自我監督和社會監督相結合的監督約束機制,調動媒體和網民自覺抵制“標題黨”、營造清朗網絡空間的積極性。
抵制“標題黨”,根本之策還在于提升編輯記者的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無論是傳統媒體還是新媒體的從業人員,都要加強教育培訓。要以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武裝頭腦,堅持政治家辦報、政治家辦臺、政治家辦網,認清“標題黨”的危害,牢記社會責任,自覺守好輿論陣地。同時,要加強業務技能培訓,提高編輯記者的學識素養和語言辨識、駕馭能力,提高按照新媒體傳播規律進行新聞創作的能力,鏟除“標題黨”滋生的土壤。
注釋:
①阮曉鷹,孫愈中.杜絕網絡“標題黨”向傳統媒體滲透[J].今傳媒,2016(6).
②徐栩.網絡新聞標題亂象及治理[J].新聞世界,2013(6).
③同①.
④徐可.“標題黨”“圖片黨”該收手了.中國網信網,2015-10-09.
⑤馬慧博.治理“標題黨”需多管齊下.中國文明網,2016-01-07.
(作者單位:開封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