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湄公河行動》的成功說起"/>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楊逸
淺析中國主旋律電影的變化與發展趨勢
——從《湄公河行動》的成功說起
□楊逸
一部《湄公河行動》以主旋律電影的身份在中國電影市場和觀眾口碑中獲得好評,給我國主旋律電影的發展帶來了更多的可能。本文以《湄公河行動》為例,結合類型片的特點,探索我國主旋律電影的變化及發展趨勢。
主旋律;類型電影;意識形態
近年來,我國國產電影市場可以說是處于一個高度景氣的階段。然而,大量打著愛情、懷舊牌的青春片,把惡搞當作搞笑的喜劇片,還有一些由綜藝節目改編的大電影,導致我國國產電影的類型不平衡,甚至出現情節粗糙、價值觀紛雜的情況。縱觀今年上映的國產電影,愛情、喜劇和驚悚片占了大多數,反映戰爭歷史題材的主旋律電影僅有五部,在受眾中也是反響平平。但今年國慶期間上映的《湄公河行動》卻以主旋律影片的姿態在市場上成功逆襲。
《湄公河行動》是根據2011年“10.5中國船員金三角遇害事件”改編的電影,講述了中國警方特派的緝毒行動小組為了查明13名中國船員在湄公河金三角地區遇害的冤情,來到湄公河地區打擊毒品犯罪、緝拿幕后黑手的故事。它的出現打破了以往多數主旋律影片在市場上低迷的態勢。它沒有刻意進行主流意識形態的宣傳,而是以豐富飽滿的情節、鮮活的人物、精良的場面制作,成功收獲了一批粉絲,起到了打擊毒品犯罪的傳播效果。本文以《湄公河行動》為例,淺析中國主旋律電影的問題、變化以及今后的發展趨勢。
(一)題材選擇的局限
自1987年全國故事片創作大會上提出“突出主旋律,堅持多樣化”的要求以來,我國電影人積極創作主旋律電影,希望通過電影這一大眾媒介對社會行為和思想進行規范、指導,宣傳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在這樣的思想指導下,我國的主旋律電影主要分為三種:一是再現重大歷史事件、歷史戰爭的影片,如《開國大典》《大決戰》等;二是表現歷史人物或先進模范的影片,如《周恩來》《焦裕祿》等;三是對社會現實、真實事件改編的現實題材電影,如《唐山大地震》《解救吾先生》等。除此之外,我國主旋律電影很少再有題材上的突破。
(二)意識形態的強硬
電影作為大眾文化的傳播手段,在其進行影像傳播的同時可以加強觀眾對角色的理解、強化對民族精神的認同,這對于主旋律的宣揚顯得十分重要。它在結合多種感官,展示文化信息、渲染情感的同時,也使得社會意識形態的傳播更有說服力,充分發揮出電影的宣傳功能和教育功能。
但是任何形式的宣傳都應該掌握一個度。將主流思想根植于電影里,應當是一個潛移默化、血溶于水的過程。以往的主旋律電影,大部分作品過分宣傳意識形態,尤其是在表現歷史戰爭題材的影片中,無論是人物的話語還是情節的表現,無時無刻不高舉黨和國家,使得影片在敘事上流于一定的框架模板之中,從而缺乏藝術性和觀賞性;有些作品為了表現人物光輝偉大的形象,甚至加入了一些空洞不切實際的情節,如經常被人拿來吐槽的“手撕鬼子”,這樣設定反倒難以得到觀眾的認同。
(三)表現手法的平淡
作為一種藝術樣式,電影既要反映現實又要能夠創造現實。畢竟電影不是紀實、不是歷史回顧,不能一味為了還原真相而忽略了電影的藝術性和娛樂性。然而,由于我國主旋律電影多取材自歷史戰爭或社會現實,導致很多電影只注重真實事件的還原。它們只要能把事情講清楚,最后高舉黨和國家的旗幟,弘揚一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結束了,卻對敘事過程中的鋪陳、轉折不那么考究。加之意識形態的控制,很多戰爭中的打斗場面、暴力場景很難在影片中真實地呈現。敘事上缺少懸念,畫面上缺少刺激,觀眾自然會覺得無味。
(四)人物形象的單薄
多數的主旋律電影,無論是反映歷史事件還是塑造英雄人物,片中的主要角色更多是承擔了主流思想的宣講和教化功能,他們有著高大全的形象,容易給人始終站在文化價值頂端的印象,從而與觀眾產生距離感。另外,由于主角光環的存在,他們英勇正義,戰無不勝,近乎完美,恰恰是這種完美,導致人物形象難以有層次的推進,進而使得形象單薄。
如今與主旋律電影并存的商業電影,通過其多樣的類型、豐富的內容、鮮活的情感,更容易吸引大量的觀眾。面對電影市場多元化的壓力,如何突破原有條條框框的限制,在市場中贏得觀眾的響應,是當下主旋律電影需要思考的問題。而《湄公河行動》就將主旋律電影類型化,以警匪片的模式給我們做了一個很好的典范。
(一)外國類型化電影敘事與主旋律的融合
將主旋律電影類型化在國外并不少見,其中一個典型代表就是《阿甘正傳》。它通過講述一個智商只有75的低能兒不斷奔跑的故事,再現了越南戰爭、水門事件、流行樂壇發展等內容,反映了美國六七十年代的社會現狀,又通過貫穿全片的阿甘與珍妮的愛情滿足了觀眾情感上的需求,最后以阿甘的成功表達了美國夢終將實現的夙愿,宣揚了美國精神。
除了引入愛情片的元素,外國電影尤其是好萊塢影片也擅長將主流意識形態融入到科幻、犯罪等類型的電影中,典型的就是一系列超級英雄主題的影片。這類電影要反映的就是邪不勝正這一主題。這些影片在講述個人努力與成功的同時也強調了國家的力量。如在《蝙蝠俠》系列中,蝙蝠俠的行動最后都會得到警方和政府的支持,這就很好地傳達了國家有意識、有能力保護自己公民的觀念。
由此可見,我國的主旋律電影想要發展可以從將其類型化出發。而《湄公河行動》就把主旋律影片的思想同警匪片的敘事方式做了一次很好的結合。
(二)有血有肉的英雄形象
正義的警察是警匪片中永恒的主角。在《湄公河行動》中,張涵予所飾的緝毒行動小組隊長高剛就具有典型的主旋律電影中人物高大正義的特質。但他的形象并沒有拘于傳統的主旋律套路之中,而是有一些放蕩不羈、我行我素的味道。這一點在影片開場中就由公安部長道出:“這是一頭出了名的倔驢。”在影片的第一場營救人質的戲中,他為了能夠救出人質,不顧15分鐘的時間限定,最后非但沒有保住人質的性命,還暴露了線人。這雖然是他的不完美,卻很好地展示了他血性勇敢的一面。另外,作為正面人物,他并沒有滿口仁義道德地去宣教,有時甚至會在情緒激動的時候說出幾句“臟話”。這樣非但不會破壞人物的正面形象,反倒使人物在語言表達上更加真實,更容易調動觀眾的情緒,便于“硬漢”形象的塑造。
作為片中的另一個主角,彭于晏所飾的方新武的形象更是層次分明。最開始他以情報人的身份潛伏于金三角地區為我國警方提供線索,但是隨著他與緝毒行動小組合作的深入,他的身份也從一個情報員轉變為一個緝毒刑警,最后在與犯罪分子的對抗中為國犧牲。另外,導演和編劇還為他的形象鋪設了兩條情感線,第一是對高剛的態度,從最初的不滿到最后兩人成為親密的戰友;另一個是為了替因吸毒而被害死的女友報仇的心路歷程。正是有這兩條情感的存在,為人物甘愿潛伏他國乃至最后為國犧牲做了心理鋪墊,也使人物形象更加飽滿,推動了影片情緒的發展。
整部影片在人物形象上的突破還表現在群像的刻畫上。它不像傳統主旋律電影過分強調主角光環,也不像好萊塢電影帶有濃重的個人英雄主義色彩,而是對整個緝毒行動小組的成員甚至是緝毒犬都進行了展現,他們各有職責又通力合作。通過對這樣一個小組的刻畫,也一定程度上展現了我國公安部正面、光輝的形象。
(三)暴力美學的視聽表達
作為一部根據真實案件改編的電影,《湄公河行動》在視覺表現上充分發揮出其作為警匪片獨有的暴力美學特點。它通過一系列富有沖擊力的鏡頭,呈現出了三場打斗、槍戰的場景。在這三場主要的打斗戲中,導演運用大量的慢鏡頭,將它們與正常速度的鏡頭混剪來表現槍擊、流血、爆炸等暴力血腥的場面,有意識地延長了打斗的時間,使對抗更有節奏感和戲劇張力;甚至在最后一場戲中套用了“最后一分鐘營救”的概念,以方新武的犧牲換來了犯罪頭目的成功逮捕,給予觀眾強烈的視聽刺激,既表現出緊張的氣氛,又使觀眾的情感得到宣泄。如此多的暴力血腥畫面在以往的主旋律電影中是不多見的,它在調動觀眾感官刺激的同時,燃起了觀眾與惡勢力對抗的民族熱情,加強了對毒品危害的認識,在潛移默化中宣傳了主導意識形態。
在警匪片的模式構成中,汽車、槍支等武器裝備也是必不可少的視覺符號。由于《湄公河行動》本身是一部反映主旋律的電影,它有著來自公安部門的支持這一得天獨厚的優勢,在影片中大量運用了槍支彈藥以及各種先進的武器裝備。這些視覺元素的出現除了作為警匪片的特征,表明主人公的警察身份,也一定程度上象征了國家的軍事力量,是國家綜合實力的宣揚。
(四)正邪善惡的分庭抗禮
由于警匪片是從強盜片中派生而來的,延續了雙主人公的特點,反面人物在其中必然也占據著重要的地位。但同主旋律電影一致的是,警匪片最終也是以反面人物的死亡宣告正義的勝利。《湄公河行動》中很好地平衡了正邪善惡之間的關系,它不像那些抗日神劇把我方表現得戰無不勝、日方不堪一擊,而是通過雙方的較量體現我國警方即使在受傷、失敗的情況下也不退縮的英勇精神。這樣的情節設置一方面更加真實,另一方面也更利于懸念沖突的設置,推動了情節的發展。
影片中正邪的較量其實也就是法治與犯罪的抗衡。影片中一再強調要活捉犯罪頭目“糯康”就是為了使犯罪分子能夠在法庭上得到審判、最終獲得法律的制裁。這不僅表現了我國打擊毒品犯罪的決心,更是向人民乃至全球宣揚我國是一個民主法治的社會,我國有能力保護自己的公民不受到犯罪分子的傷害,真正做到了主流意識形態的宣傳。
(一)拋去意識形態的絕對化
首先作為主旋律影片,固然要堅持主流文化的大方向,把握社會主流意識形態,引導正確的價值觀念。但是也不能因此過分強調意識形態,使影片的敘事、人物概念化、符號化,將電影變成政治形態的宣教工具。作為一種大眾化的藝術樣式,主旋律電影也要強化影片的藝術性和觀賞性,在滿足大眾娛樂需求的同時,將所要表達的意識形態植入觀眾的大腦,這樣也更容易得到觀眾的認同。
(二)向好萊塢類型片吸取經驗
好萊塢類型片無論是在觀眾口碑還是市場票房上所取得的成功都是不可否認的。《湄公河行動》結合類型片所取得的成功,使我們看到將主旋律電影同類型化敘事相結合是推動我國主旋律影片發展的很好的突破口。
首先,作為美國的造夢工廠,好萊塢特別善于利用明星效應保障電影票房,在這一點上我國的主旋律電影已經開始利用明星為影片造勢。前幾年上映的《建國大業》《建黨偉業》等就邀請了大量的明星,利用明星在粉絲間的號召力為影片增加觀影人次,帶動影片票房。另外,熟悉好萊塢類型電影的敘事套路,把握不同的影片風格,并在掌握其規律的基礎上做到對不同故事內容的差異性講述,才是提高主旋律影片的敘事能力、提高影片質量的根本。
(三)迎合市場及大眾審美
在全球化的大環境下,一部電影是否在市場中贏取良好的口碑、獲取較高的票房,已成為判斷一部電影成功與否的標準之一。既然要投入市場,那么電影創作者在創作電影時必須要迎合市場需求和大眾審美。要知道曲高和寡,任何藝術形式都不能脫離受眾而存在,而主旋律電影更需要為了能夠宣揚意識形態去貼近大眾。
主旋律電影想要開辟市場,與類型電影相結合也許是一個非常重要及有效的手段。將主流意識形態融入類型電影的敘事模式,既能把握類型電影的價值方向,又可以使影片的敘事情節更加貼近大眾審美。《湄公河行動》的成功,表明主旋律電影想要在中國電影市場上分一杯羹不是沒有可能。
1.路春艷,王占利.主旋律電影的商業化與商業電影的主旋律化[J].當代電影,2013(08).
(作者系南京藝術學院傳媒學院2016級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