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韻潔
試論涉警網絡謠言的傳播及綜合治理
□章韻潔
當今世界是信息時代,計算機互聯網已經成為廣大網民發表意見和觀點的重要平臺,但計算機互聯網也帶來了許多問題,網絡謠言就是其中之一。網絡謠言種類多,涉及面廣,涵蓋政治、經濟、社會等各個領域。近年來,涉警網絡謠言更是大幅度增加,不僅損害了公安隊伍的形象,影響警民關系,而且危害社會的和諧與穩定。因此,了解涉警網絡謠言的傳播及其特點,加強涉警網絡謠言的綜合治理顯得尤為重要。
網絡謠言;涉警網絡謠言;謠言傳播
所謂謠言,有多種不同的定義,有學者認為謠言是指,“在社會中出現并流傳的未經官方公開證實或者已經被官方所辟謠的信息?!雹僦{言是一種虛假的輿論信息。因此,它是一種負向輿論,主要依靠人與人之間盲目的心理感染、情緒刺激和思想呼應而傳播。一個人的奇談怪論可為若干個具有相同利益、相同趣味的人所接受,變成眾多人的真實故事。②如今,借助互聯網這一傳播途徑,各種謠言滋生和泛濫的速度更快,傳播范圍更廣,影響力更大。
(一)涉警網絡謠言的概念
所謂網絡謠言,有學者認為是指,“以互聯網為載體進行傳播的未經證實的闡述和詮釋。”③也有學者認為,“網絡謠言是謠言的一種新的特殊形式,是通過網絡媒介而生成并進行傳播的謠言?!雹芏婢W絡謠言是指以互聯網絡為傳播媒介,針對公安機關和公安警察的未經證實或沒有事實依據的各種虛假信息。當前,我國正處在社會轉型期,社會利益多樣化、社會矛盾復雜化的現象頻出,再加上互聯網的普及,人們對于涉警網絡謠言表現出越來越多的關注。
(二)涉警網絡謠言的傳播特點
1.傳播速度快
互聯網絡技術的發展加快了信息流動的速度,致使各種涉警網絡謠言在短時間內大范圍傳播。微博、微信等應用,更是讓網民能夠輕而易舉地接收或傳播各種網絡信息。在我國,公安機關是各級人民政府的重要職能部門,掌握國家公權力,是人們眼中的“強勢群體”。因公安機關職能的特殊性和與人們日常生活的較高關聯度,很容易吸引人們的注意力,使得涉警網絡謠言很容易在社會上引發轟動效應。
2.傳播范圍廣
2016年8月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到7.10億,互聯網普及率為51.7%。⑤網民是互聯網信息的接受者、傳播者和反饋者,涉警網絡謠言一經傳播,涉及范圍之廣由此可見。
3.傳播匿名性
目前,我國還未完全實行網絡實名制,客觀上使得涉警網絡謠言的傳播具有匿名性的特點,一些人便肆無忌憚地制造、傳播涉警網絡謠言。同時,匿名性也增加了涉警網絡謠言的查處難度。
4.社會危害性大
涉警網絡謠言除了具有網絡謠言的一般特點外,還因為它涉及警察事務、警民關系,又通常以“執法不公、暴力執法”等為虛假內容,所以容易激化社會矛盾,引發群體性事件,因此,具有很大的社會危害性。
隨著計算機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特別是自媒體傳播技術的發展,涉警網絡謠言的負面效應很容易被不斷放大,不僅會造成警察個人名聲和榮譽的失守,甚至可能降低公安機關權威,威脅正常的社會秩序,引發群體性事件,激化社會矛盾。具體而言,涉警網絡謠言的社會危害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一)破壞警察形象,降低公安機關公信力
涉警網絡謠言通常以警察“執法不公、暴力執法”等虛假信息為主要內容。例如2015年6月,有網民在騰訊微博上發帖稱,山東省煙臺市發生了警察打老人的事件,并附有視頻加以佐證。但是后經查明,這則網絡信息是某網民杜撰的,視頻也是移花接木故意制造的。再比如2016年6月,網上有人發文稱,江蘇建湖交警打暈16歲學生,導致網民紛紛對警察進行譴責。后來官方出面做出回應,但是仍然有網民提出質疑。直到建湖公安再度辟謠,發布《網傳建湖交警打學生?警方執法記錄告訴你真相》一文,并配以更加詳實的真實視頻,才使輿論逐漸平息下來。因為網民通常會站在“弱勢群體”的一方,對作為“強勢群體”的警察進行指責,表達不滿情緒。因此,涉警網絡謠言若不及時澄清,很容易損害警察形象,降低人民群眾對公安隊伍的評價和公安機關的公信力。
(二)造成警察心理負擔
涉警網絡謠言一經傳播,當事警察有可能會遭受網民的無端指責,個人信息被曝光,個別人身安全還會受到威脅,這些都極有可能直接增加警察的心理壓力,影響警察的身心健康。除此之外,涉警網絡謠言還可能導致一些警察對工作產生倦怠情緒,不能安心工作。警察作為一項特殊職業,工作風險高、壓力大,倘若再加上公眾的不理解,更容易使得他們對這份職業產生消極、抵觸的態度。
(三)增加事件解決難度
因為網絡謠言具有匿名性,加上涉警網絡謠言的造謠者往往是出于個人情緒或者私欲而故意將真相隱藏,來抹黑和扭曲警察形象,損害公安機關的公信力。例如2014年“山東網絡謠言第一案”中,一名男子利用微博等網絡平臺發帖,稱自己遭受到交警的暴力執法,并發布虛假視頻擾亂視聽,導致許多網民對公安機關不斷提出質疑、進行譴責,使公安機關不得不花費更多的精力調查事件,進行辟謠,造成簡單的事情復雜化,增加相關事件查證和解決的難度。
(四)擾亂社會秩序
“謠言在傳播過程中由于挾帶了傳播者的情緒、怨恨、希冀,最終可能導致群體性的政治動員行動?!雹奚婢W絡謠言具有很強的煽動性和蠱惑性,極大干擾了網民看待相關事件的客觀性,使社會不穩定因素增加,極易引發人們對公安機關執法行為的不滿,觸發人們的“仇警”情緒,造成警民沖突,引發群體性事件。例如2016年4月,廣西桂平市一網民在其QQ空間轉發了“白沙所又出事了”的視頻,并添加標題:“白沙派出所民警毆打農民”。視頻一出引起眾多網民瀏覽和評論,出現了“求轉爆”“惹公憤”“現在畜生當道啊”等煽動性言論,使越來越多不明真相的網民加入到對公安機關的討伐當中,惡意攻擊公安機關,嚴重擾亂正常的社會秩序,影響社會和諧與穩定。
為了及時解決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的和諧與穩定,維護良好的警民關系,提升公安機關的公信力,有關部門應當積極采取措施,及時依法查處涉警網絡謠言,維持正常的網絡秩序和社會秩序。
(一)及時公開信息,增加信息透明度
謠言止于真相,行之有效的信息公開是消除涉警網絡謠言的重要措施之一。國家機關及時公開相關信息,不僅是其法定義務,也有利于實現廣大公民的知情權。涉警網絡謠言出現后,公安機關應當迅速公開有關信息,用最權威的聲音引導公眾,減少公眾信息的盲點,幫助其了解事件的真相,抑制謠言的傳播和擴散。
(二)完善涉警網絡謠言管理機制
為了防止涉警網絡謠言的產生和傳播,有關部門要加強預警機制建設,制定科學的涉警網絡謠言應對預案,在謠言擴散前迅速找到解決方案,獲得主動權?!胺彩骂A則立,不預則廢”,防患于未然,才能有助于及時有效地應對涉警網絡謠言的產生和傳播。此外,也要加強應急處置機制建設,涉警網絡謠言一旦產生和傳播,要做到及時反應、盡早處理,以化解可能產生的社會公共危機。此外,要加強公安機關與網絡媒體之間的合作,通過多警種聯動,加強與其他執法力量的配合,完善有關信息共享機制,更加有效地打擊涉警網絡謠言。
(三)依法處理涉警網絡謠言的制造者、傳播者
涉警網絡謠言的制造者、傳播者的行為通常違反我國法律法規的相關規定,構成違法或者犯罪。國家機關要依據案件的事實和法律法規的相關規定,加大處置力度,通過行政處罰、刑事處罰等手段,對惡意制造、傳播涉警網絡謠言并造成危害的謠言制造者和傳播者,給予法律的懲罰:對制造、傳播涉警網絡謠言,觸犯我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的,依法追究行政責任,給予行政處罰;對制造、傳播涉警網絡謠言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犯罪行為人的刑事責任,給予刑事制裁。
(四)深化公安隊伍執法規范化建設
從近年來發生的涉警網絡謠言事件可以發現,公安隊伍在執法上的確存在一些問題。如執法的不規范、不文明、不公正,極大地損害了公安隊伍的形象,破壞了警民關系,甚至影響了人民對法治的信心。因此,公安隊伍執法規范化建設亟待加強。根據2016年5月中央深改組審議通過的《關于深化公安執法規范化建設的意見》,公安機關要深化執法規范化建設,保障執法質量和執法公信力不斷提高。規范化建設的關鍵:一是要靠制度明晰促成標準程序,二是靠嚴厲問責促成有效監督。就前者而言,重點是解決執法標準彈性太大、可操作性較差的問題,從接警、傳喚到立案、強制措施、調查取證等執法全程每一個環節的權力運行都必須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盡可能限縮警察執法時的自由裁量權的使用范圍,從而減少因無章可循造成的失誤,杜絕因個人情緒或私利而導致的主觀任意。就后者而言,重點是嚴格落實執法過錯責任追究制度。同時,在過錯責任追究中要充分利用警錄儀、公共視頻監控、目擊者影像記錄等信息化證據保全手段,不僅能有效維護公安機關的執法權益,更能有力倒逼執法者自覺規范現場行為。⑦推進執法規范化建設,才能真正重塑警察的公眾形象,減輕網絡謠言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五)加強法治宣傳教育
法治宣傳教育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加強公安機關內部的法治宣傳教育。通過法治宣傳教育活動,進一步提高公安隊伍的社會主義法律意識和法治觀念,規范公安警察的執法行為,嚴格依法行政,公正執法,文明執法,運用法治方式化解社會矛盾,運用法治思維維護社會穩定,依靠法律手段加強社會治理,落實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維護社會秩序。二是要加強普通公民,特別是廣大網民的道德和法治的宣傳教育,提高廣大網民的道德意識、自律意識、法律意識和法治觀念,提升網民的文明素養和網絡信息的辨別意識與辨別能力,使廣大網民自覺遵守互聯網絡的道德規范和法律規范。這些對遏制網絡謠言傳播,減少涉警網絡謠言帶來的危害是十分重要的。
注釋:
①卡普費雷.謠言[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15.
②劉建明.輿論傳播[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1:292-300.
③白樹亮.網絡謠言成因及治理對策研究[J].新聞界, 2010(04):82.
④姜勝洪.網絡謠言的形成、傳導與輿情引導機制[J].重慶社會科學,2012(06):13.
⑤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第38次)[R].2016-08-03.
⑥張雷.論網絡政治謠言及其社會控制[J].政治學研究,2007(02):55.
⑦深化公安執法規范化建設[EB/OL].http://new s.xinhuanet.com/local/2016-05/31/c_129027936.htm.2016-05-31.
(作者系廈門大學新聞傳播學院2015級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