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殷博
新聞媒體對民族文化傳播的影響探究
□張殷博
世界各個民族都擁有自己的悠久而璀璨的民族文化,不同文化之間需要融合,但在融合中難免會出現沖突和阻礙。要實現文化傳播的跨文化交流,需要眾多有效的媒介作為溝通手段,媒體正是其中較為重要的手段之一。媒體對民族文化的傳播包括宣傳和報道等工作,媒體必須要擔負起抵消消極因素、傳播文化精髓的文化使命。
新聞媒體;民族文化;傳播;影響
在世界文化叢林中,不同的民族有著不同的文化,歷史長河中民族文化曾經不斷尋求著交流與交融。人們通過很多方式將知識、信息、信仰、觀念進行著傳遞,由此產生了各類社會活動,都可視為民族文化的傳播方式。小到親朋聚會、大到貿易活動等等,政治、經濟、文化活動中都能找到文化傳播的方式。因此我們得到這樣的結論:民族文化不能通過個體遺傳進行傳遞,而是需要人的學習加以傳承。傳媒在民族文化的傳播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通過人的主觀能動作用選擇、篩選、加工和整合,起到傳播教育、傳承和強化民族文化的作用。
媒體傳播是國家利用權力進行文化宣傳、傳遞的話語權,對民族文化的媒體傳播是對所在民族的文化進行傳遞、反饋等活動的縱橫。
(一)新聞媒體肩負著傳播民族文化的使命。新聞媒體作為民族文化的傳播載體,其傳播能力、公信力、影響力是塑造國家實力、保護民族文化延續的重要途徑。從我國新聞媒體的發展歷程來看,新聞媒體擔負著黨和人民喉舌的重要作用。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民族文化,在媒體的推動作用下,實現了走向世界文化舞臺、提高國際影響力的理想。中華民族在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不斷完善自我,媒體應在幫助其進行傳播發展的道路上,進一步履行職能,完成使命。①
(二)傳媒的作用旨在提高民族文化素質,塑造民族品格,利用媒體傳播的優勢,推動民族文化創新,傳遞民族理想。在文化繁榮的時代背景下,發揮媒體的作用,更好地為民族文化傳播服務。同時,在保持民族文化優良傳統的基礎上,注入時代精神,給予民族文化以嶄新內涵。
(三)民族文化建設非一日之功,需要長期的奮斗方能組建而成。這需要媒體發揮最大的功效。從新聞、文化報道等方式中,尋求構建文化傳承體系的新思路、新框架。在豐富民族文化內容的同時,抵制文化殖民主義,特別是在一些欠發達地區、少數民族地區、落后文化領域,應該通過傳播和技術措施,幫助其發展和繁衍下去。
(四)新聞媒體以傳遞真實信息為己任,因此無論處于何種境地,都會盡其所能地將民族文化傳遞出去并被外界所接收。無論是我國媒體還是世界各國的媒體,都以踐行對外文化傳播為重要使命。對外推廣民族文化是國家戰略的傳播綱領,是國家形象的代表,是國家實力的展現,通過對外傳播可以將本土民族文化加以宣揚,為國家創造出更好的輿論氛圍,擴大國家影響力、文化實力、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等。我國有著五千年的文明史,有著傲視世界的思想文化、地理風貌,但是還有很多國家沒有對我國傳統民族文化產生認同感,以為我們還是那個貧窮愚昧落后的國度,這就需要我國媒體搭建起連接世界與中國的文化橋梁,將中國民族文化推向世界,將世界的注意力帶進我國的文化中來。
民族文化與保護和傳承密不可分,媒體在文化傳播中的角色定位、傳播功能發揮得好壞、媒體工作的正確與否等,都需要認真加以研究。
(一)新聞媒體對民族文化的傳播,包括很多內容,如風俗、習慣、飲食、穿著、興趣、愛好等等。民族文化不僅包括了物質形態,還有非物質形態。它與人們的生活相關聯并世代傳承。對其進行傳播關系到文化傳播體系的構建和民族文化的存亡。宣傳報道既要充分理解民族文化傳播的內涵,又要具有現代化、信息化的特點,還要符合當今時代的主旋律。因此,對民族文化的普及、保護,是大眾傳媒(如出版、廣播電視等)的重要職責,新聞媒體作為大眾了解民族文化的主要渠道,要向社會公眾普及、宣傳民族文化。
(二)新聞媒體能否利用媒介資源實現民族文化的保護和傳播,需要在組織架構、傳播方式、傳播手段上與時俱進,注重社會性、多樣性和時代性的大眾傳媒特色。對甄選的傳播內容從收集到報道,都要以傳播價值為標準,圍繞目標內容進行整理和加工。
1.電視媒體以聲畫為獨特優勢,形成獨有的傳播優勢。電視新聞報道可以讓人有身臨其境的真實感受,將民族文化中具有強烈表現性和繼承性的一面直觀地展現給觀眾。而且配合現場演播室和主持人,再加以剪輯和解說,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對民族文化的某個片段、現象、故事等進行全面的展示和傳播。這對于民族文化的傳播具有非常好的推廣作用。
2.廣播在衛星電視、互聯網的競爭態勢下,雖然已經不是當年一枝獨秀的狀態,但是迅速性依然是其特有的競爭力。廣播的高實效性使得在信息的傳遞媒介中能夠占盡先機。在民族文化的傳播過程中,無論是突發事件還是深入的專題報道,都能夠將原生態、自然的內容進行報道,而且,廣播的設備較為輕便,可以近距離地接觸民族文化的傳承領域。
3.報紙的優勢在于公信力。對于重大事件,受眾習慣性地依賴于報紙,這是多年來傳承下來的媒介素養。報紙的易保存性使得受眾在需要回顧的時候可以進行查看,這是其他媒介載體不具備的優勢。利用紙媒的權威性,對民族文化精神進行宣傳,是時代賦予紙媒的神圣使命。例如《人民日報:海外版》等國內報刊均在傳播中華文化、吸納國際文化、刊載文化意見等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貢獻,成為精英文化、大眾文化、民族文化引領輿論的陣地。
4.網絡媒體在民族文化的傳播中發揮的作用是其他任何媒體無法比擬的。從開發性、共享性、實時性等方面,網絡的優勢十分明顯。它所提供的是信息的海洋,擁有的人群是全世界的人群,而且溝通基本沒有阻礙。與傳統媒體相比較,網絡媒體打破了地域的界限。通過計算機通信網絡,時間和空間都不再是問題,民族文化的傳播擁有了更加快速而豐富的傳播渠道、手段和方法,海量的信息資源擺放在人們的面前,人們只需動動手指,就可以將不同區域、不同民族的文化盡攬眼中。而且,網絡的技術手段拓寬了民族文化傳遞的范圍,無論哪個國家都可以透徹全面地了解其他國家的民族文化。
(一)通過信息策略,將民族文化的特性和內涵加以整合和涵蓋,通過媒體報道、節目制作來傳遞信息。新聞報道可以選取傳遞信息的方式,辨析信息中可利用的價值高的內容,遵從信息傳遞原則,打破信息便捷的屏障,將信息傳遞作為第一要務,在信息的選取上進行篩選和側重。并根據各國受眾群體的收聽習慣采取不同的傳播方式。例如我國在民族傳統節日端午節、春節、重陽節對各地的文化活動的報道就是很好的例證。
(二)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這是媒介自產生之日起就要擔負的重要職責。在世界文化體系大發展的背景下,以各民族文化為中心的輿論中心,要求媒體制定有關民族文化的輿論策略,并引導社會和政府的關注,營造強大的輿論氛圍和監督環境。為了維護文化輿論的穩定態勢,媒體應該選擇正能量的內容進行傳遞和推送。例如弘揚優秀文化、披露低俗文化等方式,面對民族文化中復雜的成分,媒體可以增加報道的信息量,使用多種傳播形式,將受眾的注意力牢牢鎖定在民族文化的精華部分。尤其是在面對國際輿論的壓力下,媒體應該認識到國際輿論的強大功能,通過海外傳媒打造國際性民族文化宣傳策略。②
(三)文化宣傳涉及政治領域,是民族文化得到存續、弘揚的重要手段。世界各國在政治交往中都會運用民族文化的交流來達到外交的目的。因此新聞宣傳在傳播民族文化的過程中,應多做文化活動的動態報道,構成時政、經濟、體育等報道的交叉推動態勢,以顯示國家、政治、經濟在民族文化上的態度。將民族文化的跨文化交流問題與國際關系結合起來,本著文化多元的共識,引導各方將重心放在文化傳承和認同上。
以新聞報道的方式向世界展示民族文化,弘揚中華文明古國五千年悠久歷史,贏得國際社會對中國的了解和尊重,能夠促進民族文化意識的興盛,帶動民族文化傳播的深入發展。合理化的報道,有觀點的評價,都將是本土民族文化與國際民族文化融合的促進力量。期待媒體在經驗和教訓中走出更加輝煌的道路,發出真正屬于中華民族文化的聲音。
注釋:
①唐榮堯.試論新聞媒體在傳播民族地區文化中的角色[J].絲綢之路,2012(22):85-87.
②吳恙.電視紀錄片《大黃山》跨文化傳播研究[D].安徽大學,2015.
(作者單位:南京政治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