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小鋒
摘 要: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有利于學生主動參與、合作學習,學生學習的主體價值才能夠真正得以體現,課堂教學效率才能得到顯著提高。
關鍵詞:課堂情景;教學效率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7-385-01
眾所周知,影響課堂教學效率有很多因素,但是學生是否參與、參與程度如何則是關鍵性的因素。學生只有對學習產生了興趣,有了求知欲,才會有探索的積極性。因此要想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就要努力使學生產生與保持學習的積極性,就需要教師為他們創設一個輕松、愉快、高效,并富有挑戰性的課堂教學情境。
創設良好的課堂情境,不僅可以使學生容易掌握物理知識和技能,而且可以“以境生情”,可以使學生更好地體驗物理內容中的情感,使物理知識變得生動形象、富有情趣。可以說,良好的教學情境的創設,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為學生提供生動有趣、務實高效的學習環境。
一、利用故事激趣
一般來說學生比較愛聽故事,將物理知識溶入趣味性的故事之中,最能引起學生的注意。通過創設故事情境,引導學生挖掘故事中的物理知識,探究物理規律,能為學生創設懸念,激發學生興趣。
講授的故事可分為各種類型,有科學史實類的故事,如“曹沖稱象”“阿基米德測皇冠”“馬德堡半球實驗”等等。豐富的史料,扣人心弦,融知識性、趣味性、思想性為一體,能夠吸引學生進入教學情境,再現科學家們的忘我探索情境。 也有生活類的故事,如在進行“機械運動”教學時,講德國飛行員伸手抓子彈的故事。引人入勝的故事,使學生出現疑惑,產生沖突,激發動機,從而為發揮主體作用創造了條件。
二、借助實驗啟迪
物理實驗是物理學的基礎,也是物理教學的重要內容。實驗具有真實、直觀形象、生動的特點,利用各種有趣的實驗,激發學生的新鮮感,并逐步培養學生初步的實驗興趣和學習物理的興趣,是有效的手段。按照實驗操作的主體,一般分為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
1、演示實驗。物理教學中的演示實驗是最直觀的、展示物理教學魅力的有效手段。它有化枯燥為生動、化抽象為具體的功能。它不僅在激發學生興趣方面有著重要的引導作用,還能通過實驗、講解,創建物理情景,讓學生理解物理概念,掌握物理規律,培養觀察和分析能力。
通過演示和課文內容有關的實驗來創設情境,演示實驗本身的生動、形象上,很容易使學生從對物理現象興趣引導到對物理理論的學習上來,而且,學生通過對演示實驗觀察,一開始就獲得了感性材料,為理解和掌握好教材內容準備了條件。
2、學生實驗。學生實驗是培養學生實驗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科學習慣的重要途徑,它是中學物理實驗的重要組成部分。許多物理概念和規律都是從大量具體事例中抽象出來的。通過學生實驗,可以讓學生對物理規律、過程獲得感性認識,這是形成概念、掌握規律的基礎。充分挖掘實驗的典型性、可重復性和趣味性,讓學生走進一個活生生的物理世界,就能突破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從而提高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效率。
讓學生在課堂上做實驗,到處都能聽到學生的歡呼聲,學生各個玩得熱火朝天。時不時的傳來叫“老師”的聲音,他們不只是叫我去幫忙,更多的是希望讓我看到他們所做的實驗現象,希望我能給與肯定或是表揚,讓我一同分享他們的發現,分享他們成功的喜悅。
三、挖掘提問價值
傳統的初中物理教學,內容偏重理論,不太注意科學技術的應用及其實際意義。而社會經濟的發展要求學校更關注課程的技術性;要求物理學與日常生活現象相聯系,讓學生感到它是一門有著廣泛應用、生動有趣的課程;讓學生能夠從生活走向物理,并運用物理學的基本原理分析和處理現實生活中的問題。適時地創設一個有思考價值的問題情境,可以引發學生的積極思維,促使學生能夠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持久地保持他們學習的熱情。
四、發揮多媒魅力
多媒體情景設置就是教師從教學需要出發,根據教材,借助多媒體大容量、超文本的特性,創設具體形象、富有感情色彩的場景或氛圍,以激發和吸引學生主動學習,達到最佳教學效果的一種教學方法。
再以教學“并聯電路的應用”為例,我就采用了拍攝生活錄像的多媒體教學手段。“和生活緊密聯系”是我這節課的抓手,這既是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又能充分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我發動學生利用周六、周日拍攝了一系列和生活有關的并聯電路的錄像,想用錄像引起學生的興趣,拉近物理和生活的關系,進一步理解并聯電路的知識。由學生參與主持、拍攝的這些錄像,把全體學生帶到了醫院、小區和家庭這些熟悉的場景;主持人自然、生動的介紹,讓其他學生感到親切、可信。這一段段錄像在課堂上果然引起了學生極大的學習興趣,并加深了學生對并聯電路的理解。
豐富的多媒教學手段,不僅能使教學容量最大化,在教學中還能憑借色彩鮮明、形象逼真的畫面拓展物理教學的信息通道,刺激學生的感官,激發學生的情感,調動學生的情緒,使他們處于學習和求知的興奮狀態中,從而更易于理解所學知識,利于擴大知識視野,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五、運用虛擬想像
有時,有些物理知識從正面理解較為抽象,若運用虛擬想像,從反面去理解,可幫助學生正確、迅速地去理解物理知識。所謂虛擬想像,就是虛設一個與真實情況相反的物理條件,由此推出一系列想像性的、荒謬的結果,從而證明虛設條件不成立,從反面證實并強化真實的物理結論。這在某種程度上,有助于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能力,起到發展其思維能力的作用。
比如,學習“摩擦力”時,引導學生討論“假如沒有了摩擦力,世界會怎么樣?”有的說“人就走不了路了”,有的說“車一旦動起來,就停不住了”……這一個個虛擬情境的設計,不僅使學生理解了一些物理概念,而且大大提高了他們學習物理的興趣,提高了他們的想象力和思維能力,能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來。
總之,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有利于學生主動參與、合作學習,學生學習的主體價值才能夠真正得以體現,課堂教學效率才能得到顯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