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林子
近年來,我國旅游市場全面發展,數據顯示我國已經從旅游大國向旅游強國邁進,尤其是境外旅游、智慧旅游發展迅猛,旅游市場國際化、旅游產品精細化、旅游管理規范化成為一種趨勢。在這種趨勢下旅游行業需要的人才數量之廣,門類之多,變化之大是以前旅游行業的發展所不能比擬的,幾年來旅游業所發生的各種具有社會影響力的事件,通過互聯網的發酵凸顯旅游行業人才培養的問題,旅游人才的培養越來越受到社會的廣泛重視。作為旅游人才培養的重要一環,中等職業技術學校旅游專業教學必須進一步以市場為導向分析存在問題,加大教育教學改革,提高旅游專業教學質量,培養專業強,技能高,素養好的復合型旅游人才,本文就中職旅游專業學科目前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案進行探究。
一、中職旅游專業目前存在的問題
1.專業招生困難,社會認同度不高
就筆者所在的城市,由于學生和家長不認可旅游專業現有的就業模式和單獨以升學為目標的人才培養模式,應屆初中畢業生報讀中職學校旅游專業的人數越來越少,有時甚至無法組建一個滿員的班級。很多家長對旅游專業存在很大偏見,認為中職旅游專業畢業生就是“吃青春飯的”、“端盤子的”、“太吃苦了”,這直接導致中職旅游專業招生越來越困難,而市場上隊旅游從業人員需求的缺口很大,供不應求。
2.專業定位不明,培養目標不清晰
目前大多數中職旅游專業課程設置博而不精,學生學習的知識過多過雜,沒有側重,忽視了“旅游職業”的特征,沒有針對性,體現不出中職學校旅游專業的職業性特點,造成培養出來的學生大多不能滿足行業的要求。中職學校旅游專業的培養目標應該是培養適合行業要求的職業技能性人才,將來能夠勝任旅游業的一線服務崗位和基層管理崗位,但是受多種因素的影響,目前大部分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在課程設置、教學都是沿用老一套以知識為本位的模式,專業培養目標不清晰。
3.專業實踐教學體系不完善,問題很多
(1)實踐教學觀念落后、與行業脫節、缺乏前沿性
近年來,旅游行業發展日新月異,行業職業技能發展速率遠遠超過了中職旅游專業教學的發展速率,導致這種現狀的主要原因就是我們的教學思維、教學理念仍未脫離傳統學科體系教學的束縛,沒有結合市場需求,沒有為學生創設旅游工作的真實情境下探究學習的環境,實踐技能教學跟不上行業發張的步伐,滯后很多。例如:一些教師專業教學還是以講授為主,將實踐教學和行業需求相結合的意識不足;一些專業技能如西式鋪床、部分餐巾折花在行業中已經淘汰,但還是花很多時間認真的組織學生學習;實踐一體化教學的實訓教材也跟行業滯后或者脫節,無法跟上行業發展和體現專業特色。
(2)專業實踐教學課程體系設置不合理,課堂實訓時間嚴重不足。
中職旅游專業的課程體系設置經常沒有與旅游行業的實際工作環境同步,課程體系陳舊,前瞻性不夠,學生在學校學到的技能在實際的工作中已經落伍,無法滿足實際工作的需要。同時實訓時間不足切分散,往往某項技能還沒有完全掌握實訓就結束了,無法確保學生對技能的掌握,學生看似什么都學,其實是學而不精,蜻蜓點水,這樣人才培養的質量肯定就不能適應行業的要求了。
(3)畢業頂崗實習環節貫徹落實不到位,內容形式單元,影響學生實習積極性。
畢業頂崗實習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提高綜合職業素養的重要平臺。但是目前學校與校外實習基地之間主要靠教師個人或者同學聯系,這樣的校企合作關系不夠穩定和可靠,比較松散,在吸收實習生時,相關企業也是根據自身需求挑選學生,這會嚴重的影響實踐教學目標的實現。同時大多數實習工作以重復簡單的勞動為主,學生普遍感覺所學和所用不一致,沒有實習激情。
(4)師資力量難以滿足專業實踐教學的需要。
由于旅游管理專業的辦學歷史不長,我們的教師隊伍基本上是從學校走向學校的相關專業高校畢業生或者是文化課老師改行過來的,即使在工作后的業務培訓也基本上是由上級部門組織在高等院校里進行,但是旅游行業是一個快速發展的行業,專業領域的相關技術隨著社會行業的發展,每一天都在更新著。我們教師沒有在相關企業的工作經驗,常年在學校里埋頭教學,這就使我們自己的知識結構、專業技術水平離真正合格的行業技術人才隔了很大的距離。
二、破解旅游專業發展若干問題的對策
1.加強旅游專業引導推廣,結合時代發展,開設專業性強的特色班級。
針對中職旅游專業招生難,社會認同度低的難題,我們一方面要加強專業推廣,引導家長認同旅游業是一個具有發展潛力,特別鍛煉學生交際能力和拓展人脈的平臺,領會“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的道理。其次是根據社會發展,拓展思路,開設一些專業性強、社會熱度高的特色班級,例如空乘班、會展班、高爾夫班、茶藝班等,向專業化、精細化發展來滿足學生在對不同細化專業的需求,激發學生的專業興趣,學到真正的特長,成為“一專多能”的復合型人才,從而提高專業吸引力。
2.根據市場要求明確專業定位,建立以行業需求為導向,以綜合職業能力為本位的培養目標。
中職旅游專業主要是培養動手能力強,語言表達能力好,人際關系處理得當的旅游行業一線服務崗位和基層管理崗位,一個明確的要求就是專業理論方面的知識只要簡潔實用、夠用就行了,一定要具備專業技能和綜合職業能力。根據市場要求,我們應該培養具有綜合職業能力的旅游人,因此專業課程的設置要以綜合這職業能力為本位,突出職業針對性,激發學生專業學習興趣,體現旅游教育特色。在課程設置方面要聯系時代發展,強調實用性,更新課程內容,構建合理的課程結構。例如可以開設符合時代要求的會展旅游、電子商務旅游等新型課程。同時對以前的一些過于龐雜的課程進行整合,淡化學科界限,減少重復學習幾率,提高學習效率。
3.構建以任務為載體,以學生為本位實踐教學體系。
(1)解放思想,改變老一套以“學科體系”為中心的實踐教學模式,建立以“行動體系”為中心實踐教學模式。
學科體系關注一條主線,以知識理論為主線;注重知識的積累,注重知識的系統性。與實際應用聯系較少,學生很難把知識轉化為能力。行動體系課程從職業崗位需求出發,以職業活動和工作過程為導向,以任務為載體,以學生為本位,整合知識內容,既考慮到學生的職業崗位,又兼顧到學生今后的職業發展。
(2)聯系實際崗位要求,重組課程結構。
專業的課程體系設置要與旅游行業的實際工作環境同步,兼顧前瞻性,必須保證學生在學校學到的技能在和實際真實工作要求的技能同步。在專業基礎認知課程的前提下,加強專業實踐課的設置,延長實訓課程課時并提倡實訓課盡可能集中授課,避免蜻蜓點水,能夠學精學深。同時加強和相關企業的合作,邀請企業相關技術人才進校開展講座等指導工作,讓學生直接面對行業發展前沿,第一時間學到最新的行業知識,進而形成基礎與專業、校內與校外梯次布局的實訓基地,形成校內外相互補充的實踐教學體系。
(3)加強校外實習基地的建立,使學生的畢業頂崗實習更加規范到位。
旅游專業是一個實踐性很強的專業,學生三年級的校外頂崗實習時是培養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重要平臺,因此穩定的校外實習基地的建立相當重要。因此要發揮各種力量尋找盡可能多的合作企業,學校相關部門可以出面和酒店、旅行社、旅游景區等簽訂多邊合作協議,讓學生直接參與到不同工種的旅游行業實際工作中,增強專業教師、企業能工巧匠對學生實習的監控指導,讓學生更好的輪崗熟悉各細化的旅游市場業務、引導其職業發展方向。校企聯合一方面給學生提供實戰的場所,另一方面也給企業帶來生機和活力,從中發現和選拔人才。
三、結語
旅游業是一個快速發展的朝陽產業,在我們今后的生活中扮演者越來越重要的角色,這為我們中職旅游專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前景,雖然面對眾多困難,但只要我們改變解放思想、積極探索,創新教學模式,構建合理完整的課程體系和實踐教學體系,形成梯次完整的實驗實訓基地,就一定能夠開創中職旅游教學的新篇章。
參考文獻
[1]徐國慶.實踐導向職業教育課程研究[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4(7).
[2]王瑋.基于PBL的旅游專業教學新模式[M].旅游學刊,2005(4).
(作者單位:廣東東莞市經濟貿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