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丹蕾 張光輝
(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京政治學院江蘇南京210000)
全面深化改革進程中公平與效率辯證統一關系的思考
魏丹蕾張光輝
(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京政治學院江蘇南京210000)
改革發展搞得成功不成功,最終的判斷標準是人民是不是共同享受到了改革發展成果。當前改革進入深水區、攻堅期,經濟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愈發突出,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危險與日俱增。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黨中央提出“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顧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集中體現了我們黨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認識的深化,深刻揭示和把握了公平與效率的辯證關系,極大豐富了馬克思主義發展觀,為我們黨帶領全國人民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階段的偉大勝利,不斷開拓發展新境界,提供了強大思想武器。
公平效率辯證統一全面深化改革
理念是行動的先導,一定的發展實踐都是由一定的發展理念來引領的。在過去的三十多年里,中國是世界上經濟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GDP平均增速達9.83%。與此同時,時代的進步讓單方面追求效率、“唯GDP論英雄”的弊端逐漸顯現,首當其沖的就是忽視了經濟發展的根本目的。國家環??偩值慕y計資料顯示,中國經濟增長的GDP中,至少有18%是依靠資源和生態環境的“透支”獲得的,使得環境治理能力遠遠趕不上破壞速度,生態赤字逐漸擴大。十八大以來,生態“保衛戰”打響,一條條生態“紅線”、環保“高壓線”擲地有聲:環境優化經濟發展的“倒逼傳導機制”逐步形成,重點湖泊水環境綜合整治和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卓有成效,美麗鄉村建設在全國范圍有序推進。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盲目以犧牲環境為代價追求GDP增長,頻越生態環境保護雷池的做法,嚴重違背了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違反了辯證法的客觀要求。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堅持人民主體地位,以滿足人民群眾生態需求、維護人民群眾生態利益為目的,實現公平與效率的辯證統一,是黨對人民群眾迫切訴求的現實回應。
讓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集中體現,也是處理好公平與效率關系的落腳點?!鞍l展起來以后的問題不比發展時少”,改革開放初期,“把蛋糕做大”成為人們的追求;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人們則更加關注“如何分好蛋糕”。種種不公平的現象頻發,并不是改革本身的問題,而是制度機制還未充分發揮作用。全面深化改革進程中,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促進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更好的兼顧效率與公平等一系列舉措充分體現了“公平正義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征和內在要求”這一基本原理。
恩格斯說:“最能促進生產的是能使一切社會成員盡可能的全面發展、保持和運用自己能力的那種分配方式?!蔽覈洕l展的“蛋糕”不斷做大,但分配不公問題比較突出,共建共享原則,深刻體現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特征,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本原則。
“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是中國改革的重要策略和突破口,1993年11月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提出效率優先,兼顧公平。我國經過30多年市場化的經濟體制改革,經濟效率不斷提高,我國居民生活總體上已經達到小康水平,人民共享發展成果的獲得感顯著提升,這是與西方經濟學中的新自由主義學派有著本質區別的。哈耶克、弗里德曼等人站在大資本的立場上,主張效率絕對優先,強調機會公平,用“看不見的手”實現自由經營、自由競爭和生產要素的自由轉移。前者認為自由競爭會使收入差距過大,不利于整個社會福利的提高。后者則剛好相反,認為自由競爭的結果是經濟增長,利于解決貧困問題。作為歷史范疇的的公平分配不是一成不變的,其內涵外延也隨著時代的變換而變換。這就要求我們社會主義國家在實現經濟發展的同時,一定要注意公平與效率的統一?!盁o論黑貓白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蓖瑯拥?,無論公有制還是私有制,能夠促進經濟發展,并使得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都是新經濟發展有效途徑。
但由于市場機制的調節作用還不充分和完善,分配不公引起的收入差距過大問題也日益突出,基尼系數早已超過了國際公認的警戒線。實踐證明,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做法不能實現共同富裕。我國要從根本上解決收入分配不公這一問題,只能全面深化改革,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一方面,從實現手段上看,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有利于調動廣大人民積極性,使全體人民參與到經濟建設的過程中,讓人們擔負起共同推進經濟社會發展的責任。另一方面,從最終目標上看,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取得的成果,歸根到底都要由全體人民共享。
馬克思主義認為,社會公平問題是社會物質生產發展的產物,是客觀的存在,應以發展的觀點看待和處理公平與效率的辯證統一關系。改革開放初期,以包產到戶和聯產承包責任制為核心的市場激勵使中國經濟在20世紀80年代快速增長,一改計劃經濟體制經濟發展緩慢、效率低下的狀況。進入21世紀以來,經濟總量保持穩定增長,國民基礎設施建設較好,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與此同時,粗放型發展模式的弊端愈發明顯,城鄉收入分配差距、區域收入分配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過大制約著消費需求的增長。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依然突出?!俺醮畏峙浜驮俜峙涠家骖櫺屎凸?,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薄鞍迅母锓桨傅暮鹆砍浞终故境鰜?,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狈较驔Q定道路,以百姓之心為心,實現每個人自由而全面的發展,為持續深化改革,實現公平與效率的辯證統一指明了方向、確定了目標。
一是堅持創新發展理念,培育經濟增長新動力。階段的轉換表面上看是增長速度的換擋與調整,但本質則是增長動力的轉換與接續。供給側改革旨在調整經濟結構,使要素實現最優配置,提升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數量。經濟發展從需求端向供給端能夠最大程度的發揮合理經濟結構的優勢,避免以前不合理發展模式積聚問題的爆發,為經濟增長提供新動力,為解決社會問題奠定基礎。
二是堅持協調發展理念,實現社會發展新平衡。全面建成小康,重在“全面”。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促進經濟與社會協調發展,著力改變“一條腿長、一條腿短”的失衡問題,增加公共服務供給,用好“兩種資源”與“兩個市場”,為全面建成小康鋪墊基石。
三是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引領現代化新路徑。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相伴而來的,很多地方遭遇霧霾頻發、河流污染、生態脆弱等“卡脖子病”。綠色發展,是發展理念和方式的根本轉變。處理好發展與資源環境的關系成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也成為實現公平與效率的關鍵。
四是堅持開放發展理念,助力國際關系新格局。良好的國內發展環境離不開穩定的國際環境?!笆鍟r期”,我國仍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是我們黨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成功經驗,只有進一步開放,才能產生新壓力。對內開放要打破地區、行業之間的割據狀態,使生產要素更全面、更公平的在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領域內流動;對外開放要吸引外資,鼓勵出口,全面參與全球經濟合作。
五是堅持共享發展理念,提升發展水平新質量。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我國經濟發展的“蛋糕”不斷做大,但在共享改革發展成果上,還有不完善的地方。實施脫貧攻堅工程,保障城鎮低保人口基本生活,創造機會公平,讓更多的人參與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過程中,堅決防止出現“富者累巨萬,而貧食者糟糠”的現象。
D616
A
1007-9106(2016)09-0024-02
張光輝,男,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京政治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