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龍巖市永定區第三中學(364100)
陳初標 ●
?
試分析初中物理的教學改革
福建省龍巖市永定區第三中學(364100)
陳初標 ●
新課程的改革在我國教育行業內產生了不小的影響,義務教育對整個教育行業的體制、流程以及教學方式都注入了新鮮的血液.在初中物理的授課中也在不斷地根據教材進行教學改革,現今有關物理教學改革中所遇到的問題需要解決.本文就針對初中物理教學改革的必要性、重要作用以及幾點措施進行探討,以期為初中物理教學提供參考.
新課改;初中物理;教學改革;初中
我國的教育理念現狀處在一個比較尷尬的階段,在新舊觀念交疊的過程中,教育理念的革新成為當下很多學校需要推進的部分.經濟發展的同時,教育不能落后,教育的改革就是摒棄傳統的一些方式和觀念,在教學方面進行不斷地創新.在初中物理的教學中,針對教學改革,很多老師都做出了相應的改變,但還有很多老師對新課改的了解并不透徹.
(1)學習效率的實際要求.在初中生的學習生活中,初中物理的教學內容量大且難度高.即便按照相關的規定進行授課與講解,對于知識的掌握程度和學習效率也很難把控.現在很多初中學校的班級人數普遍較多,同時又存在課時偏少的情況.老師在日常的教學任務中很難控制教學質量.
(2)實踐動手能力的要求.在初中階段物理學習的能力有很大一部分是通過實驗學習的,在實踐的檢驗下對理論知識進行鞏固.實際情況卻大相徑庭,初中生的實驗環節安排過少、實驗觀念的不先進、實驗進程的不流暢以及實驗室條件、設備的不足,都給初中生培養物理實踐能力帶來了一定的阻力.
(3)提升探索能力的要求.物理本身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科學學科,但是在初中教育中,對于學生物理科學的掌握,基本圍繞在如何考取更高的分數上,而忽略了學生自我探索的能力.傳統的教育理念讓學生死記硬背公式等理論知識,這樣的教學方法對物理學習不僅沒有好處,還大大降低了學生對物理學習的興趣.
(4)自主學習能力的要求.傳統陳舊的教育方法就是,老師在上面講,學生在下面聽.這對學生來說極容易產生厭學的情緒,甚至很多同學因此會討厭物理這項學科.學生在被動接受知識的同時,并沒有進行嚴謹的思考,也沒有打下實踐基礎,因此傳統的教育理念不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
(1)建立科學探究小組.在初中物理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定律和概念,針對這些科學性強的概念.在進行教學時,需要讓學生不斷地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建立科學探討小組是教學改革非常重要的一個方法.物理學習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就是進行科學探究.科學探究可以幫助學生探究知識、對技能的獲得起到了很大的幫助作用.比如在掌握教材中歐姆定律這一課程時,先組織學生合理分組,回顧電流形成原因以及電阻的相關概念.某一導體,在其兩端,電壓從1伏增加到2伏,那通過導體自身的電流會增加么?是否可以得出一些推理結論,導體兩端的電壓有2伏,每個1伏都形成了電流,兩股電流交合在一起,電流就變大.如果導體兩端的電壓保持不變,把導體的電阻由6歐減小到3歐,通過它的電流又會怎樣呢?是否可以這樣推測:電阻減小了,對電流的阻礙作用小了,電流就大了.如何進行實驗的檢測,可以根據“控制變量法”.用控制變量法,探究小組把實驗涉及到的相關器材、準備電路、實驗步驟、實驗表格提前做好充分準備,回顧完成實驗的整個過程,由推理得出了歐姆定律.在物理學習中,除了歐姆定律以外,還有很多其它的定律,通過同樣的分組探究式學習都得以驗證出來.在這種充滿探究氛圍的學習環境中得到的相關知識,提高了學生學習的高效性.
(2)多開展生活中物理實踐的探討.對于物理學習,很多學生比較側重于概念學習,忽略了科學在現實生活中的使用.在學習生活中多結合生活實踐,對物理進行學習非常的高效,在教學改革的過程中也很有必要.舉一個生活中會涉及到的初中物理知識,一個舊的充電池,它具備供電的功能,但是由于長時間的磨損,正負極很難分辨.如果把電池放置在電器中進行使用,是否可行?有人會說不行,正負極的混淆可能會導致小型電器短路燒壞的故障.也會有人說可以,因為電池里還有電能,就會有可行的方法.針對這方法,學生需要自己去想解決的辦法,先對電池進行測試,通過小燈泡電路板可以完成這種測試,這樣便可以分辨電池的正負極兩端.
(3)一邊學一邊實驗的教學.邊學邊實驗的教學方式指的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對于書本上的內容進行一邊學習一邊實驗的教學組織形式.多角度的對課本內容進行可行性的實驗性探討,對于提高學生動手能力非常有幫助.
學做結合,對于物理知識的理解也更深刻,比如:在課本中對凸透鏡成鏡的規律的學習中,如學生自己進行探索,會耗費很長的時間.老師需要帶領學生合理的制定試驗計劃和步驟,確保在學習過程中順利完成實驗.
(4)推進創新意識.創新是一種能力,創新的基礎也是在大量的實踐活動中不斷積累的經驗延伸.舉一個實驗中的小例子,在電路的知識學習后,可以針對學生普遍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實驗,實驗可以分為幾部分進行設計.首先,學生通過連接一個電路,電路的要求可以調整燈泡的亮度;緊接著,通過電流表和電壓表進行實驗的檢驗;最后,對實驗進行假設,如果燈絲燒斷,電壓表還有示數顯示么?先猜想的方法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通過這個實驗,不僅利用實踐提出了問題,更創新地用了提出猜想的這一方法,激勵學生對形成原因進行探究.
在物理教學的改革中,把傳統側重概念的講解進行創新,增加實踐的機會與手段,在學習中反思,對于一些不容易理解的概念和規律進行立體講解,配合實驗的推進,就變得很容易掌握了.教育的改革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與時俱進的,在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下不斷地發生變化.中學物理的教學改革進程中,老師在整個過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除了對學生的教學改革需不斷地提升,對老師整體素質的提高也非常的重要.
[1]孫赫.初中物理教學存在的問題和對策[J].民營科技,2011,11:118.
[2]羅海東.關于初中物理高效課堂的探索與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14,25:209-210.
[3]拉巴次仁.當前提高初中物理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探析[J].才智,2012,32:89.
[4]吳純輝.提高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效率的路徑選擇[J].中國校外教育,2015,15:53.
G632
B
1008-0333(2016)29-007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