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華 王一川 河南省保險學會
?
保險學會在保險業發展中的作用淺析
常華王一川河南省保險學會
保險學會作為學術型研究機構的社會團體,雖然沒有直接參與保險企業的業務拓展與業務管理職能,但在促進保險行業整體發展進程中,卻發揮著不可替代的助力功能。
其主要職責是組織推動會員單位開展保險理論和實務研究及學術研究活動,交流科研成果;密切關注國內外各相關學術界及保險學會之間的聯系與合作;加強保險理論建設,辦好學會會刊,收集、整理相關保險資料;開展優秀學術論文、科研成果的評選活動,獎勵在保險理論和實務研究以及保險教學方面有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承辦有關部門委托或交辦的學術性工作,實現協會與學會的資源共享,為促進行業持續健康發展提供綜合性的智能服務。
(一)保險學會對保險業的熱點、難點分析,提高了行業發展的科學性
保險學會作為把控宏觀方向的具體踐行者,在促進保險行業發展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宏觀指導微觀,微觀檢驗宏觀,宏觀決定成敗,微觀決定效果,兩者間是相輔相成“線條”式的“裙帶”關系。實踐證明,任何一個行業的發展,都離不開理論做指導,可以說沒有理論的指導,只能盲目地前行,其效果是平庸的,也是違背科學發展規律的。保險行業也不例外,多年來,保險學會在業務發展、經營管理、風險防范、人力資源、產品開發、信息技術推進等多方面發揮了指航引路的作用。
以河南保險學會為例,2014年以來,該學會積極與當地保監局、當地高校等聯手,針對河南的醫療責任保險存在的問題、產險市場競爭問題、保險經營全過程的消費者權益保護問題、產險公司人力資源管理問題、保險業司法案件風險防控等熱點難點問題進行認真而深入的調查研究,寫出了大量詳實有據的深度理論文章,稿件涵蓋了問題現狀、形成的主要原因,解決的有效方法與宏觀科學建議等,為謀劃當地保險業的科學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智力支撐。
(二)對行業發展進行經驗性總結推動了行業發展由單一性向多元化轉變,實現行業成果的資源整合與資源共享
保險業的發展在我國還很短暫,保險制度還很不健全,與國外保險業發達的國家相比,可以說是剛剛起步,學習與汲取外國保險業先進的拓展與管理經驗是很有必要的。學習借鑒發展創新,是保險學會的職責擔當。近年來,保險學會作為保險業的學術研究社團組織,在“外引內聯”助推行業發展方面,起到了“航標”的指路作用。一是大力學習國外保險發展管理經驗,走“外引”發展之路。通過學習國外保險發展管理經驗,緊密結合當地實際,進行業務拓展與經營管理的多方位融合,逐步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保險業發展之路。例如,我國壽險業發展引進國外的保險營銷機制,不但加速了我國保險業的發展,而且也增強了我國保險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實力。再如,在我國農業保險發展方面,積極引進歐美日等國家的農業保險承保與理賠方法,緊密結合我國區域特性,實施農業保險綜合布局,取得了風險防控的卓越成效,對穩定我國的農業發展、糧食生產起到了“固本生津”的作用。二是認真總結行業發展經驗,走“內聯互動”之路,為促進行業整體發展服務。作為“陽光行業”的保險業,在發展過程中出現許多問題。保險學會在充分的情況調研與分析后,會提出較為理性而科學的解決方略,為行業的發展格局出謀劃策。針對行業發展過程中創造積累的一些典型性經驗,學會也會站在行業整體發展的角度去審視,并考慮這些經驗信息的推廣會給行業發展帶來的效率、局面與效益,這些都需要進行科學評估之后,做出正確抉擇。例如,河南商業保險公司積極參與當地政府主辦的城鎮居民醫療保險、農村新型合作醫療保險以及城鎮職工、農村居民大病醫療保險等項目,在新鄉市開展新農合項目,運用“政府組織引導,職能部門監督管理,中國人壽承辦業務,定點醫療機構提供服務”的管辦分離運行機制,其效果顯著,被稱為“新鄉模式”;在洛陽市推行“一分二合三統”的獨具洛陽特色的業務經辦模式(“一分”即實行“管辦分離”管理模式,“二合”即整合經辦資源、聯合防范風險,“三統”即統一管理軟件、統一審核標準、統一結算支付),均實現了政府滿意、參保群眾滿意、醫療機構滿意、經辦保險公司滿意的良好社會效果,并且,“洛陽模式”為全國商業保險經辦醫療保險服務積累了成功經驗。鄭州市的新農合經辦業務,創造出的“政府主導、管辦分離、部門監督、托管服務”的“鄭州新農合經辦管理模式”,呈現出了“群眾得實惠、政府得民心、衛生得發展”的良好效果,得到國務院、衛生部與保監會等有關領導的高度關注。這些創新舉措突破了行業發展的局限性,實現了由單一性向多元化的轉變,使行業成果等資源進一步整合與共享。
(三)對行業間的協調作用促進了行業間的溝通與交流,實現了行業的互動共進
保險學會不但是理論學術研究的實施者,也是保險行業發展的探索者、維護行業規范運行的倡導者,在促進保險行業的健康發展過程中,不但起到了“扁鵲把脈,處方治病”的功用,而且還成為行業間的紐帶與橋梁,在為行業間牽線搭橋、坦誠溝通、互動交流等方面,發揮著極其重要的協調功能。
1.協調功能日益突出。社會在進步,時代在變遷,形勢在變化,保險業的發展也隨著社會的變革而不斷地推陳出新,運行體制也在隨著形勢發展而發生著急劇的變化。面對新的形勢,保險學會也在積極探索尋求新形勢變換下的服務之策。針對會員間錯綜復雜的并列式機構的縱向延伸,在市場競爭、商品宣傳、產品銷售、業務開發、團隊管理、績效考核、理賠服務等多領域可能出現與市場監管及市場發展不匹配、不協調的現象。市場是廣闊的,保險市場的開發潛力也是巨大的。那么如何解決與規范這些市場發展出現的問題,保險學會就要充分利用獨特的思維方式與敏銳的洞察力,及時發現在市場發展過程中跳出的與市場發展不協調的音符,積極做好有理有據的證據固定工作,特別是對普遍存在的共性問題,要及時召集會員單位會議,通過協調方式來消除在保險市場發展中出現的各類問題,以保證市場公平有序、和諧健康的發展。
2.溝通交流至關重要。溝通交流是化解各類矛盾與糾紛的有效形式。我國民間素有“同行是冤家”之說,是說同業之間難免會出現各類糾結性問題。為避免這些問題,保險學會可以定期組織召開會員單位聯誼會,通過發布具有針對性的命題討論形式,做到有的放矢,提高會員單位的警覺意識,以達到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效果。同時,通過這種定期的座談、溝通與交流,會產生一種友誼之情、信任姿態,從而達到互助互利、互利共勉、互勉互助、互助共進的目的,使保險業能夠持續、健康、協調發展。
(四)對行業的宣傳職能提升了保險行業的社會品牌,實現了業務發展的廣鋪墊
保險學會不僅是一個學術研究團體,擔負著理論研究、經驗總結、技術推廣,輿情研判和參謀助手以及科學決策等職能,同時也是一個中間協調單位,擔負著會員之間的新技術流轉、嫁接后對成效的檢測,會員之間出現對峙問題時的協調等,同時也擔負著對行業品牌整體宣傳提升的功能。為提升行業的品牌效果,作為學會,一可以采取舉辦高峰論壇的形式,來提升保險行業的品牌影響力。被邀請參加高峰論壇的專家、學者均在社會上具有較高的社會影響力,通過這些專家的涉足,很容易吸引社會公眾的眼球,走進社會大眾視野,達到提升保險業的品牌效果。同時,通過這種形式,也提升全行業的理論水平,通過理論的不斷滲透,來開啟行業高管人員的思維觀念,在提供宏觀性指導的前提下,帶動微觀實踐,從而為實現行業的持續性穩健發展打下根基。二可以積極組織會員單位參與金融單位舉辦的各種推介會、項目對接會與財富論壇等,通過與金融主辦單位的對接,積極組織會員單位參與其中,來提升保險行業的社會認知度,讓公眾了解保險、認識保險與購買保險,實現由“形”向“動”的轉化。三可以通過與當地社科聯、金融學會等機構聯手,對行業內在業務拓展、經營管理、風險防范等領域取得的好經驗、創新的好方法進行總結與推薦,通過這些媒介的擴散來提升行業品牌與轉化速度,從而提高行業宣傳效果。四可以通過主辦學術會刊,來擴大行業的社會影響面。要充分發揮學會會刊的橋梁紐帶作用,積極創新辦刊形式,為行業提供廣闊的輿論宣傳陣地。可以根據讀者需求及市場變化,不斷調整會刊欄目設置,在會員單位辦刊、市場發展謀劃這一原則下,切實辦好學會的會刊工作。也可以采取向政府部門贈送會刊的形式,來加速各級領導對保險業的了解,特別是保險“新國十條”出臺后,黨中央、國務院相繼出臺的很多重大方針決策,可以通過會刊的傳輸形式,讓有關政府部門的領導了解保險業新政,為支持保險業發展提供更高的關注度與支持力。總之,這些方式方法都將為提升行業影響力、社會美譽度,實現業務發展的廣鋪墊,產生積極的重要影響。
保險學會是在行業發展過程中應時而生的產物。因為行業的發展是隨著市場環境的變化、政策法規的出臺、商品結構的不斷更新以及市場競爭主題的不斷增多等諸多因素的影響而不斷變化著的。在不斷變化的發展形勢中,正確認識與準確把握行業發展脈膊,洞察市場風云變幻,總結行業發展成就,這些都賦予了保險學會新的使命與新的任務,這就要求學會工作不但要有前沿性,而且還必須具有科學性與行業發展的指導性。保險“新國十條”的出臺,為我國保險業發展繪就了宏偉藍圖,提出了“到2020年,基本建成保障全面、功能完善、安全穩健、誠信規范,具有較強服務能力、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與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相適應的現代保險服務業,努力由保險大國向保險強國轉變”這一宏大目標。保險學會要始終站在時代的高度、市場的前沿,密切關注行業發展,關注市場動向,深入做好調查研究工作,認真剖析在行業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及時總結行業發展中創造出的新成果、新經驗,積極為保險行業的科學穩健發展謀劃大服務、大格局。SI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