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祎
淺析微信偽健康信息傳播中的“冰山”表達
□王祎
偽健康信息的傳播廣度、深度以及社會負影響力在微信的不斷發(fā)展中被指數級放大。本文通過舉例分析,明確語義障礙類偽健康信息的特點,提出要增強受眾的辨識能力,提高媒介素養(yǎng)水平,從而凈化微信朋友圈的偽健康信息傳播,促進微信更快更好地發(fā)展。
微信;偽健康信息;語義障礙
微信作為當下最為普及的傳播媒介,打破了傳統媒介的話語壟斷格局,將個體的資訊發(fā)布和信息自主置于中心地位,公眾的輿論空間得到進一步延伸和釋放。但同時,未經證實的偽信息的傳播廣度、深度以及負影響力也在不斷分享的過程中被指數級放大。《中國新媒體發(fā)展報告(2015)》指出,微信傳播中,“健康信息因其與受眾生活的貼近性而得到了相對時政、娛樂、科技等信息相比更高的關注度”。①但其中諸如“微波爐輻射會致癌”“小龍蝦是吃垃圾長大的蟲子”等在微信被大家高頻轉發(fā)、分享的信息,均已被專家證實是偽信息。
這類偽信息的普遍特點是利用人們在信息傳播中所使用符號自身的局限性,把符號表現出來的概念當作對象全部,傳播者往往不傳達完整的事實真相,只表達事實的某個方面,好比“一角見冰山”。一些不法分子或商家利用這種隱蔽性較強的“冰山”表達,發(fā)布、傳播偽健康信息,依托朋友圈多年建立起的“信任”,通過“帶著關心愛護”的轉發(fā)和分享,擴大偽信息影響范圍,從中獲取個人利益,打著“微健康”之名行著“偽健康”之實。
朋友圈曾經非常流行的“臧牦牛干,富含蛋白質、鈣、磷、血紅蛋白等多種人體必需的營養(yǎng)素”“40歲以上女性必補膠原蛋白”“酵素健康減肥”……通常在神乎其神的介紹后配以“專家研究”和“體驗者現身說法”,有些受眾就會相信這些營養(yǎng)品的神奇效果甚至還在朋友圈免費宣傳。但當我們用科學的態(tài)度重審這些“看起來很有道理”的介紹時,就會發(fā)現其是有目的的推銷。維持人體正常運轉,需要許多物質,但“人體必需”跟“需要補充”是兩碼事。“膠原蛋白和各種酶(即‘酵素’)這類營養(yǎng)物質須人體通過某些食物的消化分解自己產生才有用,直接吃進來并沒有用”②;而“脂肪、碳水化合物、磷、氯、鈉等物質在正常飲食條件下不會缺乏”③。所以說通過某種食物含有多少“人體必需的物質”來顯示它有多“健康”,完全是利用語義障礙做虛假營銷。
當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越來越多,“三高”人群數量逐年升高,微信中的“生活無糖論”便被受眾推上了關注熱榜。可是所謂的“無糖”不過是傳播者利用語義障礙設置的一個文字游戲。“無糖論”推薦的所謂“無糖健康食品”雖然不含蔗糖,但是麥芽糖、糊精、玉米糖漿等水解淀粉卻并不見少,而這幾種物質在升高血糖、血脂方面的速度著實不可小覷。
近幾年癌癥的高發(fā)與高危促進了大批“癌癥衛(wèi)士”的出現,“檸檬是治療癌癥的良藥”“飯后吃梨可大量排出體內癌物質”“熟紅薯防癌抗癌”……經科學研究證明并沒有真正的“抗癌食品”。只是某種食物在長期食用足夠量之后,會使某種癌細胞生成風險會相對降低,傳播者夸大了整個事實。目前所說的所有“癌癥衛(wèi)士”都沒有來自實驗室或動物實驗的準確結果,嚴謹的科學機構不會推薦任何特定的抗癌食品,受眾一定要保持“眼睛雪亮”,看穿虛假“衛(wèi)士”的“虛皮囊”。
在朋友圈高頻分享“宮頸糜爛是很嚴重的婦科病”后的很長一段時間,我們經常能夠在女性病治療相關的電視廣告、醫(yī)院的宣傳海報上的顯著位置看到“主治宮頸糜爛”等字眼;也能經常見到有的患者為了治療宮頸糜爛,輾轉全國各地。但是2008年出版的《婦產科學》曾建議取消“宮頸糜爛”病名,以“宮頸柱狀上皮異位”生理現象代之。科學多次證明“宮頸糜爛是生理性改變,本質上是雌激素水平高引起的柱狀上皮外移,絕經后雌激素水平下降也就會恢復光滑”,④其實就像長幾個青春痘一樣根本不用治療。根本不是嚴重問題的“生理現象”被以偏概全、夸張誤導傳播后,令很多婦女的心理壓力太大,甚至變成了“心病”。可見偽健康信息著實害人不淺。
我們每天都關注的微信健康信息總有些內容通過符號的巧妙組合,讓我們無法了解事實全部而走入誤區(qū),造成認知錯誤的同時還有可能帶來身體、精神健康的負面影響,因此我們需盡量避免、減少微信傳播中語義障礙的發(fā)生。
一方面?zhèn)鞑フ咴诎l(fā)布健康信息的過程中,要尊重客觀事實,謹慎周密地傳達信息的全部概念,強化自身的道德自律性和社會責任意識,從源頭上掃除語義障礙得以形成的條件。另一方面,受傳者在接受、轉發(fā)、分享健康信息過程中,要加強對信息的語義障礙辨別能力,多方面多角度審核信息來源,帶著懷疑、求證的態(tài)度閱讀,不能根據已有常識及信息字面意思想當然地理解。自媒體時代,受傳者在轉發(fā)信息過程中又是間接傳播者,因此加強自身對信息的辨別能力也是清除語義溝通障礙、阻止虛假信息進一步傳播、降低微信健康傳播消極影響的關鍵一環(huán)。
注釋:
①尹韻公.中國新媒體發(fā)展報告(2010)[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
②茍明.“酵素減肥”不可信[J].消費指南,2015(9):20-21.
③宋克明.不健康飲食和中餐的科學普及[C];亞太地區(qū)媒體與科技和社會發(fā)展研討會,2006.
④陸春雪,杜麗敏,張淑蘭,李娜.宮頸糜爛與宮頸癌及宮頸上皮內瘤變關系的臨床研究[C].全國子宮頸癌暨湖北省婦科腫瘤專業(yè)委員會第五次婦科腫瘤學術會議論文匯編,2006.
(作者系吉林大學文學院2015級新聞與傳播碩士研究生)
本文由吉林大學研究生工作部資助,課題為“微信健康養(yǎng)生流言內容分析探究”(編號20161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