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圓圓
(蘇州工業園區方洲小學,江蘇 蘇州 215028)
生本:為有效教學而教
◎陳圓圓
(蘇州工業園區方洲小學,江蘇 蘇州 215028)
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的實質就是通過教學活動,促進和加速數學知識技能的學習與思想方法的掌握,促進學生能力的提高和思維的發展,同時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數學認知結構,為學生終身的數學實踐活動奠定基礎.在日常的數學教學過程中,具體可從以下五個方面著手指導:
數學教學必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使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學習和理解數學,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例如:在進行“年、月、日”教學后,出這樣一道思考題:爸爸去外地出差,王琳在家一天天的數日子,等著他快點回來.兩個月后,爸爸回來了,猜猜王琳一共數了多少天?這里就要結合生活實際,考慮到鄰近兩個月有可能出現的幾種情況,答案也是多樣化的.
通過聯系實際,讓學生從生活中學,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解題的技巧,培養學生根據實際情況來解決問題的能力.
心理學研究認為,兒童的認知始于動作.在教學中,教師要提供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凡是學生能做的事情都讓學生自己去做,教師不要包辦代替.而學生不會做的事情要教學生去做,要教給他們正確的方法,告訴他們怎樣做,然后,讓他們自己動手去做.孩子正是在他們自己的實踐中不斷磨煉而發展的.
在教學“兩位數乘一位數(進位)”時,例題為每盒水彩筆48枝,2盒一共有多少枝?學生列出算式:48×2.根據乘法的算理,寫成48+48,從舊知遷移到新知,每個數位上計算過程都很清晰.所以在試教時,我嘗試沒有請學生用小棒演示,而是讓學生舉手回答,課堂氣氛很活躍,學生對于算理也是說得頭頭是道.但作業效果卻不令人滿意,比如算26×3,十位上的算法出現了多樣化,有2+1=3,有(1+3)×2=8,有2+3=5,也有2+3+1=6.從作業反映的情況來看,有些學生對十位上的計算方法是模糊的.他只是記住了要加上進位的數,但是怎么加,先算什么還是印象不深刻.看來,直觀手段不但需要,而且很有必要.于是在后面教學中,我還是讓孩子們擺小棒,讓學生自己直觀地看到每一行有幾捆有幾根,演示先把單根與單根合起來,由10根變成一捆,再捆與捆合起來的過程,讓學生理解乘法豎式里十位上要“先乘后加”更為深刻.最終學生的作業中只有1個人錯.
著名數學家波利亞認為:“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都是由自己去發現,因為這種發現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內在規律、性質和聯系.”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必須引導學生自己去觀察、去思考、去發現,讓學生嘗試探索成功的喜悅,學會求知.
在教學二年級下冊“三位數加三位數(不進位)”時,根據各年級借書情況的統計表,計算二年級和三年級一共借書多少本(已知二年級借書143本,三年級借書126本)?學生很快列出算式:143+126.由于孩子都有計算經驗,有自己的想法.于是,我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共收集到了四種算法:
(1)1+1=2,4+2=6,3+6=9.
(2)1+1=2,2個百;4+2=6,6個十;3+6=9,9個一.
(3)100+100=200,40+20=60,3+6=9.
(4)豎式計算.
這四種算法是孩子智慧的結合,第一種算法需要解釋每個數字的含義,第二種算法比第一種更到位更易懂,而第三種算法寫得極有數學味,第四種是要新授的筆算方法.正是由于老師對學生的信任,出于孩子有了計算經驗的積累,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做,讓他們成為學習的主人.
以激勵學生個體自主學習,調整學習群體交往行為,引起學生心理共鳴的交往為重點,自主參與,合作學習,共同提高是自主—交往式教學的基本特征.教師在教學中要讓學生在探索過程中形成自己對數學的理解,在與他人交流過程中逐漸完善自己的想法,使學生在學習中既發揮個體作用,又發揮群體效應.
在具體教學實踐中,交流的時機可以是:(一)在教師提問后,表達自己對這個問題的想法,然后教師有針對性地點評;(二)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每個人可以向學習伙伴交流所得所悟;(三)在小組合作學習結束后,以小組代表的身份,向教師和其他小組匯報交流本組探究結果;(四)在課末,可以讓學生對本節課所學知識和數學思想方法進行小結,也可以讓學生提出自己學習本節知識中存在的疑惑之處,以求得師生的幫助.
現代認知心理學認為:“學習是認知結構的組建.”學習數學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整理知識、內化知識,進而形成良好的知識結構的過程.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整理知識,構建合理有序的知識結構,能使學生學會一些學習數學的思想方法.如:在每堂課的最后留幾分鐘,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歸納小結,整理所學內容.鼓勵學生在學完每一單元后,自己歸納學習要點、自編復習提綱,并在班級交流評比.比如:當學完了“平面圖形”這一單元時,可以引導學生制作一張圖形特征表,總結歸納不同平面圖形的特征及相關的計算公式(如周長、面積等).這樣,不僅克服了單一的作業形式,而且有助于學生系統地構建知識體系,提高學習和概括能力.
有效教學是無止境的,對比傳統的教學模式,能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充分發揮自身的參與性、積極性,切身感受主體參與的樂趣.相信如果能夠堅持下去,在有效教學的道路上繼續探索,不論是對個人的成長還是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其意義都將是深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