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永泰
(云南省保山市龍陵縣象達鎮赧灑小學,云南 保山 678304)
學用結合,建構生活化數學課堂
◎錢永泰
(云南省保山市龍陵縣象達鎮赧灑小學,云南 保山 678304)
作為一名小學教師,筆者多年來立足教學課堂,深入進行課改探索,為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做出了自己的努力.本文中,筆者以人教版小學數學為例,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從體驗教學、情境創設、課外實踐等幾個方面展開論述,見識淺陋,敬請諸位指教.
生活化;小學數學;教學策略
在小學的教學科目里,數學一直是教學的難點和重點.小學生的年齡層次偏低,邏輯思維沒有得到全方位的提高和培養,基本的數學思維還沒有形成,但數學又離不開邏輯性的思考和知識框架的搭建,這一矛盾就造成了學生在知識理解上的門檻,讓學生對數學失去興趣,產生厭煩情緒.因此,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一定要注重方式方法,將多種教學資源有機組合,以生活化為切入點,盡可能地降低學生的接受門檻.那么,如何在日常教學過程中,進行生活化數學的建構呢?
小學生相對而言自我控制能力較差,在課堂上注意力難以保持長時間的集中,教師如果在課堂導入的過程中,不能很好地抓住學生的興趣點,引起學生的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效果往往就會不盡如人意.對學生而言,如果將課本中抽象的知識與生活中常見的事例進行結合,讓學生擺脫對數學慣有的枯燥、抽象的印象,必然能讓學生眼前一亮,從而達到良好的課堂引入效果.
例如,在人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圓柱與圓錐”這一課中,我在充分研究了教材之后發現,如果能夠借助學生原有的生活體驗,使圓柱與之匹配,必然能夠讓學生很快地理解了圓柱的概念,化抽象為具體,因此,我進行了這樣的嘗試.課堂開始之前,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先向學生展示一些圓柱形的建筑物、日常生活用品等,讓學生主動進行觀察,然后拋出問題:這些東西都有什么共同點呢?學生紛紛表示,這些物品都有弧度,都跟柱子一樣.教師便借機向學生講授圓柱體的概念.為了讓學生能夠進一步理解圓柱體的組成,教師可以拿出一沓長方形卡紙,讓學生用鉛筆貼住一邊,然后轉動鉛筆,觀察得出來的卡紙的形狀.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從另一個角度認識到了圓柱體,直觀感受到了長方形的長、寬、高與圓柱體的關系,很快就接受了課本上關于圓柱體的一系列公式,教學效率大大提高.
通過結合學生的生活體驗進行課堂導入,能夠在極大程度上避免學生的抗拒心理,拉近學生與數學的距離,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中主動獲取知識.數學的教學應當是現實的,是有意義的,是能夠在生活中得到印證的,結合生活體驗的課堂導入模式,很好地踐行了這個教學理念.
數學從生活中來,也必然要到生活中去,如果數學不能夠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那就變成了空中樓閣,失去了根基與意義.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人為地為學生創設知識應用的情境,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和建模意識,讓學生養成良好的數學應用習慣.
例如,在六年級下冊的“綜合應用:自行車里的數學”這一教學模塊中,就可以進行這樣的課堂設計.教師在上課前,先給學生播放一段自行車前進的視頻,然后讓學生自由結組進行探討:自行車蹬一圈的話,究竟能夠走多遠?有的學生表示,可以直接在地上進行測量,但馬上就遭到了很多學生的反駁,說這樣測量誤差很大.這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建立這樣一個公式:后齒輪轉的圈數×后齒輪的齒數=前齒輪轉的圈數×前齒輪的齒數,避免學生進入探討兩個車輪是否相同的誤區.在學生討論一段時間之后,教師再通過提問的方式,逐步引導學生建立:一圈自行車前進的距離=車輪的周長×(前齒輪的齒數∶后齒輪的齒數)這樣的數學模型,讓學生收集數據,按照模型進行計算和求證.
通過這樣的設計,學生初步感受到模型的意義,也領悟到數學在生活中的實際意義,從而引發更深一層的對數學的熱愛,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知識是從實踐中產生的,如果教師把教學空間束縛在教室里,只是讓學生死記硬背,必然是不科學的,也達不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如果結合生活中的實踐,讓學生進行數學應用,必然能極大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例如,在人教版小學數學“百分數(二)”這一章節的教學過程中,就可以有這樣的教學思路.為了讓學生盡快理解百分數,教師可以引入折扣、成數、稅率和利息的概念,讓學生結合具體的案例進行實際應用和計算.比如在折扣實踐上,教師可以讓學生到商店里去詢問商品的折扣情況和原始價格,并進行計算.在實踐過程中發現,很多學生將九折理解為原價減去十分之九而并不是原價的90%,教師可以及時糾正,并順勢拋出問題,那如果購買一件九折的商品,消費者可以節約多少錢呢?這些錢占原價的百分之幾呢?這樣,學生對百分數的理解就得到了進一步的深化.最終,教師可以給學生指出在以上教學過程中,學生所有的計算過程,其實質就是求“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這樣一個問題.這樣,學生不僅對百分數理解透徹,也掌握了“原價×折扣=現價”這一極具應用意義的公式,一舉多得.
通過課外實踐活動進行數學應用的強化,是對學生能動性的最大限度發揮,能夠讓學生在自主活動中鞏固已有的知識體系,讓學生真正明白所學知識的框架和思路,從而以一個更高的視角,來進行日常教學任務的學習,從而降低知識的理解難度.
當然,在小學數學的教學課堂上,進行生活化課堂的構建必須要建立在課堂教學內容的基礎上,不管運用怎樣的形式進行教學設計,都必須實現與教學文本的充分對接,避免讓課堂教學形式化,教師應當在教學大綱和課改精神的指導下,不斷進行小學數學教學多元化的探索,努力實現教學資源的特色運用,努力打造高效的數學教學課堂,努力回歸小學教學的實質.
[1]呂秀俊.對新課標下小學數學生活化的探究[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2010(3).
[2]溫從虎.小學課堂教學生活化的探究[J].小學教學參考,20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