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利經濟研究會成立35周年回顧與展望
陳獻
(中國水利經濟研究會秘書長)
1980年11月,由我國著名經濟學家于光遠倡導,并經水利部原部長錢正英等領導批示,我會在湖北省丹江口市成立。今年是水經會成立35周年,回顧發展歷程,總結工作與經驗,展望發展前景,對謀劃水經會未來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受第八屆理事會的委托,我向大會作水經會35年工作回顧總結與下一步工作展望。
一、水經會35年工作回顧
我會是在我國改革開放初期成立的,35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水利改革進程的不斷推進,我會也在不斷調整完善發展思路和工作重點,適應不同時期水利工作方針和理念,緊緊圍繞當時的水利中心工作,聚焦重大問題,開展了大量的理論探討與系列實踐研究;積極搭建溝通交流的平臺,努力拓展工作空間和服務領域,面向行業、社會和廣大會員,做好支撐、咨詢和服務工作;建立健全各流域和地方水利經濟研究會(或專業委員會),圍繞本流域、本地區水利經濟做了大量研究、研討與培訓工作;不斷完善學會組織管理體系和運行管理機制,全面提升學會綜合管理能力和服務能力。
(一)服務水利中心工作,開展水利經濟研究
一是圍繞水利建設項目評價開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組織編寫了《水利經濟計算規范(SD139-85)》《水利建設項目經濟評價規范(SL72-94)》,開展了“水利建設項目社會評價研究”,編著出版了《水利建設項目社會評價指南》和《水利建設項目后評價理論與方法》,對開展水利建設項目后評價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導作用。
二是開展了水利重大課題研究。與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聯合開展了“城鎮化、工業化進程中農業用水保障對策研究”,成果為完善我國農業用水保障政策提供了重要參考。與清華大學、北京市水科學技術研究院聯合開展了“城市雨洪資源利用現狀、問題及對策研究”,成果對制定城市雨洪資源綜合利用政策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三是開展了水利工程投入產出有關問題系列研究。以樞紐工程、調水工程、灌溉工程為研究對象,分析了不同類型水利工程運行存在的問題、投入產出影響因素,研究設計了投入產出優化方案并開展實證分析,提出了促進工程良性運行的政策措施,為優化水利工程項目前期工作提供了較好的參考。
四是開展了水利立法后評估、績效評價等研究。包括“《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專項規劃》實施后評估”、“移民條例實施后評估”等項目,成果對有關部門和單位的工作起到了良好的參考作用。近期,受部財務司委托,正在開展2013年度江蘇省中央財政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專項資金、陜西省國家水土保持重點建設工程補助專項資金的績效試評價工作,組織專家完成兩個專項資金績效的實地核驗,正在編寫績效試評價報告??冃г囋u價工作不僅為正式出臺《中央財政水利專項資金績效評價管理暫行辦法》提供支撐,而且為今后開展中央財政水利專項資金績效評價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礎。
五是圍繞水利熱點難點問題開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在水權方面開展了“水權流轉情況跟蹤調查研究”“漳河流域水權交易平臺建設框架制訂”等研究;在水利立法方面,開展了“《取水權轉讓管理辦法》立法研究”“今后10年水利立法思路和目標要求”等研究;在水行政執法方面,開展了“水利綜合執法情況調研及評估”“水行政執法辦案規程研究”等研究;在小型水利工程管理方面,開展了“小型水庫管護模式研究”“小型水利工程投入與建后管護機制研究”等;還開展了“赤峰市林西東臺子水庫社會穩定風險分析和評估”“呼倫貝爾市水生態文明試點方案編制”等新領域的研究。通過開展一系列相關水利熱點問題研究,形成了一批有價值的研究成果。
(二)服務廣大會員,努力做好學術交流和宣傳培訓
一是搭建國內外學術交流平臺,開展學術研討。圍繞水利建設項目投融資與后評價、水權水價和水市場、水資源管理與保護、水利工程建設與管理、水利現代化、水生態文明等主題,組織開展了60余次研討會,累計參會人數4 000余人次,對宣傳水利經濟理論、總結推廣水利改革經驗起到了良好的推進作用。邀請美國、德國等國際專家來國內開展水利經濟有關問題講座,同時組織國內專家赴法國、澳大利亞等國家考察。2011年以來,與我國臺灣地區有關機構和單位開展了多次互訪交流活動,促進了海峽兩岸水利政策研究工作交流。
二是精心組織師資,組織業務培訓。圍繞水價、水利工程綜合效益、基層水政水資源執法、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等,組織了50余期各類培訓,參培人員累計達6 000多人次,對提升水利干部職工業務水平起到了較好的促進作用。
(三)圍繞重大問題,深入開展專題調研
一是開展用經濟辦法辦水利有關問題調研。提出的新建水利工程由各受益單位分擔投資、收取水資源費用于開發水資源、受益區給予淹沒區和受損區補償等建議,為后來一系列的水利改革政策的出臺奠定了理論基礎。
二是開展太湖水污染問題調研。調查了解了造成太湖藍藻爆發的來龍去脈,提出了解決太湖水污染的建議,形成的調研報告得到時任總理溫家寶同志的重要批示,從而推進“三湖”治理納入國家重要議事日程。
三是開展黃河調水調沙調研??偨Y了調水調沙的做法和經驗,分析了調水調沙對深入治黃的啟示,對解決黃河泥沙問題提出了建議,形成的調研報告得到時任總理溫家寶同志的批示。
四是開展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專項規劃實施情況專題調研??偨Y分析了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作的經驗、成效與主要問題,完成全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回頭看”材料匯編整理,并協助完成有關文件的起草,較好支撐了部有關司局的工作。
此外,還參與了水行政執法和《水法》實施情況、水利現代化建設試點、水生態文明試點城市建設、水利風景區建設等一系列專題調研活動,形成的調研報告為上級領導決策、部有關司局和單位的工作開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撐。
(四)常抓能力建設,不斷提升管理水平
一是健全學會組織機構,加強組織管理。按照國家有關社團組織管理的要求,不斷完善學會章程,定期召開會員代表大會,截至目前選舉產生了八屆理事會。
二是建立健全規章制度,規范日常管理。不斷健全辦事機構內設部門設置和職責分工,加強辦事機構管理制度建設,包括制訂、修訂財務管理、人事管理、會議管理、公文管理、檔案管理等內部管理制度。
三是健全學會宣傳媒介,促進交流。會刊《水利經濟》雜志創刊于1983年7月,已累計出版163期;2002年我會開始發行學會簡報,已累計發行百余期;2004年學會網站開辦,2014年網站完成改版;《水利經濟》期刊網站全面建成。形成了“兩網一刊一簡報”的宣傳媒介,在宣傳水利經濟研究、普及水利經濟知識、促進學術交流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上述成績的取得,與歷屆部領導的關懷、張季農和綦連安等老領導的具體領導、部有關司局和單位的支持幫助以及廣大理事和會員的共同努力是分不開的。當然,與其他社團相比,我們的工作也還存在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現在:與理事和會員的聯系不夠緊密,廣大理事和會員主動參與學會工作的積極性尚未充分調動;研究領域較為分散,水利經濟研究特色尚不突出,系列化、持續性的研究較少;學會可持續發展能力有待進一步提升,學會發展的組織建設和管理措施有待進一步改善和加強;學會經濟基礎薄弱,缺乏穩定的經費來源渠道。這些問題的產生,有些是受大環境影響,水利作為公益性、基礎性產業,水利經濟在一段時間內受重視不夠,一定程度影響了學會的發展;有些是自身能力不足造成的,如專業人才較少,水利經濟研究的優勢沒有得到體現,學會運行管理機制不夠完善,業務活動特色和影響不明顯。
二、下一步工作展望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黨中央提出了“四個全面”的戰略布局,全面深化改革形勢日新月異,全面推進行政體制改革積極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加快,要求社團組織在社會治理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在水利改革發展方面,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新時期治水思路。全面深化水利改革創新,全面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全面推進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和農村飲水安全工作,全面推進依法治水管水進程,大力加強水利智庫建設等,都對水利經濟研究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新形勢下,我會既面臨著大好發展機遇,也面臨著巨大挑戰,我們必須把握新機遇,迎接新挑戰,創造新業績。
2015年5月中旬,我會召開了八屆八次常務理事會議,劉寧副部長出席會議并作了重要講話。在這次會上,提出了我會今后一個時期“精品服務、智慧支撐”的發展目標,確立了“一個主線、兩個突破、三個保障、四個著力點、五個依靠”的發展思路。在當前和今后一段時間里,我會將按照水利部黨組的安排部署,落實部領導的批示精神,適應國家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勢,把握水利改革發展新要求,以水利智庫建設為契機,科學謀劃學會未來五年發展戰略,進一步完善學會組織管理體系和運行機制;協調各方力量,整合社會資源,集聚會員優勢,打造水利經濟研究智庫,協同開展水利經濟熱點難點問題研究;不斷強化特色和精品意識,突出水利經濟研究優勢,打造水利經濟研究特色品牌;緊緊依靠指導司局的指導和支持,充分借助掛靠單位的研究力量,積極配合部有關司局業務工作,竭誠為廣大會員做好服務;深入推進學會運行機制創新,繼續健全學會各項規章制度,進一步規范學會管理,不斷提高工作質量,努力提升學會影響力。
DOI:10.3880/j.issn.1003-9511.2016.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