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卓異 張 榮 王 慧/本刊通訊員
真情傾注三農 打贏夏收硬仗
張卓異 張 榮 王 慧/本刊通訊員
小麥開鐮,農民搶豐收如同“龍口奪食”,麥子開秤,農發行保收購如同“沙場征戰”。自6月初開始,江蘇夏糧由南往北陸續開始收購。
今年夏收面臨市場價格低迷、有效倉容緊張、糧食品質下降、經營主體多元等問題和矛盾,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針對復雜形勢,農發行江蘇分行切實提升大局意識、責任意識和服務意識,提升站位,精心履職,扎實把收購資金供應管理各環節工作落實到位,舉全行之力打好夏收這場硬仗,有效發揮了政策性銀行保障糧食安全、維護市場穩定、保護農民利益的積極作用。
“糧食收購是一項重要的經濟工作,更是一項嚴肅的政治任務,既關系到種糧農民利益、社會穩定,又關系到黨群干群關系。”農發行江蘇省分行丁偉行長說。“因此,必須要上升到政治高度認識收購工作,這作為立行之本任何時候都不能放松,必須矢志不渝做好。”
從4月初開始,江蘇分行就把支持夏糧收購作為全行各項工作的頭等大事來抓,充分做好夏糧收購的各項前期準備工作。
針對倉容緊張的問題,該行一方面充分運用好財政倉儲項目扶持補貼資金,審批糧食倉儲建設貸款近2億元,并以此帶動各方建倉20億斤;另一方面,與省糧食局、財政廳、中儲糧積極協調,聯合出臺了托市糧促銷獎勵政策。各市縣農發行也與當地相關部門積極溝通,在省補的基礎上進一步爭取市縣財政的配套補貼政策。鹽城連續8年產糧超百億斤,是全國18個超百億斤的產糧大市之一,也是江蘇唯一的百億斤產糧大市,前期托市糧拍賣緩慢,倉容告急。在鹽城分行的大力推動下,全市9個縣區全部出臺了配套獎勵政策支持“去庫存”,成效非常顯著,僅5月10日一個交易日就成交了3萬噸,超過了整個一季度的交易量。通過“加、減”并舉,全省夏收前騰出了有效倉容50億斤。
徐州歷來都是全省的夏收大市,近幾年夏收貸款投放量均在30億元以上,今年全市的糧食質量依然較好,又是一個豐收之年。長期以來,徐州分行與當地糧食局、中儲糧形成了良好的合作關系,三方聯合成立了“托市辦”,還下設幾個聯合督查組,可以說是聯席會議的升級版。托市啟動前該行就已將1.6億元鋪底資金撥付到位,截止6月末,該行已投放夏收貸款20億元,入庫夏糧5.9億斤。
徐州市土地流轉的規模大、程度高,種糧大戶是該市糧食生產的主體,由于種糧大戶前期成本投入較大,且多為負債經營,因此對賣糧是否順暢尤為關注,若服務不到位易引發輿情風險。為妥善解決好種糧大戶的賣糧問題,“托市辦”多次進行研究,創新了有名冊、有預約、有通道、有轉倉的“四有”服務模式,精準預約、上門服務,得到了種糧大戶的一致歡迎和充分認可。
“一卡通”系統今年第一次正式運行,夏收過程中可能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為此三方激烈爭論不下,此時徐州分行提出了“三個有利于”的原則,即有利于收購、有利于結算、有利于管理,有效打破了僵局,得到了糧食局和中儲糧的共同認可,目前該市“一卡通”系統運行非常順暢。
托市啟動后,針對農民高漲的售糧熱情,三方及時會商,申請增加了15個委托收儲庫點,包括3個綜合條件較好的民營庫點。維維食品飲料股份有限公司是此次推薦的3個民營庫點之一,今年首次被作為夏糧托市收購庫點,本刊通訊員在該庫點收購現場看到售糧車隊足足有三公里,每輛載糧均在30~40噸,且該庫點硬件設施優良,管理嚴格,有條不紊。據該庫點負責人張新生介紹,最近每天有120-150輛這樣的大車前來售糧,該公司運用先進的自卸系統,每秒可入倉100公斤糧食,每天收購持續12~15小時,每日能收糧5000噸。
徐州分行丁洪行長介紹說:“看著金燦燦的小麥心里就有一種暖洋洋的感覺,作為一名農發行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預計今年通過我行貸款支持收購的夏糧可達150萬噸,徐州分行后期將繼續做好工作,確保農民在豐收的時候增收。”

因氣候原因,江蘇去年小麥播期推遲,入春后又兩次遭遇“倒春寒”,在播種、抽穗、收獲等關節時期均遭遇持續大風暴雨天氣,全省大部分地區小麥減產較多,單產普遍下降三成以上,有些地方甚至超過五成,受萌芽、赤霉病等影響,不完善粒超標的小麥占全省總產量的40%左右,據省糧食局介紹,這屬于近40年不遇的罕見情況。飼料糧廠商委托經紀人坐地、船頭收購,價格在0.65-0.75元/斤,面粉企業收購價格在0.85-0.95元/斤之間,如果放任市場機制收購等外糧,那么糧農利益將遭受極大損失。
“當前,脫貧攻堅已經到了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沖刺階段,農發行服務脫貧攻堅大局責無旁貸。”丁偉行長繼續介紹說。“糧食豐產豐收直接關系種糧農民的利益,在糧價低迷的形勢下,農發行執行收購政策、支持糧棉油收購,就是要幫助老百姓把手中的糧換成口袋中的錢,這本身就是扶貧。”
為此,該行及時促請地方政府出臺等外糧收購補貼政策,解決收購企業的后顧之憂。目前,南京、無錫、常州、蘇州、鎮江等地都已經出臺不合格小麥收購辦法,明確落實利費、價差虧損等補貼機制,使國家惠農政策落地生根。
同時,各地市行還因地制宜,創新方式收購等外糧。泰州市分行從長期合作和服務大局的角度積極做通企業思想工作,在該行的大力協調下,泰興市糧食儲備庫針對今年收購形勢,與飼料企業簽訂了5萬噸飼料合同。先以盡可能高的定價格收購農民手中的飼料糧,待銷售后和農民進行二次結算,所獲利潤與農民二八分成,其中農民得利潤的八成,鄉政府作為見證人,保障履約,調動了售糧農民積極性,保護了農民利益。
“6.23”特大龍卷風冰雹席卷阜寧縣和射陽縣的部分地區,不僅造成大量人員傷亡和重大財產損失,而且造成大面積農作物受災。險情就是命令!危難之際顯身手,關鍵時刻勇擔當!災害發生后,江蘇分行迅速召開黨委會進行專題研究,并及時下發搶險救災緊急通知,市縣行的“一把手”也在第一時間趕到受災現場,了解受災情況,對接搶險救災資金需求。江蘇分行及時向總行匯報申請專項搶險救災信貸計劃,總行于6月24日緊急安排6億元中長期貸款,并迅速全部投放到位。同時,由于特大災害發生適逢夏糧收購,災民售糧受到很大影響,為做好災區夏糧收購工作,切實保護受災農民利益,江蘇分行以信用方式發放自營性收購貸款,對受災群眾搶收回來的小麥以及收購庫點的受災糧食采取“特別收購”,參照托市糧1.18元/斤的價格,價差虧損由當地財政兜底,以實際行動幫助災民交售糧食,減少損失。目前,江蘇分行已經對災區審批專項收購貸款合計12754.8萬元,已投放7554.8萬元,確保所有受災農戶糧食應收盡收。
此次特大龍卷風冰雹災害主要集中在阜寧縣的7個鎮街、22個村,板湖鎮戚橋村是其中受災最嚴重的區域之一,本刊通訊員7月4日到達戚橋村時,依然一片狼藉,滿是斷壁殘垣,無一處完好之房屋,被刮斷的樹木、電線桿等橫在道路上,車輛無法通行,只能攀爬前進,農田里散落著瓦片、石塊,村民無家可歸,只能臨時居住在救災帳篷內。本刊通訊員隨機采訪了一戶災民,戚萬正、戚萬書兄弟倆承包了20畝地,6月20日收割小麥15000多斤,已經晾曬,暫存于家中,尚未及出售,一場突如其來龍卷風就將家中房屋全部損毀,離家最近的戚橋糧庫也近乎被夷為平地,無法就近售糧,兄弟倆心急如焚。據戚萬正介紹,今年本來收成就不好,收回來的小麥質量也不好,糧食經紀人開出收購的價格只有0.7元/斤。由于已經播下去的稻子也受到了龍卷風的災害,秋糧的收成也必定會受一定的影響。如果把小麥賣給糧食經紀人的話,兄弟倆承包的20畝地前期投入的承包費、化肥、設備等成本都收不回來。災情發生后,農發行收購資金及時到位,糧管所的工作人員連續幾個晝夜到村里上門收糧,仍按1.18元/斤的價格收購,和往年一樣,還節省了運輸成本,18000多元糧款已經到賬,增加了家里近一倍的賣糧收入。戚萬正激動地說:“沒想到糧食還有人收,沒想到收成比往年還好,感謝黨的好政策,感謝農發行的大力支持!”由于戚橋村被損毀十分嚴重,馬上要面臨搬遷、重建的問題,在其它相關政策尚不明朗的時候,能及時拿到售糧款,不僅是戚萬正家,也給全村村民打了一針“強心劑”,吃了一顆“定心丸”。阜寧縣板湖糧油管理所負責人鄒時洪說:“由于農發行及時貸款到位,截止6月30日,鎮里1400余戶災民3000多噸糧食已全部收購并妥善保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