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本文根據我國工業化和城鎮化相關統計數據,運用IU比值法對二者發展的協調性進行定量分析,并根據結論提出合理化建議。
關鍵詞:工業化;城鎮化;IU比值法;協調性;建議
在我國當前的經濟發展中,新型工業化和城鎮化已經成為了動力源,因此二者的協調發展是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即工業化發展不能超過城鎮化發展階段,反之,城鎮化發展也要與工業化發展保持相適應,只有工業化與城鎮化之間協調發展,才能真正促進經濟的快速穩定增長。本文根據我國統計年鑒提供的相關數據,利用IU比值法,針對我國近10年的工業化和城鎮化發展協調性進行定量分析,并提出合理化建議。
一、實證分析
對于工業化和城鎮化發展協調性的測度,學術界主要有經驗判斷和實際測度兩種方法。本文主要運用經驗判斷法對其進行定量分析,即參照已經存在的標準,來判斷工業化和城鎮化兩者之間的關系,通常是根據相關數據計算出工業化率與城鎮化率的比值(IU比值),再對比國際標準來判斷本地區的工業化與城鎮化之間發展關系。若IU比值小于0.5,則城鎮化發展超過了工業化發展,若IU比值接近0.5,則說明工業化與城鎮化發展較協調,若IU比值大于0.5,則城鎮化發展滯后于工業化發展。本文選自《中國統計年鑒2015》中2005-2014年10年統計數據,計算結果如下:
從上述結果表可以看出,2005-2014年這10年間的IU比值都大于0.5,說明我國的城鎮化發展滯后于工業化發展,人口多數滯留在鄉村,城鎮集聚度較弱,城鎮化未能與工業化保持協調發展。此外,從表中可以看出2005-2007年的IU比值高達0.9以上,我國的工業化遠超過城鎮化發展進程,說明在加快工業化發展的同時,城鎮化沒有及時跟上步伐。但IU比值呈現出逐年減小的趨勢,尤其是從2011年之后,IU比值不斷接近國際標準值,這主要得益于“三化”協調發展的提出和落實,使工業化和城鎮化的協調發展得到了充分的重視,兩者的協調性得以合理調整,并呈現出越來越好的趨勢。但這種趨勢能否持續發展下去,還要取決于政府及相關部門的不斷支持和努力。
二、建議
針對以上結果分析,為了促進工業化和城鎮化的協調發展,提出以下建議:
第一,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增強城鎮吸納能力,促進城鎮化發展。從上述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我國的IU比值均大于0.5,說明城鎮化發展一直處于滯后階段,因此促進城鎮化發展是亟待解決的問題,而推動城鎮化進程的后續動力正是第三產業的快速健康發展。第三產業的大力發展,能夠使鄉村人口向城鎮涌入,對鄉村的剩余勞動力產生很大的吸納作用,加快了城鎮化發展,尤其是近年來,第三產業已經成為促進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但是其比重明顯偏低,內部結構缺乏合理性,我國仍以傳統的商業和服務業為主,而發達國家主要以信息、科技及金融等新興產業為發展結構。因此,加大第三產業的發展,調整其構成結構已成為重要的發展目標,進而促進城鎮化發展,使其與工業化發展縮小距離,實現二者的協調發展。
第二,繼續推進工業化快速穩定發展。根據上述分析,雖然工業化超過城鎮化發展,但這并不是絕對的,只是相對我國滯后的城鎮化發展而言,工業化發展步伐較快,實際上,對比其他發達國家,我國工業化發展仍然處于滯后階段,因此推進工業化發展不可忽視,同時,工業化的快速發展能夠為農村大批剩余勞動力提供工作機會,是城鎮化發展的強大動力。因此,要努力優化工業結構,提高工業質量,繼續推進工業化發展進程。
第三,正確處理工業化和城鎮化之間互動發展關系。對于工業化和城鎮化之間發展的協調性,我國體現出來的是二者發展不協調,即“工業化發展超前,城鎮化發展滯后”,但這種結果是相對的,不能簡單絕對地理解為只有城鎮化發展落后,事實上,對于我國來說,工業化和城鎮化發展都比較滯后,努力使二者協調發展的同時要不斷加強其快速高質發展。因此,相關部門要重視工業化與城鎮化的快速發展,采取有效措施使二者保持協調增長。
參考文獻:
[1]洪名勇.城鎮化與工業化協調發展研究[J].貴州大學學報,2011.
[2]秦玉文.我國城鎮化進程進入新階段[J].中國建設報,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