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經濟全球化的快速發展為我國農產品國際貿易的發展提供了重要契機,因此,本文從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我國農產品國際貿易發展現狀出發,分析了其存在的問題,并對解決思路進行了有效探討,旨在不斷提高我國農產品進出口的國際競爭力。
關鍵詞:經濟全球化背景;農產品國際貿易;發展思路
經濟全球化是當今世界經濟貿易發展的主要特征,是在第三次科學技術革命和社會生產力快速發展的推動下產生的,成為了全球經濟發展的主流趨勢。在這種全球經濟共同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各國或者地區通過貿易交流、資本流動、技術交流、服務互動等方式來進行經濟交流發展,進而形成一個統一的有機整體。我國是農業大國,農產品的出口發展在我國國際貿易經濟發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我國國民經濟的命脈,因此,如何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提高農產品國際競爭力成為我國對外貿易發展的當務之急。
一、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我國農產品國際貿易發展現狀
農產品國際貿易是我國國際貿易經濟發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農產品及其加工成品在我國對外經濟發展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我國進出口經濟發展中占有較大比例,市場前景廣闊,對我國國際競爭力的提高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中國于2001年12月11日正式成為世界貿易組織(WTO)的成員,意味著我國與世界經濟的融合加強,經濟全球化趨勢進一步強化。
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農產品在出口規模上不斷擴大,農產品在國際貿易市場中的發展勢頭良好,在農產品出口方面成為僅次于歐盟、美國、加拿大、巴西的第五大農產品出口國,在農產品進口方面成為世界第四大農產品進口國。2013年,我國農產品進出口總額多達1378億美元,比2012年同期增長31.5%,其中農產品出口總額為582億美元,進口總額為796億美元,進出口總額分別比2012年增長24.58%和80.23%,貿易逆差為225億美元,比2012年擴大76%。就我國經濟發展的總體情況而言,2008年到2013年期間,我國農產品對外貿易總額不斷增長,農產品年進出口增長率為7.8%,增長額多達2.45倍。在2008年到2013年之間,我國國際經濟貿易總額增長了6.45倍,年均增長率為15.24%。由我國農產品的貿易發展情況和全國貿易發展情況相比可知,我國農產品的進出口貿易總額和年均增長率均低于我國平均水平速度。我國農產品在國際貿易中呈現逆差趨勢,并且我國農產品在國際貿易中的逆差發展有擴大化趨勢。就中國農產品進出口結構而言,我國的大蒜、花生、大豆的出口量均居于世界首位,農產品制成品及其半制成品在出口貿易中的比例較大,我國農產品進口產品以初級產品和食用油為主,這兩者在我國農產品進口中占有較大比重。我國農產品國際貿易的出口國家和地區主要是日本、美國、韓國、德國、英國、馬來西亞等地區,并且我國農產品出口市場的集中度在不斷下降,這也說明了我國農產品出口市場呈現不斷的擴大趨勢,并且做出了進一步的改善措施,進口市場主要以美國、馬來西亞、澳大利亞、阿根廷等國為主,市場進出口格局不斷向多元化趨勢發展。
二、經濟全球化背景下農產品國際貿易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農產品質量不高,國際競爭力不強
農產品在我國國民經濟發展中居于主要地位,是我國經濟發展的核心產業。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業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70%,耕地面積居于世界第三位,有121公頃,占世界總工呢過地面積8%左右,糧食總產量約為5億噸,是世界上第一產量大國。但是在貿易發展過程中,我國農產品質量不高,國際競爭力不強,這就導致我國農產品在國際貿易中居于不利地位,近年來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世界市場對農產品的質量要求越來越高,特別是近年來食品安全問題頻發,導致人們對農產品的質量關注度逐漸上升。我國農產品專業化程度不高,導致農產品在種植和加工過程中存在諸多弊端,農藥殘留成分過多,希求超標,農產品食品安全問題嚴重,嚴重影響了我國農產品的國際貿易發展。
(二)農產品出口結構不合理,市場單一
我國農產出口結構呈現不合理現象,農產品的加工化程度低,出口產品主要以大豆、花生等土地密集型農產品為主,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的國際貿易出口層次較低,導致農產品的加工層次只停留在初級加工階段,深加工的農產品卻少之又少,造成我國農產品的附加值不高,嚴重制約和影響了我國農產品的出口結構,農產品加工的專業化程度不高,加工設備和工序的科技含量明顯不足,較世界其他農產品出口大國的產品存在很大程度上的差距,在增加我國農產品加工成本的同時,對農產品的質量也產生了一定程度的影響。我國農產品出口市場集中在以亞洲為主的國家和地區,其中日本是我國農產品出口的主要國家,非洲和美洲等地區的市場份額較小,出口市場的集中化程度較高,導致農產品出口市場單一,不利于我國農產品市場的全球化發展。
(三)貿易壁壘制約了農產品的貿易發展
對于農產品的貿易壁壘主要以技術性貿易壁壘和關稅貿易壁壘為主,技術性貿易壁壘是進口國家或者地區通過多種技術性指標或者協議制定的技術性貿易措施,是國際貿易中最為隱蔽的非關稅壁壘,屬于一種貿易保護主義手段。目前,世界各國和地區制定了不同程度的貿易保護措施,特別是對農產品的質量安全問題作出了更為嚴格的規定,針對不同的農產品制定了相應的農藥最高殘留標準,如FDA對進口農產品進行管理和檢測,對產品的純度和標簽等都有嚴格要求,在農產品入境時會做抽檢,特別是國外基因工程技術的快速發展,對我國傳統農產品的國際貿易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沖擊,增加我國出口農產品的成本,導致農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明顯下降。
(四)反傾銷成為農產品出口貿易發展的主要障礙
農產品反傾銷手段是我國的農產品在別國或地區市場上的傾銷所采取的抵制措施,一般增加進口稅或者附加稅,特別是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各國都面臨著爭奪國際市場和國內市場的雙重壓力,各國為保護本國產業的發展和實現經濟恢復,紛紛采取反傾銷策略,使中國這個農業進出口大國深受其害。截至2013年我國農產品在出口過程中的反傾銷案件共計57起,其中美國、歐美、澳大利亞等過占有較大比例,我國農產品出口在國際貿易發展中損失嚴重,在國際貿易保護主義加劇的背景下,我國農產品成為國際貿易摩擦的主要對象。
三、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的農產品國際貿易發展思路
(一)提高農產品質量,增強國際競爭力
我國在農產品的種植和加工階段要不斷加大科學技術投入,不斷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加強農業生產服務。我國政府的相關管理部門要加大對農產品質量的重視程度,并且制定一系列的相關法律法規對農產品的質量安全進行有效建設,加強本國農產品出口的質量安全監測,并不斷加強監測的廣度和深度,推動農產品質量管理監督機制朝著科學化、規范化的方向發展。加強無公害農產品的加工,建立健全穩定的農產品生產公共體系,保證農產品生產能力持續、穩定的增長的農業生產體系,建立和加強具有綜合實力的農產品宏觀調控體系,制定高標準的農產品管理標準,包括農產品產地環境管理標準、農產品品質質量、農產品檢驗檢疫等,并在生產和加工技術方面進行標準化的管理,不斷提高農產品生產的專業化水品,增加產品附加值,延長產業鏈,不斷提高農產品質量,增強國際競爭力,在國際貿易市場競爭中處于不敗地位,增強我國的綜合實力。
(二)合理優化農產品出口結構,擴大市場范圍
合理優化農產品出口結構,對農產品資源進行優化配置,農產品出口貿易發展方向要本著特色化的原則進行發展,大力發展具有比較優勢的農產品,秉承著經濟效益最大化的發展原則,對出口結構進行優化合理配置。加大科學技術的投入力度,形成品牌效應,并不斷擴大我國農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影響力,以具有比較優勢的農產品作為龍頭產業,進行專業化程度高的集約化生產,帶動我國其他農產品的發展。農產品出口要以高質量、高科技、品牌型的產品為主要前進方向。我國農產品的出口市場過于單一化和集中化,在國際市場中的分布范圍不具有普遍性,出口產品之間的差異性較為薄弱,不利益國際市場競爭,對國際市場的開拓要采取多元化戰略,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進行資本、產品、信息的有效交流,不斷開拓多元化的全球市場,為我國其他產品的國際貿易發展打下堅實基礎。調整和優化農產品出口結構,加強市場多元化擴展,擴大農產品的出口,提高經濟效益。
(三)尋求貿易壁壘的突破口
我國面對農產品貿易壁壘要采取積極有效的策略,尋求貿易壁壘的突破口,面對農產品貿易壁壘要積極構建相應的管理機制,國家要加快相關法律法規的制定進程,對世界各國的貿易壁壘措施進行及時有效的關注,特別是對技術性貿易壁壘。我國政府要對各國的貿易壁壘措施進行及時深入的分析和了解,并加強預警機制,提高我國農產品的質量,不斷追求高標準、高質量的農產品出口體系,使我國在應對技術性貿易壁壘時可以積極有效的采取針對性措施,并處于有利地位,增強我國農產品的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增強國際市場的認可度和提高信任度。同時,在制定國際標準時要積極廣泛的參與,防止惡性的技術性貿易壁壘措施的制定和實行,農產品企業要及時更顯產品創新觀念和生產理念,加強技術投入和實施,充分利用我國的大國形象,并結合國際貿易中的相關原則,制定和完善合理的解決對策來保護我國的農產品出口貿易。
(四)積極開展應對反傾銷策略
針對反傾銷策略,我國政府和相關的農業企業要加大法律法規的建設力度,不斷完善我國的傾銷法律。我國政府要明確在國際貿易中作用,樹立正確的貿易意識,積極參與國際經濟新格局的建立,已建立公平、公正、公開的國際競爭機制為前提,建立國家反傾銷資訊機制和信息網絡服務機制,一方面我國要加快相關法律法規的制定進程,不斷完善內容,并制定嚴謹的反傾銷政策和法律法規,在世界范圍內不斷傳遞和溝通,接受世界貿易組織的審核,積極樹立我國的大國形象。農產品行業協會要積極發揮自身的作用,加強各國國際貿易的協調,并成立相關的行政職能部門,對我國農產品的反傾銷案件進行專業化的研究和解決,是我國的反傾銷案件不斷朝著制度化的發展方向發展,減少農產品在國際貿易之間的摩擦,推動我國農產品國際貿易的快速發展,為構建合理的農產品國際貿易發展環境做出貢獻。
總結
我國作為農業大國,農產品貿易在我國的國際貿易中居于重要地位,農產品貿易在發展過程中存在質量、結構、外部環境影響的問題,基于此,本文提出了提高農產品質量、優化結構、擴大市場范圍,尋求貿易壁壘的突破口、積極開展應對反傾銷策略的解決思路,旨在不斷提升我國農產品的國際競爭力,推動農產品國際貿易的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梁英華.新時期我國農產品國際貿易策略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4,24:155.
[2]苗晉峰,鄭現偉,譚斌斌.基于貿易平等化的我國農業國際貿易發展戰略選擇[J].農業經濟,2015,04:115-118.
[3]張瑩.加入WTO后我國農產品貿易結構與國際競爭力演變趨勢分析[J].世界經濟與政治論壇,2013,03:139-151.
[4]張雨晨.我國農產品國際貿易現狀、問題及發展策略研究[J].法制與經濟(中旬刊),2013,08:84-85.
作者簡介:
王芳(1979.02- ),女,漢族,湖北潛江人,講師,碩士,主要從事國際貿易與金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