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經濟的發展,運輸業也隨之不斷進步。就道路運輸方面而言,現階段急需處理的重要問題就是提升道路危險品的運輸安全性監管力度以及應急管理。這對于道路運輸管理處的各部門而言都屬于急需處理的重要任務。本文在現存危貨運輸管理體系上,簡要闡述了物聯網先進技術在危貨運輸管理過程中的運用,提出了此方面的應急管理系統大致框架,并在此基礎上講述了其功能定位與基本工作原理,以期給予相關領域人士參考作用。
關鍵詞:道路危險品;運輸管理系統設計;物聯網技術
道路運輸這種危貨運輸方式,在我國危貨運輸渠道中占據著首要地位,而其運輸過程更是存在許多不確定的危險性因素。這些危險性因素一旦不能科學合理地處理掉,就極容易給社會與人民造成巨大的損失與傷害。目前關于這方面的法律法規仍不夠完善,現代化管理技術也相應比較缺乏,尤其是事前預防工作水平更是有待提高。
一、道路危險品運輸管理中物聯網技術的運用
(一)車輛跟蹤
運輸車輛運行位置難以掌握長期以來都是危險品貨物運輸管理方面有待解決的一個難點問題。而所運輸的危險物品狀態與運輸過程中物品變化情況更是難以察覺。也正是由于這些因素使得道路運輸管理處的安全管理工作進展緩慢,難以及時發現其中隱藏的危險性并合理采取應對措施。在這種情況下,物聯網技術的出現,給道路運輸管理處各部門工作開展帶來了很大的便利,將物聯網技術引入危貨運輸管理中,有利于對物流過程中展開全程監控,以此達到道路危貨運輸提出的有關安全性方面的需求。比如說,在行駛車上安置好GPS衛星定位系統,如此就能夠隨時掌握車輛行駛狀態。行使車輛一旦與既定路線出現偏差,抑或是不小心到了敏感區域,管理處就能自動產生報警操作。從而讓后方監管人員對車輛進行遠程操作。與此同時,也能夠對行駛車輛的司機駕駛行為展開實時監控,以監督其違規行為。并且,若是發生意外,出現碰撞之類的事故,司機僅需車里裝載好的傳感器,就能夠使信息管理中心相關人員的手機接到報警。然后及時展開救援行動,同時通過RFID標簽讀出車輛上運輸貨物的相關信息,盡可能縮短時間予以應對措施。這種車輛跟蹤的手段不僅很好的掌控了物流過程,還能節約成本,增強工作效率。
(二)物流監測
所謂貨物監測,也就是指對車輛運輸的物品壓力與溫度進行實時監控。通常情況危險性較高的貨物對運輸過程中的環境存在較高的要求,若是運輸環境出現變化,極容易導致事故的發生。而事故帶來的后果通常災難性與損失都極為巨大。在這種情況下,物聯技術的運用很好地解決了物流監測問題。運用物聯技術能夠及時掌握行使車輛所裝載物品的狀態。再進一步對所讀取運貨壓力、溫度與安全附件及密度等等眾多信息進行分析,能夠給道路管理處的調度部、安全管理部等提供高危物品運輸安全管理決策所需參考的相關依據。
(三)選擇運輸路線
就現階段整體情況而言,在道路危貨運輸路線這方面我國已經有了相關的規定。比如,危險性物品運輸的車輛是不可以靠近學校、鬧市區等特定區域的。因此危險品運輸通常路線較長,路況也較不佳。通過物聯網技術的運用,能夠及時準確詳細地掌握采集運輸路線的路況問題。從而根據運輸車輛內的危險品對道路與環境提出的要求,在運輸前就科學合理的制定出可行性最高的運輸路線,提高運輸途中的安全性程度。
二、系統框架設計
此系統不僅融入了物聯網集成技術,與現有危貨運輸管理模式聯系起來。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分析了對其運輸造成影響的相關因素,成立于各種危險品事故預案經驗基礎之上。為運輸危貨車輛行駛狀態的監管、貨物的監測、相關信息的采集、預警、應急與信息發布服務提供了一套有效的應用技術與較為完善的處理途徑。成功將遠程實時跟蹤、監測、預警報警、應急求援三者融為一體,建構起這樣的綜合管理平臺。此系統主要是由安全應急管理中心、車載實時監控監測系統、安全應急預案管理信息發布系統這三大主要基礎結構構成的。與此同時,還實現了與國家物流公共信息服務平臺進行直接對接的功能。
(一)安全應急管理信息中心
可以說應急管理信息中心是系統順利運轉的關鍵性部分,即核心與中樞部分。其主要功能包含了數據采集、儲存、分析等,其重要組成部分包含了數據倉庫、應急值守系統以及遠程可視化監控平臺。其中就數據倉庫而言,主要是為了達到危險貨物運輸管理提出的需求而創建起來較為完備的信息庫。組成數據倉庫的數據類型包含了危貨運輸企業信息數據、運輸車輛數據、運輸線路數據、運輸貨物信息數據、事故信息庫、專家信息庫等等。各種數據之間相互共享,讓資源被最大限度地利用。所謂遠程可視化監控平臺主要是通過采用GPS與GIS兩種主要技術而開發出與道路監控危險貨物運輸車輛相符合的顯示系統。在此系統的顯示中,用戶可以在地圖上直接了解到公路中處于行駛狀態的全部危貨運輸車輛,還可以直接對這些車輛進行預警抑或是重點關注等。除此之外,還可以調出運行車輛的全部信息。所謂應急值守系統,就是在人員值守的同一時刻再建立起IP電話值守之類的子系統,不斷健全應急值守與處置功能,有利于保障實施監控。
(二)車載實時監控系統
此系統主要組成部分包含了RFID貨物狀態監測與GPS定位這兩種主要設備,以及攝像機等構成部分。通過實時通信成功和信息中心進行互動聯系,以此達到對運行車輛狀態與貨物狀態進行遠程監測的目的。由RFID危險品狀態監測、GIS跟蹤定位以及攝像報警系統組成的。其中的GIS系統主要利用了GIS與無線通信兩種先進技術達到對危貨車輛跟蹤定位以及歷史軌跡回放、線路運行監管的功能。危貨檢測系統則主要與GIS、GPS與RFID等技術相結合,構建RFID危貨物流系統,成功達到危貨狀態監測、安全報警、實時位置跟蹤以及危貨物流過程信息追溯等功能。就其中的攝像報警系統而言,主要是利用了攝像機的優勢,然后再使其報警設備通過無線網成功實現與安全應急管理處的連接。報警和GIS以及GPS相連動,實現實時響應與傳送,以此保障應急管理的及時反饋。
(三)應急預案信息發布系統
此系統是基于車輛監測系統的反饋與報警系統的響應基礎上在通過預案庫自行進行應急預案信息發布。也就是可以主動知曉事故應急預案管理,達到預測預警的目的,實現事件影響分析、預案自動生成等等諸多功能。
三、系統功能定位及工作原理
(一)系統功能定位
基于我國現階段對道路安全方面頒布的相關法律法規,利用GIS、GPS、GPRS、數據庫等先進技術與大系統設計思路,設計出大型危貨監控預警服務系統,實現對運行危貨車輛動態的跟蹤與監控以及調度管理等服務。在運輸過程中對危貨進行監測管理,給突發事件提供接警、報警以及故障排除等服務,增加車輛運行的安全性,提升應對突發事件的應急能力。實現對道路危貨運輸的管理、預警與應急等諸多功能。
(二)系統工作原理
根據危貨運輸堅持的“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工作準則,此系統基本工作原理主要是在危貨運輸車輛經過道路安全管理處的主管部門批準后,方可讓其上路。保持車載危險品檢測設備與終端監控系統處于正常運行狀態。使遠程危貨運輸安全應急管理中心能夠成功對車輛運行狀態進行實時監測。以便監控人員及時了解運行車輛的全部信息,這樣安裝在運輸車輛內部的監控系統與監測系統一旦發現異常,比如駕駛人員違規行為等,應急中心就能夠對其做出提示抑或是警告。若是遇到特殊路段或天氣,系統也能夠及時給予提示,并且應急管理中心監測人員也能夠對單個車載終端抑或是全部車載終端等發布信息。因此若是事故發生,應急中心報警系統就會自動響應,同時展現出事故車輛發生的地點、路段、運輸貨物等等。并及時做出應急預案,能夠讓救援隊伍盡可能短時間達到事故現場,并進行遠程協調指揮應急處理與發布預警信息。對即將通過該路段的車輛做出提示通知,以最快的速度處理好危險品事故,有效預防引起其余更嚴重的災害。
結束語
為了提升道路危險品的運輸安全性監管力度以及應急管理水平,將物聯網技術引入道路危貨運輸安全管理系統中成為其有效處理手段。這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道路運輸管理處各部門工作開展,最大限度地降低道路運輸過程中危險性事故發生的概率,使危貨運輸的安全性與穩定性得以有效保障。
參考文獻:
[1]曹更永,田玉瑪.基于物聯網技術的道路危險品運輸安全應急管理系統設計[J].物流科技,2013,01:70-72.
[2]高連周.基于物聯網技術的道路危險貨物運輸智能監控系統的研究[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3,03:80-82+68.
[3]曾佑新,胡婧.基于物聯網技術的危險品道路運輸風險管理[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5,08:9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