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為了能更好地了解高職院校藝術生心理影響因子,探索高職院校藝術生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以整群團體測試的方式對藝術類新生心理普查進行分析,探討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藝術類新生;大學生心理健康;心理普查;教育對策
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已引起社會的高度關注,藝術類大學生由于其自身專業的特殊性,對現有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挑戰。藝術活動需要創作主體特有的創造性思維,藝術生在藝術鑒賞、藝術創作、藝術表現活動中,既要有統合性、特征性、創造性的理性心理特征,也要有孤獨性、瘋狂性、偏執性的非理性心理特征,這兩種特殊的心理對沖所激發的能量形成了藝術活動的靈感來源。
1.藝術類新生心理普查內容
新生心理普測的樣本容量是2012-2014級藝術系新生總計922人,心理測試為癥狀自評量表SCL-90和大學生人格問卷UPI。本次測評數據采用SPSS16.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2012-2014級藝術系的新生心理普查結果如表1顯示:藝術類新生心理問題篩查率在8.11%-13.24%之間,2012級新生問題篩查率是13.24%,比率最高;2013級新生比率降至11.07%,比率明顯逐年遞減;2014級新生比率是8.11%。心理問題篩查率是從量表上顯示有可能存在一定的心理問題,通過三年數據的對比我們看到藝術類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整體呈現提升的態勢。
2.藝術類新生心理普查分析
2012-2014級新生入學心理普查的主要癥狀基本相同,有如下四點:軀體化,強迫癥狀,恐怖,抑郁。通過對我院藝術類新生的普測結果進行匯總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結論:2012-2014級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整體呈現好轉的趨勢,三年的心理問題篩查率在8.11%-13.24%,心理問題學生的百分比率逐年下降;篩查結果顯示的心理癥狀基本一致,主要是軀體化、強迫癥狀、恐怖和抑郁;SCL-90的9個因子分值呈現下降的趨勢;SCL-90量表中第15題和59題,涉及自殺意念的題目,新生篩查顯示的自殺率逐年下降。
3.藝術類新生心理健康教育對策思考
3.1建立健全高職藝術生心理健康教育機制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個多角度、多層次的系統工程,從結構層面上看,需要建立健全的校、系、學生班級三級心理健康工作網絡,各級都有明確的職責分工和協調機制。基于開放系統理念,學校心理健康中心作為總規劃師,應以動態的發展理念與各系別形成橫向的溝通和合作,縱向的指導和反饋體系。對于不同專業的學生,作為第二層級的各系應該結合本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形成自己特色的心理健康工作。針對藝術生的心理特征,我們建議下放權限,根據培養學生的個性特征,充分發揮系部的主動性,圍繞學校總體的規劃,這種積極性將大大提高心理健康工作的有效性。當然三級心理健康工作網絡是一個動態發展的模式,是一個不斷反饋改進的過程。
3.2完善課堂教學、團體輔導、心理咨詢及排查制度
抓好課堂教學主渠道,課堂教學是心理健康教育最主要的內容,同時也要做好心理的團體輔導個別咨詢以及心理問題的排查。相對應的制度建可歸納為三方面,一是在教學實踐環節增加朋輩互助模式、團體輔導、心理實驗和家庭作業來營造藝術性的校園心理文化工作氛圍;通過家庭作業、素質拓展等方式加強學校與社會支持系統的互動,來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課堂的建設。二是在心理健康工作內容方面,改變當前知識教授為主,引入分組討論、團體輔導、案例體驗、心理情景劇、心理漫畫等多種藝術形式心理健康工作。三是適當調整心理健康工作評估方式,除了理論知識的掌握,也可以通過藝術的形式表現學生對心理知識技能的掌握程度,也可以定期對學生心理健康狀態的進行動態的評估。
3.3因地制宜 全方位地促進高職藝術生心理健康工作開展
高職藝術生的心理健康工作應結合本專業學生的個性特征和人才培養方案,體現藝術系心理健康工作的特色,凸顯學院的組織文化及內涵建設,最終實現學校人才培養和改革發展的無縫隙銜接。目前心理健康工作按內容可以劃分為發展性和障礙性心理工作。通過的高職藝術生心理測評數據分析,高職藝術生心理癥狀基本一致,主要是軀體化、強迫癥狀、恐怖和抑郁,我們工作的重點是努力做到讓藝術生在封閉的團體交往中不斷地認識自我、發展自我、完善自我。我們要以發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有心理困擾的學生,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態也是不斷發展變化的,不給學生亂貼標簽,協助每一位藝術生保持心理健康成長。進一步落實全方位育人理念,為藝術生的成長成才提供條件,如改善困難生的資助政策,切實幫助學生解決現實問題,疏解心理壓力,順利完成學業。
參考文獻:
[1]汪向東等.心理衛生評定量表手冊[Z].北京:中國心理衛生,1999:31-32.
[2]蘇亞玲,謝晉曉.大學新生UPI心理健康調查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2008(02):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