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筆者通過對中小企業融資狀況的研究,同時針對中小企業從正規金融部門進行融資的阻礙,提出了民間金融支持中小企業融資的可行性及其所起到的具體作用。此外,本文分析了民間金融在中小企業融資中出現的缺陷,為更好地推動民間融資發展、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提出了相關建議。
關鍵詞:民間金融;中小企業融資;問題與對策
一、國內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主要原因
有關統計,現階段國內的中小企業突破四千萬家,占據全國企業總量的99%,吸引了超過四分之三的就業者,創造了有史以來最高的新增工業產值及國內生產總值。但是,對于前景廣闊的中小企業來講,商業銀行對其信貸狀況并不樂觀,不少中小企業資金鏈瀕臨斷裂,面臨著嚴重的危機,融資困難成為了鉗制中小企業進步的一項重要因素。通過分析和總結,我們將影響中小企業融資的要素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抵押難,擔保難。我們都知道,抵押和擔保是影響中小企業融資的主要因素,中小企業因為先天劣勢,規模較小、資金缺乏、可用于抵押及擔保的能力有限,通常不容易獲得充足的、銀行允許的抵押物。另外,擔保部門缺乏,其他企業不愿意提供擔保服務,所以擔保難也是中小企業存在的普遍問題。
其次,中小企業信用觀念淡薄。大部分中小企業內部財務控制制度薄弱、會計報表公開性差、經營風險較大、創業幾率低、企業信用度不高等現象普遍存在,因此造成了社會的不信任,而失去了大量的銀行貸款支持。
另外,因為受到全球金融危機及經濟形勢惡化的影響,中小企業面臨著需求降低、費用升高的雙重壓力,市場不確定性因素及風險顯著加大,資金短缺,生產經營不順暢,融資難的問題尤為突出。金融危機令某些國外投資公司紛紛撤資,導致中小企業的融資條件繼續變差。
最后,就是金融體制的創新不完善,令中小企業貸款服務出現問題。第一,正規金融部門在發放貸款時,注重規模和效益,主要支持大型企業,中小企業難以獲得足夠的貸款額度,唯有轉向借貸市場進行融資;第二,國內尚未形成專門服務于中小企業的基金組織,導致中小企業貸款服務出現眾多難題。
二、國內民間金融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民間金融對于推動中小企業的進步,加快社會資金的流通和利用,完善正規金融機構的信貸服務,均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因目前各有關法律規定的缺失,加上非正規民間金融領域存在一定程度的金融風險及金融詐騙,給社會經濟的進步帶來了負面影響。
(一)民間金融存在較高的風險性
和正規金融體系不同,民間金融的信譽通常建立于血緣親情的基礎之上,缺少銀行信譽及法律保障,存在問題連相關的合同及賬冊都沒有。同時,民間金融資金鏈較為復雜、脆弱,如若市場突變,某一家企業的資金鏈出現斷裂,將會產生一系列的連鎖反應,雖然民間金融確實給很多中小企業緩解了燃眉之急,然而其高利率卻大大增加了企業的融資費用,存在著較大的金融風險,一旦某環節出現問題,除了資金難以收回,甚至還會引發諸多嚴重影響社會經濟的事件。另外,金融監管部門對于民間金融難以實行有效的監管,存款人無法得到及時有效的保障。所以,民間金融存在著很高的金融風險。
(二)對政府宏觀調控政策產生重要作用
從宏觀方面來講,民間金融的供給屬于資金流的潛在流通,資金運動的數量、形式及方向等要素政府難以控制,進而給政府的宏觀調控添加了很多不確定性,同時這種不確定性伴隨著市場容量的擴大而增大;除此之外,民間金融和正規金融間資金流通的時間及數量也是未知的,因此金融調控的難度大大增加。
三、民間金融在中小企業融資當中存在的優勢
我們都知道,供需共存才能夠創造市場,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盡管中小企業對小額的、缺乏足值抵押的借貸有著很大的需求,但是正規金融機構無法提供對應的資金供給。正規金融機構的供給缺乏,就需要更具靈活性、便利性的民間金融進行彌補。自改革開放后,民間金融對緩和中小企業資金矛盾、拓寬企業融資途徑、推動中小企業迅速進步、降低商業銀行資金供給壓力以及推動經濟迅速發展等方面,起到了關鍵作用。民間金融盡管是體制外的融資手段,但是其同樣擁有自身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市場體制優勢
民間金融是資金需求方基于對經營及生產的資金需求而和供給方主動形成的一種融資行為,民間融資隨著市場表現出利率市場化的特點。民間金融部門可按照資金市場的實際需要及其變化對利率做出相應調整,能夠按照企業的信譽度及項目風險來控制利率。民間金融的資金來源一般是現金及銀行存款,經由支取銀行存款,推動資金在欠發達區域的循環,同時依靠合理的資金流通,來調劑民間資金短缺的狀況,從而提升資金的總體利用率。
(二)信息對稱優勢
這一點通常表現為貸款方對借款方還款能力的鑒別以及對貸款的監督兩方面。一方面,民間金融通常依靠血緣、地緣、業緣等作為前提基礎,融資環節較為順暢,民間金融市場中的貸款方對借款方的資信、收入情況及還款能力等較為熟悉,防止或者降低了信息不對稱引發問題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因地域、職業等因素,非正規信貸市場中的借貸雙方保持著較為頻繁的鏈接,無需花費力氣去探尋借款方的信息。相比正規金融機構的貸款行為,民間金融的融資過程中,借款人和貸款人之間的信息對稱性明顯更高。
(三)交易成本優勢
交易成本及其和融資效益的對比,是金融機構融資時需要考慮的關鍵性要素。商業銀行進行信貸選擇的時候,很大程度上需要考慮抵押及個人的聯系,抵押貸款將提高企業的融資成本,而民間金融通常無須擔保或抵押,所需的融資成本不高,通常也無須對借款人“公關”從而支付“尋租”費用。
(四)融資效率優勢
民間融資沒有復雜的審批及交易流程,整個流程便捷,借款方可以快速、方便得籌得資金,融資效率高,這也是民間金融可以保持旺盛生命力的關鍵因素之一。
四、推動民間金融在企業融資中發揮更大作用的措施
(一)優化民間金融發展的法律規范
第一,我們必須明確民間金融機構的法律性質及地位,包括需要將其納入到金融業的監督體系當中。對于違背法律規范、超越登記經營范疇的民間金融活動進行嚴格處理,依照法律懲辦民間金融犯罪活動,給正當的民間金融行為創造和諧的法制環境。第二,采取政府財政資金構建民間金融機構發展專項基金,憑借參股、投資合作等途徑補充民間金融機構的資金實力,履行監督職能。對專門給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服務的金融部門,給予所得稅減免優惠,減少法定準備金的額度。促進地方政府建立民間金融應急保障基金,增強地方財政資金的扶持力度。例如,在對民間金融機構服務采取政策的時候,可以參考業務相似的農村信用社。《溫州市民間融資管理條例》作為國內首部規范民間金融的地方性法律,會令民間金融合法化。民間借貸的開放,對于金融領域的創新,顯得格外重要。
(二)促進村鎮銀行的發展
國有商業銀行及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不斷成立與貸款相關的業務機構,旨在增加對中小企業的信貸投放,對于緩解中小企業融資困難有著積極作用。然而,因為受到規模效應差、信息不對稱、風險不匹配等要素的限制,很多銀行在扶持中小企業方面很難有大的突破。金融機構對服務對象的選擇及投入,是由層次化規律調配的。對于中小企業的融資來講,就需要大力推動村鎮銀行的發展。
(三)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創造良好的融資環境
要想使更多有能力的民間借貸機構轉變為民間金融機構,就應當給予更大的空間,同時接受有關規章制度的監督。向民間借貸提供合法身份,僅僅是民間資本涉足金融的試探性行為。整體上看來,民間資本進入金融領域,絕對不可以停留在民間借貸的程度上,必須有更大的突破。
(四)建立健全民間金融風險轉移及控制機制
盡管民間金融和社會的融合較多,但是仍舊出現了管理性不強、風險預警體系不健全等問題。要想解決這些問題,我們必須關注并監督民間金融,例如:建立有效的保險機制,降低民間金融風險,成立擔保公司或者合作社,向民間借貸提供擔保,減少貸款損失,并且引導民間金融機構健全內部風險控制體系。
(五)建立民間金融服務機制,優化外部環境
在民間融資相對活躍、規模較大的區域,必須建立規范的民間融資機構,給融資兩方提供相關的咨詢服務、居間中介服務及法律服務。比如,前幾年晉江成立了當地首家民間借貸登記公司,其起到了把民間借貸行為進行規范化管理的作用,建立了信息服務平臺,推動了晉江市民間融資的迅速發展。
結束語
綜上所述,民間金融在中小企業融資當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我們必須更加重視,引導并鼓勵其發展。但是,民間金融對社會經濟來講,是一把“雙刃劍”,能夠解決企業融資難得窘境,也會導致許多風險,因此,趨利避害、緩解風險、發揮效用,是值得進一步探究的問題。
參考文獻:
[1]崔燕.國內中小企業融資問題文獻綜述[J].知識經濟,2010(03)
[2]中國中小企業金融服務跟蹤分析報告.2011(01)
[3]鐘士取.溫州市中小企業融資及民間融資現狀的調查[J].金融發展評論,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