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實說,我覺得量化交易的門檻挺高的。普通投資者往往業余做交易,在人力物力上的投入難以保證。作為入門的話,我覺得可以先挑一個自己能掌握的量化交易平臺,學習一些已經實現的經典交易策略,然后再加入一些自己對市場的理解,通過詳細地分析測試,用小規模的資金實盤運行檢驗。量化交易一定要先實盤試一試,很多問題不經過實戰檢驗是發現不了的。交易初期難免要交一些學費,所以要控制好交易規模,避免大的損失。隨著理論和實戰經驗的積累,在找到一些不錯的獲利方法以后,可以逐步加大交易的規模。
對于已經參與量化交易的投資者來說,我覺得最重要的是要做好風控計劃和交易計劃。交易前要對自己的風險有一個比較詳細的測試和估計,在控制風險的前提下參與交易,有了利潤再逐步放大頭寸。如果碰到較大的回撤,就要按照風控計劃采取相應的措施,降低頭寸或者暫停交易。我覺得只要做好了風控計劃和交易計劃,并且嚴格按照計劃執行,普通投資者要被市場淘汰也是不容易的。
一套完整的量化交易系統應該包括開倉條件、平倉條件、頭寸管理和風險控制。請問您的系統對于開倉、平倉、頭寸管理和風險控制是怎么設計的?
開發策略首先是由交易員提出一個大致的思路,然后程序員配合進行各種各樣的分析和統計,再由交易員和程序員一起對結果進行分析和研究,針對研究的結果反復進行細化和調整,逐步完善,最后形成一個完整的策略。
我們主要是做多品種多策略的交易,通過不同品種和不同策略的差異來達到風險對沖而收益疊加的效果,從而提高收益風險比。不同的品種有不同的特性,需要采用不同的策略,每個策略需按照自己的邏輯進行開、平倉。在交易的時候,不同策略是各自獨立的。我們的頭寸管理主要是由風控計劃來決定的。我們一般把風險控制在10%以內;在早期沒有利潤的時候,我們把風險控制在5%左右。這樣,即使碰到意外情況,也可以確保本金回撤不超過10%。我們會根據當時能夠承受的回撤金額,決定交易的頭寸規模,確保風險在可控的范圍內。當交易有一定的利潤以后,我們再逐步加大頭寸。遇到不利情況,風險明顯超出預期的時候,我們也會主動地降低頭寸從而控制風險。
一個交易策略大約需要多長時間的研發、測試、摸索、完善,然后投入實盤?就當下的市場而言,哪一類策略盈利的可能性最大、哪一類策略資金容量最大?
一般一個策略從提出思想到完成代碼大概需要兩周左右的時間。有的策略完成以后,發現測試結果不太好,距離我們的標準還比較遠,就暫時擱置;有的策略經過測試以后,發現效果比較好,有潛力,我們就做更詳細地測試,嘗試更多的方法進行改進和完善。如果經過進一步地改進和完善,能夠達到實戰的標準,就進行模擬盤的交易。模擬交易在兩周左右,比較穩定了再進行小規模的實盤交易,實盤交易2周左右沒問題了,就可以放入候選策略池,在恰當的時候正式放入實盤交易。大致來說,一個用于實盤的策略,從研發、測試、改進完善、模擬和小規模實盤檢驗,到最后正式交易,整個流程大概需要2-3個月左右。
我們的策略類型比較多,趨勢、震蕩、套利都有。在搭配上,趨勢的比重大一些。其他類型的策略主要是對沖風險、平滑資金曲線。所以在利潤貢獻上,也是趨勢策略貢獻的利潤多一些,其他類型策略貢獻的利潤少一些。
就盈利的可能性來說,我覺得趨勢、震蕩、套利都是可以獲利的。只是它們的特點差異比較大,適應的行情階段不一樣。就資金容量來說,顯然趨勢策略的容量要大一些。獲利需要波動,趨勢來臨的時候波動很大,行情持續期間有很多機會可以介入,可以不停加碼擴大頭寸,隨時都能夠獲得一定的利潤。在震蕩行情中,波動幅度很小,對買賣點的要求很高,稍有差錯利潤就變成虧損了,所以能夠容納的資金有限。
股指期貨推出后,您就專職從事A股股指期貨量化交易的研究,股指期貨被限后,您在股指期貨上的策略是否有調整?
我們在股指期貨上投入的精力是最多的,這方面的策略也最豐富。股指期貨被限以后,絕大多數策略都不能用了,我們花了一段時間對策略進行調整,改成長線的交易策略。從測試和實盤的結果來看,績效也還不錯。但是受到交易量的限制,資金利用率很低,于是我們把研發轉向了商品期貨方面。經過半年多的研究,目前也取得了不錯的進展。從測試和小規模實盤的結果來看,已經接近以前股指期貨的績效。
目前股市低迷,股指期貨交易限制又非常嚴格,幾乎沒法交易,大家只好轉向商品期貨的交易。在股指期貨的限制放開以前,我覺得商品期貨的熱絡交易應該還會持續下去。
就您來看,2016年的商品期貨市場有哪些投資機會?在商品期貨上,您主要采用哪些交易策略,跟股指期貨的策略有什么不同?我們只做量化交易,交易主要是基于交易數據的統計以及對交易行情的及時反應。當某些品種出現交易機會的時候,我們的數據分析系統會把這些品種篩選出來,然后我們會部署相應的策略并交易。在交易時段,每收到一筆行情信息,策略都會進行計算,對最新的行情數據做出反應,做出觀望、開倉或者平倉的決策。所以,對于未來我們不進行預測,當行情走出來的時候,投資機會自然就來了。
我們主要交易最活躍的品種,例如螺紋鋼、豆粕、菜粕之類的。
在商品期貨上,我們也是采用多種策略同時交易,比例上以趨勢策略為主,震蕩和其他類型的策略做補充。我們的商品期貨策略和股指期貨策略的主要區別,就是持倉時間更長。我們感覺商品期貨的波動以及活躍程度比股指期貨差,如果持倉時間短,價格波動的幅度不夠,獲利的機會就比較小,因此只好增加持倉時間,以捕捉更大級別的行情波動。
我從2006年開始交易股票,當時正是大牛市啟動的時候,一度獲利豐厚并感覺良好。后來在2008年的熊市中,不但把利潤都還回去,還損失了一些本金,這才對自己的交易能力有了一個正確的認識。我反思虧損的原因,在于股票交易量化系統不完善。雖然按照量化選股的策略進行買賣,但是實際交易和測試的差異太大。例如:量化選股系統經常選出數十個股票,可是由于資金有限,只能選擇一兩個股票買入;當出現平倉信號的時候,又因為工作忙而漏掉,從而導致實盤和測試的結果差異很大,背離了量化交易的方向。
后來我進行期貨的量化交易時,就很好地解決了這些問題。交易標的是確定的,交易策略選定以后交易結果也是確定的;期貨有程序化交易接口,能實現全自動交易。由于我們的平臺是基于tick數據進行回測,實盤和回測的差異很小,這樣歷史測試的結果就有比較高的參考價值。實際交易的結果也證明了這一點,實盤運行的結果接近我們基于測試得到的預期。
我們在外盤和股票上都還沒有實現全自動的交易,這個平臺開發和測試的工作量很大,所以暫時還沒有這方面的考慮。
我從2006年開始交易股票,當時正是大牛市啟動的時候,一度獲利豐厚并感覺良好。后來在2008年的熊市中,不但把利潤都還回去,還損失了一些本金,這才對自己的交易能力有了一個正確的認識。我反思虧損的原因,在于股票交易量化系統不完善。雖然按照量化選股的策略進行買賣,但是實際交易和測試的差異太大。例如:量化選股系統經常選出數十個股票,可是由于資金有限,只能選擇一兩個股票買入;當出現平倉信號的時候,又因為工作忙而漏掉,從而導致實盤和測試的結果差異很大,背離了量化交易的方向。
后來我進行期貨的量化交易時,就很好地解決了這些問題。交易標的是確定的,交易策略選定以后交易結果也是確定的;期貨有程序化交易接口,能實現全自動交易。由于我們的平臺是基于tick數據進行回測,實盤和回測的差異很小,這樣歷史測試的結果就有比較高的參考價值。實際交易的結果也證明了這一點,實盤運行的結果接近我們基于測試得到的預期。
我們在外盤和股票上都還沒有實現全自動的交易,這個平臺開發和測試的工作量很大,所以暫時還沒有這方面的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