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經歷了人生的得失起伏后,這位哲思者的最大忠告就是:當你還不知道自己要選擇什么時,就選擇當下,選擇認真,努力摸索,慢慢感悟。虞鋒
1963年出生于上海,1982年考入復旦大學哲學系,1991年取得復旦大學哲學碩士學位,2002年取得中歐國際工商學院EMBA學位。曾任上海教育學院教師、上海市政府公務員;曾任職于上海(中旅)集團、上海元禾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上海聚眾目標傳媒有限公司創辦人?,F任華誼兄弟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上海東方網點連鎖管理有限公司董事及上海廣電電氣(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等。
2006年1月,聚眾傳媒與分眾傳媒正式宣布合并,很多人都覺得虞鋒徹底敗了。他不無惆悵地說:
“中國的企業都希望到納斯達克去敲鐘,我們是沒有機會去了?!比欢?,在納斯達克的門口突然栽倒,虞鋒能甘心嗎?把企業就這樣賣給競爭對手,究竟是一場走投無路的敗局,還是另一種懂取舍、知進退的快意人生呢?英雄所見略同
1963年7月,虞鋒在上海某部隊家屬大院中出生。父親是軍人,母親是老師。小學四年級時,虞鋒入選上海市體育宮圍棋集訓隊,和日后成了“大國手”的曹大元是小伙伴,甚至得到“棋圣”吳清源下讓子棋的指點。圍棋的宏大布局與不爭一時一地的玄妙哲理,讓虞鋒早有所得。但母親怕下棋影響視力,最終讓孩子放棄了職業棋手之路。
此后,虞鋒從中學到復旦哲學碩士畢業,到后來當老師、干公務員、拿下中歐管理學院EMBA,一路通關。1999年,當他站在芝加哥高檔寫字樓內、第一次看到廣告液晶屏時,常年訓練的觀察力瞬間爆發,他突然感知到一個前所未有的新產業
樓宇視頻廣告。
實際上,美國樓宇視頻廣告一直不受待見,因為樓宇少、電梯快,人們沒心思在電梯口看廣告。但虞鋒轉眼就分析出在中國的可行性:樓多人多電梯慢,白領們早晚拼死拼活沒空看電視,等電梯時看廣告是必然。
就這樣,一個全新產業的框架在他心中騰起。他回上海準備馬上開干,結果卻失望地發現,當時液晶屏七八萬一臺,貴得沒法商業化。
當時,虞鋒正處在人生轉折點。雖是一家國企的總經理,過著有車有房、年薪幾十萬的好日子,但也看到了人生盡頭?!耙呀?7歲了,再不變化可能就沒有機會了。”只為尋求生活變化,虞鋒便毅然辭職下了海。
幾年問,虞鋒干廣告代理、做汽車雜志,沒整出大名堂。但芝加哥樓宇問的廣告屏,始終在他心頭亮閃閃。這是絕佳的商業模式,一定要等待一個完美的時機。2002年底,當虞鋒發現液晶屏已降至8000元時,便毅然殺入了這片無比廣闊的新天地。
虞鋒原以為,自己踏入的是一片無人涉足的曠野。沒想到,卻與平生最強勁的對手撞在了一起。
2003年初,到北京出差的廣告人江南春猛然發現,自己兩個月前剛在上?!鞍l明”的電梯口視頻廣告,竟出現在北京的高檔寫字樓。有趣的是,虞鋒在聯系液晶屏廠家時也腦門冒汗,自己琢磨了好幾年的商業模式,怎么有人提前弄出來了?
2002年初,江南春在上海太平洋百貨電梯口突發奇想,琢磨出樓宇視頻廣告的新模式,迅速在上海各大寫字樓推廣。他原以為自己的主意很“瘋狂”,便打算在上海穩扎穩打,先鋪滿50棟樓宇后再進軍北京。而虞鋒則起步略晚,上海被江南春占了先機,就在2003年初先在北京布局,把京廣大廈、豐聯廣場等頂級寫字樓拿到了手。
虞鋒和江南春,就這樣不期而遇地撞在了一起。兩個對手在黑暗中突然遭遇,都亂了陣腳。但很快他們都認識到,這是場比拼速度、搶占樓宇的瘋狂游戲,便都開始了“加速”奔跑。虞鋒南下殺進上海,企圖攻陷江南春的老巢;江南春不得不趕緊北上,將進軍北京的計劃提前。接著,雙方在深圳、廣州等地繼續跑馬圈地;一線城市的寫字樓搶完了,接著就往公寓樓和二線城市殺去,頓時拼得不可開交。
虞鋒深知搶地盤的重要性,但卻一時陷入了兩難的境地。此時,聚眾已有一定規模,也贏得了大眾、通用這樣的重要客戶,但大部分商家對樓宇廣告還是將信將疑。為了贏得更多客戶,必須要瘋狂搶地盤,否則就會被對手捷足先登;但搶得太多,慢一拍的廣告收入卻不足以支撐規模的持續擴張。
競爭讓虞鋒既緊張又興奮,為了生存,他不可能停下擴張的腳步,且急需新鮮的血液。
可怕的是,虞鋒的對手比他還清楚問題的關鍵。2003年5月,分眾的江南春迅速拉到了軟銀1000萬美元融資,開始了策馬奔騰的“洗樓”運動??捎蒌h就快要彈盡糧絕,最難的時候,公司賬上只剩下6萬塊錢。巨頭暗戰
2003年下半年,虞鋒正處在創業以來最艱難苦惱的時期。他晚上睡不著,整天想著怎樣找到合適的投資方,好把公司做下去。直到年底,才出人意料地拉到了極富政府背景的上海信息投資注資2億元,度過了這個難關。
到了2004年,樓宇廣告開始了井噴,廣告源源不絕,讓虞鋒和江南春都大喜過望。市場的反應徹底證明這一商業模式的可靠性,剩下來,就看誰能更快更強地把圈地融資進行到底了。
瘋狂燒錢的虞鋒開始尋找第二輪投資者。6月,在摩根斯丹利的引薦下,虞鋒見到了凱雷集團的祖文萃。
9月,聚眾獲得凱雷1500萬美元注資,頓時讓聚眾上了財經頭條。凱雷祖文萃高調表示,聚眾強大的運營團隊和廣闊的市場前景,正是凱雷最為看重的因素。背倚巨頭,雙雄角力。聚眾與分眾都彈藥充足,等待他們的則是一場史無前例的大惡戰。
2004年9月,拿到凱雷投資的虞鋒開始新一輪“圈樓運動”。這次,他決定讓肆無忌憚攻城略地的競爭對手感覺一下壓力,開始對樓宇進場費進行加價。
雙方從價格戰又打到人員戰。互相挖人,把銷售員的工資炒到天高,弄得相互跳槽、雞犬不寧。但招數也很快知根知底。結果,大家都一面有支開發樓宇的專業團隊,一面還有支專業騷擾團隊:如果不想拿下某個樓宇,那也要把報價抬高,把項目攪黃。
與江南春詩人般的激情不同,學哲學的虞鋒更加理性嚴謹,狂熱的擴張中仍保持著冷靜。他固然知道速度很重要,但卻不肯像分眾那樣,采用直營和加盟雙驅動的模式瘋搶地盤。
雖說天道酬勤,但“天下武功唯快不破”,面對著江南春的“超音速”,虞鋒還是慢了一步。
2005年7月13日,分眾傳媒成功登陸美國納斯達克,獲1.7億美元破紀錄的首輪融資額,成為“中國傳媒第一股”。
在虞鋒看來,“一個行業只有一家上市公司是不現實的”。門戶網站有新浪和搜狐,旅行網站有攜程和藝龍,游戲公司有盛大和九城……
不過,江南春依然希望成為行業壟斷者,而虞鋒的存在注定讓他無法壟斷。于是,分眾挾納斯達克上市之威,聯合央視市場調查機構(CTR)拋出了一份重量級報告,指出分眾以70%的市場份額穩居第一,聚眾僅占28%。聚眾迅速反擊,委托了著名的AC尼爾森市場調查公司重新調查,結果顯示:分眾占有率為49.8%,聚眾為46.7%,雙方實則旗鼓相當。
對手顯然希望打亂聚眾的上市節奏,但對虞鋒的步調毫無影響。2005年年底,摩根斯丹利被指定為承銷商,向納斯達克遞交了注冊申請,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申請文件己齊備,融資1.5億美元的目標已確定。聚眾的員工們開始摩拳擦掌,期待著完成這次奮斗多年的沖刺……
誰也沒想到,就在聚眾上市臨門一腳,虞鋒放棄了。
2006年1月9日,上海金茂大廈。分眾傳媒CEO江南春正式宣布,分眾與聚眾“合并”,分眾以3.25億美元換得聚眾100%的股權。
事情又要從三個月前說起。2005年9月,香港的凱雷集團辦公室,虞鋒和江南春在凱雷祖文萃的撮合下第一次見面。作為聚眾的大股東,祖文萃想的竟然是讓聚眾和分眾好好談談,看能不能合并。當然,他知道兩家的競爭極其火爆,祖文萃也沒抱太大希望,但資本的本能驅使他一定要試試。
而虞鋒與江南春坐下來一談才發現,雙方在戰略、眼光、境界上都極其相似,都覺得打價格戰、挖人、搶樓毫無成就感。疲憊不堪的兩人當時就談到了整合價格,虞鋒要價3億美元,江南春只準備給2億美元。價格沒談攏,只好回去繼續拼,于是爆發了市場份額的口水戰。
2005年年底,聚眾上市最后一輪融資都己談妥時,與分眾整合的事再次被凱雷、摩根斯丹利提及,甚至分眾身后的軟銀都力促此事。
12月,虞鋒與江南春第二次秘密會晤,談了基本條款。之后,虞鋒開始了人生中最糾結、最艱難的三周考慮期。
堅持還是放棄?遵從感性的召喚,還是理性的判斷?
凱雷的祖文萃最終給出了一個看問題的新視角,那就是:企業家們把上市當做終極目標,這是不對的。上市無非是把私募變成了公募,要對更多人負責、接受更嚴格的監管而己。賣給美國股民是賣,賣給江南春就不是賣嗎?只要對企業、投資者和員工有好處,合并和上市的區別,只是個價錢問題。
2006年1月,虞鋒與江南春展開最后一輪談判。江南春的底線是3億美元,虞鋒則要價3.5億。由于對合并已無異議,最終以3.25億美元成交。簽字時,虞鋒心中無限悵然地說:“我不能去納斯達克敲鐘了?!敝緷M意得的江南春則安慰他:“我敲過,沒什么感覺。那其實也不是鐘,只是個觸摸屏?!变h云際會
當合并的消息傳到大洋彼岸,分眾傳媒的股票隨即大漲,當天創出42.75美元的歷史新高。這似乎向所有人證明了合并的正確性,虞鋒、江南春和所有機構投資者都松了口氣。對虞鋒來說,這同樣是好消息,因為根據協議,分眾只需向聚眾支付9400萬美元的現金,其余是價值2.3l億美元的股票。
這場強強合并的聯手,讓新分眾實現市場份額98%的絕對壟斷。虞鋒和江南春的身價,分別飆升至16億和40億。這對雙贏的歡喜冤家,在中國的商界絕無僅有。
合并之后,新分眾短暫實行了雙巨頭統治,江南春、虞鋒分別擔任“聯席董事長兼CEO”、“聯席董事長兼總裁”。但一年后,虞鋒辭職淡出了新分眾,并套現20多億,漸漸隱匿身形。誰也不曾想到,當他再次現身時,將又一次名動江湖。
2010年4月,在“分聚合并”4年后,一家名為“云鋒基金”的私募基金突然橫空出世。云,指的是買盡天下無敵手的馬云;鋒,正是昔日聚眾傳媒的大掌門虞鋒。這次,他的新頭銜是云鋒基金的創始人和主席。
馬云對虞鋒的進退之道極為欽佩。企業家中,進取易行,舍棄極難,更何況虞鋒舍棄的是登陸納斯達克的極致光榮,這讓馬云總想和虞鋒一塊干點事。2007年,馬云極力拉上虞鋒下注華誼兄弟,虞鋒也沒死摳華誼的財報數據,就是跟王中軍一塊吃吃飯、喝喝茶、聊聊天,便砸下近千萬,跟馬云一塊入了伙。
“云鋒”的投資進來后,華誼的戰略、管理、財務、人力等各方面被全面優化。虞鋒的意見是,單做電影風險大,優秀藝人是核心。要保持競爭力挖潛能,員工持股必須搞。于是,馮小剛、黃曉明、李冰冰等一票大牌明星才得以持有華誼股權,這日后都被證明對華誼的發展至關重要,也造就了一批明星富豪。而隨著華誼兄弟在A股上市,“云鋒”二人合計能賺取十幾億。
買華誼不過是“云鋒”練練手,二人很快對合作有了底。2009年6月,馬云、虞鋒和一位神秘的國外投資人泛舟西湖,在無比浪漫的游蕩中,萌發了創建云鋒基金的想法。
消息在企業家大佬的圈子內迅速傳開。資料顯示,巨人集團史玉柱、五星電器汪建國、銀泰投資沈國軍、新奧集團王玉鎖、希望集團劉永好、邁瑞科技徐航、七匹狼周少雄、九陽集團王旭寧、裕福集團鄭俊豪、聯合環球蔡朝暉等一幫商界大佬紛紛加入云鋒基金,成了個“商界精英俱樂部”。虞鋒作為創始人出任云鋒基金主席,全職負責基金的一切事務
有這么一幫商界大佬站臺,云鋒基金本來就不差錢,參與募集的人更是搶破了頭。云鋒一期和云鋒二期,原本募集的金額分別為100億元和60億元,但仍有企業家不斷打聽,想要加入這個“精英俱樂部”
其實,好為人師的虞鋒最初是想搞個企業家培訓班,給大家上上課、聊聊天,分享下創業經驗和遇到的坑。但后來覺得不如搞個投資基金,既能當顧問又能當教練,培育企業家還順便賺錢,是個很有趣的商業模式。由于參與基金的頂級企業家很多,不同的項目可以給不同的人看,比如農業的給劉永好,互聯網的給馬云,消費品讓汪建國出馬,新能源的聽王玉鎖的……一圈人問完后,最后投不投,不搞民主投票,虞鋒最終來拍板。
聚攏了一大幫在商界摸爬滾打幾十年的大牛人,云鋒四面出擊,開始了買買買的土豪征程。2010年12月,云鋒出手5000萬美金投入“北京印象”,被人戲稱為“買下張藝謀”,將這個擁有《印象·劉三姐》等6部經典實景演出作品的公司收入囊中。接著,又買入阿里云、小米科技、寰亞傳媒、圓通速遞、優酷土豆等。但凡是互聯網、文化傳媒、零售消費、醫療保健等領域的好公司,都是云鋒關注和出手的對象。
虞鋒在投企業時最重看人、看團隊,企業的盈利時間和盈利模式反倒不是第一位的?!皠摌I者能不能堅定信心,只要你堅定信心,我們就支持你做下去。如果你動搖了,那對不起,你自己玩?!边@個理念是虞鋒自己在產業實踐中觀察總結出來的,像BAT,他們一開始做的事情和最后做成的事情完全不同,如果創始人和團隊沒有對市場的適應能力和堅持不懈的精神,創業不可能成功。
另外,虞鋒還獨辟蹊徑去買了歐美一些有核心技術的好公司,比如美國一個芯片制藥企業,開發出一種“芯片藥物”,吃下去可以隨時監控身體狀況。虞鋒覺得這些國外公司的頂級技術非常寶貴,中國人追趕不易,就應趁著歐美的經濟危機大力出手,必定會有極佳的回報。
如今,他的財富與成就正伴隨云鋒基金不斷成長,僅在螞蟻金服中的一項投資己讓他身家過百億。若干年后,這些“幼苗”企業中或許有的就能成為偉大的行業巨擘,而對虞鋒來說,這種成就感已經比賺錢更能給他帶來興奮與滿足。
在經歷了人生的得失起伏后,這位哲思者的最大忠告就是:當你還不知道自己要選擇什么時,就選擇當下,選擇認真,努力摸索,慢慢感悟。
(本文轉載自華商韜略(ID hst18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