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燕鵬
無線電工程專業出身,早在1990年就投身移動通信建設大潮,從無線部分開始做起,移動通信內部幾乎每個業務板塊都曾涉足,見證了中國移動通信產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全過程。
1990年10月進入廈門郵電局電信科,此后歷任郵電局移動通信局干事、副局長、局長。1998年,進入從郵電系統分立出來的廈門市電信局。2000年,擔任福建移動市場部副總經理(主持工作)。2003年,擔任中國移動福建公司廈門分公司副總經理。2010年,擔任中國移動福建公司手機動漫基地總經理,2014年,擔任咪咕動漫有限公司總經理。
2016年,擔任咪咕數字傳媒有限公司總經理。
作為中移動全資設立的子公司,咪咕數媒在手機閱讀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資源和優勢。
根據艾瑞咨詢提供的數據,2016年7月份,中國的移動互聯網用戶數為7.1億人,人均每天使用移動互聯網時長達112分鐘,再加上各種離線游戲及閱讀,人們使用手機的實際時長大大超過這個數字。
如此龐大的用戶群體,如此巨量的粘性使用時間,吸引著各大手機軟硬件廠商全力以赴。在閱讀領域,這也是內容產品從生產到營銷各條線的兵家必爭之地。
作為中移動全資設立的子公司,咪咕數媒在手機閱讀方面,占據著得天獨厚的優勢。
2016年上海書展期間,記者專訪了咪咕數媒總經理、資深的移動通信專家張燕鵬先生,請他談談咪咕數媒的戰略、優勢、產品,以及對行業前景的展望。
張燕鵬在移動通信行業耕耘長達26年,見證了中國移動通信領域幾乎所有的演進變遷。他認為咪咕體系擁有強大的資源和協同性優勢,加上中移動的全面支持,咪咕數媒未來仍將保持高速的業務增長趨勢。
具備特有的協同性優勢
中國移動在通信業務發展到一定程度以后,根據人們對于數字信息消費的需求,從文化產業入手,于2014年11月18日在北京成立咪咕文化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咪咕公司”)。咪咕公司是中移動面向移動互聯網領域投入運營的專業子公司,是中國移動針對移動互聯網業務探索專業化運營所邁出的堅實一步。
咪咕公司在五個城市分專業成立五個子公司,分別是廈門的咪咕動漫、上海的咪咕視訊、杭州的咪咕數媒、南京的咪咕互娛和成都的咪咕音樂。這五個子公司均為獨立法人,于2015年上半年幾乎同步掛牌成立,并在各自所屬的垂直領域內深耕。
談到咪咕數媒在咪咕公司體系中的位置,張燕鵬解釋說:“現在的文化產業形態,可以歸納為三層。第一層是孵化層,很多故事都源自文字和圖片的展現形式。基于這些文字和圖片的故事內容,再轉變成音像體驗的形式,也就是第二層展現層。第三層是互動性更強的展現形式,包括游戲、衍生品等,也就是變現層。很明顯,數媒和動漫的產品屬于孵化層,是整個產業的內容基礎。”
“從這三個層面來看,咪咕五個子公司在大的產業鏈中環環相扣,很多資源可以共享。因此,從全行業來說,咪咕公司的這種體系,是最全的,也是協同性最強的。”
咪咕雖然背靠中移動這棵大樹,“銜金匙而生”,但移動互聯領域的文化產業競爭異常激烈,從網絡巨頭到各種專業網站,無不在傾力搶占市場。可以說,咪咕已經走出了中移動的舒適區,進入到充分競爭的領域。談到在競爭中的優勢,張燕鵬認為,咪咕數媒有著競爭對手所難以匹敵的五大優勢:
一是制度設計優勢。咪咕公司非常注重頂層設計,在整個文化產業的三個層面上進行產業布局,產生了良好的協同效應,這種協同性是競爭對手所難以達到的。
二是客戶資源優勢。將中國移動8億用戶規模與閱讀產業無縫對接,同時憑借多年的大數據積累,明確洞悉移動互聯網消費者的需求。
三是服務體系優勢。打造五位一體全媒出版模式,并且依托便捷的話費支付體系打通支付環節,成為盈利的關鍵。
四是推廣渠道優勢。業務覆蓋31個省市自治區,利用移動大市場營銷推廣能力快速拉動業務發展,并通過中國移動2.3萬家移動營業廳進行地面推廣,打造高效的全觸點推廣體系。
五是公信力優勢。咪咕數媒合作伙伴超千家,優質內容50萬余冊,且具有及時支付合作伙伴的能力。
在產業合作方面,咪咕數媒倡導合作共贏的理念,基于價值共享原則將收入分配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以尊重原創、尊重知識產權為出發點,把40%的收入給到內容供給方;第二部分,30%的收入給到多方銷售渠道;第三部分,將30%的收入用于龐大的服務平臺建設。在收入分配方面對版權方的傾斜,使咪咕數媒吸引了眾多的原創作家。為了更好地服務簽約的原創作家,咪咕數媒推出了“三個五”的配套服務:五種模式為文學作品提供紙質出版、電子出版、有聲出版、視頻出版和衍生出版“五位一體”的全媒出版模式;五個環節——為文學作品提供內容創作、產品研發、運營推廣、便捷支付、衍生拓展五方面全閉環生態鏈體系;五個同步——為文學作品同步提供內容發行、廣告發布、衍生協同、渠道推廣、粉絲運營五大服務體系。通過“三個五”的配套服務,并輔之以專業編輯、大數據分析、IP開發軟件,咪咕數媒專業提供從孵化到變現的多層次服務,大大增強了對于原創網絡作家的吸引力。
重點布局智能語音領域
在移動互聯網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提供高品質的服務是一個方面,另一方面也需要憑借敏銳的市場前瞻性來確立自己的領先優勢。
張燕鵬介紹說,出版有五種形態,分別是紙質出版、電子出版、有聲出版、視頻出版、衍生出版。這五種形態是出版行業創新迭代的過程。紙質出版是基礎,過去的五年主要是電子出版對紙質出版的迭代,今年開始,有聲出版將會給電子出版帶來很大的沖擊。有聲出版對電子出版的迭代可以從兩個維度進行分析。從年齡上看,電子出版適合年齡在6-45歲的人群,兩側比較難覆蓋,有聲出版則沒有年齡限制;從場景上看,有聲出版產品的應用場景更為多樣,大大解放了用戶的眼睛。
在當下有聲出版逐步迭代電子出版的背景下,由中移動和科大訊飛聯合打造的靈犀語音助手是咪咕數媒布局智能語音的重要戰略產品,有助于夯實咪咕數媒的市場競爭優勢。靈犀語音助手支持全程用語音操控手機,是普通話綜合識別率最高的智能語音軟件,也是國內市場占有率第一的中文語音助手,用戶在與手機交談中即可完成打電話、發短信、設提醒、查地圖、找美食、聽書、聽音樂、玩語音游戲等日常操作,目前該產品在全國累計激活用戶數達1.4億,月活用戶數超過1000萬。
張燕鵬介紹,靈犀同時還是一個智能語音云平臺,可以準確實現語音識別、語音合成、語義理解、聲紋識別等功能。舉例來說,有些App可以“用戶產生內容(UGC)”,但這些用戶自動生成的語音噪音較多、質量不佳。靈犀語音助手憑借強大的語音識別和語音合成能力,可以在提取用戶聲音的同時過濾噪音,還可進行選擇性配樂,質量更高。
在2016年8月召開的智能衍生品大會暨靈犀云能力開放研討會上,“靈犀云能力開放1+1+1再加1”正式發布。第一個“1”是語音交互模塊,提供包括上面提到的語音識別、語音合成、語義理解、聲紋識別等基礎語音能力,并在此基礎上提供信源服務、終端操控等靈犀業務能力;第二個“1”是內容服務模塊,可以用上咪咕這一國內最大正版數字內容聚合平臺所有內容;第三個“l”是支付能力模塊,支持三家運營商的話費支付,以及支付寶、微信、銀聯等第三方支付;“再加1”指的是咪咕極具影響力的運營傳播,可為合作伙伴提供全方位、多緯度的靈犀云能力。
張燕鵬認為,從品質和服務各方面來看,靈犀產品將在智能語音領域大有作為。
積極推動行業標準建立
咪咕數媒前身是2009年初在杭州建設的中移動手機閱讀基地,迄今已發展成為國內數字閱讀領先平臺。2015年咪咕數媒全網收入達60億元,累計培養了4.5億用戶的數字閱讀習慣。對于公司的發展前景,張燕鵬持樂觀態度,他認為,咪咕數媒處于文化產業的基礎孵化層,未來仍將保持高速的業務增長趨勢。
談到行業未來的發展,張燕鵬認為有兩個問題是亟待解決的。其一是版權問題,目前這一問題已經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仍需要進一步推動。其二是行業標準不統一,造成產業運行成本較高,資源浪費嚴重。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的指導下,咪咕數媒推動建立了出版融合發展重點實驗室,實驗室將通過推進行業標準化建設,實現“一高一低”。“‘一高’即通過行業標準建設,促進數字內容、數字格式、數字排版等技術的統一,提高行業發展水平;‘一低’即通過統一行業標準,降低企業進入門檻與企業開發生產成本,吸引產業新生力量的加入,活躍產業氛圍。這對產業的大發展有著重要影響。”
張燕鵬認為,咪咕數媒作為國內最大的正版圖書匯聚平臺,有責任推動行業發展過程中問題的解決。“我們不僅僅是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更重要的是解決問題。除了公益性的,像扶貧、慈善、教育之外,在產業發展上,我們也會投入資源幫助產業去解決一些技術問題、軟性問題,切實推動行業的大發展大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