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麗

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提出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推進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推動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產業和城鎮融合發展,促進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協調推進。甘肅省作為欠發達地區,在城鎮化過程中,必須通過不斷實踐和探索,積極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
一、新型城鎮化的內涵與特征
(一)新型城鎮化的內涵
新型城鎮化是要由過去片面注重追求城市規模擴大、空間擴張,改變為以提升城市的文化、公共服務等內涵為中心,真正使城鎮成為具有較高品質的宜居之所。城鎮化的核心是農村人口轉移到城鎮,完成農民到市民的轉變,而不僅僅是城鎮建設。
2013年12月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后《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正式出臺,標志著城鎮化發展的重大轉型。新型城鎮化是指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統籌兼顧為原則,遵循城鎮化以及經濟發展規律,統籌城鄉與區域發展,走科學發展、集約高效、功能完善、環境友好、社會和諧、城鄉一體的城鎮化道路。
(二)新型城鎮化的特征
第一,科學規劃、穩妥推進,走集約、節能、生態的新路;第二,以人為本,不是為城鎮化而城鎮化;第三,強調發揮城市的聚集功能、輻射功能以及規模效益,實現城鄉互補,城鄉一體化發展。
二、甘肅省城鎮化發展現狀
(一)城鎮發展滯后
工業化推動城鎮化,城鎮化支撐產業發展,經驗表明,城鎮化水平與經濟發展水平呈現出高度的正相關性,是衡量地區發展的綜合性標尺,也是解釋地區發展差異的基本指標。城鎮發展水平是我國發達地區和欠發達地區的基本差異所在。通過對甘肅省14個市州的城鎮化水平綜合測度值顯示,各地城鎮化水平與發展水平高度一致,城鎮化水平高的地區普遍較發達,城鎮化水平低的地區普遍較落后。2000年甘肅城鎮化率為24.01%,全國為36.09%,甘肅低于全國12.05個百分點;2014年甘肅城鎮化率為41.68%,全國為54.77%,與全國的差距拉大到13.09個百分點。甘肅省城鎮規模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與東部地區的發展相比,城鎮數量少、規模小且結構不完善。
(二)城鎮結構失衡
按照2014年國務院發布的《關于調整城市規模劃分標準的通知》,2014年,甘肅省無特大城市,城區人口超過100萬的大城市僅各有2個,省會城市蘭州多年來人口增長緩慢,僅占全省人口的14%。但蘭州市人口規模在全省城鎮中的首位度極高,居于壟斷性地位,大城市和中等城市之間存在明顯斷層,城鎮結構表現為“頭重、腳輕、腰桿細”狀態。這種失衡性結構使城鎮之間形成中心依附的不對等分工關系,城鎮之間缺少雙向交流互動,無法相互支撐,甚至出現中心城市對中小城鎮發展的抑制。一般而言,城市體系中各城市承擔著不同的職能,在各城市之間存在城市職能的分配和相互補充的關系,形成完善的城市規模等級結構體系。甘肅省各城市之間職能、產業雷同,沒有形成合理的分工合作系統。
(三)城鎮化速度領先于工業化
在多數國家的現代化進程中,工業化與城鎮化大體同步,即隨著工業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農村農業人口進入城鎮。2014年甘肅省一、二、三產業的比重為15.4:50:51.4,城鎮化率為41.68%,比工業化率高8.57個百分點,說明甘肅省的城鎮化水平高于工業化水平。經驗與理論分析證明,城鎮化過慢,工業化將缺乏市場需求的支撐而失去動力;工業化過慢,城鎮化就會缺乏足夠的產能供給,城鎮化也將失去依托。
三、甘肅新型城鎮化建設的發展機遇
(一)政策體系為新型城鎮化建設提供了市場機遇和政策基礎
一是城鎮化已納入國家發展戰略。黨的十八大報告、十八屆三中全會對推進新型城鎮化作出了戰略部署,并指出新型城鎮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鎮化。二是產業轉移帶動城鎮化發展。目前,我國相當一部分產業正在由東部沿海地區向中西部欠發達地區、由大中城市向縣域地區轉移,城鎮化獲得了快速發展的新機遇。從發展趨勢看,中西部城鎮化發展空間很大。三是戶籍制度改革助推城鎮化發展。2012年國務院發布了《關于積極穩妥推進戶籍管理制度改革的通知》,進一步放寬了中小城市和城鎮戶籍限制,有助于加快城鎮化進程。
(二)甘肅建設的快速發展將推動城鎮化的加速階段
眾多權威資料表明,城鎮化過程大體經歷三個階段。最初階段城鎮化發展比較緩慢,非常艱難,是社會生產力和經濟實力較低水平的反映。當城鎮化達到一定水平以后,開始進入城鎮化的第二階段,即加速發展階段。隨著工業比重達到40%左右、城鎮化率超過30%,甘肅省進入工業化和城鎮化加速發展的重要階段,必須加快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努力縮小與全國發展水平的差距。同時,按照轉變發展方式的要求,積極推進產業創新和結構調整,加快信息化和工業化高度融合的新型工業化發展,進一步提升中心城市帶動和中小城市支撐作用,促進人口、產業向城鎮加快集聚,統籌城鄉協調發展。
(三)金融機構為甘肅省新型城鎮化建設提供了有效的金融支撐
一是城鎮綜合改造。包括土地整治和城鎮的整體改造,都需要大量資金,政府有限的財力難以獨立支撐,必然需要銀行信貸支持。二是城鎮專項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包括對城鎮的道路、水電、燃氣、垃圾處理以及教育醫療、衛生、文化等公共服務設施,產生大量有效金融需求。三是縣域產業支撐建設。包括園區建設、園區企業、新興服務業等領域的金融需求。四是縣域房地產尤其是保障性住房的建設需要亟大的金融支持力度。2014年末,甘肅省法人金融機構114家,網點4670個,實現鄉鎮全覆蓋。近幾年來,除了政策性銀行、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銀行以及甘肅銀行、蘭州銀行、農村信用社以外,甘肅省還相繼設立了村鎮銀行16家,資金互助社4家,這些金融機構為金融支持新型城鎮化建設提供了有力的資金保障。
(四)社會事業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成為新型城鎮化發展的必然保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