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煒東
一、“十二五”簡要回顧
“十二五”期間,全區商務和口岸系統認真落實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各項政策措施,努力搞活流通,擴大消費,培育開放型經濟新優勢,各項工作取得積極進展。
一是內貿流通發展水平顯著提升。農村牧區和農畜產品市場體系建設得到加強,跨區域農產品流通基礎設施、大宗農產品產區錯峰冷藏設施、農產品現代流通綜合試點等項目進展順利。共建設改造萬村千鄉農家店暨便民連鎖超市1.6萬個,配送中心146個,鄉鎮商貿中心27個,信息化改造農家店8100個。完善城鎮社區市場體系建設,開展了農超對接、標準化菜市場、社區商業“15分鐘便民商圈”試點項目,保障了城鎮居民便利消費。全區現有5000平米以上大型商業網點708個,比“十一五”末增加70%,年均增長11%。積極發展電子商務,流通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
二是消費對經濟增長的基礎性作用日益增強。加強市場運行監測和調控,初步建立起覆蓋全區的市場統計監測體系和重要商品儲備制度,保障了市場供應。履行自治區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職責,開展了一系列專項整治行動,市場秩序進一步規范。每年舉辦“消費促進月”活動,累計參與企業7181家,實現銷售額142.67億元。通過舉辦中蒙博覽會、民交會、中俄蒙美食節、二連浩特洽談會、薯洽會等會展活動,為企業產品推介、群眾消費搭建平臺。居民消費需求不斷擴大,消費升級步伐明顯加快。
三是對外貿易結構逐步優化。進出口額從2010年的87.2億美元增加到2015年的127.5億美元,年均增長7.9%。全區外貿進出口備案實績企業1萬多家,較“十一五”末增加4283家。認定國家級外貿轉型升級示范基地4個,自治區示范基地17個、進口基地4個、進出口基地龍頭企業34家,國家級科技興貿創新基地1個,自治區級機電和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基地10個、龍頭企業10個。全區機電產品、高新技術產品進出口累計110.96億美元,是“十一五”的2.1倍,年均增長10%。
四是利用外資質量不斷提高。加強招商引資工作,連續在香港、澳門、臺灣等地舉辦經貿合作活動,組織企業參加廈洽會、渝洽會、西洽會等國內展會,為引進外資搭建平臺、拓寬渠道。五年實際利用外資197.8億美元,比“十一五”增長53.3%。利用外資結構明顯改善,投資從能源、化工等傳統領域,擴展到城市基礎設施、商業零售、金融服務等領域,制造業、農牧業、服務業、房地產業等領域利用外資占比不斷提高。
五是境外投資快速發展。境外投資企業數量和規模不斷增長, 2010年核準在23個國家和地區165個投資項目,2015年增加到38個國家和地區454家投資企業。五年累計中方協議投資額73.8億美元,年均增長33.8%。投資合作領域更加廣泛,從森林采伐、木材加工、礦產資源勘探開采、農業種植,拓展到資本運營、物流倉儲運輸、電力冶金、房地產開發、制造業等領域。合作方式更加多樣,國際產能合作不斷深入。
六是口岸建設和發展步伐加快。相繼啟動了一批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加強了邊境鐵路、公路口岸基礎設施建設,加快了陸港建設步伐,口岸通關能力得到改善和提高。已形成鐵路、公路、航空、陸港等多種通關方式并存的口岸開放格局,跨入全國多口岸省區行列。五年累計進出境貨運量3.34億噸,比“十一五” 增長78.2%,年均增速4.7%;客運量2300.4萬人次,比“十一五” 增長23.7%,年均增速1.3%。
七是向北開放深入推進。出臺了創新同俄蒙合作機制實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合作機制不斷完善;加快了各類經濟合作區建設步伐,滿洲里、二連浩特國家重點開放開發試驗區、赤峰保稅物流中心、滿洲里綜合保稅區先后獲批,中蒙二連浩特-扎門烏德跨境經濟合作區順利推進;在自治區和俄羅斯、蒙古國舉辦了各類展洽交流活動,積極為深化合作搭建平臺。
二、2016年重點工作安排
2016年,商務發展面臨的環境更復雜,困難更大。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部署了一系列新的重大戰略和主要舉措,極大鼓舞和振奮了發展信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加強供給側結構改革,為新常態下商務發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抓手。國家“一帶一路” 戰略構想的深入推進,為我區擴大開放帶來了寶貴機遇,我區在共建“一帶一路”愿景與行動中,特別是在構建“中俄蒙經濟走廊”中具有獨特的區位優勢。我們要正視困難,把握機遇,以更大的決心和信心,探索新思路,謀劃新舉措。2016年,圍繞新的目標,全區商務和口岸工作重點如下:
(一)圍繞我區商務工作的熱點和難點問題,開展“八個專項行動”
一是公益性農產品市場建設行動。主動與國家流通節點城市規劃對接,在全區選擇30家“示范性定點批發市場”,培育構建區域公益性農產品批發市場。完善農產品零售市場網絡,擴大農超對接社區直銷網點、便民菜店、流通骨干企業連鎖銷售網點等,降低農副產品流通成本,滿足城市居民需求。
二是電子商務示范基地提升行動。繼續實施電子商務規劃,推進示范引導工程。支持4個國家級電子商務示范基地招商和建設工作,提升規模和服務功能,以基地規模化帶動電子商務產業化。培育4-6個自治區級電子商務示范基地和8-10家電子商務示范企業。
三是商務數據體系完善行動。借助國家和自治區加快實施大數據戰略的時機,加強與海關、統計、外匯管理等部門的聯系,建立部門間數據共享機制,完善市場監測和內外貿統計體系,提升市場調控和公共信息服務水平。
四是打擊侵權假冒專項整治行動。貫徹《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互聯網領域侵權假冒治理的意見》(國辦發〔2015〕77號),組織開展專項治理行動,有效遏制互聯網領域侵權假冒行為。以出口非洲、阿拉伯、拉美、“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商品為重點,推進“中國制造”海外形象維護“清風”行動。
五是跨境電商發展行動。制定出臺推進跨境電子商務發展的實施意見,支持有條件的盟市爭取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鼓勵引導盟市、企業重點開展對俄羅斯、蒙古國B2B模式的跨境電子商務,支持企業建立海外倉和展示中心,幫助跨境物流平臺企業實施“俄蒙通”項目。
六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市場開拓行動。發揮區位優勢,繼續深化對俄羅斯、蒙古國的經貿合作,擴大向北開放。組織好馬來西亞清真食品展和印度尼西亞機電產品展,加大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市場的研究,擴大機電設備、裝備制造產品、農畜產品和特色優勢產品出口。
七是重點園區推進行動。繼續推進滿洲里、二連浩特國家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邊境經濟合作區建設。與蒙方加強對接磋商,推動中蒙二連浩特-扎門烏德跨境經濟合作區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啟動自由貿易試驗區規劃和申報工作。支持企業承擔好國家“中俄森林資源合作利用第六期規劃”項目任務。支持有條件的地區開展邊境口岸邊民互市貿易區建設。抓好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申報、籌建工作,爭取年內鄂爾多斯綜合保稅區、錫盟、巴彥淖爾市保稅物流中心獲批,完成滿洲里綜合保稅區驗收并封關運營。
八是職業素養提升行動。開展干部隊伍的思想政治、職業道德、勤政廉政建設,筑牢干部隊伍的職業操守。強化業務培訓和政策宣講,提高干部隊伍的理論、業務和法律法規知識水平,解決本領恐慌問題。結合工作重點,開展專題調研和研討,提高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嚴格依法行政,規范權力運行,推進法治商務部門建設。
(二)按照商務部試點和我區重點項目計劃,繼續推動“九項建設工程”
一是便民連鎖超市全覆蓋質量提升工程。依據各盟市建設工作實際情況,以查漏補缺、運營維護、巡查管理為重點,對存量進行升級改造,對增量進行總體平衡,全面提升“便民連鎖超市全覆蓋”工程質量。
二是農產品跨區域流通工程。推進跨區域農產品流通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對接全國農產品流通骨干網絡布局,積極參與“京津冀市場集群”、“東北市場集群”、“陜甘寧市場集群”對接活動,完善區域農產品流通網絡布局。探索支持“異地倉儲冷鏈配套”項目建設,重點提升產地預冷、包裝分級、冷藏保鮮和信息化水平,增強農畜產品錯峰上市能力;改善農畜產品批發市場、農貿市場基礎設施,暢通農畜產品流通渠道。
三是特色農畜產品網銷工程。加快建設以政府共享追溯信息為前提,企業投資市場運營為方向,責任主體和流向管理為核心,追溯碼、物聯網等為載體,覆蓋全過程的網銷農畜產品質量追溯體系。研究支持在區外重要流通節點城市,以多種模式共建“倉儲、干線運輸和城市配送”一體化的網銷農畜產品中轉倉,供區內電商企業共享共用,提高物流效率,降低流通成本,提升特色農畜產品網銷競爭力。
四是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建設工程。按照國家要求開展綜合示范工作。通過信息化改造便民連鎖超市和“互聯網+”現代技術的應用,創新農村牧區流通網絡機制,完善電商服務平臺功能,強化示范效應,促進農畜產品進城和日用消費品下鄉。
五是養老服務產業市場化試點工程。與自治區財政部門就資金募集、運營、管理等問題進行深入協商,推動試點工作進入實際操作階段,及時總結經驗,探索自治區養老服務產業化發展的有效模式。加大對養老服務業企業和人員的培訓,提升從業人員職業技能和管理水平。
六是肉菜、中藥材流通追溯體系建設工程。貫徹《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推進重要產品追溯體系建設的意見》(國辦發〔2015〕95號),加強統籌協調,強化屬地管理責任和企業主體責任,進一步加大推進力度,年內完成呼和浩特市、包頭市肉菜流通追溯體系和赤峰市中藥材流通追溯體系建設工作。
七是品牌建設促進工程。開展“老字號”認定,支持企業創新發展。培育新品牌,引導第三方機構或商貿流通企業圍繞品牌培育開展市場策劃、品牌孵化。打造電商品牌,鼓勵電子商務企業創建自主品牌,重點以羊絨制品為切入點,探索建立個性化消費的C2F電子商務品牌。引導自治區知名企業以自主品牌為支撐,建設網絡專賣店、網上商城、網上交易平臺等。多渠道發展品牌,鼓勵產業集中、特色明顯的地區創建地理標志和知名商標。
八是境外營銷網絡建設工程。推動有條件的企業走出去在境外設立研發中心、設計中心、商品展示中心,建設境外倉儲物流基地(包括海外倉)、批發零售市場和專賣店,建立海外自有營銷渠道,增強外貿發展能力。
九是電子口岸建設工程。加快電子口岸建設步伐,全面推進“單一窗口”建設,大力扶持跨境電子商務、金融服務和智慧物流平臺建設,提升全區口岸電子化、信息化水平。把內蒙古電子口岸建設成為落實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參與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的綜合服務平臺。
(三)按照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牽頭落實好“六項改革任務”
一是推進內貿流通體制改革。貫徹落實國務院和自治區全面推進內貿流通現代化會議精神,制定推進自治區國內貿易流通現代化建設法治化營商環境的實施意見,出臺自治區加快融資租賃業發展的實施意見,修訂自治區生活必需品市場供應突發事件應急預案。
二是創新外經貿發展方式。貫徹落實國家出臺的促進外貿穩定增長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制定自治區穩定外貿增長加快培育競爭新優勢的意見、推進跨境電子商務發展的實施意見、促進加工貿易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和支持企業“走出去”指導意見,推動自治區開放型經濟發展。
三是推動建立中蒙二連浩特-扎門烏德跨境經濟合作區。積極與蒙方對接,推動中蒙兩國簽署《中蒙二連浩特-扎門烏德跨境經濟合作區建設共同總體方案》,有序推進建設工作。
四是加快自由貿易區申報進程。全面開展調研和可行性研究,學習借鑒上海、廣東、天津、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經驗,推動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申報工作。
五是深化大通關改革。按照自治區落實“三互”推進大通關建設改革的實施意見,逐步實現全區口岸“三互”大通關建設全覆蓋。發揮區位優勢,強化與內陸、沿海地區通關協作。積極推進呼和浩特出口加工區整合優化,擴大并完善出口加工區的保稅加工和保稅物流等功能。
六是加快發展對外文化貿易。落實好加快自治區對外文化貿易發展實施方案,扶持文化出口重點企業和項目。
(作者系內蒙古自治區商務廳黨組書記、廳長;
本文系作者在全區商務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的講話,有刪節)
責任編輯:楊再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