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建
(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建筑與環境工程系,四川 遂寧 629000)
高職建筑工程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與實踐
陳文建
(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建筑與環境工程系,四川 遂寧629000)
隨著建筑業的迅速發展,建筑業已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建筑市場的快速發展,對高技能建筑專業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加,培養高技能應用型建筑人才將是高職院校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的主要任務。本文將通過對高職建筑工程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研究,創新“政行企校合作育人”的機制,構建基于“政行企校合作育人”的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形成建筑工程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實施方案,在本專業實施和應用,并在相近專業進行示范和擴展。
建筑工程技術;技能型人才;政行企校合作;人才培養模式
高職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主要培養面向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第一線需要的高素質的高技能應用型專門人才。高等職業教育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方針,走“政府主導”、“行業指導”、“校企合作”和“校行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為社會培養更多的建設者。
目前國外具有代表性的幾種人才培養模式:一是英國的“三明治”教育模式。二是美國的“合作”教育模式,美國的中等職業教育主要在綜合中學實施,高等職業教育主要在社區學院實施。三是德國的“雙元制”教育模式,所謂“雙元制”,是指學生在企業接受實踐技能培訓和在學校接受理論培養相結合的職業教育模式。
我國高等職業技術院校在多年的辦學實踐中也創造了許多人才培養模式,如“訂單式”、“工學交替”式、“2+1”“5+1”合作教育模式、“學研產訓結合”式、“崗證單一體化”式、“雙證融通,產學合作”式、“企業全程參與式”等。
建立政行企校四方聯動機制,協調政府、行業、企業和學校之間的關系,通過這個機制使政府、行業、企業和學校之間建立起一個平衡發展的平臺,讓政府、行業、企業和學校之間形成一個自我完善、自我調節、自我發展的良性循環。政行企校合作人才培養模式是以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為目標,把課堂教學與行業標準要求緊密結合、學生學習內容與企業需求緊密結合和學生實踐教學與工作實際緊密結合起來的人才培養模式。建筑工程專業推行政行企校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初步提出走“政府主導”、“行業指導”、“校企合作”和“校行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
3.1打造建筑專業品牌、申請政府資金支持
我院建筑類大專專業開設早、起點高。1994年開設工程造價大專專業,2004年開設建筑工程技術專業,2012年成功申請了中央財政支持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實訓基地建設項目”,通過2年的建設,實驗實訓條件得到較大的提升,實驗實訓條件在同類院校中處于領先地位,并于2014年通過驗收。2014年成功申請了四川省高等職業院校省級重點專業“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建設項目”,現正在建設過程中,經過政府和學元持續支持和建設,獲得了豐碩的成果,形成了獨有的品牌特色。目前,該專業已有建成的省級精品課程1門,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1門,院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3門,主編出版教材7門。參加全國和四川省職業技能大賽先后獲得過一、二、三等獎項。多年的建設,取得了豐厚的回報,得到了教育和建筑行業主管部門的關注和政策支持,同時也獲得了社會的認可和好評。
3.2提升社會服務能力、參與行業協會事務
發揮自身優勢,服務地方經濟,不斷提升社會服務能力。作為四川省“土木建筑學會”和遂寧市“建筑業協會”的常務理事單位,參與規范和標準審定,承擔遂寧市建筑行業的各項培訓和職業技能鑒定,與行業協會和企業共同舉辦職業技能大賽,請行業協會和企業專家為專業建設和教材編寫建言獻策。
3.3實施政行企校合作、探索合作育人機制
(1)開展“校政、校企、校校”合作。利用與政府、行業協會和企業建立的“建筑職教聯盟”的平臺資源,探索出了“校政、校企、校校、校政”的合作方式,開展多種形式的人才培養,一是構建中高職銜接人才培養機制,“校校合作”組建“中高職一體化”試點教學班;二是拓寬人才培養途徑,“政校合作”舉辦“藏區定向培養班”;三是拓展社會服務能力,“校企合作”開展企業員工培訓。
(2)開展建筑工程施工課程的“工學交替”實踐教學。對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的建筑工程施工課程開展“工學交替”實踐教學。具體做法是:充分發揮各方資源優勢,將“建筑工程施工”課程“工學交替”實踐教學分為校外和校內兩部分。校外實踐部分實施方式是:學生本著自愿原則,由學生充分利用從事建筑行業的家人或朋友,聯系見習單位和校外指導師傅,并征得家長同意,由家長、學生簽訂安全責任書后,向學院提出校外見習申請。學院根據學生的聯系的見習單位情況,按學生見習單位安排的見習所在地分片區,將見習學生分組管理,并安排專業教師進行管理指導。見習期間,在校內老師和校外師傅的管理和指導下,根據學院制定“建筑工程施工課程見習手冊”完成規定的見習任務;校內部分實訓實施方式是:不參加校外見習的學生,在老師指導下,按照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的要求,在學院建筑工程實訓中心完成“建筑工程施工”課程實訓任務。“工學交替”實踐教學成績的評定:學生見習結束后,見習指導教師將根據學生完成見習手冊的質量,企業方的評定意見,學生的見習態度,完成見習項目的質量等綜合評定學生的見習成績。
(3)《建筑施工測量》課程的“教學做一體”教學方式的改革。一是構建基于施工流程的《建筑施工測量》課程項目化教學方案;二是編寫基于施工流程的《建筑施工測量》教材;三是改革《建筑施工測量》的教學模式,采用“教學做一體”的教學方式,有效開展實踐教學,提高學生測量技能。
3.4探索項目導向教學、完善課程教學體系
組建由政、行、企、校四方專家組成的課程開發團隊,分析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崗位群、崗位能力、施工流程和典型工作任務,按照建筑職業標準的要求進行課程體系開發。改革原來的以知識結構系統構建的課程體系,即“公共基礎課程、專業課程(包含專業基礎課程、專業核心課程)、素質拓展課程”。按照項目導向,基于建筑工程施工流程構建由“建筑施工測量、土方工程施工、基礎工程施工、主體工程施工、屋面工程施工、裝飾工程施工、施工質量管理與驗收”等課程組成的全新課程體系,著重培養學生的核心職業能力。
通過諸多項目實施,建立健全學校主體、政府主導、行業指導、企業參與的共育機制,創新了人才培養模式,建好校內外雙師教學隊伍,建設基于施工流程的項目導引式課程,完善校內外實踐基地建設,建立政行企校四方共同參與的育人平臺,創新合作育人管理機制,提升社會服務能力,將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建設成為特色品牌專業,為地方經濟社會建設和產業發展提供高素質技術技能型專門人才。
[1]楊柏青,劉海波.“政行企校”合作育人的機制創新研究與實踐[J].教書育人,2015(06):20-21.
[2]許士群,黃志純.高職教育政行校企介作辦學體制機制創新與實踐—以鹽城紡織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1(12):63一65
[3」楊娟.高職院校政行校企深度介作辦學的探索[J].中國成人教育,2012(15):98-100.
責任編輯:張隆輝
G71
A
1672-2094(2016)04-0163-02
2016-05-02
四川職業技術學院教改課題《高職建筑工程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與實踐》(編號:2013J14)。
陳文建(1970-),男,四川蓬溪人,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建筑工程。